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晖

北京医院

擅长:耳鼻眼科可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耳科学疾病的诊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旭晖,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擅长耳鼻眼科可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耳科学疾病的诊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术。展开
个人擅长
耳鼻眼科可常见疾病的诊治,以及耳科学疾病的诊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术。展开
  • 耳朵进水了出不来怎么治疗

    耳朵进水可通过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处理大部分轻度情况,也可用干净干燥棉签轻柔吸取但儿童需避免自行深入操作,若自行处理无效或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有基础病史或老年人则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借助器械处理。 一、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法 可将头部偏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然后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作用使水逐渐流出。例如,左耳进水则将头偏向左侧,单脚跳跃数次,一般通过此方法可使部分积水排出。此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轻度耳朵进水情况,操作简单,利用人体重力原理促使水分排出。需注意跳跃时动作不宜过于剧烈,避免引起头晕等不适。 二、棉签轻柔吸取法 使用干净且干燥的棉签,轻轻深入外耳道,利用棉签的吸附性吸取少量积水。但需特别注意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深入过深损伤耳道黏膜。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耳道结构尚未发育完全,耳道较窄且皮肤娇嫩,应避免自行用棉签深入操作,以防造成意外伤害,儿童耳朵进水建议由家长协助或及时就医处理。 三、及时就医处理 若通过上述自行处理方法无效,或出现耳朵疼痛、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在耳镜等专业器械辅助下,使用吸引器等设备将耳道内的积水安全吸出。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存在中耳炎等耳部疾病的患者,耳朵进水后更易加重病情,因此这类人群出现耳朵进水情况时应更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耳道皮肤可能较为松弛等,在处理耳朵进水时也需由专业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

    2025-08-13 15:26:36
  • 鼻子发干是怎么回事

    鼻子发干可因干燥寒冷或空气污染环境引发,长期口呼吸、过度频繁清洗鼻腔、长时间待空调房间等生活方式致,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导致,某些降压药等药物可产生黏膜干燥副作用,儿童因鼻腔娇嫩、老年人因黏膜功能减退、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等自身特点易出现鼻子发干。 一、环境因素影响 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较低,鼻腔黏膜水分易散失,可引发鼻子发干;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刺激鼻腔,也会导致鼻子发干。 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1.呼吸方式:长期用口呼吸,鼻腔失去对空气的加湿作用,鼻腔黏膜干燥,出现发干症状;2.鼻腔清洁:过度频繁清洗鼻腔,会破坏鼻腔正常生理保湿环境,引起鼻子发干;3.环境接触: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室内空气干燥,易致鼻腔黏膜水分丢失,出现鼻子发干。 三、疾病因素导致 1.干燥性鼻炎:鼻腔黏膜腺体分泌减少,引发鼻子发干;2.萎缩性鼻炎:鼻腔黏膜萎缩、腺体萎缩,常伴有鼻子发干、结痂等表现;3.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可能先出现鼻子发干的前驱症状。 四、药物作用影响 某些降压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产生鼻腔黏膜干燥的副作用,导致鼻子发干。 五、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鼻腔黏膜娇嫩,若生活环境干燥或有不良用鼻习惯,易出现鼻子发干;2.老年人:鼻腔黏膜功能减退,腺体分泌减少,易发生鼻子发干;3.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致鼻腔黏膜干燥,出现鼻子发干。

    2025-08-13 15:24:31
  • 怎样快速消除耳鸣

    耳鸣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尝试避免噪声暴露、放松、健康生活、治疗耳疾、避免滥用药物、使用声音疗法及心理咨询等方法缓解,但儿童需特别谨慎,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避免噪声暴露:尽可能减少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使用耳塞或耳机时调低音量。 2.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渐进性肌肉松弛,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减少咖啡因摄入。 4.管理耳疾:如果耳鸣是由耳疾引起的,如中耳炎或耳垢堵塞,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5.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耳鸣,应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非处方药。 6.声音疗法:使用白噪声机或其他声音治疗设备来掩盖耳鸣声音。 7.心理咨询:如果耳鸣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心理咨询或治疗可能有助于应对耳鸣带来的情绪问题。 对于儿童,由于耳鸣的原因可能较为复杂,且儿童对治疗的配合度可能较低,因此在处理儿童耳鸣时需要特别谨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耳鸣的消除可能需要时间,而且并非所有方法都对每个人有效。如果耳鸣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听力下降、头晕等,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此外,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具体和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2025-08-13 15:19:06
  • 耳屎有毒吗

    耳屎由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含油脂等成分有正常生理功能可黏附异物保护耳道,“耳屎有毒”无科学依据正常耵聍可随下颌运动自行排出耳部不适多因堆积发炎所致,儿童耳道娇嫩家长发现耳屎过多应寻专业医护人员避免损伤,有耳部疾病史或耳道手术史人群处理耳屎需遵医生指导防发耳部并发症。 一、耳屎的正常生理属性 耳屎,即耵聍,是由耳道皮肤内的耵聍腺分泌产生,其主要成分包含油脂、蛋白质、脂肪酸等。它具有正常生理功能,能够黏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小虫等异物,还可对耳道皮肤起到润滑与保护作用,防止微生物轻易侵入耳道,本身不存在毒性。 二、“耳屎有毒”误解的澄清 所谓“耳屎有毒”缺乏科学依据。正常分泌的耵聍会伴随人体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逐步自行排出耳道,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若出现耳部不适,多是耵聍堆积过多引发炎症等状况,并非耳屎自身有毒所致。 三、不同人群的耳屎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耳道相对娇嫩,家长需留意儿童耳屎状况,若发现耳屎过多堆积影响听力或引发不适,切勿自行盲目清理,应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协助,避免因不当操作损伤儿童耳道黏膜,因其耳道皮肤更薄、敏感度更高,自行清理易造成损伤。 (二)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耳部疾病史或曾进行耳道手术等特殊情况的人群,耳屎的处理需格外谨慎。若出现耳屎异常堆积等情形,应遵循医生专业指导开展处理,防止因耳屎问题诱发耳部并发症。

    2025-08-13 15:16:48
  • 扁桃体结石会癌变吗

    扁桃体结石一般不会癌变,其由扁桃体隐窝内物质积聚钙化形成,虽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但扁桃体结石本身致癌变证据不足,儿童少发结石,成年人应关注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可减少其形成,有扁桃体炎病史者更要维护扁桃体健康,发现异常遵医嘱处理。 扁桃体结石是由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食物残渣、死细胞等物质积聚,逐渐钙化形成的小硬块。其形成与扁桃体隐窝的结构有关,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等因素易导致物质潴留。 癌变的相关情况分析 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表明扁桃体结石会直接引发癌变。虽然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但扁桃体结石本身导致癌变的证据不足。不过,扁桃体结石可能会引起一些局部症状,如咽部异物感、口臭、咽痛等,如果长期存在慢性炎症刺激,从理论上来说可能会对扁桃体局部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与癌变并无直接的、必然的因果联系。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扁桃体结石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其他问题;成年人若有扁桃体结石,应关注症状变化,若反复出现严重不适等情况,需进一步评估。在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助于减少扁桃体结石的形成,如饭后漱口、早晚正确刷牙等。有扁桃体炎等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维护扁桃体健康,降低扁桃体结石发生的风险,一旦发现扁桃体结石相关异常,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合理处理。

    2025-08-13 15:14: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