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叶树楠,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关节中心,骨科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关节置换及翻修医疗组组长。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学会骨组织分会委员、中国3D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自2000年起一直从事关节骨科临床工作,曾经开展湖北省第一例便携式导航膝关节置换,湖北省第一例LCCK膝关节翻修,湖北省第一例邦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及多例极重度髋膝关节翻修。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93级七年制专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赴德国及法国学习人工关节置换。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交流学者。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作为课题组排名第二负责人,参加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论文方面,国际SCI英文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9本,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展开
  • 骨折后泡脚方法

    骨折后泡脚有适宜时间、水温控制、方法步骤、作用原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适宜时间在骨折部位肿胀基本消退等且医生允许时,一般1-2周左右,下肢严重骨折可能3-4周后经医生评估;水温控制在38℃-42℃,儿童37℃-39℃;方法是准备合适容器加合适水温的水,浸泡15-20分钟且保持骨折部位稳定;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儿童要注意水温、看护和时间,老年患者要注意水温、时间及基础疾病情况,一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泡脚的水温控制 泡脚的水温一般建议控制在38℃-42℃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比较适宜,既不会因为水温过高导致局部血管过度扩张,加重肿胀(尤其是在骨折早期肿胀明显时,过高水温可能不利于肿胀消退),也不会因为水温过低达不到促进血液循环等的效果。可以使用水温计来准确测量水温,确保水温在合适范围。对于儿童骨折患者,由于其皮肤感觉相对较敏感,水温应适当降低,控制在37℃-39℃左右,避免烫伤儿童娇嫩的皮肤。 泡脚的方法步骤 1.准备工作:选择一个舒适的容器,如泡脚盆,加入适量温度合适的水,水量以能淹没脚踝部位为宜。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的中药成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乱用可能影响骨折恢复的中药),但如果是单纯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不加中药。 2.泡脚过程:将骨折的肢体放入泡脚盆中,浸泡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在泡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水温稳定,可适当添加温水来维持温度。对于骨折患者,泡脚时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相对稳定,避免因泡脚导致骨折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移动或受力。比如下肢骨折患者泡脚时,可将脚部平稳放置在盆中,不要过度弯曲或伸展骨折的肢体。 泡脚的作用及原理 1.促进血液循环:泡脚时,温热的刺激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对于骨折部位来说,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为骨折愈合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等,同时也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骨折的修复。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热水泡脚可以使局部血流速度加快约20%-30%,这种血流的改善对骨折愈合是有益的。 2.缓解肌肉痉挛:骨折后由于疼痛、制动等原因,周围肌肉可能会出现痉挛。泡脚时的温热刺激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对于儿童骨折患者,肌肉痉挛可能会影响其肢体的正常功能恢复,适当泡脚缓解肌肉痉挛有助于儿童骨折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特殊人群的泡脚注意事项 1.儿童骨折患者:儿童皮肤薄嫩,对温度感知不如成人准确,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的控制,严格将水温控制在37℃-39℃,并且家长要在旁边密切看护,防止儿童在泡脚过程中发生滑倒等意外情况。同时,儿童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谨慎进行泡脚,必须在医生评估允许后才能进行,且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避免长时间泡脚导致疲劳等情况。 2.老年骨折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血液循环较差、皮肤感觉减退等情况。泡脚时除了要注意水温控制在38℃-40℃外,还要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0-15分钟为宜。同时,老年患者骨折后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有糖尿病,泡脚时要更加谨慎,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和血液循环更差,容易发生烫伤且烫伤后不易愈合,所以在泡脚前要确保脚部皮肤无破损等情况,并且泡脚后要仔细检查脚部皮肤情况。 总之,骨折后泡脚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在合适的时间、控制好水温、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以达到促进骨折恢复、缓解不适等目的,但一切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10-10 12:47:24
  • 颈椎微创手术几天可出院

