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男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排尿少是怎么回事
排尿少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等。生理性原因有摄入过少(如婴幼儿喂养不足、成人高温环境未补水);病理性原因包括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还有药物因素、失血休克等情况。发现排尿少需结合情况综合判断,生理性原因补充水分可缓解,病理性原因需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儿童家长和老年人需关注排尿情况及时就诊。 一、生理性原因 (一)摄入过少 年龄因素:婴幼儿若喂养不足,如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够,就会导致排尿少。对于新生儿,正常每日尿量约为20-40ml,婴儿为400-500ml,幼儿为500-600ml,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学龄儿童为800-1400ml。若摄入低于此量的下限,就可能出现排尿少的情况。 成人生活方式: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充水分,肾脏生成尿液会减少以保留水分,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比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在户外工作而未饮水,就容易出现排尿少。 二、病理性原因 (一)肾脏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等诱发。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导致尿量减少。患者除了排尿少,还可能伴有水肿(常见于眼睑、颜面)、血尿等表现。 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逐渐进展至晚期,肾脏的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使得尿液生成减少。患者还会有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多系统症状。 (二)泌尿系统梗阻 良性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尿路梗阻。初期可能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尿少。因为梗阻使得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尿液潴留,进而影响肾脏产生尿液。 尿路结石:结石可位于输尿管、膀胱等部位,堵塞尿路,使尿液排出不畅。例如输尿管结石,会引起肾积水,同时导致尿量减少,患者往往还伴有剧烈的腰痛、血尿等症状。 (三)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当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糖升高会导致渗透性利尿,但是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肾脏病变或者严重脱水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排尿少的现象。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有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表现。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患者会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但是如果患者进水不足,也可能出现排尿少的情况。 三、其他原因 (一)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排尿少,如使用了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损害肾脏的肾小管等结构,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浓缩功能。 (二)失血、休克等情况 大量失血或休克时,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导致排尿少。例如严重外伤后大量失血,或者感染性休克等情况,都可能出现这种表现。 如果发现排尿少的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病史、症状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通过补充水分等一般可以缓解;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诊;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025-10-13 13:10:37 -
怎样区分肾脏肿瘤良性与恶性
肾脏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临床表现上良性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轻、进展慢,恶性有血尿、腰痛等症状且进展快;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下良恶性肿瘤表现各有不同;病理学检查良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等有差异,不同人群肾脏肿瘤良恶性区分遵循上述原则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如长期吸烟人群、儿童等有不同特点需综合分析。 一、临床表现方面 良性肾脏肿瘤:通常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出现腰部隐痛等相对较轻微且进展缓慢的表现,不同类型良性肿瘤具体表现略有差异,比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部分患者可能因瘤体破裂出现突发的腰部剧痛,但总体症状相对温和,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 恶性肾脏肿瘤:常见症状有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还可能伴有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且症状进展较快,比如肾癌患者短期内可能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一般状况。 二、影像学检查方面 超声检查: 良性肾脏肿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例如肾囊肿在超声下表现为无回声区,壁薄光滑。 恶性肾脏肿瘤:超声显示肿瘤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有低回声、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等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常不清楚,还可能发现周围淋巴结肿大等转移征象。 CT检查: 良性肾脏肿瘤:CT平扫时密度多均匀,增强扫描时强化方式相对规则,多呈轻度强化且与正常肾实质强化程度接近,肿瘤边界更清晰。像肾错构瘤在CT上因含有脂肪成分可表现为混杂密度,其中脂肪密度具有特征性。 恶性肾脏肿瘤:CT平扫密度常不均匀,增强扫描多有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常高于良性肿瘤,且肿瘤边界多不清,常侵犯周围组织或有周围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等表现,典型的肾癌在增强扫描时常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 MRI检查: 良性肾脏肿瘤: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多为高信号,边界清晰,强化特点依肿瘤性质而异,如肾囊肿在MRI上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恶性肾脏肿瘤:T1加权像信号不均匀,T2加权像信号多不均匀增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可发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等。 