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劲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常见的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原劲杨,留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语临床医学班,2005年获得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博士学位,现承担1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及发表国际学术论文40余篇,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积水、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包皮过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增生、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常见的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展开
  • 尿道损伤怎么治

    尿道损伤治疗分紧急处理、不同损伤情况的处理及术后处理。紧急处理是抗休克;尿道挫伤留置导尿管2-3周;尿道部分裂伤轻的可留置导尿管,失败则手术修补;尿道完全断裂行尿道会师术或端端吻合术;术后要预防感染、定期尿道扩张和复查。 一、紧急处理 抗休克治疗:对于有休克表现的患者,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纠正休克,这是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关键,尤其对于合并严重出血的尿道损伤患者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血容量补充上需根据其生理特点适当调整,比如儿童血容量相对较少,补液速度和量要谨慎把控。 二、尿道挫伤 留置导尿管:一般可尝试留置导尿管,若能顺利插入,需保留导尿管2-3周左右,以起到支撑尿道、引流尿液的作用,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观察尿液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需依据其特点,儿童皮肤娇嫩,要注意尿管固定和局部护理。 三、尿道部分裂伤 留置导尿管:情况较轻者可尝试留置导尿管,若导尿失败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尿道修补术,将破裂的尿道修补缝合,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手术时机和具体操作要综合患者整体状况及尿道损伤程度来定,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特别评估手术风险。 四、尿道完全断裂 手术治疗:多采用尿道会师术或尿道端端吻合术等。尿道会师术是通过膀胱镜将尿道会师导管送入,使两断端对齐;尿道端端吻合术则是直接将尿道断裂的两端缝合连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对合尿道断端,恢复尿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全身状况等因素来决定,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肺等功能对手术的耐受情况。 五、术后处理 预防感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疗程,要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与患者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比如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抗生素。 尿道扩张:对于尿道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通常需要定期进行尿道扩张,以防止尿道狭窄,扩张的间隔时间和力度要逐渐调整,根据尿道恢复情况来定,儿童进行尿道扩张时要特别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定期复查:要定期复查尿常规、尿道造影等检查,了解尿道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尿道狭窄、尿瘘等,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和项目选择可适当调整,比如儿童可能更频繁关注尿道发育和功能恢复情况。

    2025-10-11 11:43:41
  • 女性膀胱结石的症状

    女性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异常、血尿、膀胱刺激征相关症状,排尿异常有排尿困难(各年龄段女性可发生,老年女性易出现,长期饮水少等加重)、尿痛(结石刺激黏膜致炎症及神经末梢受刺激,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者尿痛更明显);血尿有镜下血尿(结石摩擦黏膜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儿童及成年女性情况不同)和肉眼血尿(结石损伤严重时出现,老年女性凝血弱恢复慢);膀胱刺激征有尿频(结石刺激致膀胱频繁有尿意,年轻女性紧张、妊娠期女性子宫压迫可加重)、尿急(结石刺激致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出现不自主收缩,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致症状更突出)。 尿痛:患者会感觉排尿时尿道有疼痛感,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这是由于结石在膀胱内移动,刺激膀胱黏膜和尿道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神经末梢受刺激所致。对于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女性,膀胱结石更容易合并尿痛症状,且尿痛可能更为明显。 血尿相关表现 镜下血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肉眼看不到尿液颜色改变,但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红细胞。这是因为结石摩擦膀胱黏膜,导致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在儿童女性中,膀胱结石引起的镜下血尿可能因结石较小,对黏膜的损伤相对较轻微时出现;而成年女性若存在结石反复摩擦膀胱黏膜的情况,镜下血尿可能持续存在。 肉眼血尿:当结石对膀胱黏膜的损伤较严重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红色。例如结石较大,与膀胱黏膜摩擦面积大,出血较多时,就会出现肉眼血尿。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发生肉眼血尿时可能恢复较慢,且需要更密切关注后续情况。 膀胱刺激征相关症状 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白天排尿次数可超过8次,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这是因为膀胱内有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导致膀胱频繁产生尿意。年轻女性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大,可能会加重尿频症状,而本身有膀胱结石的情况下,尿频会更为明显;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合并膀胱结石时尿频症状可能会被进一步加重。 尿急: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常常迫不及待地要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现象。这是由于结石刺激膀胱,使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出现不自主收缩,导致尿急症状。在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膀胱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合并膀胱结石时尿急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应对尿急的能力相对减弱。