    颈椎微创手术出院时间有差异,一般3-7天,受患者自身状况(年龄、基础健康、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伤口、神经功能、生命体征)影响,老年和儿童患者出院有特殊注意事项,老年要控基础病、防并发症,儿童要观神经发育、加强护理复查。 影响出院时间的因素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早出院;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出院时间可能会延长。例如,年轻患者在颈椎微创手术后,身体对手术创伤的修复速度较快,各项生命体征能更快稳定;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整体恢复,从而导致出院时间推迟。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术后恢复通常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快。比如没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在颈椎微创手术后,身体能够较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应激,各项指标恢复较快;而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需要更多时间来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以确保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后再出院。 手术情况:如果手术过程顺利,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也会相对较快。不同的颈椎微创手术方式对身体的创伤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创伤越小的手术,患者恢复越快,出院时间可能越短。例如,一些经皮内镜下的颈椎微创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出院时间可能在3-5天;而相对复杂的颈椎微创手术,出院时间可能会延长至5-7天甚至更久。 术后恢复情况 伤口恢复: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是患者能够出院的重要指标之一。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会延长住院时间,直到伤口恢复良好。比如,术后定期对伤口进行换药,若发现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措施,这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 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微创手术可能会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关系到出院时间。如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四肢感觉、运动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般可以考虑出院;若神经功能恢复缓慢,可能需要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直到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后再出院。例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存在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从而影响出院时间。 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需要保持稳定。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如体温持续升高、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波动较大等,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直到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才能考虑出院。比如,术后出现发热情况,可能是伤口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引起,需要明确发热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且稳定后才能安排出院。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在颈椎微创手术后出院需要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家属需协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同时要注意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如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术后恢复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出院后需要家属更加精心的照顾和密切的健康监测。 儿童患者:儿童进行颈椎微创手术相对较少,但如果涉及儿童患者,术后出院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神经发育情况和身体整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需要家长加强对儿童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确保儿童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并且要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以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2025-10-10 12:46:23
  • 腰间盘神经粘连有什么症状

    腰间盘神经粘连有多种症状,包括疼痛症状如腰部持续性隐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臀部沿下肢放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下肢麻木程度不一、肌肉力量减退致走路等困难;还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不适需休息,中老年人群相对常见,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与基础病史等有关。 腰间盘神经粘连有多种症状,包括疼痛症状如腰部持续性隐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臀部沿下肢放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下肢麻木程度不一、肌肉力量减退致走路等困难;还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不适需休息,中老年人群相对常见,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与基础病史等有关 腰部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隐痛或酸痛,在活动后可能会加重。例如久坐、久站或弯腰劳作后,腰部疼痛感觉明显增强。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人可能因腰部活动度相对较好,在腰部受力不当瞬间引发疼痛,而中老年人群可能因长期腰部劳损基础,疼痛更为慢性且易反复。有腰部外伤病史或腰椎间盘退变基础的人群,发生神经粘连时腰部疼痛更易出现且程度可能更重。 下肢放射性疼痛:这是腰间盘神经粘连比较典型的症状,疼痛可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后侧放射至足部。比如患者可能感觉从臀部开始有一股“筋”扯着疼痛向下延伸,这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等。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下肢的不适、哭闹等,而成年患者能较清晰描述疼痛放射的部位和性质。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神经粘连后下肢放射性疼痛更容易发生,且疼痛程度往往较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时更复杂,可能持续时间更长。 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下肢麻木:患者下肢会出现麻木感,可涉及小腿、足部等部位。麻木程度不一,轻者仅感觉下肢有轻微异样感,重者可能感觉下肢如同被“裹住”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出现腰间盘神经粘连导致的下肢麻木,可能会影响其下肢的运动协调等,因为神经功能受影响会波及运动相关的神经传导。女性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神经的敏感性,从而使麻木症状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孕期女性可能因腰椎负荷增加,神经粘连引发的麻木更易出现且可能加重。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本身神经就可能有一定损害,再合并腰间盘神经粘连,下肢麻木症状会更复杂,需综合考虑两种病症对神经的影响。 肌肉力量减退:随着神经粘连情况加重,可能会导致下肢肌肉力量下降。患者可能会发现走路时无力,容易疲劳,甚至上下楼梯困难。对于儿童来说,肌肉力量减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行走、跑跳等运动能力发展。男性由于通常从事体力活动相对较多,若出现肌肉力量减退,可能对其日常体力劳动产生较大影响,而女性在肌肉力量本身相对较弱的基础上,若出现这种情况,生活自理等方面可能会受到更明显限制。有长期缺乏运动或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腰间盘神经粘连导致的肌肉力量减退可能会被放大,需要更谨慎评估和处理。 其他相关症状 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酸胀、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不得不停止行走休息,休息后症状可缓解,继续行走又会复发。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常见,可能与中老年人群腰椎退变基础以及血管神经功能相对较弱有关。不同性别在间歇性跛行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行走耐受距离等方面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腰椎管狭窄基础合并腰间盘神经粘连的人群,间歇性跛行更容易出现且症状可能更典型,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评估病情。

