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男科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士更,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结石学组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男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 长期肾积水会怎么样 长期肾积水会有五个后果

    长期肾积水会引发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肾脏结石形成、肾脏萎缩,严重且长期时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受影响程度不同,如儿童肾脏发育阶段受影响更严重,老年人抵抗力低等更易出现相关问题,有基础疾病人群风险进一步增加。 一、肾功能损害 长期肾积水会使肾盂内压力持续升高,压迫肾实质,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例如,有研究表明,肾积水超过一定时间后,肾小球滤过率会明显下降,随着肾积水程度加重和时间延长,肾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发展。不同年龄人群对肾功能损害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肾脏处于发育阶段,长期肾积水对其肾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未来的肾脏功能储备。 二、尿路感染 肾积水时,尿液排出受阻,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容易引发尿路感染。细菌可在肾盂、肾盏内定植,引起肾盂肾炎等。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长期肾积水更易发生尿路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可能反复感染,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在长期肾积水情况下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 三、肾脏结石形成 长期肾积水会导致尿液中某些溶质容易析出形成结晶,进而发展为结石。因为尿液引流不畅,晶体物质容易沉积。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水少的人,在肾积水基础上更易形成结石;有代谢异常的人群,如高钙血症等,长期肾积水时肾脏结石形成的概率也会增加。 四、肾脏萎缩 肾积水使肾实质长期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肾实质逐渐萎缩变薄。在儿童中,长期肾积水导致肾脏萎缩可能影响其单侧或双侧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生长。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如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者,长期肾积水会加速肾脏萎缩的进程。 五、肾功能衰竭 严重且长期的肾积水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当双侧肾脏都存在严重肾积水时,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本身下降,长期肾积水更容易进展到肾功能衰竭阶段。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肾积水合并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肾脏的微循环等,加重肾脏的损伤。

    2025-10-13 10:34:00
  • 下尿路感染主要症状有哪些表现

    下尿路感染可导致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及尿液异常。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是有强烈排尿欲望难控制;尿痛是排尿时尿道有疼痛感觉;尿道烧灼感是排尿时尿道有明显灼热感;尿液异常包括外观混浊、血尿及气味异常,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相关症状。 尿急 表现及相关情况: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往往迫不及待地要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情况。这是由于膀胱受到炎症侵袭,正常的排尿反射被异常激活,使得患者难以延迟排尿。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本身有不良卫生习惯等可能增加下尿路感染风险进而加重尿急症状,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因局部环境改变,尿急症状可能更明显。 尿痛 表现及相关情况:排尿时尿道会产生疼痛感觉,疼痛性质可为烧灼感、刺痛等。疼痛部位主要在尿道部位,排尿开始时疼痛明显,也可能throughout排尿过程。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排尿时尿液刺激受损的黏膜引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尿痛表现可能有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等异常行为,成人则能明确表述尿痛感受,男性在发生下尿路感染时,尿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尿过程和心理状态。 尿道烧灼感 表现及相关情况:排尿时尿道有明显的烧灼感,就像有灼热的东西经过尿道一样。这是由于炎症介质刺激尿道神经末梢导致的。在病史方面,若有既往下尿路感染病史,再次发作时尿道烧灼感可能更易出现,生活方式上,长期憋尿等不良习惯会增加尿道烧灼感的发生几率,女性由于尿道解剖结构特点,相对男性更易因下尿路感染出现尿道烧灼感。 尿液异常 表现及相关情况 外观:可能出现尿液混浊的情况,看起来像淘米水一样,这是因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细菌等成分。也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呈红色,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尿道或膀胱黏膜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儿童下尿路感染出现尿液异常时,可能家长观察到尿液颜色改变等情况,需要及时关注;老年人群出现尿液异常时,要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等情况。 气味:部分患者尿液可能有异常气味,如氨臭味等,这是因为细菌分解尿液中的成分产生了特殊物质。

