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鲁世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擅长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展开
个人擅长
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展开
  • 椎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包括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中老年人更易出现)、损伤(急性损伤可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慢性损伤加速退变增加风险)、遗传因素(部分基因变异使人群更易在外界因素下发病)、妊娠(激素变化致韧带松弛、体重增加使腰部负荷增大增加发病可能)、发育异常(先天性发育异常致椎间盘易退变突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发生退变。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年龄增加时,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会下降,纤维环的韧性也逐渐降低,更容易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例如,30-40岁以后,椎间盘退变就会逐渐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之一。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虽然年龄因素导致的退变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因其他因素引发椎间盘突出,但总体发生率低于中老年人。 损伤 急性损伤:腰部的急性损伤,如突然的弯腰搬重物、腰部的扭伤等,可能会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比如,一个人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用力搬起过重的物体,腰部受到的应力过大,就可能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 慢性损伤:长期反复的腰部劳损,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长期弯腰工作等,会使椎间盘受到持续的压力,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进而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坐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久而久之容易引发椎间盘突出。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椎间盘突出的易感性。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椎间盘的结构和代谢有关,携带这些基因变异的人群可能在相同的外界因素作用下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不过,遗传因素并不是单独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原因,通常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引发疾病。 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会使椎间盘的韧带松弛。同时,随着胎儿的发育,体重逐渐增加,腰部的负荷增大,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妊娠期女性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发育异常 先天性的椎间盘发育异常,如椎间盘的先天性狭窄、椎体的畸形等,会使椎间盘在承受正常负荷时更容易发生退变和突出。例如,先天性椎体融合的患者,椎间盘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相关的问题。

    2025-10-15 14:01:22
  • 腿抽筋吃什么好

    缓解腿抽筋可通过饮食,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镁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香蕉含钾有助于缓解腿抽筋,要均衡饮食,频繁腿抽筋经饮食调整无改善需就医排查其他疾病因素。 一、富含钙的食物 钙缺乏可能导致腿抽筋,因此补充钙是缓解腿抽筋的重要方面。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大约含有104毫克的钙,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如豆腐,以常见的北豆腐为例,每100克约含164毫克钙;还有虾皮,每100克虾皮中的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老年人由于钙流失较多,更应注重钙的摄入,每天可以保证300毫升左右的牛奶摄入,同时搭配适量的豆制品和虾皮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大,也可通过多喝牛奶、吃豆制品来满足钙需求。 二、富含镁的食物 镁对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缺乏镁也可能引发腿抽筋。绿叶蔬菜是镁的良好来源,像菠菜每100克含镁约58毫克;坚果中的almonds(杏仁)每100克含镁约200毫克左右。对于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容易出现镁缺乏情况,可多吃绿叶蔬菜和坚果来补充镁。年轻女性如果饮食不均衡,也可能镁摄入不足,可通过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来预防腿抽筋。 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常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每100克含维生素D约450国际单位;动物肝脏,猪肝每100克含维生素D约49国际单位。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更需要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D,可每周吃1-2次深海鱼类或动物肝脏。儿童如果户外活动少,也可能维生素D合成不足,可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自身维生素D合成。 四、其他有助于缓解腿抽筋的食物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对于维持肌肉正常收缩有重要作用,每100克香蕉含钾约256毫克。当人体钾缺乏时可能影响肌肉功能导致抽筋,所以适量吃香蕉也有助于缓解腿抽筋。运动后或大量出汗后,可吃根香蕉补充钾。对于孕妇,随着孕期进展,腿抽筋较为常见,除了上述食物,也可适当吃香蕉来辅助缓解。 在通过饮食缓解腿抽筋时,要注意均衡饮食,根据自身不同的年龄、性别等情况合理搭配食物。如果腿抽筋频繁发生,经饮食调整后无改善,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因素导致腿抽筋。