三、病理学检查方面 良性肾脏肿瘤:通过病理活检可看到肿瘤细胞形态较为规则,与正常肾组织细胞差异较小,细胞排列有序,无明显的核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或无,比如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质丰富嗜酸,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一致。 恶性肾脏肿瘤:病理上可见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还可观察到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如肾癌的病理切片中能看到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显著,有较多的核分裂象。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肾脏肿瘤良恶性区分上,基本遵循上述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判断原则,但需要结合具体个体情况综合分析。例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患恶性肾脏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评估时需更仔细排查;儿童患肾脏肿瘤时,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检查时要更为谨慎全面,依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并准确判断良恶性。
2025-10-13 13:08:57 -
男人小便尿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男性小便尿不出来的原因多样,包括前列腺增生(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致尿道受压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诱因有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表现为突然不能排尿、膀胱区胀痛)、尿道狭窄(分先天和后天因素,致排尿困难)、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年龄生活方式等引起,常伴其他神经受累表现)、泌尿系统结石(膀胱结石堵塞出口、输尿管结石嵌顿致梗阻,有相应疼痛等表现),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对应治疗,特殊人群更应及时就医。 一、前列腺增生 1.发病情况: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生与雄激素及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与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2.作用机制:前列腺增生可导致尿道受压,引起尿道狭窄,从而出现小便尿不出来的症状。患者常伴有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缓慢、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后滴沥等。 二、急性尿潴留 1.常见诱因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久坐、饮酒等可能诱发。例如,大量饮酒后,酒精可引起前列腺及膀胱颈部充血水肿,导致排尿困难。 疾病因素:如尿道结石、尿道狭窄等疾病,可阻塞尿道,使尿液排出受阻。对于有尿道结石病史的男性,结石移动过程中可能嵌顿在尿道内,引起急性尿不出来。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等,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有前列腺增生基础疾病的男性,使用这类药物后更易出现尿潴留。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不能排尿,膀胱区胀痛,触摸下腹部可发现膨隆的膀胱。 三、尿道狭窄 1.病因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尿道狭窄较为少见,如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等。 后天性因素:多由尿道损伤修复后瘢痕形成或尿道感染引起。例如,尿道损伤后未得到妥善治疗,局部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尿道狭窄,影响尿液排出。 2.症状表现:逐渐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严重时可出现小便尿不出来。 四、神经源性膀胱 1.发病原因 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脑卒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可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小便尿不出来。 年龄与生活方式: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也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症状。长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 2.临床特点:除了小便尿不出来外,常伴有排便功能障碍等其他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五、泌尿系统结石 1.结石部位与影响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可堵塞膀胱出口,导致排尿中断,严重时出现小便尿不出来。患者多有尿痛、血尿等表现,且排尿时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过程中,可能嵌顿在尿道内口等部位,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小便尿不出来。患者通常有剧烈的腰痛或腹痛,疼痛较为难忍。 如果男性出现小便尿不出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超声、尿流率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尿潴留,可先通过导尿等方法缓解症状,再进一步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出现该症状时,更应及时就医,因为他们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更谨慎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3 13:07:27 -
怎样排出膀胱结石呢
膀胱结石排出方法需根据结石大小等因素综合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保守治疗适用于直径<6mm的结石,包括增加饮水量(每日2.5~3L)、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碱性药物)及运动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直径6~20mm的结石,术后需大量饮水并配合排石药物;内镜手术适用于直径>20mm的结石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包括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创伤小、恢复快)和开放手术(仅用于复杂病例);特殊人群如儿童需排查代谢性疾病,优先选择微创内镜;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术前评估心肺功能;孕妇优先保守治疗,必要时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预防复发需调整饮食、定期复查及病因治疗。膀胱结石处理需个体化,患者应在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与管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保守治疗(适用于直径<6mm的结石) 1.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建议2.5~3L,保持尿液稀释,促进结石通过。