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叶树楠,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关节中心,骨科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关节置换及翻修医疗组组长。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学会骨组织分会委员、中国3D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自2000年起一直从事关节骨科临床工作,曾经开展湖北省第一例便携式导航膝关节置换,湖北省第一例LCCK膝关节翻修,湖北省第一例邦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及多例极重度髋膝关节翻修。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93级七年制专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赴德国及法国学习人工关节置换。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交流学者。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作为课题组排名第二负责人,参加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论文方面,国际SCI英文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9本,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展开
  • 为什么小腿肚会特别大

    小腿肚大的原因有肌肉发达、脂肪堆积、水肿、骨骼结构和疾病等,可通过运动、按摩、饮食调整等改善,如疾病引起应就医治疗。 1.肌肉发达:小腿肚的主要肌肉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如果长期进行腿部肌肉锻炼,如跑步、跳跃等,可能会导致这两块肌肉发达,使小腿肚看起来更大。 2.脂肪堆积:如果长期久坐、久站或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小腿部位的脂肪堆积,使小腿肚看起来更大。 3.水肿:如果身体的水分代谢出现问题,导致水分在小腿部位积聚,也可能会使小腿肚看起来更大。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下午或晚上更加明显。 4.骨骼结构:有些人的小腿骨骼结构比较粗壮,也可能会使小腿肚看起来更大。 5.疾病: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小腿肚特别大,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衰竭、肾脏疾病等。如果小腿肚特别大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腿肚特别大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按摩、饮食调整等方式来改善。

    2025-10-15 11:34:47
  • 儿童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儿童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包括生长痛、外伤、感染性疾病、膝关节滑膜炎、先天性发育异常、肿瘤等。生长痛是因骨骼与肌肉生长不协调致夜间膝关节周围轻痛;外伤有明确外伤史,局部有肿胀等表现;感染性疾病伴发热等表现;膝关节滑膜炎有肿胀等表现;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或幼年即有膝关节异常表现;肿瘤致疼痛持续加重,伴肿块等全身症状。 特点:多见于3-12岁儿童,疼痛通常发生在夜间,以膝关节周围为主,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局部无红肿、压痛等表现。 年龄因素:主要发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不同年龄段儿童生长速度不同,发生生长痛的概率也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一般与儿童日常活动量较大有关,活动量过大可能加重肌肉与骨骼的不协调,从而诱发生长痛。 外伤 原因: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可能发生膝关节的扭伤、挫伤等。例如奔跑时摔倒、碰撞到硬物等。 特点: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出现肿胀、淤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学龄期儿童活动能力强,外伤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与儿童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在户外玩耍较多、活动较为剧烈的儿童外伤风险更高。 感染性疾病 原因: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细菌通过血液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侵犯膝关节。 病毒感染:例如病毒性关节炎,某些病毒感染后可能累及膝关节出现炎症反应。 特点:除膝关节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皮温升高、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感染性疾病,但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更不成熟,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如果儿童接触感染源的机会较多,如在人群密集场所等,可能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膝关节滑膜炎 原因: 创伤性因素:如膝关节扭伤、过度劳累等,可引起膝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 感染性因素:同上述感染性疾病中提到的细菌、病毒等感染累及滑膜。 免疫性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膝关节滑膜,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 特点: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明显,浮髌试验可能呈阳性等。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在儿童期较为常见。 生活方式:过度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而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滑膜炎与儿童自身免疫状态相关。 先天性发育异常 原因:如先天性膝关节脱位、膝关节畸形等,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异常。 特点:出生时或幼年时即可发现膝关节的异常表现,如膝关节外形异常、活动受限等,随着生长发育,疼痛等症状可能逐渐明显。 年龄因素:从出生后即可发现相关异常,儿童期会随着身体发育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变化。 生活方式:先天性发育异常与胚胎发育过程有关,与儿童出生后的生活方式无直接关联,但后期的活动可能会加重异常结构对膝关节的影响。 肿瘤 原因:膝关节周围的骨肿瘤或软组织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疼痛。 特点:膝关节疼痛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可能伴有局部肿块、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夜间疼痛可能较为明显。 年龄因素:骨肉瘤等好发于青少年,儿童期也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肿瘤。 生活方式:肿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主要与细胞的异常增殖等因素有关,但儿童的活动可能会因疼痛而受到影响。

