缪扣荣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缪扣荣,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获南京医科大学血液病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开展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四个HLA新等位基因,获得WHO HLA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熟练掌握多项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及“江苏省百名学子之星科技之星”省级荣誉称号。2007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课题1项,2009年其所研究课题又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资助;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展开
  • o型血孩子的父母是什么血型

    根据ABO血型遗传规律,A型和B型血的父母可能生出O型血孩子,AB型血父母不可能生出O型血孩子。 血型是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同族抗原的差别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由于人类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而将血液分成若干型,故称血型。人类血型有很多种型,而每一种血型系统都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具有免疫学特性。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人有A型凝集原和B型凝集素;B型血的人有B型凝集原和A型凝集素;AB型血的人有A型和B型凝集原;而O型血的人则没有A型和B型凝集原,但有抗A型和抗B型凝集素。 当父母的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时,他们的配子可能是A型或B型,结合后就有机会生出O型血的孩子。同样,当父母的血型都是AB型时,他们的配子只有A型和B型,结合后也只能生出A型或B型血的孩子,不可能是O型血。 需要注意的是,血型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规律。实际上,血型遗传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血型的表现型可能与预期的血型不完全一致。 如果对血型遗传或其他相关问题有具体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遗传学家或医生,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2025-06-11 17:43:20
  • rh血型阳性(十)是什么意思

    Rh血型阳性(+)即表示Rh血型阳性。Rh物质乃是红细胞表面的一类血型物质,依据抗原是否存在可划分为Rh阳性与Rh阴性。故而Rh(+)意味着存在Rh阳性抗原,相反,Rh(-)则表示存在Rh阴性抗原。除了Rh血型阳性(+)和Rh血型阴性(-)外,还有A血型、B血型以及O血型。判断血型的意义包含: 一、 1.输血:Rh血型阴性人群若首次输入Rh血型阳性的血液,在Rh血型阳性抗原刺激下,血清内会出现抗Rh血型阴性抗体,之后再次输入Rh血型阳性血时便会引发输血反应,且输入次数越多反应越严重。并且输血是治疗与挽救生命的关键举措。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测,选取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并开展交叉配血,只有结果完全相合方可输血。所以输血前要做好血型检测,以防出现输血反应。 二、 2.新生儿溶血病:母婴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常为第一胎溶血,主要依靠血型血清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三、 3.器官移植:受者与供者只有ABO血型相符才可进行移植。 总之,了解血型及其意义在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输血、诊断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进行器官移植等都具有关键意义。

    2025-06-11 17:41:19
  • 淋巴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淋巴细胞计数偏高可能由感染、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应激状态、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都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例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等细菌感染,以及某些真菌感染都可能引起淋巴细胞增多。 2.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 3.血液病 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 4.应激状态 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疼痛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 5.药物 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 6.其他 某些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等也可能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偏高。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细胞计数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淋巴细胞计数偏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6-11 17:40:24
  • 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 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象检查。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以明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和数量。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如果怀疑有白血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025-06-11 17:39:13
  •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且两者在成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血浆常用于凝血功能的检测、输血治疗等,血清常用于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是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其中不含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的血红蛋白、多种凝血因子等成分。 此外,血浆和血清在成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而血清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同时,血浆中还含有一些凝血因子、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而血清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则相对较少。 在临床应用中,血浆和血清的用途也有所不同。血浆主要用于凝血功能的检测、输血治疗、血液制品的制备等,而血清则主要用于一些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同时,在采集和处理血浆和血清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5-06-11 17:38: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