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普通妇科疾病诊疗;计划生育相关诊断及治疗手术;不孕症检查诊断;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相关内分泌疾病诊疗;熟练掌握妇科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及三级手术操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翠萍,199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2001年获山东大学妇产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妇科副主任医师,任妇科内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临床教师,山东省医师协会干细胞治疗分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微量元素分会妇产科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生殖医学伦理学分会理事,曾任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计划生育,妇科肿瘤及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

展开
个人擅长
普通妇科疾病诊疗;计划生育相关诊断及治疗手术;不孕症检查诊断;妇科内分泌疾病、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相关内分泌疾病诊疗;熟练掌握妇科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及三级手术操作。展开
  • 女孩月经一般几天结束

    女孩月经持续天数个体差异大,通常2-8天平均4-6天,受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影响,青春期女孩初潮后1-2年经期易波动,育龄期女性相对稳定,生活方式中饮食、运动、压力可影响,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疾病会致经期异常,青春期女孩家长需关注异常,育龄期女性经期明显变化要及时就医检查。 影响月经持续天数的因素 年龄因素: 青春期女孩:在月经初潮后的1-2年内,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经期持续时间也可能有所波动,有的可能短至2天,有的可能长达7-8天,但随着身体的进一步发育,会逐渐趋于稳定。例如,一项针对青春期女孩的研究发现,初潮后1年内,约30%的女孩经期持续时间在2-4天,约40%在4-6天,约30%超过6天。 育龄期女性:一般经期持续时间相对稳定,多在4-6天左右,但也可能受到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略有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可能影响月经经期。长期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可能使经期持续时间改变,出现经期缩短或延长的情况。而暴饮暴食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也会对月经经期产生不良影响。 运动:高强度运动可能使经期持续时间改变。适量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过度剧烈运动可能影响下丘脑功能,进而影响月经。比如,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约有10%-20%会出现月经紊乱,包括经期持续时间异常。 压力: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可能使经期持续时间发生变化。例如,面临重大考试等压力情境的女孩,约15%-20%会出现经期持续时间改变的情况。 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经期延长,经期可能超过8天,同时还可能伴有多毛、肥胖等症状。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 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可能导致经期延长。子宫内膜炎会引起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从而导致经期持续时间延长;子宫内膜息肉会占据宫腔空间,影响子宫的正常修复,也可能使经期延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孩:家长应关注女孩月经情况,若经期持续时间过长(超过8天)或过短(短于2天),或伴有经量过多、过少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女孩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同时,要帮助女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态,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育龄期女性:如果经期持续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如突然出现经期延长或缩短,且排除了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应考虑是否存在疾病,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激素六项、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总之,女孩月经持续天数有一定的正常范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是保障女孩生殖健康的重要方面。

    2025-10-15 15:18:33
  • 子宫腺肌症是什么病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特定年龄段近年有年轻化趋势病因包括子宫肌层损伤和高雌激素血症临床表现有经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及可能不孕等诊断靠病史症状评估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药物和手术特殊人群育龄期需及时就医备孕评估妊娠期需加强产检防并发症老年女性绝经后评估病情选治疗方案。 一、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二、病因 1.子宫肌层损伤: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可导致子宫肌层损伤,使基底层子宫内膜得以侵入肌层并生长,这是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2.高雌激素血症: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向肌层侵袭,参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病过程。 三、临床表现 1.经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可延长至7~10天甚至更长,部分患者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可能导致贫血等问题。 2.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于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月经来潮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缓解,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疼痛难以忍受,需借助药物缓解。 3.其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不孕,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质地较硬且有压痛。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妊娠分娩史等,结合经量增多、进行性痛经等典型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妇科检查:妇科触诊可发现子宫增大、质地较硬且有压痛等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见子宫均匀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肌层回声不均,部分患者可发现典型的“子宫肌层增厚,内部回声不均”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性更高,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如布洛芬等;对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可应用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系统,通过缓慢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月经量并缓解痛经。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这是彻底根治子宫腺肌症的方法,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若出现经量异常增多、进行性痛经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早期干预。同时,备孕女性需了解子宫腺肌症可能对妊娠产生的影响,如增加不孕、流产、胎盘植入等风险,备孕前需充分评估病情。 2.妊娠期女性:合并子宫腺肌症的妊娠期女性,需加强产前检查,密切监测子宫情况,警惕胎盘植入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分娩时需做好应对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准备。 3.老年女性:绝经后女性若子宫腺肌症相关症状仍明显,需评估病情,结合身体状况考虑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对身体的影响。