    2025-10-15 13:59:56
  • 大脚趾头肉疼是怎么回事

    大脚趾肉疼可由外伤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引发,感染相关包括甲沟炎(因指甲修剪不当等致细菌侵入甲沟周围组织)及其他软组织感染(有炎症表现且免疫力低者易患),痛风因血尿酸升高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关节炎影响有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紊乱累及关节)和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因关节退变等受累且肥胖者易患),鞋子因素是长时间穿不合适鞋子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同情况有各自特点如外伤有明确外伤史、甲沟炎女性因穿高跟鞋易患等。 一、外伤因素导致 大脚趾受到外力挤压、碰撞等情况时,比如踢到硬物、被重物砸压等,会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出现肉疼症状,可能伴有局部红肿、淤血等表现,这种情况在有明确外伤史的人群中较常见,不同年龄、性别因日常活动差异,外伤风险不同,比如经常运动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此类外伤。 二、感染相关情况 1.甲沟炎:多因指甲修剪不当、外伤等致细菌(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侵入甲沟周围组织,引发感染,表现为大脚趾甲沟处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化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因常穿高跟鞋等可能增加甲沟损伤风险,进而易患甲沟炎。 2.其他软组织感染:如大脚趾局部皮肤感染,细菌感染扩散至肉部引起疼痛,通常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免疫力较低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三、痛风所致 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大脚趾关节周围软组织,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大脚趾肉疼,常突然发作,夜间多见,疼痛较为剧烈,多见于中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与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高嘌呤饮食人群易诱发痛风性大脚趾肉疼。 四、关节炎影响 1.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紊乱攻击关节滑膜,累及大脚趾关节时,出现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病情呈慢性进展,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几率相对较高,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多因素相关。 2.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因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大脚趾关节受累出现肉疼,活动后加重,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增加,肥胖人群因关节负重增加更易患骨关节炎导致大脚趾肉疼。 五、鞋子因素影响 长时间穿着过紧、不合适的鞋子,如尖头鞋等,会持续挤压大脚趾,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肉疼,各年龄段中,经常穿不合适鞋子的人群更易受此影响,女性因时尚需求常穿此类鞋子风险相对更高。

    2025-10-15 13:57:00
  • 小孩子肩周炎怎么治疗才可以好的

    小孩子肩周炎较少见,多与外伤、过度劳损等有关,治疗包括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理疗仪器辅助)、康复锻炼,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外用消肿止痛药物,治疗中要关注孩子耐受、药物使用及生活习惯,情况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休息与制动:让孩子减少患病侧肩部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比如避免长时间提重物、过度频繁地使用患侧手臂做大幅度运动等,给肩部一个恢复的缓冲时间,让受损的组织有机会自我修复。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温毛巾热敷肩部,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肩部的不适症状。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肩部按摩,手法要轻柔。通过按摩可以放松肩部的肌肉,改善肩部的气血运行,但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理疗仪器辅助:如红外线照射等,利用其产生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促进肩部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康复锻炼:在孩子肩部疼痛有所缓解后,逐步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比如钟摆运动等。让孩子弯腰,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像钟摆一样前后、左右摆动,幅度逐渐增大,每次进行10-15分钟,每天2-3次;还有外旋锻炼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肩部的活动度,但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孩子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的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成药膏等,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相关要求,谨慎使用,且要密切观察孩子使用后的反应。 特殊人群(小孩子)注意事项 小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耐受情况,对于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的强度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及时调整,避免因为过度治疗对孩子的肩部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在使用任何药物包括外用药物时,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药物适用年龄等符合孩子情况,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留意孩子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三是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为肩部的恢复提供良好的身体内环境。如果孩子肩周炎的情况持续没有改善或者有加重趋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X线等,以明确病情,采取更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3:55:10
  • 崴脚后肿胀怎么办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按RICE原则处理即制动休息、72小时内冰敷、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72小时后热敷,疼痛可耐受时进行适度踝关节康复活动,出现肿胀严重伴剧痛、明显畸形瘀斑不缓解或超两周肿胀未改善需就医,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崴脚后处理需谨慎或遵医嘱。 一、急性处理原则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以避免进一步损伤。遵循RICE原则: 1.休息(Rest):制动受伤踝关节,减少负重行走,防止肿胀加重。 2.冰敷(Ice):受伤后72小时内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肿胀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与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受伤部位,压力需适中,既起到减轻肿胀作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下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缓解期处理 1.热敷:受伤72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或热敷袋敷于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利用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但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2.康复锻炼: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适度踝关节康复活动,如缓慢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动作,逐渐增加活动幅度与频率,帮助恢复踝关节功能,促进肿胀消退,但应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三、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肿胀严重伴剧烈疼痛,无法站立行走; 局部出现明显畸形、皮肤瘀斑持续不缓解; 受伤后超过2周肿胀仍无改善,可能存在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明确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崴脚后肿胀处理需更谨慎,冰敷时间不宜过长,加压包扎应轻柔,因其皮肤娇嫩、血管脆弱,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二次伤害,若肿胀明显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崴脚后肿胀可能提示存在骨质疏松或其他基础疾病,需重视并及时就医评估,排除骨折等严重情况,且康复过程中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避免因骨质问题导致恢复不佳。 3.妊娠期女性:崴脚后肿胀处理需遵循安全原则,冰敷与加压包扎方法应轻柔,避免影响胎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开展相关处理措施。

    2025-10-15 13:53: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