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擅长: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叶树楠,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关节中心,骨科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关节置换及翻修医疗组组长。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学会骨组织分会委员、中国3D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委员。自2000年起一直从事关节骨科临床工作,曾经开展湖北省第一例便携式导航膝关节置换,湖北省第一例LCCK膝关节翻修,湖北省第一例邦美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以及多例极重度髋膝关节翻修。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93级七年制专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后。2006年及2007年,分别赴德国及法国学习人工关节置换。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骨科交流学者。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作为课题组排名第二负责人,参加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论文方面,国际SCI英文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9本,201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获湖北省科技推广一等奖。展开
个人擅长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炎、老年膝关节骨刺、关节置换及翻修、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滑膜炎、肢体不等长、臀肌挛缩、关节结核及化脓性感染。展开
  • l1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吗

    l1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否严重需综合骨折程度、是否合并神经损伤及患者自身情况判断,轻度压缩、无神经损伤及年轻患者相对不严重,重度压缩、合并神经损伤及老年患者较严重;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恢复较好者可恢复良好功能,预后差者可能遗留多种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轻度压缩:若椎体压缩程度较轻,比如压缩小于椎体高度的1/3,这种情况下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神经损伤风险也较低,一般不算特别严重。从影像学角度看,椎体形态破坏不明显,脊柱后凸畸形程度较轻,患者可能仅有局部的疼痛、轻度活动受限等表现。 重度压缩:当椎体压缩程度较重,超过椎体高度的1/3甚至更多,此时脊柱的稳定性遭到明显破坏,发生神经损伤导致肢体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的风险增加,相对来说病情较为严重。影像学上可见椎体明显楔形变,脊柱后凸畸形较显著。 是否合并神经损伤 无神经损伤:如果l1椎体压缩性骨折没有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伤椎部位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经过合适的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相对严重程度较低。 合并神经损伤:若合并神经损伤,除了骨折相关症状外,还会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如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也更为复杂,恢复过程可能较长,且预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患者自身情况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骨折严重,同样需要重视,因为可能会对其长期的脊柱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导致慢性腰痛等问题。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l1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更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再发骨折等情况,而且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相对来说病情更需谨慎对待,比如可能因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l1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预后相关情况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压缩且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一般需要严格卧床6-8周,卧床期间需注意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可配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还需进行康复锻炼,如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腰背肌锻炼等,但要注意锻炼时机和强度。 手术治疗:当骨折压缩严重、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时,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等,通过注入骨水泥等材料来稳定椎体,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 预后 恢复较好情况:如果骨折程度较轻,治疗及时且得当,患者经过规范的康复锻炼等,一般可以恢复较好的脊柱功能,疼痛等症状缓解,能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预后较差情况:若骨折严重且合并神经损伤,或者患者自身情况较差(如老年、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可能会遗留慢性腰痛、脊柱活动受限、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5-10-15 14:57:02
  • 脊椎压缩性骨折能自愈吗

