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鲁世保,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擅长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展开
个人擅长
致力于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成人脊柱畸形矫正、胸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手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展开
  • 脚踝骨折多久能走路锻炼

    脚踝骨折后按早期(1-2周)患肢制动等处理、中期(3-6周)部分负重康复锻炼、后期(6周以后)逐步增加负重及加强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的阶段进行康复,完全恢复正常走路锻炼可能需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依多种因素定,康复中要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骨折中期(3-6周) 当骨折处有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后,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部分负重的康复锻炼。比如,对于简单的脚踝骨折,可在卧床时进行踝关节的屈伸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一般从轻微的背伸和跖屈开始,每次运动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恢复能力强,但也要在医生精确评估后进行适当锻炼,避免过度活动;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老年患者则要更加缓慢、轻柔地进行锻炼,防止因骨质脆弱等原因导致再次损伤。 骨折后期(6周以后) 逐步增加负重:大约6周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部分负重行走。先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患侧脚部分接触地面,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一般从体重的1/4-1/3开始,每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每天可进行2-3次。随着骨折愈合情况的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负重比例,直至完全负重行走。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不同,儿童在逐步负重时要关注其步态和耐受情况,及时调整;成年患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急于求成;老年患者要特别留意关节的活动度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 加强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除了行走锻炼外,还需要加强踝关节的活动度和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进行踝关节的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用力绷紧小腿肌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随着行走锻炼的进行,力量训练也需要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在家长和医生的监护下进行,避免受伤;成年和老年患者都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训练计划,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脚踝骨折后完全恢复正常走路锻炼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康复锻炼的情况等。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锻炼计划。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2025-09-24 14:08:10
  • 肩膀疼怎么缓解最快最有效

    肩膀疼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收缩血管减局部充血肿胀止痛需避冰袋直接接触皮肤,48小时后疼痛仍存转热敷扩张血管促循环缓肌肉紧张,在可耐受范围做适度康复锻炼如肩部绕圈、钟摆运动增活动度,因不良姿势致痛要调整姿势休息,老年人防过度用力锻炼轻柔久不缓解就医排查退变,儿童避不当动作痛明显减活动就医查骨骺损伤,女性改不良生活习惯免单侧受力,经处理不缓解伴活动受限等症状需就医做检查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缓解 急性肩膀疼多因突然扭伤、拉伤等引起,48小时内可采用冰敷。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敷于疼痛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肿胀,从而快速减轻疼痛。需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二、急性期后热敷促进循环 48小时后,若疼痛仍存可转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敷包敷于肩部,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热敷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三、适度康复锻炼舒缓 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适度康复锻炼。例如简单的肩部绕圈运动,缓慢向前、向后转动肩关节,每次各做10~15圈,分2~3组进行;还可做钟摆运动,身体前倾,让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每组10~15次,每天2~3组。通过锻炼可增加肩部活动度,缓解肌肉粘连,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四、调整姿势与休息 对于因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伏案、单肩背包等)导致的肩膀疼,需及时调整姿势。保持正确坐姿或站姿,避免肩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同时保证充足休息,让肩部肌肉得到放松,利于疼痛缓解。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后,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肩部5~10分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活动肩部,以防肩袖等组织损伤加重。锻炼时动作应更缓慢轻柔,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肩关节退变等问题。 儿童:儿童肩膀疼多因玩耍时不当动作引起,要避免剧烈奔跑、过度牵拉等行为。若疼痛明显,应减少肩部活动,必要时就医检查是否有骨骺损伤等情况。 女性:若因穿高跟鞋、长期单侧提重物等导致肩膀疼,需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单侧肩部过度受力,可交替使用双肩背包,减少单侧肩部压力。 六、及时就医情况 若经过上述处理后肩膀疼仍无缓解,或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肿胀明显、手臂麻木等症状,可能存在肩袖损伤、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需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24 14:05:16
  • 颈椎病不睡枕头好吗

    颈椎病患者不睡枕头通常不好,正常颈椎有向前凸的生理曲度,不睡枕头会破坏该曲度,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生活方式的颈椎病患者受影响不同,一般建议选合适高度枕头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症状,枕头仰卧一拳高(8-15厘米左右),侧卧与肩宽一致。 正常颈椎生理曲度角度 正常人体颈椎存在向前凸的生理曲度,这一曲线对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至关重要。当人平躺不睡枕头时,颈椎处于过度后伸的状态,会破坏颈椎原有的生理曲度,导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处于异常牵拉状态,长期如此会加重颈椎的退变,进而使颈椎病症状加重。例如有研究显示,长期保持异常颈椎姿势会使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情况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的颈椎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睡枕头对颈椎生理曲度的破坏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颈椎发育异常,增加未来患颈椎病的风险。比如青少年时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能会影响颈部神经、血管的正常发育。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睡枕头会使颈椎周围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引发颈部肌肉劳损,进而刺激颈椎椎体及椎间盘,促使颈椎病病情进展。有临床统计发现,长期颈部肌肉劳损的成年人中,约有一定比例最终发展为颈椎病。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颈椎退变程度相对较重,不睡枕头会进一步加重颈椎退变速度,可能导致颈椎管狭窄等问题加重,从而使头晕、手麻等颈椎病相关症状明显加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老年颈椎病患者颈椎退变基础上再破坏生理曲度,会显著增加神经受压的概率。 不同生活方式颈椎病患者情况 长期伏案工作者:这类人群本就因长时间低头导致颈椎处于前屈状态,不睡枕头会使颈椎后伸,进一步加剧颈椎前方肌肉的紧张和颈椎后方的压力,更容易引发颈椎病症状复发或加重。例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天颈部保持不良姿势的时间较长,再加上不睡枕头的不良影响,颈椎退变速度会明显加快。 经常低头看电子设备者:频繁低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人,颈椎本就承受较大的前屈压力,不睡枕头会打破颈椎的力学平衡,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等病变,使颈椎病症状频繁出现。有调查发现,经常低头看电子设备且不睡枕头的人群,颈椎病发病几率比正常用枕人群高出很多。 一般建议颈椎病患者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仰卧时颈椎保持正常生理曲度,大约一拳高(因人而异,一般在8-15厘米左右)为宜,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这样可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缓解颈椎病症状。

