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各类青光眼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眼外伤手术治疗、活动性义眼座联合美容性义眼片植入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眼科学博士,从事眼科专业1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近视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各类青光眼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眼外伤手术治疗、活动性义眼座联合美容性义眼片植入等手术。展开
  • 怎么分辨真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不可逆,由眼轴变长等导致;假性近视可逆,因睫状肌痉挛等致视物模糊但眼轴未变长。可通过散瞳验光、视力变化、用眼疲劳表现、眼部结构检查分辨真假性近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分辨时各有特点及需注意用眼习惯等,儿童要保证户外活动,青少年要注意用眼姿势时间,成年人要避免不良用眼环境。 一、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定义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但实际上眼轴并没有变长,属于可逆的功能性近视。真性近视则是眼轴变长等原因导致的不可逆的近视,远处物体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二、分辨方法 (一)散瞳验光检查 对于儿童青少年等人群,散瞳验光是分辨真假性近视的重要方法。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其因过度用眼导致的调节痉挛。如果散瞳后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说明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后仍存在近视度数,则为真性近视。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散瞳验光能够准确区分两者,其准确率较高。 (二)视力变化情况 假性近视患者的视力具有一定波动性。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视力下降明显,但经过休息、放松眼睛(如做眼保健操、远眺等)后,视力可能会有所恢复。而真性近视患者的视力一般相对稳定,经过休息等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视力水平。 (三)用眼疲劳表现 假性近视患者往往用眼疲劳症状更为明显。长时间用眼后容易出现眼睛酸胀、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休息后缓解较明显。真性近视患者虽然也会有用眼疲劳,但相对来说,其眼疲劳与近视本身导致的视物不清等情况关联更紧密,且休息后视力提升不显著。 (四)眼部结构检查 通过眼底检查等方式,真性近视患者可能会出现眼轴变长等眼底结构的改变,而假性近视患者眼部结构一般无明显的眼轴变长等真性近视的眼底改变特征。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阶段,更容易出现假性近视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如是否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散瞳验光等检查。同时,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这有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分辨真假性近视也有重要意义,因为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假性近视转化为真性近视的关键。 (二)青少年人群 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用眼强度大,也是近视高发群体。在分辨真假性近视时,除了常规的检查方法外,要关注其日常用眼后的视力变化。如果青少年长时间用眼后视力明显下降,但休息后能部分恢复,需警惕假性近视可能,但也不能忽视真性近视的可能性,仍需通过散瞳验光等准确区分。同时,青少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疲劳用眼。 (三)成年人人群 成年人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也需要分辨真假性近视。相对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已不如从前,但仍可能存在因短期用眼过度等导致的假性近视情况。不过成年人真性近视的可能性相对更高,通过散瞳验光等检查可以明确。成年人也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期处于不良用眼环境中,如光线过强或过暗等情况,否则也可能影响视力判断。

    2025-09-29 13:15:07
  • 50岁眼睛视力模糊的原因是什么

    50岁人群视力模糊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年龄相关的白内障、老视,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过度用眼、用眼环境不佳、缺乏营养素,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等。年龄相关因素使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或调节能力下降;眼部疾病分别因眼内压升高、视网膜血管受损、黄斑区病变影响视力;生活方式不当增加眼睛负担或影响眼睛功能;全身性疾病通过眼底血管病变干扰视力。 一、年龄相关因素 50岁人群处于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眼睛视力模糊可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蛋白质变性等导致晶状体混浊,从而影响视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超过40岁,晶状体的代谢、结构等方面会逐渐出现变化,50岁时这种变化可能更为明显,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视力模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 二、屈光不正变化 50岁人群可能出现老视,这也会导致视力模糊。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衰退,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得近距离视物困难。例如,看报纸、手机等近距离物体时会感觉模糊,需要将物体拿远才能看清,这是因为眼睛的调节机制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良好地工作,导致对近距离物体的聚焦能力降低。 三、眼部疾病因素 1.青光眼:50岁人群患青光眼的风险可能增加,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影响视力。眼内压升高会压迫视神经,随着时间推移,会造成视神经纤维的损伤,引起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其视力模糊可能表现为视野逐渐缩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且这种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果50岁人群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新生血管形成等。早期可能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病变加重,视力下降会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部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最终影响视力。 3.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视力模糊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黄斑变性主要是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photoreceptor细胞逐渐萎缩;湿性黄斑变性则是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等。黄斑是眼睛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一旦发生病变,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中央暗影等症状。 四、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过度用眼、用眼环境不佳等也可能导致50岁人群视力模糊。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会使眼睛疲劳,睫状肌持续紧张,容易引起视力下降。此外,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用眼,也会增加眼睛的负担,长期如此可能影响视力。另外,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C、E、叶黄素等,也可能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增加视力模糊的风险。 五、其他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50岁人群的视力,如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影响视网膜的血液灌注,从而引起视力模糊。当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时,眼底血管的损伤逐渐加重,会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

