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叶树楠,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关节中心,骨科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关节置换及翻修医疗组组长。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学会骨组织分会委员、中国3D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自2000年起一直从事关节骨科临床工作,曾经开展湖北省第一例便携式导航膝关节置换,湖北省第一例LCCK膝关节翻修,湖北省第一例邦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及多例极重度髋膝关节翻修。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93级七年制专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赴德国及法国学习人工关节置换。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交流学者。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作为课题组排名第二负责人,参加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论文方面,国际SCI英文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9本,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展开
  • 肩周炎怎么治最好

    肩周炎综合干预包含非药物治疗的物理治疗(热敷、理疗仪器辅助)、运动疗法(爬墙、钟摆、肩袖肌群训练),药物辅助用非甾体抗炎药,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物理治疗温度不宜高并结合平衡训练,孕妇首选非药物治疗且药物遵医嘱,有基础疾病者控血糖并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等影响。 一、非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 (一)物理治疗 1.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选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对于急性炎症期(肩部红肿热痛明显)需谨慎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2.理疗仪器辅助: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超短波通过电磁场作用于肩部组织,促进炎症消退;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一般每次照射时间约15~20分钟。 (二)运动疗法 1.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缓慢向上爬行,尽量提高上肢高度,然后缓慢下落,重复进行。此运动可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一般每日练习3~4组,每组10~15次。 2.钟摆运动:弯腰使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摆动及画圈动作,摆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画圈方向可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每日练习2~3次,每次每个方向5~10圈。 3.肩袖肌群训练:通过哑铃或弹力带进行外展、前举等抗阻训练,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每周进行3~4次,每次选择合适阻力进行8~12次重复动作。 二、药物辅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及炎症,如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需注意,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肩关节退变基础上易患肩周炎,运动疗法时需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肩部损伤加重。物理治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防止皮肤烫伤,同时可结合平衡训练,降低因肩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跌倒的风险。 (二)孕妇 孕妇患肩周炎时,非药物治疗为首选,如轻柔的热敷、低强度的被动关节活动等。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尽量选择局部外用的抗炎止痛药物(如某些外用双氯芬酸制剂,但需确认对胎儿无影响后使用)。 (三)有基础疾病者 合并糖尿病的肩周炎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炎症恢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因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微血管病变等基础情况,药物对肝肾功能影响更需关注。

    2025-10-15 14:38:35
  • 三岁患上髋滑膜炎会不会留后遗证

    三岁患髋滑膜炎多数经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少数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病程延长、复发风险增加,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年龄、治疗开始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正规治疗并密切观察、适当功能锻炼以降留后遗症风险。 一、多数患儿经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髋滑膜炎又称暂时性滑膜炎,是3-10岁儿童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大多数三岁患髋滑膜炎的患儿经过及时且规范的治疗,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例如,通过卧床休息、牵引等保守治疗措施,多数患儿的症状可以在1-2周内逐渐缓解,髋关节功能能够恢复正常。研究表明,经过正规治疗的患儿,髋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对日后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二、少数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影响 1.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的情况 病程延长:如果三岁患儿患髋滑膜炎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病程延长。这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导致髋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例如,可能会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等情况,进而对儿童的日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如行走姿势异常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复发风险增加:治疗不规范还可能导致复发风险增加。多次复发的髋滑膜炎可能会对髋关节的软骨等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虽然不一定会直接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会增加后续髋关节出现问题的概率,如成年后可能出现髋关节退变等情况的风险相对升高。 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三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自身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本身髋关节发育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可能会影响预后。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患儿在及时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2.治疗开始时间:发病后治疗开始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发病后越早开始规范治疗,髋关节受到的不良影响越小,留后遗症的可能性越低。如果延误治疗,即使后续进行治疗,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髋关节的最终恢复情况。 3.病情严重程度:三岁患儿髋滑膜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也有差异。轻度的髋滑膜炎经过治疗后恢复较好,而病情较重的患儿,如出现明显的髋关节肿胀、疼痛剧烈且活动受限明显的情况,在治疗后虽然多数可以恢复,但相对轻度患儿来说,留后遗症的风险可能会略有升高,但总体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仍可恢复良好。 对于三岁患上髋滑膜炎的患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在康复过程中注意让孩子适当进行髋关节的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活动,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最大程度降低留后遗症的风险。