    2025-10-15 15:17:57
  • 子宫肌瘤多大不能微创

    子宫肌瘤能否微创并非单纯由肌瘤大小决定,还涉及肌瘤位置、患者全身状况、肌瘤数目等多种因素。如黏膜下肌瘤直径小于5厘米多可宫腔镜微创,大于5厘米难度增加;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相对适合微创,完全肌壁间向浆膜下生长直径超8-10厘米微创复杂性升高;浆膜下带蒂易腹腔镜切除,无蒂大且粘连严重不适合;年轻患者全身状况好可尝试,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合并慢性病需谨慎;单个肌瘤相对多个肌瘤微创可行性高,需综合多因素个体化评估选择治疗方案。 肌瘤位置因素 黏膜下肌瘤: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黏膜下肌瘤,多数可通过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进行微创治疗;但当黏膜下肌瘤直径大于5厘米甚至更大时,宫腔镜手术的难度会大幅增加,如可能存在手术视野不清、操作困难、出血风险增大等问题,此时可能更倾向于开腹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 肌壁间肌瘤:肌壁间肌瘤的位置也很关键,如果是向宫腔内突出的肌壁间肌瘤(向黏膜下生长),相对较适合微创治疗;而对于完全位于肌壁间且向浆膜下生长的肌瘤,当肌瘤直径较大时,腹腔镜下分离和取出肌瘤的难度会增加,因为需要充分游离肌瘤并保证手术操作空间。一般来说,当肌壁间肌瘤直径超过8-10厘米时,微创治疗的复杂性明显升高。 浆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如果是带蒂的,相对较容易通过腹腔镜进行切除;但对于无蒂且直径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尤其是当肌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即使肌瘤直径未达到10厘米,也可能不适合微创。例如,肌瘤与膀胱、直肠等周围脏器粘连紧密时,微创操作容易损伤周围脏器,此时开腹手术可能更为安全。 患者全身状况因素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如果全身状况良好,心肺功能等能耐受手术,对于一些直径相对较大但有微创治疗指征的肌瘤,可尝试微创;但如果年轻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肺部疾病等,即使肌瘤较小,也可能不适合微创,因为微创术中的气腹等操作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相对减退,对于微创治疗的耐受性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如果肌瘤直径不是特别大,但患者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不佳时,也需要谨慎考虑微创治疗,因为术后恢复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充分评估手术对患者全身状况的影响。 肌瘤数目的因素 单个肌瘤:单个较大肌瘤相对单个较小肌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更高一些,因为操作相对集中。例如,单个直径9厘米的肌瘤,在盆腔解剖结构正常、无严重粘连的情况下,可能仍可尝试微创;但如果是多个较大肌瘤,即使每个肌瘤直径都未达到10厘米,由于需要逐一处理多个肌瘤,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微创治疗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此时可能更适合开腹手术。 总之,子宫肌瘤多大不能微创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在决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各种治疗方式的利弊,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2025-10-15 15:17:24
  • 子宫小肌瘤会消失吗

