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胃肠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尤其专注在胃癌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向 Ta 提问
-
阑尾粘液性肿瘤属于癌症吗
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含阑尾黏液囊肿、阑尾黏液腺瘤、阑尾黏液腺癌等,其既有可能是良性肿瘤,也有可能是癌。所以患者应积极开展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具体性质。 一、不是癌: 1.阑尾黏液囊肿:阑尾根部由于慢性炎性刺激而出现梗阻,阑尾腔内的黏液细胞持续分泌黏液并积聚在阑尾腔内从而形成。 2.阑尾黏液腺瘤: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阑尾良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61至70岁,女性较为多见。这两种疾病在进行病理活检时不会发现癌细胞。 二、是癌: 阑尾黏液腺癌属于阑尾恶性肿瘤的一种,较为罕见,其发病原因并不明确,60岁以上老年人多发,男女均可发病。在进行病理活检时可见癌细胞,通常可据此确诊。 总之,阑尾黏液性肿瘤情况较为复杂,通过病理活检可准确判断其具体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04-23 17:07:52 -
胃底腺息肉有什么危害
胃底腺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一般无明显危害。具体如下: 一、胃底腺息肉较为常见,与胃底腺上皮增生有关,其本身并无显著危害。部分人胃底腺息肉数量可多达50个,大小在1mm到5mm之间。 1.因其病变概率极低,通常无需治疗,定期检查即可,一年一次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周期,并非硬性要求。 2.胃底腺息肉可通过活检钳切除、氩气烧灼等方式去除,术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胃痛、发热等胃部不适,具体可咨询医生建议并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二、少部分患者的胃底腺息肉可能会有胃出血、炎症反应等不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规律作息,减少饮酒和食用生冷食物。 三、胃底腺息肉有较小概率会发生癌变,可定期检测以确认情况。 总之,胃底腺息肉大多为良性,危害较小,但仍需关注其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和监测。
2025-04-23 17:07:47 -
新生儿肠梗阻的症状
新生儿肠梗阻由先天因素引起,症状有呕吐、腹胀、腹壁静脉怒张、胎便排出异常和不排胎便,部分患儿症状不同,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1.呕吐 这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患儿出生后吃奶时即开始呕吐,开始为奶汁,之后为黄绿色胆汁样物。 2.腹胀 腹胀多在呕吐之后出现,患儿腹胀多不对称。 3.腹壁静脉怒张 由于肠腔及腹壁静脉淤血,新生儿腹壁可见到迂曲的静脉,严重时可形成腹壁血肿。 4.胎便排出异常 足月新生儿多数在生后12小时内排出胎便,如果生后24小时仍无胎便排出,应怀疑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 5.不排胎便 少数新生儿完全肠梗阻,生后完全无胎便排出,腹部高度膨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全部同时出现,每个患儿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4-23 17:07:38 -
直肠增生性息肉的症状
直肠增生性息肉通常也被称为生化性息肉,其本质是直肠黏膜局部受刺激后引发的局部组织增生而形成的息肉。 一、表现症状:直肠增生性息肉一般表现为体积较小、颜色鲜红、大小近乎一致、表面光滑等。这种息肉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多数患者初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人会有便血、腹泻等情况。 二、疾病性质:该疾病总体上多数是良性的,所以患者不必过于忧虑。 三、处理方式:需要做好病情监测,在息肉无增大的情况下,通常可不进行特殊治疗,但如果持续增大或者增大速度较快,则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将其切除。 四、日常生活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应保持清淡,并且要定期复查纤维结直肠镜。 总之,对于直肠增生性息肉要正确认识,关注其症状变化和发展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同时注意日常的生活调理。
2025-04-23 17:07:37 -
肠镜时发现息肉切不切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直径小于0.5cm一般不需要切除,直径较大或出现恶变、相关症状则需要切除。患者日常生活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一、关于肠镜检查息肉的处理 1.若肠镜检查出的息肉直径小于0.5cm,且为良性,患者也无腹部肿块、疼痛等不适症状,通常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 2.要是息肉体积较大,或者由良性转化为恶性,又或者患者出现了腹痛、便血等症状,此时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二、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自己过度劳累,注重劳逸结合,以防病情加重。同时还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之,肠镜检查出息肉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切除,患者在平时也应注意生活方式和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2025-04-23 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