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男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士更,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结石学组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男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女性肾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女性肾结石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代谢异常(尿液成分异常如高钙、高草酸、高尿酸尿症,尿量减少)、解剖结构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药物因素、激素因素及疾病因素(如尿路感染)。 一、代谢异常相关因素 1.尿液成分异常 高钙尿症: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会对钙进行调节,但当存在肠道吸收钙增多(如维生素D相关代谢异常等情况)、肾脏重吸收钙减少等问题时,可导致尿液中钙含量升高。长期高钙尿会使尿液中钙盐沉积,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高钙尿症,进而易引发肾结石。 高草酸尿症:草酸是形成肾结石的重要成分之一。食物中摄入过多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等,或者体内草酸代谢异常,如肠道疾病导致草酸吸收增加等,都会使尿液中草酸含量升高。肠道疾病患者,由于肠道对草酸的吸收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高草酸尿,从而促进肾结石形成。 高尿酸尿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如患有痛风等疾病,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时,会出现高尿酸尿。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容易析出形成尿酸结石。例如,痛风患者如果尿酸控制不佳,就较容易并发肾结石。 2.尿量减少:女性如果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使尿液中各种成分析出的浓度相对升高,增加肾结石形成的概率。比如,在炎热的天气里,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尿液浓缩,就会使尿液中的结晶物质更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二、解剖结构异常因素 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引发肾结石。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等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尿液中的晶体物质容易在局部沉积,进而形成肾结石。这种先天性的解剖结构问题在女性中也可能存在,一旦存在这样的结构异常,就为肾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局部的环境基础。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例如,长期服用维生素C(过量时),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从而增加草酸尿的风险;一些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影响尿液的成分和排泄,进而与肾结石形成相关。 2.激素因素: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对肾结石形成有影响。例如,在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和泌尿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另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钙的代谢等,与肾结石形成存在一定关联。 3.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会间接导致肾结石形成。例如,尿路感染会改变尿液的成分和酸碱度,有利于细菌和晶体物质的附着,促进肾结石形成。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相对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从而增加了肾结石的发病风险。

    2025-10-13 11:52:38
  • 肾结石和尿路结石如何治疗

    结石治疗分保守、药物、手术。保守适用于直径小于6mm等情况,需大量饮水、适度运动;药物有排石、止痛药物;手术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2-2.5cm以下肾结石等)、输尿管镜取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等)、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肾结石等),不同情况和人群手术操作有不同考量。 一、保守治疗 1.适用于情况:对于直径小于6mm、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肾结石和尿路结石,可先尝试保守治疗。例如,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结石,通过自身的排泄功能有可能将结石排出体外。 2.具体措施 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增加尿量,有助于小结石的排出。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成年人若没有特殊心脏、肾脏疾病限制,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饮水量,以保证尿液稀释,促进结石排出。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如跳绳、跳跃等有助于结石的排出。但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要适度,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荷增加等不良后果。比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运动时应选择较为缓和的方式,如慢走等。 二、药物治疗 1.排石药物: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输尿管平滑肌舒张,有利于结石排出。例如,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结石的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由医生选择。 2.止痛药物:当结石引起疼痛时,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止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等的不适当止痛药物,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对肝肾等器官影响较小的止痛药物。 三、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直径在2-2.5cm以下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时要考虑其骨骼、器官发育等情况,要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原理: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体内的结石,使结石变为小颗粒,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2.输尿管镜取石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其尿道生理结构等因素,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准确;对于男性患者,也需根据其具体的尿路情况进行操作。 操作过程: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找到结石后用取石钳取出结石或用激光等将结石击碎后取出。 3.经皮肾镜取石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等情况。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 操作过程: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然后用器械取出结石或击碎结石后取出。