    子宫小肌瘤能否消失分情况,生理性小肌瘤可能消失,病理性一般难消失;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育龄女性病理性肌瘤可能持续或增长,围绝经期部分肌瘤可缩小但不一,绝经后部分肌瘤萎缩但有持续可能;发现小肌瘤需定期妇科超声监测,生理性且无症状可观察,病理性据情况采取相应治疗。 部分子宫小肌瘤属于生理性,比如在妊娠、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可能出现,随着妊娠结束、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这类生理性的小肌瘤有自行消失的情况。例如,有研究发现,在一些孕期出现的小肌瘤,产后随着体内激素水平回归非孕期状态,肌瘤会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病理性小肌瘤一般难自行消失 大多数子宫小肌瘤是病理性的,由子宫肌层细胞增生等因素引起,这类肌瘤通常不会自行消失。病理性小肌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相对更易出现病理性小肌瘤;激素水平也是重要因素,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子宫肌层细胞增生形成肌瘤,而这类由激素水平异常等导致的病理性小肌瘤,缺乏使其自行消退的机制,一般不会自然消失。 不同人群子宫小肌瘤情况差异 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波动相对较大,若存在子宫小肌瘤相关危险因素,如肥胖、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等,病理性小肌瘤持续存在甚至可能有增长趋势。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会影响激素代谢,导致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更不利于病理性小肌瘤的消退;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育龄女性,其基因易感性使得子宫肌层细胞对激素等刺激更易出现异常增生,从而使得病理性小肌瘤难以自行消失。 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逐渐下降,部分小肌瘤可能会有缩小趋势,但也不是绝对会消失。一些研究观察到,围绝经期女性的子宫小肌瘤,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部分会出现体积减小,但也有很多并不会完全消失,而且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可能缩小明显,有的可能缩小不显著甚至仍维持原有大小。 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子宫小肌瘤可能会逐渐萎缩,但也不是所有小肌瘤都会消失。有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绝经后女性子宫小肌瘤会缩小,但仍有部分小肌瘤会持续存在,不过一般增长速度会非常缓慢甚至停止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仍需定期监测肌瘤情况,因为极少数情况下肌瘤可能会发生恶变等情况。 子宫小肌瘤的监测与处理建议 对于发现有子宫小肌瘤的女性,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来监测肌瘤的变化情况。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肌瘤的大小、位置等变化。如果是生理性小肌瘤且无明显症状,可密切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小肌瘤,根据肌瘤大小、有无症状等情况综合处理。如果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继续定期监测;若肌瘤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或影响生育等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具体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2025-10-15 15:16:29
  • 怎么确定排卵日

    推测排卵日有四种方法,月经周期推算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女性;基础体温监测法靠排卵后孕激素使基础体温升高来判断,需长期坚持记录且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干扰;宫颈黏液观察法依据宫颈黏液随激素变化的性状判断,需一定观察能力且阴道炎症等会影响;排卵试纸监测法通过检测尿液中LH峰值预测排卵,要按说明书操作且药物等可能影响结果。 一、月经周期推算法 1.原理:对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例如,若月经周期为28天,假设本次月经第1天是1号,那么下次月经来潮大概在29号,往前推14天,排卵日大约在15号左右。 2.适用人群:月经周期较为规律(波动在21-35天范围内)的女性,能通过此方法大致推算排卵日,但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该方法误差较大。 二、基础体温监测法 1.原理:女性在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所以通过每天早晨醒来后(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体温并记录,当体温出现明显升高时,升高前的那段时间往往就是排卵日。 2.操作方法:准备一支基础体温计,每天清晨醒来后,不说话、不活动,将体温计放在舌下测量5分钟,然后把测得的体温记录下来。一般需要连续测量几个月经周期,才能更准确地找到体温变化规律和排卵日。 3.注意事项:对于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如熬夜、饮酒等)可能影响体温的女性,会干扰基础体温监测的准确性。同时,此方法需要长期坚持记录,对于一些记忆力较差或不能坚持记录的女性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三、宫颈黏液观察法 1.原理:在月经周期中,宫颈黏液会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排卵前,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好,类似鸡蛋清;排卵后,宫颈黏液会变得黏稠、浑浊,拉丝度差。 2.观察方法:每天用干净的纸巾擦拭外阴,观察宫颈黏液的性状、量等。当发现宫颈黏液变得稀薄、透明且拉丝度好时,往往提示即将排卵,此时的那段时间可能就是排卵日。 3.适用人群:需要女性有一定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且对于一些有阴道炎症等情况的女性,宫颈黏液的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影响观察结果。 四、排卵试纸监测法 1.原理: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水平来预测排卵。在排卵前,LH会出现高峰值,排卵试纸会显示阳性。 2.操作方法:按照排卵试纸的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般建议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监测,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收集尿液进行检测。当试纸出现强阳性时,提示即将在24-48小时内排卵,此时的强阳性出现的时间附近就是排卵日。 3.注意事项:不同品牌的排卵试纸使用方法可能略有差异,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同时,一些药物(如促排卵药物等)可能会影响LH的检测结果,对于正在服用相关药物的女性需要谨慎使用该方法。另外,尿液的收集时间、试纸的保存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25-10-15 15:15: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