    2025-10-13 10:32:16
  • 滴虫性尿道炎的症状及治疗

    滴虫性尿道炎分男性和女性患者有不同症状,男性有尿道瘙痒、烧灼痛等,女性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瘙痒等;治疗包括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性伴侣同时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治疗时要注意不同人群用药禁忌、性伴侣规范治疗及特殊人群生活方式调整。 一、滴虫性尿道炎的症状 (一)男性患者症状 男性感染滴虫后,尿道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尿道瘙痒、烧灼样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尿道口会有稀薄、淡黄色分泌物,在排尿时可能会感觉尿道不适,性生活时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若病情累及前列腺等部位,还可能出现会阴部胀痛等表现,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男性,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比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男性相对更易感染滴虫引发尿道炎,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女性患者症状 女性感染滴虫性尿道炎时,除了尿道症状外,阴道也常受累,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同时伴有阴道瘙痒、灼热感等,排尿时尿道有疼痛不适,不同年龄女性的症状表现可能有别,年轻女性可能因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好,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因性生活等因素导致症状反复,而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可能症状更复杂。 二、滴虫性尿道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等,该类药物对滴虫有杀灭作用,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比如孕妇在妊娠早期一般不建议首选甲硝唑治疗,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规范,避免随意使用。 (二)性伴侣治疗 由于滴虫性尿道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所以性伴侣也需同时接受治疗,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性别、年龄的性伴侣都要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反复。 (三)生活方式调整 治疗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勤换内裤,更换下来的内裤要用开水烫洗等消毒处理,同时要避免性生活,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应遵循这些基本的卫生要求,比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患者更要严格执行,以促进病情恢复。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在生活方式调整上需更加谨慎,孕妇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卫生用品等,儿童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做好个人卫生护理。

    2025-10-13 10:28:30
  • 女性上小便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女性小便出血的原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尿道短宽易致细菌上行感染,性生活等增风险)、泌尿系统结石(结石移动损伤尿路黏膜)、泌尿系统肿瘤(肿瘤组织易破裂出血,中老年女性相对风险略高)、外伤(会阴部受外力撞击致泌尿系统损伤)、全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功能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 一、泌尿系统感染 原因:女性尿道短而宽,细菌容易上行感染泌尿系统引发炎症。例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细菌可侵袭尿道、膀胱等部位,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现出血症状。性生活、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因素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年轻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较活跃且可能不太注意卫生,较易发生此类情况;而中老年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小便出血。 二、泌尿系统结石 原因: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女性形成结石的原因可能与饮食、代谢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饮水过少,尿液中矿物质浓度升高,容易析出形成结石;某些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年轻女性可能因不良饮食习惯等,中老年女性可能与代谢变化等相关。 三、泌尿系统肿瘤 原因:例如膀胱肿瘤等,肿瘤组织生长不规则,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虽然相对来说泌尿系统肿瘤在女性中发病率不是特别高,但也是导致小便出血的一个原因。中老年女性相对风险可能略高一些,随着年龄增长,肿瘤发生的几率有一定变化。 四、外伤 原因: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情况,可能导致泌尿系统损伤而出现小便出血。比如运动时意外碰撞、交通事故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这种外伤,不同年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若有相关外伤史则需考虑此因素。 五、全身性疾病 原因: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身体容易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出现小便出血症状。患有此类全身性疾病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出现相关表现,需要结合血液系统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泌尿系统,引起小便出血情况。

    2025-10-13 10:25:25
  • 尿路感染最怕哪三种水

    保持尿路健康可通过以下饮品:白开水是最天然有效的尿路清洁剂,不同年龄人群饮水有不同要求;蔓越莓汁中成分可抑制致病菌黏附,但要选无糖或低糖的,不同年龄人群饮用有讲究;绿茶含抗氧化物质有抗炎抗菌作用,不同年龄人群饮用需适量。 一、白开水 原理:白开水是最天然且有效的尿路清洁剂。正常成年人每天应保证1500-2000毫升的白开水摄入量,多排尿可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将尿道中的细菌等病原体排出体外,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年龄越小,每公斤体重所需摄入的水量相对越多,比如婴幼儿每公斤体重每天需摄入120-150毫升水;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活动量、环境等因素调整,在高温环境或大量出汗后更要及时补充白开水;老年人也应保持适量饮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等负担,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cranberry汁(蔓越莓汁) 原理:有研究表明,蔓越莓汁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上,从而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很多蔓越莓饮品可能添加了大量糖分,过量饮用高糖的蔓越莓饮品可能会带来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增加龋齿风险、导致血糖波动等。所以建议选择无糖或低糖的蔓越莓汁,成年人每天饮用适量(一般100-150毫升左右)即可,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建议过早饮用蔓越莓汁,老年人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则要谨慎选择含糖量高的蔓越莓制品。 三、绿茶 原理:绿茶中含有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些细菌的生长繁殖。一般成年人每天可以饮用2-3杯绿茶,每杯以150-200毫升为宜。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绿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可能会影响睡眠等,所以不建议儿童饮用绿茶;老年人如果有胃肠道疾病或心脏疾病等,饮用绿茶要适量,因为茶多酚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且咖啡因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等,所以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用量。

    2025-10-13 10:23: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