    2025-10-11 14:13:44
  • 脚部骨折后吃什么恢复得快

    脚部骨折恢复需注意饮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虾皮、深绿色蔬菜(焯水处理减草酸);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中,维生素C来源有柑橘类水果、猕猴桃、青椒等,维生素D来源有鱼类、阳光照射;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全谷类、蔬菜、水果等。不同人群骨折饮食有相应考虑,儿童需均衡多样化,女性要关注钙补充,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有不同饮食注意事项。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对于脚部骨折后的恢复至关重要。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鸡肉、牛肉等,其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例如,每100克鸡胸肉约含20克左右的蛋白质。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像三文鱼,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Omega-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减轻骨折后的局部炎症反应有一定帮助。蛋类同样富含优质蛋白质,一个鸡蛋大约含有6-7克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豆类及其制品,如黄豆、黑豆制成的豆腐等,也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100克豆腐约含8克左右蛋白质。 二、富含钙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骨折的修复和骨骼强度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牛奶是常见的富含钙的食物,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0毫克左右的钙,而且钙的吸收率较高。虾皮也是含钙丰富的食物,每100克虾皮中钙含量可高达991毫克。一些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苋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钙,但需要注意的是,菠菜等蔬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在食用前可以先进行焯水处理,以减少草酸含量。 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维生素C: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是骨骼、肌腱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类水果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如橙子、柠檬等,每100克橙子约含33毫克维生素C。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宝库”,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可高达62毫克。青椒等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也较为丰富,每100克青椒约含70毫克维生素C。 2.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鱼类如沙丁鱼、金枪鱼等富含维生素D,另外,适当的阳光照射可以使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骨折后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但要注意避免暴晒。 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脚部骨折后患者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便秘,所以需要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促进肠道蠕动。全麦面包、糙米等全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每100克全麦面包约含2-3克膳食纤维。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等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每100克西兰花约含5克膳食纤维。水果中的苹果、香蕉等也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3克膳食纤维。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饮食上也有相应考虑。对于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更多,在保证上述营养摄入的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女性在骨折恢复期间可能需要更加关注钙的补充,因为女性在某些生理阶段(如更年期)骨量流失较快。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骨折患者,在选择富含糖分的水果时要谨慎,可选择低糖水果,并注意控制总糖分摄入;对于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要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控制蛋白质和磷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蛋白质和磷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2025-10-11 14:12:39
  •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相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入侵可致,局部因素中骨骼局部血运及骨折等情况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营养不良、患免疫缺陷病及老年人等更易发生且难控,易转为慢性。 一、细菌感染相关 1.致病菌入侵 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或致病菌毒力强等情况可导致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可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骨骼,也可由局部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例如,皮肤创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侵入伤口并进而侵犯骨骼,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对于儿童来说,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的影响,而且儿童皮肤黏膜屏障相对薄弱,外伤后细菌入侵的风险相对较高。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是可能的致病菌之一,它引起的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能迁延不愈导致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群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多,感染的风险相应增加,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活动范围广,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多,感染细菌后更易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二、局部因素 1.骨骼局部的病理改变 骨骼本身的血运情况对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长骨的干骺端血运丰富,是儿童骨髓炎的好发部位,当细菌入侵后,由于干骺端血运丰富,细菌容易繁殖,但如果治疗不及时,炎症持续存在,会破坏局部的血运,形成死骨、窦道等病理改变。例如,炎症导致血管栓塞,使得局部骨质血供中断,部分骨质因缺血而坏死形成死骨,死骨的存在会阻碍感染的控制,因为死骨周围的炎性肉芽组织难以将死骨完全包围清除,从而使感染持续,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对于老年人,其骨骼血运本身相对较差,一旦发生骨髓炎,恢复相对困难,更容易转为慢性。 骨折或骨损伤后,局部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更容易在局部定植。如果骨折后处理不当,如固定不牢固、伤口污染严重等,就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风险。比如开放性骨折,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细菌容易进入骨折部位,若清创不彻底,骨折端的感染难以控制,就可能演变为慢性骨髓炎。不同年龄的人群骨折后的处理和恢复情况不同,儿童骨折后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护理不当,感染风险也不容忽视;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三、机体抵抗力因素 1.全身抵抗力下降 营养不良的人群,如长期饮食不均衡、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遭受细菌感染且感染后难以控制。例如,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和放化疗的影响,机体抵抗力低下,发生骨髓炎后,感染容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使儿童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并且感染后恢复较慢,增加了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可能性。 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大大减弱,一旦发生骨髓炎,感染持续时间长,容易转为慢性。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使得骨髓炎的治疗更加困难,更容易转为慢性。

    2025-10-11 14:10:54
  • 拇指骨折后怎么治疗

    拇指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等情况,采用石膏等固定及手法复位;手术治疗针对移位明显等情况,有克氏针等内固定方式;康复治疗分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固定期间进行邻近关节活动等,拆除后进行全面功能锻炼,需根据情况选治疗方法并注重康复以恢复拇指功能。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拇指骨折,包括稳定性骨折等情况。对于儿童的拇指骨折,若骨折端无明显移位,多可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骨骼的可塑性较强,通过保守治疗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且对日后功能影响较小。 对于没有明显移位的拇指骨折,可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将拇指固定在功能位,一般固定4-6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拇指的血液循环和肿胀情况。如果固定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手指缺血坏死;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2.复位操作:对于有轻度移位的骨折,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通过适当的手法使骨折端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在复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同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疼痛耐受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可能较差,复位时需要更加轻柔、迅速。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时,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有明显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且难以通过保守治疗纠正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拇指优势手的患者,即使骨折移位不是特别严重,但为了保证日后的手部功能,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能力较差,为了尽快恢复拇指功能,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开放性拇指骨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清创,修复受损的组织并固定骨折端,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克氏针内固定术。通过在骨折端打入克氏针来固定骨折部位,克氏针一般在术后4-6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对于一些复杂的拇指骨折,可能会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这种固定方式相对更加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在骨折固定后,要进行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例如,在石膏或夹板固定下,可以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如掌指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适当的手指活动,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主动活动。 要注意观察拇指的肿胀情况,如果肿胀明显,可以进行手指的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拆除外固定或克氏针等固定装置,开始进行拇指的全面功能锻炼。包括拇指的屈伸、对指等动作的训练。可以通过握力器等辅助工具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拇指的力量和活动范围。对于老年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督下进行,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 总之,拇指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康复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拇指的功能。

    2025-10-11 14:09: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