    2025-09-29 13:12:34
  • 近视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近视的矫正与控制方法包括光学矫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药物治疗(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视觉训练(眼肌训练、多焦点视觉训练)。框架眼镜常见,角膜接触镜分软镜和硬镜;手术有不同类型及适用条件;低浓度阿托品有控制近视作用但有副作用;视觉训练可辅助缓解视疲劳等。 一、光学矫正 (一)框架眼镜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通过镜片的屈光度调整来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不同年龄段、不同近视程度的人群都可佩戴,儿童佩戴框架眼镜需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度数变化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对于青少年来说,选择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控制近视发展速度,但单纯框架眼镜不能阻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二)角膜接触镜 1.软镜:分为日抛、周抛、月抛等不同更换周期的类型。佩戴舒适感相对较好,适合大部分近视人群,但需要注意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否则容易引发眼部感染等问题。 2.硬镜(RGP):即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有一定优势。它可以改变角膜的形态,延缓眼轴增长,其矫正视力的效果较好,而且透气性好,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验配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规范验配。 二、手术治疗 (一)准分子激光手术 1.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较为常见的近视手术方式,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适用于年龄一般在18-50周岁之间,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近视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且眼部检查符合手术条件的人群。术后视力恢复较快,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干眼症、视力回退等。 2.P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直接对角膜表面进行切削来矫正近视,相对LASIK手术,术后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稍差,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目前应用相对LASIK有所减少。 (二)飞秒激光手术 1.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不需要制作角膜瓣,通过飞秒激光在角膜内制作一个透镜并将其取出,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干眼症等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适合近视度数在1200度以下的患者,同样需要满足年龄、近视度数稳定等手术指征。 三、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控制近视进展的药物主要有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低浓度阿托品可以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延缓眼轴的增长,从而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但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瞳孔散大、畏光等,而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尤其要谨慎用于低龄儿童,因为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四、视觉训练 (一)眼肌训练 通过特定的眼部运动训练,如眼球上下左右转动、聚焦远处和近处物体等,可以增强眼外肌的力量,改善眼部的调节功能,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帮助,但对于近视度数的降低作用相对有限,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二)多焦点视觉训练 利用特殊的视觉训练设备,让眼睛适应不同距离的视觉刺激,有助于调节眼睛的屈光状态,可能对控制近视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适用于青少年近视患者,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训练。