    2025-10-11 11:42:35
  • 肾结石怎么样才能排出

    通过饮水疗法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促小结石排出、运动辅助利用重力促结石移动、药物辅助(儿童少用)、手术治疗(结石大等情况)及饮食调整(据结石成分)来应对结石问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饮水疗法 原理:增加尿量可以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的排出。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以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例如儿童,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的尿量,避免尿液浓缩;成年女性如果没有特殊疾病限制,也应遵循这个饮水量原则,男性同理。 方式: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因为这些饮品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酸碱度和尿量等情况。 二、运动辅助 原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使结石移动,有助于结石排出。例如跳绳、跑步、上下楼梯等运动。对于儿童来说,家长可以引导其进行适当的跳跃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成年男性和女性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运动建议:每天可以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可以每次跳10-15分钟,分2-3次进行;跑步则保持适中的速度,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 三、药物辅助 排石药物: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输尿管平滑肌舒张,增加尿量,从而帮助结石排出。例如α受体阻滞剂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药物选择和剂量等会有所不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排石,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四、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如果结石较大(直径大于6毫米)、结石嵌顿时间长、合并严重尿路梗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等都需要特别关注;成年女性如果有妊娠等特殊情况,手术选择也会有所不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五、饮食调整 原理:根据结石的成分调整饮食。例如尿酸结石患者要低嘌呤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的摄入;草酸钙结石患者要限制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苋菜、浓茶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饮食调整上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儿童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遵循结石饮食调整原则,成年男性和女性也需根据自身结石成分来合理规划饮食。

    2025-10-11 11:40:58
  • 肾结石0.7cm严重吗

    肾结石0.7cm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其可能引发不同症状表现,部分有自行排出几率但受个体差异等影响,还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短期或长期影响,需密切关注并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可能引发的症状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可能因结石刺激尿路出现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尿路相对狭窄,结石移动时更容易引起强烈不适;成年患者可能出现腰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可能是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还可能伴有血尿,若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如果患者平时饮水较少、运动不足,结石可能更容易移动并刺激尿路,加重疼痛等症状;而经常运动、饮水较多的人,结石相对可能更稳定一些,但0.7cm的结石仍有移动造成损伤的风险。 病史影响:有过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结石更容易合并感染,导致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加重病情的严重性。 二、是否能自行排出的情况分析 部分可能自行排出的情况:对于一些尿路较为通畅、结石表面光滑的患者,0.7cm的结石有一定的自行排出几率。一般来说,直径小于0.6cm的结石自行排出可能性相对大些,0.7cm的结石也有希望,患者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每天保证2000ml以上的尿量,多做跳跃等运动,促进结石排出。但这也受个体差异影响,比如尿路解剖结构是否有异常等。 难以自行排出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尿路狭窄等解剖结构异常,或者结石表面不光滑,那么0.7cm的结石自行排出就比较困难,容易卡在尿路中,导致梗阻持续存在,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等。 三、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短期影响:在结石没有造成严重梗阻时,短期对肾脏功能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如果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即使是0.7cm的结石,也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使肾盂内压力升高,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长期如此会损害肾脏实质,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对肾脏功能损害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肾脏还在发育中,相对更易受到影响;成年患者如果本身肾脏基础较好,可能在短时间内耐受,但长期梗阻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总之,肾结石0.7cm有一定的严重性,需要密切关注,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评估结石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像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具体治疗需遵医嘱)。

    2025-10-11 11:39:48
  • 环丙沙星渗透前列腺好吗

    环丙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渗透前列腺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穿透机制,炎症状态可改变其渗透情况;不同人群中,儿童因器官发育未熟需谨慎,成年患者相对更易达一定浓度,性别影响较小,而有前列腺基础病及不良生活方式者,会通过影响前列腺结构、微环境、机体代谢等间接影响其渗透,临床用药需综合考量这些因素。 药物穿透机制方面 环丙沙星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尝试穿透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组织存在脂质包膜等结构,环丙沙星凭借其特定的理化性质,如相对较小的分子体积等特点,有一定的机会跨越前列腺包膜进入前列腺组织内。有研究表明,在炎症状态下,前列腺组织的通透性可能会发生改变,环丙沙星的渗透情况也会相应有所不同。炎症会使前列腺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可能有助于环丙沙星更好地进入前列腺内部。 不同人群差异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前列腺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环丙沙星渗透前列腺的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使用环丙沙星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对儿童软骨发育有潜在影响,虽然其对前列腺渗透的具体年龄相关差异研究可能相对有限,但从整体药物安全性角度考虑,儿童使用需权衡利弊。而成年患者,环丙沙星相对更有可能在前列腺组织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以应对前列腺相关感染等情况。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环丙沙星渗透前列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病情等情况来综合判断环丙沙星在前列腺内的药物效果。例如,男性患者如果发生前列腺感染,使用环丙沙星时,其渗透情况主要还是基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前列腺局部的病理状态等。 生活方式与病史因素:有前列腺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前列腺组织的结构和局部微环境,进而影响环丙沙星的渗透。长期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整体代谢和局部血液循环等,间接影响环丙沙星向前列腺组织的渗透。例如,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环丙沙星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其在前列腺内的药物分布情况。 总体而言,环丙沙星有一定的渗透前列腺的能力,但具体的渗透效果会受到前列腺局部病理状态、患者自身个体差异(包括年龄、基础病史、生活方式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前列腺相关感染等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合理用药。

    2025-10-11 11:39: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