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各类青光眼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眼外伤手术治疗、活动性义眼座联合美容性义眼片植入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从事眼科专业1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近视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各类青光眼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眼外伤手术治疗、活动性义眼座联合美容性义眼片植入等手术。展开
  • 眼睛近视做了激光手术后要多久才能恢复

    激光手术后视力恢复分阶段,术后当天视力有改善但不稳定,1-3天视力渐趋稳定,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完全恢复需3-6个月甚至更长,不同个体有差异,特殊病史及儿童患者术后恢复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一、术后视力恢复的早期阶段 一般来说,激光手术后当天视力就可能有明显改善,但此时视力还不稳定。例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几小时内大部分患者就能感觉到视力较术前有提升,但由于角膜表面还有一定的修复过程,视力还未完全稳定。这个阶段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使用眼药水,避免揉眼等不良行为,让角膜尽快恢复正常的屈光状态。 二、视力逐渐稳定的中期阶段 通常术后1-3天视力会进一步提高且趋于稳定。在这个阶段,多数患者的裸眼视力能达到或接近术前戴眼镜时的矫正视力。不过,不同个体恢复速度可能存在差异,这与患者的眼部基础条件、手术方式等有关。比如,角膜较薄的患者可能恢复相对慢一些。此阶段仍需注意避免用眼过度,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让眼睛有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三、完全恢复的后期阶段 一般术后1个月左右视力基本稳定。但要完全恢复到最佳状态,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角膜的修复、眼内的生理调节等都在逐步完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视力轻度下降等情况,这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改善。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近视患者,术后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血糖控制以及眼部恢复情况,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角膜的修复等过程。对于儿童近视患者,术后恢复也需要家长更加精心护理,控制孩子的用眼时间,保证孩子的眼部健康恢复环境,因为儿童的眼部调节能力和修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进行术后护理以促进良好恢复。

    2025-10-17 10:33:37
  • 角膜炎什么药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角膜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杀菌抗炎,病毒感染所致角膜炎需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抗病毒,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可选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抑制真菌,儿童使用眼药水需成人监护并选儿童专用安全药,孕妇用角膜炎药需咨询医生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老年人用要监测肝肾功能防药物蓄积不良反应。 一、细菌性角膜炎用药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角膜炎可选用抗生素类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其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发挥杀菌作用,对常见的引起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有良好抗菌活性,临床研究显示能有效减轻眼部炎症、促进角膜病灶修复。 二、病毒性角膜炎用药 病毒感染所致角膜炎需使用抗病毒类药物,例如更昔洛韦滴眼液,它能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可缩短病毒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病程,改善眼部症状。 三、真菌性角膜炎用药 针对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可选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该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渗,抑制真菌生长,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常用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眼药水时需格外谨慎,应在成人监护下操作,避免药液污染,且需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严格临床验证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 孕妇:孕妇使用角膜炎药物需咨询医生,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因为孕期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与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危害。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角膜炎药物时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因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物蓄积引发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眼部及全身状况变化。

    2025-10-17 10:32:26
  • 干眼症能自愈吗

    干眼症能否自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因、人群等。轻度干眼症可能自愈,如因短期用眼过度等引起的,但由慢性疾病等导致的较难自愈。不同人群自愈情况有差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各有特点。生活方式对自愈有影响,用眼习惯、环境因素、饮食等都会起到作用。 不同人群干眼症自愈情况差异 儿童:儿童干眼症相对较少见,若因短暂的不良用眼习惯(如长时间看电子设备)引起轻度干眼症,在改善用眼习惯后有自愈可能。但儿童眼部发育尚未完全,若不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可能影响眼部正常发育,需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用眼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卫生。 成年人:成年人中因工作压力大、长期面对电子屏幕等导致的轻度干眼症,部分人在调整生活方式后可自愈。然而,若本身有基础疾病或长期处于不良环境,自愈可能性降低。比如长期处于空调房且用眼过度的上班族,就较难单纯依靠自身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减退,干眼症发生率较高。多数老年人的干眼症难以自愈,因为泪液分泌功能是随年龄自然衰退的,需要通过人工泪液等辅助措施来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对干眼症自愈的影响 用眼习惯:长期过度用眼,如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加重干眼症,不利于自愈。而保持合理用眼,如定时休息、做眼保健操、增加眨眼次数等,有助于轻度干眼症的自愈。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干燥、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会影响眼表泪膜稳定性,阻碍干眼症自愈。处于湿润、舒适环境中则更利于轻度干眼症恢复。 饮食:缺乏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眼表健康,不利于干眼症自愈。而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等,对眼部健康有益,可能帮助轻度干眼症恢复。