    2025-09-29 13:11:20
  • 眼角红肿疼痛痒怎么办

    眼角红肿疼痛痒可能由感染性(细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过敏、干眼症)因素引起,需区分情况,非药物干预可进行眼部清洁和冷敷,感染性因素分别考虑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儿童需谨慎),过敏因素要远离过敏原并谨慎用抗过敏药,儿童要防揉眼、用儿童专用品,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出现该症状先初步判断病因、采取非药物干预,再据病因处理,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必要时就医。 一、初步判断病因并区分情况 眼角红肿疼痛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首先需区分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如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可能有过敏(接触化妆品、花粉等过敏原)、干眼症等。如果是儿童出现眼角红肿疼痛痒,还要考虑是否有眼部卫生不佳等情况,比如儿童可能用脏手揉眼导致感染。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眼部清洁 对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眼角红肿疼痛痒,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眼部,清除眼部分泌物等。如果是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用干净的消毒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从眼内眦向外眦方向轻轻擦拭,一次一根棉签,避免交叉感染。 若是过敏引起,也可适当清洁,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冷敷 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毛巾)进行眼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红肿和疼痛。但要注意,儿童冷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眼部。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要点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果考虑细菌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根据循证医学,首先可先尝试局部清洁等非药物干预,若情况无改善再考虑用药。例如,对于成人细菌性结膜炎导致的眼角红肿疼痛痒,在清洁等基础上,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但儿童使用需非常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角问题,同样先进行眼部清洁等基础处理,对于成人可考虑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等,但儿童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用药及用药方案。 2.过敏因素 首先要远离过敏原,如明确是化妆品过敏则停止使用该化妆品,是花粉过敏则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然后可使用抗过敏滴眼液等,但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需特别谨慎,应咨询医生后选择合适的儿童可用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眼角出现红肿疼痛痒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儿童用手频繁揉眼,以免加重症状和导致感染扩散。要保持儿童眼部卫生,勤给儿童剪指甲。在选择清洁用品和药物时,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医生认可的产品,避免使用成人用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2.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眼角红肿疼痛痒时,要考虑是否有基础疾病的影响,如糖尿病等。如果老年人同时患有糖尿病,眼部感染等问题可能会更复杂,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在清洁眼部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并且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可能发展较快。 总之,当出现眼角红肿疼痛痒时,首先要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采取适当的非药物干预措施,然后根据不同病因情况进一步处理,同时要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025-09-29 13:09:32
  • 近视了如何改善视力

    改善视力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时间;改善用眼环境,合理照明;饮食调节,均衡摄入富含相关营养物质的食物;光学矫正,确诊近视后佩戴合适眼镜并定期复查;定期眼部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变化。 一、改善用眼习惯 1.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身体坐正,胸部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近视加重。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良好的读写姿势能从根源上减少眼睛过度调节,降低近视发展风险,不同年龄段儿童因身体发育差异,需家长和老师协同引导纠正姿势。 2.控制用眼时间: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向远处眺望、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睛。长时间用眼会使眼部肌肉疲劳,引发近视度数加深,成年人工作中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更要注意定时休息,儿童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也需严格把控用眼时长,防止用眼过度。 二、增加户外活动 1.保证充足户外时间: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抑制眼轴的延长,从而预防和控制近视。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儿童青少年都应尽可能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如春季可在公园游玩、夏季可在傍晚进行户外散步、秋季可在校园操场活动、冬季可在天气较好时到户外晒太阳并活动。 三、改善用眼环境 1.合理照明:室内照明要充足且均匀,避免过亮或过暗。学习和工作场所的灯光应采用无频闪、色温4000K-5000K左右的灯具,过亮的灯光会造成眩光,过暗的灯光会使眼睛过度调节,都不利于视力健康。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卧室灯光,也应选择柔和的照明,避免夜间灯光过亮影响睡眠和视力。 四、饮食调节 1.均衡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能维持眼睛正常结构和功能;橙子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抗氧化,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坚果富含维生素E和叶黄素,对眼睛健康有益。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饮食中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可为眼睛健康提供物质基础,不同年龄段儿童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不同,可根据年龄合理搭配饮食。 五、光学矫正 1.佩戴合适眼镜:一旦确诊近视,应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是常见的矫正方式,选择轻便、透光性好的镜框和折射率合适的镜片;角膜接触镜需根据个人眼部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佩戴时要注意卫生,防止眼部感染。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眼睛还在发育,需定期复查,根据近视度数变化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成年人也应定期检查视力,确保眼镜度数始终适合自己的视力状况。 六、定期眼部检查 1.规律进行视力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其近视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近视苗头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视力检查可以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变化,对于有近视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更要加强眼部检查频率,密切关注视力发展动态。

    2025-09-29 13:08: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