    脊椎压缩性骨折能否自愈分情况,轻度的部分可能自愈但需严格卧床等,严重的难自愈多需医疗干预,不同人群自愈有差异,儿童有一定自愈能力但要监测,老年自愈低且常需抗骨质疏松等干预,中青年轻度可能自愈但严重多需手术等干预。 对于一些轻度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比如椎体压缩程度较轻(通常压缩不超过1/3),且没有明显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有自愈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受力,给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需要卧床6-8周左右,之后根据复查情况逐渐进行康复锻炼。但即使有自愈的可能,也需要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因为如果在恢复过程中活动不当等,仍可能影响愈合效果。 较为严重的脊椎压缩性骨折 而对于压缩程度较重(超过1/3)或者伴有神经损伤等情况的脊椎压缩性骨折,通常很难自愈。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积极的医疗干预。例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避免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等不良后果。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本身骨质疏松等情况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即使是相对轻度的骨折,自愈也可能面临较大风险,更需要及时评估并采取合适的医疗措施。对于年轻患者,如果是较为严重的脊椎压缩性骨折,自愈可能无法恢复正常的脊柱功能,也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不同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自愈的差异 儿童人群 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椎压缩性骨折相对成人来说,自愈能力可能相对较强,但也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儿童较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在适当的制动休息下,愈合相对较快,但也需要密切监测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脊柱还在不断发育,骨折可能会对脊柱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即使有自愈的可能,也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确保骨折愈合且不影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会大大影响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愈合。老年患者的脊椎压缩性骨折,自愈的可能性较低,而且即使骨折暂时看似愈合,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所以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多数需要积极干预,除了考虑骨折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要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以提高骨骼质量,预防再次骨折等情况的发生。 中青年人群 中青年人群如果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相对老年和儿童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是较为严重的骨折,自愈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中青年人群的脊椎压缩性骨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是轻度骨折,通过适当休息等有可能自愈,但即使自愈,也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来恢复脊柱的功能,避免遗留腰部疼痛等问题;如果是较严重的骨折,则多需要手术等干预措施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结构。

    2025-10-15 14:56:06
  • 骨折后酸痛是什么原因

    骨折后出现酸痛可能由炎症反应、组织修复、肌肉萎缩与废用性改变、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因身体特点在各原因影响下的表现有差异,如儿童修复能力强但制动久可能肌肉萎缩酸痛,老年人组织修复慢、可能神经退变致神经损伤酸痛更需关注等。 炎症反应:骨折发生时,局部组织会受到损伤,引发炎症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出一些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等,这些炎性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酸痛感。例如,骨折后的早期,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酸痛是其中的一种症状体现,这种炎症反应在骨折后的数天至数周内较为常见,年龄较小的儿童骨折后,由于其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活跃,但也会更快消退;而老年人骨折后,炎症反应可能持续时间稍长一些。 组织修复:骨折后,身体开始进行组织修复,成骨细胞等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在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增生、新的组织生长等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引起酸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组织修复的速度有所不同,年轻人组织修复能力强,可能修复过程中酸痛感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老年人组织修复慢,可能酸痛感持续时间会相对长一些。此外,生活方式也会有影响,比如骨折后如果长期卧床缺乏适当活动,可能会影响组织修复相关的血液循环等,导致酸痛感加重。 肌肉萎缩与废用性改变:骨折后由于需要固定制动,相应部位的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以及肌肉长时间不活动导致的代谢改变等会引起酸痛。例如,骨折后下肢制动,腿部肌肉得不到正常的运动刺激,肌肉力量下降,同时肌肉内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堆积,就会引发酸痛。儿童骨折后如果制动时间较长,可能会因为肌肉废用性萎缩导致的酸痛影响其后续的运动恢复;老年人本身肌肉量相对较少,骨折后废用性肌肉萎缩可能更明显,酸痛感可能更突出。 神经损伤:骨折部位如果累及周围神经,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进而引起酸痛等感觉异常。比如骨折时暴力直接损伤神经或者骨折端压迫神经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的神经相对较柔韧,但如果是严重的骨折暴力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神经退变等基础情况,骨折后神经损伤引起的酸痛可能更需要关注和及时处理。 血液循环障碍:骨折后局部的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影响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组织缺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等,从而引起酸痛。例如,骨折处的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会使局部产生酸痛感。对于骨折后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障碍都可能存在,只是不同人群的代偿能力不同,儿童代偿能力相对较好,可能酸痛感相对轻一些,但如果血液循环障碍严重,也会影响骨折愈合和恢复。