    2025-09-24 14:03:44
  • 怎么保护我们的颈椎

    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锻炼、避免颈部受伤、注意颈部保暖有助于保护颈部健康。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姿;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和颈部专项运动;乘车、劳动时注意防护;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 站姿:站立时要收腹挺胸,双肩自然下垂,头部正直。长时间站立的人群,可适当交替将一只脚放在矮凳上,缓解腰部和颈部的压力。 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很重要,枕头的高度一般以一拳高(约10-15厘米)为宜,材质应软硬适中。睡眠时应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侧卧时枕头应与肩同高,仰卧时枕头应能支撑颈部的弧度。对于儿童,随着年龄增长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婴儿期可使用较薄的棉质小枕头,3岁后逐渐使用符合其颈部生理曲度的儿童专用枕头。 适度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游泳是非常适合保护颈椎的运动,尤其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需要不断活动来平衡身体和呼吸,能有效锻炼颈部肌肉,增强颈部的稳定性。每周可进行2-3次游泳锻炼,每次30-60分钟。对于老年人,游泳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因水温刺激导致颈部肌肉痉挛,且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准。 颈部专项运动:可进行颈部的伸展、旋转等运动。比如颈部前屈后伸运动,站立或坐姿,缓慢将头部向前屈,下巴尽量接近胸部,然后缓慢向后伸,回到原位,重复10-15次;颈部左右旋转运动,头部缓慢向左侧旋转,眼睛看向左后方,然后向右侧旋转,眼睛看向右后方,左右各重复10-15次。对于儿童,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颈部损伤,可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简单的颈部活动,如缓慢转动头部等。 避免颈部受伤 乘车安全: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当车辆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安全带能有效保护颈部免受过度的前冲或后仰伤害。对于儿童,应使用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确保座椅能正确保护儿童的颈部。 劳动防护: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时,要注意保护颈部。比如进行搬运重物时,应先蹲下,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导致颈部扭伤;进行球类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要注意避免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可佩戴合适的颈部防护装备(如在进行激烈对抗性运动时)。 注意颈部保暖 寒冷刺激会导致颈部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颈部疼痛等问题。在寒冷季节,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可佩戴围巾、穿高领衣服等。对于老年人,颈部对寒冷更为敏感,更要注意保暖,可选择材质较厚、保暖性好的颈部保暖用品。在空调房间内,要避免颈部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可适当调整空调温度或使用披肩等保护颈部。

    2025-09-24 14:01:08
  • 跑完步腿疼怎么回事

    跑完步腿疼可能由肌肉疲劳、拉伤、骨骼问题、跑步场地和鞋子不合适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可通过适当休息、拉伸、热敷、按摩、更换鞋子和场地、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等方法预防。如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1.肌肉疲劳:跑步时腿部肌肉反复收缩,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这是常见的现象,通常会在几天后自行缓解。 建议:在跑步前后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运动,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2.肌肉拉伤:如果跑步姿势不正确、过度用力或突然增加跑步强度,可能导致肌肉拉伤。疼痛通常比较明显,可能会伴有肿胀和肌肉无力。 建议:立即停止跑步,休息并冷敷受伤部位。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寻求医疗帮助。 3.骨骼问题:如骨折、骨膜炎或关节炎等骨骼问题也可能引起腿疼。这些情况通常会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畸形或关节活动受限。 建议: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X光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4.跑步场地和鞋子:不合适的跑步场地或鞋子也可能导致腿疼。硬地面、鞋子不合适或过度磨损等都可能对腿部造成压力和损伤。 建议: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如柔软的草地或跑步机。同时,确保穿着合适的跑鞋,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 5.其他因素: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如髋关节或膝关节疾病,也可能放射到腿部引起疼痛。此外,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开始跑步、营养不良或身体疲劳等也可能导致腿疼。 建议: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红肿、麻木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对于经常跑步的人,以下是一些预防腿疼的建议: 1.逐渐增加跑步强度和距离:避免突然增加跑步的难度或距离,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 2.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保持身体挺直,步伐适中,避免过度跨步或内八字或外八字的跑步姿势。 3.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通过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4.注意休息和恢复:给身体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避免连续跑步天数过多或过度疲劳。 5.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受伤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和青少年在跑步后出现腿疼时,应特别关注。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活动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运动医学专家,以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此外,对于任何长期或严重的腿疼,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治疗。

    2025-09-24 13:58: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