    2025-10-10 12:45:27
  •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多种症状,疼痛是常见症状,早期轻至中度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中老年人及长期重体力等人群易患;关节肿胀因滑膜炎症渗出等引起,影响活动度;早晨或长时间静止后有关节僵硬,时长随病情变化,久坐久站等后更明显;晚期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影响不同人群生活;多种因素致活动受限,有相关病史者更易出现且影响日常生活。 疼痛特点: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早期多为轻至中度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疼痛的程度和发作频率会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只是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休息时也会感到明显疼痛。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中老年人由于膝关节软骨逐渐退变,更容易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上下楼梯、爬山等活动的人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 关节肿胀 肿胀原因:主要是由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导致关节腔内滑膜炎症、渗出增加以及关节周围组织水肿等引起。滑膜受到炎症刺激后,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关节腔内,导致关节肿胀。 表现及影响:患者可发现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可能会有轻度发亮的表现。关节肿胀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使患者感到膝关节发紧、不灵活,进一步影响日常的行走、屈伸等活动。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关节肿胀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因为肿胀的关节会对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产生压迫,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 关节僵硬 僵硬表现:患者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时感觉膝关节发涩,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左右,活动后僵硬感逐渐缓解。但在病情加重时,僵硬时间可能会延长。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后,膝关节僵硬感可能会更明显。例如,一些办公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坐着工作后,起身活动膝关节时会感到明显僵硬。年龄因素也会影响关节僵硬的程度,老年人膝关节软骨退变、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会使关节僵硬更容易发生且相对更严重。 关节畸形 畸形类型及原因:病情晚期可能出现膝关节畸形,常见的有内翻或外翻畸形。这是由于膝关节骨关节炎导致关节软骨严重磨损,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关节稳定性破坏等原因引起。例如,内翻畸形表现为膝关节向内偏移,患者行走时呈“X”型腿外观;外翻畸形则表现为膝关节向外偏移,呈“O”型腿外观。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如果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导致的畸形,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肢体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关节畸形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力线,需要及时进行干预。而对于老年患者,严重的关节畸形会极大地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如行走困难、上下楼梯极为不便等。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表现:由于疼痛、肿胀、僵硬、畸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完全伸直或屈曲膝关节,例如下蹲困难、不能完全蹲下,或者站立时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等。 与病史的关系:有长期膝关节损伤病史、膝关节炎症病史等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活动受限。例如,曾经有过严重膝关节扭伤病史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后活动受限可能会更早出现且程度更重。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无法正常做家务、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等。

    2025-10-10 12:43:20
  • 颈椎痛,一低头就不行痛的厉害怎么办

    颈椎痛且一低头加重可能由肌肉劳损、颈椎间盘退变、颈椎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姿势、颈部锻炼进行非药物缓解,还可采用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若持续不缓解或伴上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应对时基本措施类似,长期低头人群应积极纠正习惯预防缓解。 一、原因分析 颈椎痛且一低头加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是肌肉劳损,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会使颈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引发疼痛,尤其在低头时肌肉受力增加,疼痛更明显。二是颈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不良用颈习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椎间盘突出等可能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疼痛,低头时颈椎受力变化会加重对神经的刺激。三是颈椎关节紊乱,颈部突然的不当活动或长期不良姿势可能导致颈椎关节紊乱,影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低头时诱发疼痛。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调整姿势 日常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立时应使腰部挺直,颈部保持正直,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时间歪头。站立时也要尽量让头部处于身体正上方,减少颈椎的额外负担。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定时调整姿势,每工作30-45分钟起身活动颈部,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动作。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且枕头应能支撑颈部曲线,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睡眠时尽量保持仰卧或侧卧,避免俯卧位睡眠,因为俯卧位会严重破坏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加重颈椎痛。 2.颈部锻炼 颈部伸展运动:缓慢将头部向一侧倾斜,尽量用耳朵去触碰肩膀,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3-5次。还可以进行头部后仰运动,坐在椅子上,缓慢将头部向后仰,感受颈部后侧肌肉的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3-5次。 颈部环绕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缓慢转动颈部,每个方向转动5-10圈,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快速转动颈部造成损伤。这类运动有助于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三、物理治疗方法 1.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对于因肌肉劳损引起的颈椎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按摩:适度的颈部按摩可以放松颈部肌肉,但应注意选择正规专业的按摩师。按摩师通过手法作用于颈部肌肉和关节,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不过,对于颈椎间盘突出较严重或有颈椎不稳定等情况的患者,不建议盲目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3.牵引治疗:在专业医疗机构,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采用牵引治疗。牵引可以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但牵引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牵引的力度、时间等,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四、就医建议 如果颈椎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一是疼痛伴有上肢麻木、无力,可能是神经受到明显压迫;二是出现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提示可能有脊髓受压的情况;三是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颈椎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颈椎病变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应对颈椎痛时基本措施类似,但老年人可能更需关注颈椎退变等基础疾病,女性在特殊生理期等情况时也应注意颈部的保护,避免因身体状态变化加重颈椎痛。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低头的人群,更应积极采取上述措施纠正不良习惯,预防和缓解颈椎痛。

    2025-10-10 12:42: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