    2025-10-15 14:53:26
  • 女性骨质疏松症状有哪些表现

    女性骨质疏松有多种表现,包括腰背及周身骨骼疼痛、脊柱变形(身高变矮、驼背)、脆性骨折(常见椎体、髋部、腕部等),还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等,绝经后女性易患,生活中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运动晒太阳,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防治。 周身骨骼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从腰背扩展至周身骨骼。疼痛程度一般轻重不一,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全身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骼对各种应力的耐受能力降低,从而引发周身骨骼的疼痛不适。 脊柱变形 身高变矮: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椎体是支撑身体高度的重要结构,当椎体发生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降低,进而导致身高逐渐变矮。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后,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左右。 驼背:长期的椎体压缩骨折会使脊柱畸形,逐渐出现驼背。脊柱变形后,身体的重心发生改变,患者会不自觉地采取弯腰驼背的姿势来维持平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驼背。驼背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腰背疼痛等症状,并且会对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肺活量减少,影响呼吸功能等。 骨折 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称为脆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例如,椎体骨折可在弯腰、负重、咳嗽等日常活动中发生;髋部骨折多发生在摔倒或受轻微外伤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患者常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炎、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危及生命;腕部骨折多发生在摔倒时手掌撑地的情况下。据统计,骨质疏松患者一生中发生脆性骨折的概率,女性约为40%-50%。 其他表现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胸廓畸形影响了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导致肺的通气功能受到限制。 肌肉力量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肢体活动能力减弱,上下楼梯、提重物等活动变得困难。这是由于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肌肉为了维持骨骼的稳定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长期如此导致肌肉疲劳和力量下降。而且肌肉力量下降又会进一步增加骨折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女性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在生活方式方面,应注意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骨密度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025-10-15 14:52:08
  • 棘上韧带拉伤有要紧吗

    棘上韧带拉伤是否要紧需综合多方面判断,轻度的相对不严重,中重度的需重视,且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不同预后和影响有差异,轻度可能仅局部轻微疼痛等,对生活影响较小但从事特定工作人群需注意,中重度会有明显疼痛肿胀等,影响脊柱稳定,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受影响更不同,需及时就医评估处理。 一、轻度棘上韧带拉伤情况 1.症状表现:轻度的棘上韧带拉伤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的疼痛、压痛,一般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对日常活动影响相对较小。例如,只是在弯腰或扭转腰部时稍有不适感,但休息后能明显缓解,这种情况下一般不算严重,通过适当休息、局部冷敷等简单处理通常可逐渐恢复。从组织损伤角度看,只是韧带的部分纤维轻度受损,没有出现明显的撕裂或断裂等严重情况。 2.对生活方式影响:对年龄较轻、平时生活方式较为健康、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轻度拉伤通过休息等简单处理后恢复较快,一般不大会对生活造成长期困扰。但如果是从事需要频繁腰部活动工作的人群,如搬运工人等,轻度拉伤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 二、中重度棘上韧带拉伤情况 1.症状表现:中重度的棘上韧带拉伤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疼痛,疼痛范围可能较广,伴有局部肿胀,脊柱活动明显受限,比如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这种情况下往往提示韧带损伤较严重,可能存在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断裂等情况,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从医学检查角度,可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等)发现韧带的明显损伤改变。 2.对不同人群影响 儿童:儿童棘上韧带相对较为柔韧,但如果发生拉伤,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脊柱正常发育。比如儿童因玩耍时不当动作导致棘上韧带拉伤,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会影响脊柱的生理曲度等,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及时就医评估损伤程度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脊柱退变等情况,棘上韧带也相对较脆弱,中重度拉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引发慢性疼痛等问题,还可能增加脊柱不稳定进而导致其他脊柱相关疾病的风险,如腰椎间盘突出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能会增加。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有脊柱相关基础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等病史的人群,棘上韧带拉伤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因为这些人群脊柱的稳定性已经存在一定问题,棘上韧带拉伤会进一步破坏脊柱的稳定结构,导致疼痛加剧、脊柱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需要更积极地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 总体而言,棘上韧带拉伤是否要紧不能一概而论,轻度的相对不严重,但也需要正确处理以促进恢复;中重度的则需要重视,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特点不同,其预后和影响也有所差异。

    2025-10-15 14:48: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