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擅长:主要擅长颅内肿瘤的诊治,还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树旭,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生,神经外科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1995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2002年获浙江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3 ~ 2004年曾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神经外科访问学习,2011年先后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神经外科及世界著名的凤凰城神经外科中心BNI学习。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脑血管性疾病、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近年来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内镜下鞍区肿瘤切除(如,但不限于:垂体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承当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科研项目6项。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防治、脑损伤后神经再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难治性脑膜瘤的综合治疗、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国际高质量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本。同时兼任教学工作,任教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创伤》、《围手术期处理》。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擅长颅内肿瘤的诊治,还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展开
  • 挤痘痘发炎会颅内感染吗

    面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形成的危险三角区静脉无瓣,挤捏该区域发炎痘痘时细菌等易随血流逆行颅内引发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感染,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儿童群体需家长加强看护避免挤捏,成人群体应保持面部清洁发炎时不自行挤捏炎症加重及时就医,特殊病史人群需严格避免挤捏以防感染扩散致颅内感染。 一、危险三角区的解剖特性 面部存在一个特殊区域——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该区域内的静脉没有静脉瓣,这使得血液能够双向流动,当此区域内的痘痘发炎时,细菌等病原体容易随血流逆行进入颅内。 二、挤痘痘发炎引发颅内感染的机制 当挤捏发炎的痘痘时,外力可能促使细菌及炎症物质进入血管,经面静脉等逆流至颅内静脉窦,进而引发颅内感染,例如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威胁健康。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要点 儿童群体:儿童皮肤屏障相对较弱,自我控制挤捏面部痘痘的能力不足,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儿童随意挤捏面部,以防引发感染及后续颅内感染风险。 成人群体:应保持面部清洁,当痘痘发炎时,避免自行挤捏,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等非药物方式处理,若炎症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特殊病史人群: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更需严格避免挤捏面部痘痘,因为此类人群感染扩散风险较高,易因挤痘发炎引发颅内感染。

    2025-09-29 09:41:55
  • 脑动脉瘤怎么诊断

    影像学检查用于脑动脉瘤筛查,头颅CT平扫可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等,CTA无创快捷能初步评估,MRI对动脉瘤内血栓形成等有价值,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儿童行DSA需谨慎评估,特殊人群行DSA前需评估肝肾功能等。 头颅CT血管造影(CTA):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的形态,可发现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其优点是无创、快捷,能较为准确地初步评估动脉瘤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动脉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在动脉瘤内血栓形成等情况的判断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像CTA一样显示脑动脉的情况,对于一些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对于钙化等显示不如CTA。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连续的X线摄影,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显示脑动脉的细节,包括动脉瘤的精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对于怀疑有脑动脉瘤的患者,尤其是CTA等检查提示有动脉瘤但需要更精确信息来制定治疗方案时,通常会进行DSA检查。在儿童中进行DSA检查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进行。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进行DSA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2025-09-29 09:40:47
  • 脑囊肿会自己消失吗

    脑囊肿大多数不会自己消失,是否消失取决于类型、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脑囊肿是否会自己消失,这取决于囊肿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等因素。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脑囊肿消失: 1.先天性脑囊肿:一些先天性脑囊肿可能会在儿童时期逐渐缩小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囊肿内部的液体吸收或囊肿与周围组织的融合所致。 2.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脑囊肿:如果脑囊肿是由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经过适当的治疗,囊肿可能会缩小或消失。 3.蛛网膜下腔囊肿:蛛网膜下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脑囊肿,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囊肿可能会在一生中保持稳定或逐渐缩小。 然而,对于大多数脑囊肿来说,它们不会自己消失。如果脑囊肿较大或引起了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囊肿引流、放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囊肿的特点、患者的症状和年龄等因素来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脑囊肿的处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决策。如果发现脑囊肿,建议及时就医,咨询神经外科医生或其他相关专家,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建议。此外,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 总之,脑囊肿是否会自己消失因人而异。如果发现脑囊肿,应该及时就医,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9 09:39:52
  • 后脑勺借接近脖子有个凸起的小硬包有疼感会

    后脑勺接近脖子的位置有个凸起的小硬包,触碰时伴有疼痛,可能是肿大的淋巴结、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后脑勺接近脖子的位置有个凸起的小硬包,触碰时伴有疼痛,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肿大的淋巴结:头颈部的感染或炎症可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从而出现硬包和疼痛。 2.皮脂腺囊肿:这是一种皮脂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肿,容易感染,引起疼痛。 3.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通常没有症状,但也可能感染或疼痛。 4.表皮样囊肿:一种先天性的皮肤附属器肿瘤,也可能伴有感染和疼痛。 5.其他原因:如皮肤疖肿、外伤后血肿等。 鉴于此,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B超等,以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后脑勺的硬包和疼痛可能提示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感染扩散、血液系统疾病等。因此,这些人群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尽快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在等待就医期间,应避免搔抓或挤压硬包,以免加重症状或导致感染扩散。

    2025-09-29 09:37:08
  • 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及MRA、脑血管造影,其中DSA是诊断金标准,可明确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等情况,不同患者有其特点但主要依典型血管形态确诊。 头颅MRI及MRA:MRI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周围脑组织的情况。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畸形血管团表现为流空信号,MRA能够无创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团的形态,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的形态、大小、引流静脉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在DSA下表现可能相似,但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病史等综合判断。例如,儿童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可能相对较细,引流静脉的走行可能有其特点;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可能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畸形血管团的显示等情况,但主要还是依靠典型的血管形态来确诊。

    2025-09-29 09:36: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