    2025-10-15 14:37:19
  • 手臂抽筋怎么回事

    手臂抽筋的原因主要有肌肉疲劳、电解质紊乱、寒冷刺激、神经受压和疾病因素。肌肉疲劳是长时间剧烈运动致肌肉疲劳引发;电解质紊乱因大量出汗致电解质流失引起;寒冷刺激使手臂受冷肌肉突然收缩导致;神经受压是手臂神经受压迫影响传导致肌肉异常收缩;疾病因素如癫痫、帕金森病等也可致手臂抽筋,不同原因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因素上各有特点。 一、肌肉疲劳 1.成因:长时间进行手臂的剧烈运动,像持续做俯卧撑、长时间打字等,会使手臂肌肉处于疲劳状态,肌肉在疲劳时容易发生痉挛。例如,运动员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手臂肌肉,就较易出现手臂抽筋情况。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年轻人若运动强度大、时间长也易出现;性别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上,运动量突然增加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无基础疾病人群因运动导致的情况居多。 二、电解质紊乱 1.成因:大量出汗会使体内电解质如钠、钾、钙等流失,当电解质失衡时,肌肉兴奋性改变,容易引发手臂抽筋。比如在炎热天气下长时间劳作或运动的人,大量出汗后未及时补充电解质,就易出现手臂抽筋。 2.影响因素:年龄上,所有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高温环境下儿童、老人更易出现;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中,高温环境下运动、劳作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健康人群在特定环境下易出现,有基础疾病人群可能因疾病影响电解质代谢而更易发生。 三、寒冷刺激 1.成因:手臂受到寒冷刺激时,肌肉会突然收缩,从而导致抽筋。例如,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手臂保暖,长时间暴露,就可能引发手臂抽筋。 2.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老人对寒冷更敏感;性别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中,寒冷环境中户外活动时间长的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健康人群在寒冷刺激下易出现,有外周血管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可能因血管收缩更明显而更易发生。 四、神经受压 1.成因:手臂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肌肉异常收缩引发抽筋。比如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像手臂长时间处于过头姿势,可能压迫神经引起抽筋。 2.影响因素:年龄上,长期伏案工作的年轻人可能因姿势问题出现;性别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中,长期不良姿势人群风险高;病史方面,有颈椎病等可能压迫神经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 五、疾病因素 1.成因: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手臂抽筋,如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肌肉抽搐包括手臂;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能有肌肉强直、痉挛等表现,其中包括手臂抽筋。 2.影响因素:年龄上,癫痫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上,无特定明显关联;病史方面,有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风险高。

