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做平板支撑吗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能否做平板支撑分情况,病情稳定期轻症可适当做但要注意姿势和时间,急性发作期或症状重、有其他特殊情况(如老年人、孕期产后女性、有其他腰椎基础疾病者)需谨慎或不宜做,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当腰椎间盘突出处于病情稳定期,且症状较轻时,适当进行平板支撑锻炼可能有一定益处。平板支撑可以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背部的肌肉,这些肌肉的强壮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核心肌群力量的增强能够减轻腰椎的压力,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有积极作用。但在进行平板支撑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首先身体要呈一条直线,头部、肩部、臀部以及脚踝要在同一平面上,肘部和肩膀垂直于地面,避免腰部塌陷或翘起。每次进行的时间不宜过长,开始时可以从30秒左右逐渐增加,以身体不感到明显不适为准。 急性发作期或症状较重的患者 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较为明显时,不建议做平板支撑。此时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炎症反应较重,平板支撑的动作可能会加重腰椎间盘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刺激,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另外,对于伴有严重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也绝对不能进行平板支撑锻炼,需要以卧床休息等更为基础的治疗为主。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老年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相对常见,且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等情况。如果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病情稳定,想进行平板支撑锻炼,要更加谨慎。开始时时间和强度都要严格控制,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老年人核心肌群力量本身可能相对较弱,但骨质疏松使得腰椎的稳定性更易受影响,不正确的平板支撑可能会增加腰椎骨折等风险。 女性孕期及产后 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椎负担加重,本身就容易出现腰椎相关问题,一般不建议进行平板支撑锻炼。产后如果是自然分娩且腰椎间盘突出病情稳定的产妇,在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考虑在专业人士评估后尝试简单的平板支撑,但要注意力度和时间。而剖宫产的产妇,身体恢复需要更长时间,过早进行平板支撑可能影响伤口恢复以及腰椎的稳定。 有其他腰椎基础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者除了腰椎间盘突出外,还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其他腰椎基础疾病,那么在考虑平板支撑时要格外慎重。这类患者的腰椎稳定性通常更差,平板支撑可能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需要先由医生对整体腰椎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能进行相关锻炼。
2025-10-15 14:19:48 -
脚后大筋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大筋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跟腱炎因运动过度、年龄增长或疾病累及跟腱致劳损性炎症引发;跟腱周围炎因外伤、过度摩擦等,如穿着不合适鞋子导致跟腱周围组织炎症;足底筋膜炎因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不合适鞋子使足底筋膜张力增加引发,运动员等易患;跟骨骨刺因跟骨长期牵拉、磨损致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中老年人常见;外伤如脚部被砸、崴脚等会损伤跟腱等组织导致疼痛,不同年龄段外伤原因有别。 一、跟腱炎 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足跟的强韧纤维组织,跟腱炎是引起脚后跟大筋疼常见原因之一。运动过度,比如长跑、频繁跳跃等,会使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导致跟腱发生劳损性炎症。例如长期进行高强度篮球运动的人群,跟腱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引发跟腱炎而出现脚后跟大筋疼的症状。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跟腱炎。另外,一些疾病如痛风等也可能累及跟腱,导致跟腱部位炎症,引起疼痛。 二、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有滑膜等组织,当受到外伤、过度摩擦等情况时,容易引发跟腱周围炎。比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鞋跟过硬或者过窄,会不断摩擦跟腱周围组织,导致跟腱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脚后跟大筋疼。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也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运动方式不当等原因引发,而老年人可能由于足部生物力学改变等因素导致跟腱周围炎。 三、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向前延伸至足底各个脚趾。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导致脚后跟大筋疼,尤其是在晨起初次行走或长时间休息后再次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长时间站立、行走,尤其是穿高跟鞋或者不合适的鞋子,会增加足底筋膜的张力,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不同年龄人群中,运动员、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等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进而出现脚后跟大筋疼的症状。 四、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部位长期受到牵拉、磨损等,导致骨质增生形成骨刺。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跟腱周围组织等,从而引起疼痛。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出现跟骨骨刺,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跟骨部位的退变较为常见。长期的行走、负重等也会促进跟骨骨刺的形成,进而导致脚后跟大筋疼。 五、外伤 脚部受到直接外伤,如被重物砸到、崴脚等,可能会损伤跟腱等组织,引起脚后跟大筋疼。不同年龄段人群外伤原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受伤,成年人可能因运动损伤或日常意外,老年人则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原因,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跟腱等组织损伤而疼痛。
2025-10-15 14:15:46 -
人体骨骼能二次发育吗
人体骨骼能否二次发育分情况,儿童青少年时期有二次发育潜力,通过合理营养、适当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可促进;成年时期基本定型,二次发育有限,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力量训练维持骨骼健康,特殊人群中老年人二次发育几乎不可能且易骨质疏松,孕妇孕期有生理变化需合理营养摄入,总体骨骼能否二次发育因时期和人群而异。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骨骼具有一定的二次发育潜力。此阶段骨骼的生长主要依赖于骺软骨的不断增殖和骨化。在这个时期,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保证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的充足供应,例如牛奶富含钙,是很好的钙源;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骨骼生长)、适当的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等负重或拉伸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青少年骨密度往往高于缺乏运动的同龄人)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对骨骼生长至关重要),可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实现较好的二次发育。