    2025-10-17 10:29:52
  • 成人弱视做手术的方法

    成人弱视一般不通过手术治视力,主要针对斜视等并发症进行手术矫正,如斜视矫正手术,原理是调整眼外肌来矫正斜视,适用合并斜视且影响外观等情况,过程是麻醉后做微小切口操作眼外肌,术后要护理、复查,有基础病者需控制好再手术,治疗重点在明确并去除病因,视力提高可能性小,斜视手术需专业评估。 斜视矫正手术 手术原理: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和肌肉的力量,来矫正斜视。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眼外肌协同作用,使眼球保持正位。当存在斜视时,眼外肌的平衡被打破,斜视矫正手术就是重新建立这种平衡。例如,对于共同性斜视,可根据斜视的方向和程度,对相应的眼外肌进行缩短、徙前、后徙等操作。 适用情况:如果成人弱视患者同时合并有斜视,且斜视影响外观或立体视功能等,可考虑进行斜视矫正手术。但手术并不能提高视力,而是改善眼位和外观以及可能保留或提高立体视功能。 手术过程:首先进行眼部麻醉,然后在眼球表面做微小切口,通过操作眼外肌来调整眼球的位置。整个手术过程需要精确的操作,以确保眼位矫正到最佳状态。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眼部护理,包括按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定期复查观察眼位恢复情况等。一般来说,术后眼部会有一定的不适,如轻微的疼痛、肿胀等,通常会逐渐缓解。对于有全身基础疾病的成人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并且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评估手术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弱视的治疗重点在于明确病因并尽可能去除病因,但视力提高的可能性较小。对于斜视矫正手术,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下进行,充分考虑患者的眼部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025-10-17 10:28:22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会引发视力骤降、瞳孔改变、眼底改变及视网膜血管改变,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如基础疾病人群更易出现视力骤降,儿童在瞳孔改变、眼底早期改变及血管改变上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晚期眼底改变更明显复杂等。 瞳孔改变 患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这是因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视网膜缺血,视神经传导功能受影响,导致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异常,儿童由于眼部结构和神经发育特点,同样会出现此瞳孔改变表现,且可能因配合度差增加诊断难度,但瞳孔表现仍具特征性。 眼底改变 早期:视网膜后极部呈灰白色水肿,黄斑区由于中心凹处视网膜较薄,脉络膜毛细血管显露,呈现出典型的“樱桃红”斑,这是因为黄斑区视网膜外层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脂褐素,相对其他部位更显红润,而周围水肿的视网膜呈灰白色形成对比,各年龄段患者眼底早期均可见此典型改变,但儿童由于视网膜厚度等与成人有差异,“樱桃红”斑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稍有不同。 晚期:视网膜水肿逐渐消退,视网膜颜色变苍白,动脉变细,静脉也变细,可伴有视网膜出血,这是因为视网膜长期缺血缺氧导致视网膜组织坏死、血管通透性改变等引起出血,老年人由于眼部组织退行性变,晚期眼底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和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可能影响眼底改变的恢复进程。 视网膜血管改变 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细,特别是小动脉,血流呈节段状,这是由于动脉内血流减少,血液淤积造成,儿童视网膜血管相对较细,发生阻塞时血管改变可能更易观察到节段状血流表现,而成人和老年人血管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血管改变的程度和表现会有所差异,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人群,血管改变可能更严重。

    2025-10-17 10:25: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