研究显示,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使结石排出率提高30%~50%(基于《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数据)。 2.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膀胱颈及尿道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适用于尿酸结石患者,通过碱化尿液溶解结石。 3.运动辅助:适度跳跃、跑步等运动可借助重力促进结石下移,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疼痛或出血。 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直径6~20mm的结石) 1.原理:通过体外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其击碎为小颗粒后随尿液排出。 2.适应症:结石硬度低(CT值<1000HU)、无尿路梗阻、无凝血功能障碍者。 3.注意事项: 术后需大量饮水并配合排石药物。 复发性结石患者(如代谢异常、尿路畸形)需联合病因治疗。 三、内镜手术(适用于直径>20mm的结石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1.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 适用于大多数膀胱结石,通过膀胱镜直接碎石并取出。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通常1~3天)。 2.开放手术: 仅用于复杂病例(如结石巨大、合并膀胱肿瘤或严重尿路畸形)。 风险:出血、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需排查代谢性疾病(如胱氨酸尿症)及尿路畸形。 手术方式优先选择微创内镜,避免开放手术对发育的影响。 2.老年人: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术前评估心肺功能。 术后需预防感染,因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脓毒血症。 3.孕妇: 妊娠期结石优先保守治疗,避免X线暴露。 必要时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缓解肾绞痛。 五、生活方式与预防复发 1.饮食调整: 草酸钙结石患者:减少菠菜、巧克力、坚果等高草酸食物摄入。 尿酸结石患者: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2.定期复查:结石排出后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 3.病因治疗: 尿路感染需规范抗菌治疗,避免感染性结石形成。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长期间歇导尿,减少残余尿量。 膀胱结石的处理需个体化,患者应在泌尿外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无效或结石较大者需及时手术,避免长期梗阻导致肾功能损害。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更谨慎的评估与管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2025-10-13 13:03:59 -
19岁可以割包皮吗
19岁男性若有包皮过长或包茎问题可割包皮,手术方式有传统环切术、环扎术、吻合器环切术等,术前要做好个人卫生和心理准备,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休息活动、饮食,存在基础疾病者要先控稳基础病,不同患者有个体差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需做好各方面来保障手术顺利及术后良好恢复。 一、19岁割包皮的可行性及相关情况 1.生理角度 19岁男性若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问题是可以割包皮的。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覆盖尿道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是指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无法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从生理健康角度讲,若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容易导致包皮龟头炎反复发作,因为包皮内板会分泌皮脂,若包皮过长,皮脂积聚可形成包皮垢,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环境;还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如引起早泄等问题。 2.手术方式选择 常见的包皮手术有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以及吻合器包皮环切术等。传统包皮环切术是通过手术刀切除多余包皮,手术相对经典,但术后恢复时间可能稍长;包皮环扎术是利用特制的环扎器使多余包皮缺血坏死脱落,术后恢复相对简便;吻合器包皮环切术则是借助吻合器快速切除包皮,手术时间短,术后伤口愈合相对美观。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二、术前准备 1.个人卫生 术前需要做好局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阴茎部位,保持包皮腔内清洁,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一般建议术前3-5天开始进行清洗,将包皮上翻,彻底清洗包皮垢,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阴茎。 2.心理准备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包皮手术的基本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等。可以通过与医生沟通等方式,减轻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情绪,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伤口。如果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敷料。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一般术后1周左右需要拆线(如果是需要拆线的手术方式)。 2.休息与活动 术后要适当休息,减少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防止阴茎勃起导致伤口出血、疼痛等。可以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阴茎抬高,以减轻肿胀。 3.饮食注意 术后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引起阴茎勃起,影响伤口愈合。可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伤口恢复。 四、特殊情况考虑 1.存在基础疾病 如果19岁男性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在决定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等。 2.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和恢复情况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而有的患者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如果术后出现异常情况,如伤口大量出血、剧烈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复诊。 总之,19岁男性若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等适合手术的情况是可以进行包皮手术的,但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严格遵循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顺利和术后良好恢复。
2025-10-13 13: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