不同性别在这一时期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骼发育高峰期相对男孩较早,但整体上都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促进骨骼的二次发育。 成年时期 成年人的骨骼基本定型,骺软骨已经闭合,骨骼的二次发育相对有限。不过,通过一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骨骼健康,防止骨骼过早退变。例如,保持均衡的饮食(持续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适度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刺激骨骼的微损伤修复,促进骨小梁的重建,虽然不能使骨骼明显变长增粗,但能增加骨密度,像举重等力量训练对维持成年后骨骼健康有帮助)等。但成年人骨骼已经过了快速生长的阶段,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显著二次发育不同。对于患有某些骨骼疾病的成年人,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的干预,但总体而言,成年后骨骼的二次发育程度非常有限。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骨骼代谢功能下降,骨骼二次发育几乎不可能,而且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更需要注重补钙、补充维生素D以及进行适度的温和运动(如慢走等)来维持骨骼相对良好的状态,防止骨折等情况发生;孕妇在孕期骨骼也会有一定的生理变化,需要保证充足的钙等营养摄入来满足自身和胎儿骨骼发育的需求,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骨骼二次发育,而是为了适应孕期身体变化的一种生理调整,要注意合理补充营养,避免过度补钙等不当行为。
2025-10-15 14:13:08 -
按摩颈椎的好处
按摩颈椎有多种益处,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与疼痛,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促进颈部血液循环,辅助缓解头晕等症状,不同人群适用情况不同,长时间伏案等人群适用缓解肌肉紧张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受限者适用改善活动度,一般人群可促进血液循环,因颈椎问题头晕者可辅助缓解但其他严重头晕原因者需结合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要谨慎。 适用人群:对于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如办公室职员、学生等人群,由于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按摩颈椎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但对于颈部肌肉严重损伤急性期的人群则不适合,需谨慎操作。 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 原理:按摩可以对颈椎关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帮助改善颈椎关节的活动范围。专业的颈椎按摩能够使颈椎关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减少关节僵硬的情况。有研究显示,定期接受颈椎按摩的人群,其颈椎的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活动度较未接受按摩者有明显提高。 适用人群:适用于颈椎关节活动受限的人群,如长期姿势不良导致颈椎关节活动不灵活者。但对于颈椎关节严重病变,如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颈椎脱位等情况,按摩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谨慎进行,避免加重病情。 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原理:按摩能够刺激颈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良好的血液循环可以为颈部的肌肉、神经等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通过超声多普勒等技术检测发现,接受颈椎按摩后,颈部血管的血流速度有所加快,血流量增加。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从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按摩中受益,但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按摩时需注意力度和方式,避免因按摩导致血压大幅波动等不良情况,最好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辅助缓解头晕等症状 原理:颈部的一些血管、神经与头部的血液供应等相关,按摩颈椎可以通过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调节颈部神经等,辅助缓解因颈椎问题引起的头晕等症状。比如,当颈椎病变影响到椎动脉供血时,按摩颈椎可能会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和状态,改善椎动脉的供血情况,进而减轻头晕症状。 适用人群:对于因颈椎问题导致头晕等症状的人群有一定帮助,但如果头晕是由其他严重疾病如脑部血管病变等引起,则按摩颈椎仅能作为辅助缓解措施,需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出现头晕等症状,首先需排查其他原因,非专业人员不要随意对儿童颈椎进行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5 14:12:01 -
肩膀痛胳膊抬不起来怎么回事
肩膀痛胳膊抬不起来可能由肩周炎、肩袖损伤、颈椎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等引起,不同病症成因和表现各异,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和受伤。 一、肩周炎 1.成因:多发生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相对多见,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损伤是主要诱因,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也可能引发。 2.表现:肩关节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减轻,但关节僵硬逐渐加重。 二、肩袖损伤 1.成因: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运动损伤是常见原因,如投掷运动、上肢上举时突然遭受暴力等,随着年龄增长,肩袖组织发生退变也易引发损伤。 2.表现:肩部疼痛,以肩外侧痛为主,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可能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肩部无力,尤其在上臂外展时明显。 三、颈椎病 1.成因:长期低头工作、姿势不良等因素易导致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见于长期伏案的年轻人,性别差异不显著,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易患病。 2.表现:除了肩膀痛、胳膊抬不起来外,还可伴有上肢麻木、无力,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和上肢,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 四、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成因:肩部反复活动使肩峰下组织受到撞击,如经常进行过头运动的人群易患,年龄增长导致肩峰形态异常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表现:肩部疼痛,以肩前方疼痛为主,在上臂外展60°-120°时疼痛明显,可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外展活动受限较为突出。 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1.成因:过度使用肩关节、肩部外伤等可引起,长期重复上臂上举、外旋等动作的人群易发病。 2.表现:肩关节前上方疼痛,可放射至三角肌区,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上臂旋前、旋后和外展时明显,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有明显压痛。 如果出现肩膀痛胳膊抬不起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情况,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如肩周炎可通过康复锻炼、理疗等改善,肩袖损伤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和受伤,尤其是长期从事特定工作的人群更要注意肩部的保健。
2025-10-15 1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