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诊治与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耀华,男,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旁腺及骨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临床研究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围手术期学组全国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术中神经监测分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甲状腺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甲状腺、乳腺和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甲状腺、乳腺肿瘤的标准性、功能性根治手术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外科操作技术。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SCI单篇影响因子最高5.99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及哈医大一院博士基金各1项,副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5部。展开
个人擅长
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诊治与治疗,以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甲状腺结节能消退吗

    甲状腺结节能否消退分情况,良性部分可自然消退但多数稳定,恶性不会消退需积极治疗,影响因素有结节性质(良性中炎症相关可逆因素致的更可能消退,恶性不消退且进展)和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 部分可自然消退:一些非常小的、由炎症等因素引起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有可能自然消退。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结节,部分患者在病情恢复后,结节会缩小甚至消退。这是因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自限性疾病,炎症消退后,甲状腺组织的异常增生情况得到改善,结节也就随之消退。 多数稳定或缓慢变化: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会保持稳定,不会自行消退,但也不会明显增大。比如一些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在没有其他特殊因素影响下,可能长期维持稳定状态。 恶性甲状腺结节 不会消退且需积极治疗:甲状腺恶性结节,如甲状腺癌相关的结节,是不会自行消退的,而且会逐渐进展,对身体造成危害。需要通过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等手段进行干预。甲状腺癌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发展。 影响甲状腺结节消退的因素 结节性质 良性结节:如果是由炎症等可逆因素导致的良性结节,相对更有可能消退;而一些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良性结节消退可能性则相对较小。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结节,其消退的概率就不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关结节。 恶性结节:恶性结节肯定不会消退,且病情会不断进展。 个体差异 年龄: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需要格外关注,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结节的变化可能会对其内分泌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而老年人的甲状腺结节,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判断结节的变化情况。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甲状腺结节消退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哺乳期等,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状态。例如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使甲状腺结节有所变化,但具体是增大还是其他情况需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结节的状态。吸烟会导致体内一些炎症因子等水平变化,可能对甲状腺结节产生不利影响,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可能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稳定或改善有一定帮助。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其甲状腺结节的变化可能更为复杂。比如有桥本甲状腺炎病史的患者,其甲状腺结节往往与自身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病情相对较难出现自然消退的情况,需要长期监测。

    2025-10-11 12:24:10
  • 甲状腺肿瘤摘除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全身状况与肿瘤情况并做患者准备,手术按选切口、逐层切开、显露肿瘤、依性质摘除、止血缝合步骤进行,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预防并发症并依病理定后续治疗,儿童手术轻柔并指导功能锻炼,老年评估心肺储备加强呼吸管理等,女性选美容效果好的切口方式。 一、术前准备 1.评估与检查: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喉镜等检查,全面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排除手术禁忌证,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2.患者准备: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高使头后仰并偏向对侧,以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术前禁食禁水,做好皮肤消毒、铺巾等准备工作。 二、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等选择合适切口,常见有颈部横切口或领式切口,沿皮纹切开,减小术后瘢痕影响。 2.逐层切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等层次,分离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组织。 3.显露肿瘤:通过分离操作清晰显露甲状腺肿瘤,明确其与周围血管、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关系。 4.肿瘤摘除:根据肿瘤性质及情况,采用相应方式摘除肿瘤,如良性肿瘤可完整切除,恶性肿瘤需按规范行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并清扫相关淋巴结等操作。 5.止血与缝合:彻底止血后,冲洗术腔,逐层缝合切口,覆盖无菌敷料。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警惕术后出血导致气道压迫等情况。 2.切口观察:注意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等,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3.并发症预防:预防感染,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关注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功能,观察患者发音、吞咽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需尤其注意颈部组织损伤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加强术后颈部活动及功能恢复指导;老年患者需关注心肺功能恢复,鼓励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等。 4.后续治疗依据: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如恶性肿瘤可能需进一步行放疗、化疗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轻柔,避免过度牵拉颈部组织,因儿童颈部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要注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加强颈部功能锻炼的指导需考虑儿童配合度及生长发育特点。 2.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储备功能,术后加强呼吸管理,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并发症;同时关注其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因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3.女性患者:可优先选择美容效果较好的切口方式,如合适的颈部横切口,兼顾手术治疗与颈部外观美观需求,充分考虑女性患者对术后颈部外观的关注。