    2025-10-13 11:50:19
  • 尿道息肉会痛吗女

    尿道息肉女性是否会痛存在个体差异,部分较小息肉可能无明显疼痛,部分较大息肉因摩擦刺激、炎症反应等会出现疼痛,其疼痛受息肉大小、个体差异及合并其他情况等因素影响,女性发现尿道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疼痛的相关情况 1.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 一些较小的尿道息肉,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症状。这是因为息肉体积小,对尿道黏膜的刺激较轻,没有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或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压迫,所以女性可能仅表现为尿道局部的轻微不适,而无明显疼痛感觉。 2.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 摩擦刺激引起疼痛:当女性排尿时,尿液会流经尿道,息肉可能会受到尿液的摩擦。尤其是在息肉较大时,这种摩擦刺激会比较明显,从而引起疼痛。例如,较大的尿道息肉可能突出于尿道外口,在排尿过程中不断与尿液接触并受到摩擦,导致尿道部位出现疼痛不适,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 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尿道息肉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息肉表面的黏膜容易发生破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炎症。炎症会刺激尿道周围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此时疼痛可能较为明显,还可能伴有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瘙痒等症状。另外,炎症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起尿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加重对神经的刺激,使疼痛加剧。 二、影响疼痛的因素 1.息肉大小 一般来说,息肉越大,对尿道的影响越明显。小息肉对尿道的机械性刺激和摩擦相对较小,疼痛发生的概率较低且程度较轻;而较大的息肉对尿道的压迫、摩擦等作用更显著,更容易引起疼痛。例如,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能疼痛不明显,而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引起疼痛的可能性较大。 2.个体差异 不同女性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女性痛觉敏感,即使息肉较小,也可能感觉到较明显的疼痛;而痛觉耐受度较高的女性,可能在息肉较大时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此外,个体的神经敏感性等因素也会影响对疼痛的感知,神经敏感性高的女性相对更容易感受到尿道息肉引起的疼痛。 3.合并其他情况 如果尿道息肉合并了尿路感染等情况,疼痛往往会加重。因为尿路感染会进一步刺激尿道,与息肉本身引起的刺激叠加,使疼痛症状更为明显。例如,女性本身有尿道息肉,同时又发生了细菌感染,此时不仅尿道息肉会引起疼痛,尿路感染导致的尿道黏膜炎症等也会加重疼痛感觉,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尿道疼痛、尿频、尿急等多种症状交织的情况。 总之,尿道息肉女性有可能会出现疼痛,具体情况与息肉大小、个体差异以及是否合并其他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女性发现尿道有异常情况,如疑似尿道息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3 11:49:11
  • 尿黄色很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尿黄色很重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有饮水过少致尿液浓缩、饮食中食用特定食物;病理性因素包括肝脏疾病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胆道疾病致胆汁排出受阻、泌尿系统感染致尿液成分改变。 一、生理性因素 1.饮水过少 当人体饮水过少时,肾脏会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得尿液中的水分减少,各种代谢废物的浓度相对升高,从而导致尿黄色很重。例如,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体出汗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如果低于这个量,就可能引起尿液浓缩,颜色加深。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新陈代谢较快,对水分的需求相对更多,若饮水不足,尿黄色重的情况可能更易发生。 2.饮食因素 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也可能导致尿色变黄。比如大量食用胡萝卜、南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胡萝卜素在体内代谢后可能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黄色。还有一些B族维生素,过量摄入后也可能影响尿液颜色。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结构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用过多含有色素的零食等导致尿色变化,而成年人如果大量食用上述特定食物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1.肝脏疾病 当患有肝炎等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经过肝脏的处理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当肝脏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会进入血液,通过尿液排出,从而使尿液颜色加深,呈现黄色。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其肝细胞受到病毒的攻击,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就可能出现尿黄色很重的现象。对于儿童来说,肝炎的类型可能有所不同,如乙型肝炎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也需关注,肝脏疾病导致的尿色变化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等相关指标。 2.胆道疾病 胆道梗阻等胆道疾病会影响胆汁的排出。胆汁中的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反流入血液,进而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黄色很重。常见的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癌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胆道疾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不同,儿童胆道疾病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原因导致,一旦发生胆道疾病引起的尿色变化,需要进一步检查胆道系统的情况。 3.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时,细菌等病原体在泌尿系统繁殖,会引起尿液成分的改变。例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可导致尿液中出现白细胞、脓细胞等,使尿液颜色变黄。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对于女性来说,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而儿童尤其是女婴,若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色异常。在检查时,通常需要进行尿常规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2025-10-13 11:47:01
  • 包皮过长的危害

    包皮过长会带来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引发局部感染风险增加、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几率、影响性功能、增加阴茎癌发生潜在风险以及对性伴侣健康产生影响,儿童时期和成年后表现及影响各有不同,及时处理可降低相关风险。 一、引发局部感染风险增加 包皮过长时,包皮内板会分泌较多的皮脂,若包皮过长不能及时上翻清洗,这些皮脂就会和尿液中的沉淀物混合形成奇臭的包皮垢。包皮垢适宜细菌生长,容易引起阴茎头及包皮发炎,如常见的龟头炎等。儿童时期包皮过长若不注意清洁,可能因局部感染影响阴茎正常发育;成年男性则可能因反复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二、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几率 包皮过长导致的局部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细菌可能逆行感染泌尿系统,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包皮过长更易使细菌入侵泌尿系统,影响泌尿系统健康;成年人若不注意个人卫生,也会因包皮过长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三、影响性功能 长期的包皮炎等炎症刺激可能影响阴茎的正常性功能。例如,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因为炎症带来的不适、心理压力等因素会干扰正常的勃起反射。对于男性而言,无论是儿童期因包皮问题未及时处理影响心理发育,还是成年后因包皮过长引发的性功能相关问题,都会对其身心健康和夫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儿童时期若未重视包皮过长问题,可能在心理上产生阴影,影响成年后的性心理状态;成年男性则可能因性功能受影响而出现焦虑等情绪问题。 四、增加阴茎癌发生的潜在风险 虽然阴茎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包皮过长是阴茎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包皮垢的长期慢性刺激被认为与阴茎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儿童时期包皮过长若不及时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阴茎癌的潜在风险会逐渐累积;成年男性若存在包皮过长且不注意清洁,患阴茎癌的几率相对正常包皮者会有所升高。不过这种风险不是必然会发生,而是相对增加,通过及时清洁、必要时手术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五、对性伴侣健康的影响 包皮过长的男性,其包皮垢等含有大量细菌,在性生活时会将细菌传染给性伴侣,增加女性患妇科疾病的风险,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对于女性伴侣来说,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成年女性,长期受到包皮过长男性带来的细菌感染风险,会影响生殖系统健康,出现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等多种不适症状,进而影响双方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儿童时期男性包皮过长一般不会直接对性伴侣产生影响,但成年后这种影响会凸显出来,所以需要重视包皮过长问题对自身及伴侣健康的多方面影响。

    2025-10-13 11:41:4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