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诊治与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耀华,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临床研究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学组全国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术中神经监测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甲状腺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甲状腺、乳腺和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甲状腺、乳腺肿瘤的标准性、功能性根治手术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外科操作技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单篇影响因子最高5.99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及哈医大一院博士基金各1项,副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5部。展开
个人擅长
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诊治与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甲状腺结节分类4级

    甲状腺结节4级细分为4a、4b、4c三个亚类,4a级恶性风险约2%-10%,年龄轻、无不良病史者可密切观察,高危人群倾向进一步FNA;4b级恶性风险约10%-50%,具较多恶性特征,无论因素都应积极考虑FNA;4c级恶性风险约50%-90%,高度怀疑恶性,几乎都建议FNA,儿童有颈部放射暴露史及老年有基础疾病较多者更需及时FNA明确性质。 4a级:恶性风险约为2%-10%。超声表现为实性为主、低回声、边界不清、微小钙化等,但恶性特征相对不明显。对于年龄较轻、无不良病史的人群,若结节4a级,可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而对于年龄较大、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更倾向于进一步行细针穿刺活检(FNA)明确性质。 4b级:恶性风险约为10%-50%。超声表现具有较多恶性特征,如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微钙化等更明显。此级别的结节,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应积极考虑FNA,因为恶性可能性相对4a级更高。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相对男性略高,更需重视;对于有长期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等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也应及时通过FNA明确结节性质。 4c级:恶性风险约为50%-90%。超声表现有较多典型的恶性特征,高度怀疑恶性。此级别的结节几乎都建议行FNA,以明确是否为甲状腺癌。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时期有颈部放射暴露史的患者,若甲状腺结节为4级,更应谨慎,尽快通过FNA明确情况,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成人可能更高;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较多时,也需权衡风险,及时进行FNA来判断结节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7-25 15:48:25
  • 甲状腺癌6级严重吗

    甲状腺癌6级通常表示肿瘤体积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后需定期随访。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侵犯范围等特征,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进行评估。其中,T代表肿瘤的原发灶情况,N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 在TNM分期系统中,T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程度进行划分。甲状腺癌6级通常表示肿瘤体积较大(T4)或侵犯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或远处转移(M1)。 肿瘤的分级越高,通常意味着癌症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相对较差。然而,具体的预后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 对于甲状腺癌6级的患者,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医生会考虑肿瘤的特征、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治疗目标等因素。 此外,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颈部超声、胸部X线或CT等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情况。 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暴露于辐射等,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准。如果您对甲状腺癌或其他健康问题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

    2025-07-25 15:48:08
  • 甲状腺结节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减少碘摄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饮酒和吸烟。同时,甲状腺结节患者还应定期复查。 1.减少碘的摄入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避免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鲜等。因为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摄入过多的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进而加重甲状腺结节的病情。 2.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过多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病情加重。因此,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尽量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吸收,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因此,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4.避免刺激性食物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病情加重。 5.注意营养均衡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6.避免饮酒和吸烟 饮酒和吸烟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加重甲状腺结节的病情。因此,甲状腺结节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 总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减少碘的摄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饮酒和吸烟等。同时,甲状腺结节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2025-07-25 15:48:08
  • 结节性甲状腺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病因包括碘摄入量异常、内分泌紊乱、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和遗传因素等。症状有颈部肿块、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压迫症状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摄入碘、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和注意颈部保护。 1.病因: 碘摄入量异常:碘缺乏或碘摄入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肿。 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某些酶的缺陷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肿。 遗传因素:某些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2.症状: 颈部肿块:多数患者会在颈部摸到肿块,质地较硬,无压痛。 甲状腺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症状,如心悸、手抖、乏力、畏寒等。 压迫症状:如果肿块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3.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超声,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补充甲状腺激素。 手术治疗:如果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怀疑有恶变,可手术治疗。 4.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合理摄入碘:避免碘缺乏或碘摄入过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碘的摄入量。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和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注意颈部保护:避免颈部受到外伤,防止甲状腺肿进一步增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医疗建议。

    2025-07-25 15:47:39
  • 甲状腺结节喝蒲公英水有作用吗

    甲状腺结节喝蒲公英水的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关于其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缺乏人体临床试验证据。虽然蒲公英可能对甲状腺结节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同时定期复查。 目前,关于蒲公英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缺乏人体临床试验的证据。因此,蒲公英是否对甲状腺结节有治疗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虽然蒲公英可能对甲状腺结节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它可能具有一些辅助作用。蒲公英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蒲公英甾醇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这些成分可能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微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服用。此外,蒲公英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在服用蒲公英水期间,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尤其是正在服用甲状腺药物的患者。 除了蒲公英水,甲状腺结节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来辅助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 1.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免加重甲状腺结节。同时,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2.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3.定期复查:甲状腺结节患者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超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甲状腺结节喝蒲公英水可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同时,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025-07-25 15:47: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