    2025-10-11 12:23:43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儿童期头颈部放射暴露、家族遗传倾向、碘摄入异常、女性性别因素、肥胖、吸烟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甲状腺细胞,导致癌变风险增加。 一、放射性因素 1.儿童期头颈部放射暴露:儿童时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性治疗或放射性污染暴露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例如,在儿童期因良性疾病如胸腺肥大等接受颈部放疗,会显著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风险。这是因为放射线可导致甲状腺细胞DNA损伤,引起细胞异常增殖,从而诱发癌变。 二、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如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综合征等。如果家族中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是存在相关遗传突变(如RET原癌基因等突变)的家族,后代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因素通过影响甲状腺细胞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使个体更容易发生癌变。 三、碘摄入因素 1.碘缺乏或碘过量: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地区的人群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可能升高,因为碘缺乏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增加,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增加癌变风险;而碘过量也可能对甲状腺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几率。例如,一些沿海地区长期大量摄入高碘食物,可能会使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风险上升。 四、性别因素 1.女性更易发病: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有关,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和调控。例如,在青春期、妊娠期等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的时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变化。 五、生活方式因素 1.肥胖:肥胖人群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可能增加。肥胖与体内炎症状态、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和生长,从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例如,研究发现肥胖患者体内的一些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增殖。 2.吸烟:吸烟也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有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细胞代谢,对甲状腺细胞造成损伤,增加癌变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几率可能高于不吸烟者。 六、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风险较正常人升高。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甲状腺组织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刺激甲状腺细胞不断修复和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细胞恶变。

    2025-10-11 12:23:22
  • 甲状腺4b是癌症早期吗

    甲状腺4b类结节提示恶性风险在10%-50%之间,但不能据此判定是癌症早期,需进一步通过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结节性质,还可结合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综合评估,穿刺活检证实为恶性后还需评估肿瘤有无转移等来判断癌症是否为早期。 1.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类及4b类的意义 TI-RADS分类:TI-RADS分类将甲状腺结节分为0-6类,其中4类又细分为4a、4b、4c,数字越大,恶性风险越高。4b类结节在超声下通常具有一些可疑恶性的表现,比如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纵横比大于1、伴有微钙化等,但这些表现只是提示恶性可能性,并非确诊癌症。 与癌症早期的关系:癌症早期一般是指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远处转移等情况。而甲状腺4b类结节只是有较高的恶性概率,要明确是否为癌症以及是否处于早期,需要进一步进行穿刺活检等检查来明确结节的性质。如果穿刺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等检查来判断肿瘤是否局限于甲状腺内等情况来确定是否为早期。 2.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方法 细针穿刺活检(FNAB):通过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取得细胞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如果FNAB结果提示为恶性,还需要进行颈部超声、胸部CT等检查来评估肿瘤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癌症处于早期还是中晚期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的考虑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甲状腺4b类结节时,由于其甲状腺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恶性结节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甲状腺癌有时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但也需要通过详细检查明确性质。而老年人出现甲状腺4b类结节时,要考虑到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能相对更具侵袭性等情况,更需要积极明确诊断。 性别:一般来说,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在判断甲状腺4b类结节的意义时,性别本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依据结节的超声表现、穿刺结果等。 生活方式: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下的人群(如儿童期接受过颈部辐射照射等)出现甲状腺4b类结节时,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更高,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检查明确诊断。而生活方式相对健康、无特殊辐射暴露等情况的人群,也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检查来明确结节性质。 病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甲状腺4b类结节时,其恶性的概率相对无家族史人群更高,需要更加重视,尽早进行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总之,甲状腺4b类结节提示有较高的恶性可能,但不能直接判定为癌症早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穿刺活检及全面的评估来明确结节性质及癌症的分期等情况。

    2025-10-11 12:22:58
  • 如何确诊甲状腺结节

    确诊甲状腺结节通常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方法,必要时还可能会选择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通常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确诊甲状腺结节的方法: 1.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病史、颈部是否有过放疗史等,并进行颈部触诊,以评估甲状腺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是否有结节。 2.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疾病。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结构,包括结节的大小、位置、形态、边界、回声特征等。医生还可以通过超声评估结节的血流情况,帮助判断结节的性质。 4.甲状腺核素扫描:通过口服放射性核素后进行扫描,可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功能情况。根据结节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情况,可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冷结节”等不同类型。 5.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FNAB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医生使用细针穿刺结节,获取细胞样本进行细胞学分析,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FNAB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6.其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检查,如甲状腺抗体检测、基因检测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甲状腺结节的确诊,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疑虑,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或进行多学科会诊。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关注。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现甲状腺结节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结节的性质和处理方式,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考虑到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潜在的影响。老年人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评估。 此外,如果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对于良性结节,医生可能会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对于恶性结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并可能需要辅助放射性碘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总之,甲状腺结节的确诊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断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2025-10-11 12:22: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