    2025-10-15 14:35:52
  • 经常落枕是什么原因

    经常落枕的原因包括肌肉因素、颈椎因素和其他因素。肌肉因素有睡眠姿势不当致肌肉劳损、颈部肌肉劳损易痉挛疼痛;颈椎因素有颈椎退变致稳定性下降、颈椎关节紊乱致肌肉失衡;其他因素有寒冷刺激致肌肉痉挛、身体虚弱致肌肉易损伤。 睡眠姿势不当:长时间处于不良睡眠姿势,如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以及睡眠时头颈过度偏转等,会使颈部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伸展或收缩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引发落枕。例如,有人习惯趴着睡觉,这种姿势会使颈部肌肉受力不均,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和损伤,从而增加落枕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睡眠姿势不当落枕,年轻人因生活节奏快,可能更易因熬夜等原因采用不规律睡眠姿势;老年人肌肉本身相对松弛,睡眠姿势稍有不当也较易出现问题。 颈部肌肉劳损:长期从事颈部过度活动的工作,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期使用电脑或手机等,会使颈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慢性劳损。肌肉劳损后,其弹性和收缩功能下降,在睡眠等放松状态下,就容易发生痉挛、疼痛,导致落枕频繁发生。例如,办公室职员每天长时间保持低头伏案姿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比一般人更易经常落枕。 颈椎因素 颈椎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变,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颈椎退变会使颈椎的稳定性下降,颈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需要承受更大的应力,容易出现损伤,进而导致落枕频繁发生。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的发生率较高,所以相对年轻人更易经常落枕。例如,50岁以上人群颈椎退变较为常见,经常落枕的几率相对更高。 颈椎关节紊乱:颈椎的小关节如果发生紊乱,会影响颈部的正常活动,导致颈部肌肉失衡,容易引起落枕。不良的颈部姿势、突然的颈部扭转等都可能诱发颈椎关节紊乱。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可能因颈部突然的不当动作引发颈椎关节紊乱,从而经常落枕。比如,有些人在快速扭头时可能导致颈椎关节紊乱,进而出现经常落枕的情况。 其他因素 寒冷刺激:颈部受到寒冷刺激,如夜间睡眠时颈部暴露在冷空气中或空调温度过低等,会引起颈部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痉挛,从而增加落枕的发生风险。不同季节都可能因寒冷刺激导致落枕,冬季夜间睡眠时若颈部保暖不当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爱美可能在冬季也有颈部暴露受凉的情况,老年人对寒冷更敏感,也易因颈部受凉而经常落枕。 身体虚弱:体质较弱、气血不足的人,颈部肌肉等组织的营养供应相对较差,肌肉的柔韧性和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肌肉损伤,导致经常落枕。比如,一些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或长期患病、营养不良的人,可能经常受到落枕的困扰。

    2025-10-15 14:34:20
  • 腰椎间盘突出睡什么床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需选合适床垫,硬板床能助脊柱维持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压力,过软床垫致腰椎前凸加重症状,过硬床垫致血液循环不畅且不利腰椎,年轻人可选硬度适中偏硬、铺垫1-2厘米棉质床垫,老年人可选铺垫3-5厘米软且有支撑性床垫,孕妇选软硬适中、厚度5-10厘米有弹性支撑床垫,有病史者持续选硬板床或适中床垫。 一、硬板床 硬板床能为腰椎提供较为均匀的支撑,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有助于减轻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硬板床可以避免因床垫过软导致腰椎过度前凸,从而减轻对椎间盘的不良影响。一般选择木板厚度适中、表面平整的硬板床为宜,可在硬板床上铺较薄且质地适中的床垫,以增加舒适度,但不能选择过软的床垫。 二、床垫的软硬度选择 过软床垫的弊端:过软的床垫会使身体陷进床垫里,脊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腰椎会被迫处于前凸增加的状态,这样会加重椎间盘向后的压力,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加重,如疼痛加剧、下肢麻木等不适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过硬床垫的问题:过硬的床垫与身体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力过大,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而且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身体的曲线,同样不利于腰椎维持正常生理状态,可能会引起腰部肌肉的紧张,长期使用也可能对腰椎间盘突出产生不利影响。 三、不同人群的选择建议 年轻人: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相对来说退变程度可能较轻,可选择硬度适中偏硬一点的硬板床,但也需考虑自身舒适度,一般选择在硬板上铺垫1-2厘米厚的棉质床垫较为合适,既能保证一定支撑,又有一定舒适度。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选择硬板床时要注意床垫不能过硬,可选择在硬板床上铺垫3-5厘米厚的较软且有一定支撑性的床垫,如椰棕床垫等,这样可以在提供支撑的同时,减少因过硬床垫对骨骼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保证睡眠时的舒适,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 孕妇:孕妇由于腹部增大,身体重心改变,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增加。应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可选择厚度在5-10厘米左右、具有良好弹性和支撑性的床垫,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孕妇身体的变化,维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减轻腰部的压力,缓解可能出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相关症状。 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者:这类人群更需要注意床垫的选择,一般持续选择硬板床或软硬适中的床垫,避免频繁更换过软或过硬的床垫,以保持腰椎处于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减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如果之前使用某种床垫感觉舒适且对病情控制有利,可继续使用该类床垫;若病情有变化,需及时调整床垫选择。

    2025-10-15 14:33:0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