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同年留校工作,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与教研13年,主要研究方向声源定位的基础与临床。展开
个人擅长
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喉咙又干又痒怎么办

    为缓解喉咙又干又痒的状况,可通过保持口腔湿润(多喝温水、用加湿器)、避免刺激因素(远离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来改善,还可含服润喉糖、使用药物喷雾缓解症状,若症状持续超一周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保持口腔湿润 多喝温水:日常应定时饮用适量温水,保持喉咙处于湿润状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婴儿按需喂养时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儿童及成人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可分多次饮用。例如,晨起后、睡前以及两餐之间都可适当饮水。 使用加湿器: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的适宜范围。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时,加湿器能有效改善喉咙干燥的状况。对于婴儿,使用加湿器需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儿童使用时要避免其直接接触加湿器,防止意外;成人则可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灵活调整加湿器的使用。 二、避免刺激因素 远离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加重喉咙干痒症状。例如,辣椒、油炸食品、咸菜、糖果等应尽量少吃。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刺激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或食用清淡的配方奶,儿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对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成人则需自觉控制饮食。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无论是自身吸烟还是处于二手烟环境中,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都会损伤喉咙黏膜,导致喉咙干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家庭中有吸烟者时应尽量避免在室内吸烟,公共场所也要自觉遵守禁烟规定。对于儿童,要避免其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因为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更为娇嫩,更容易受到损伤;成人吸烟者要充分认识到吸烟对喉咙健康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戒烟。 三、药物治疗(非首选,需谨慎) 含服润喉糖:可选择含有薄荷脑、桉叶油等成分的润喉糖,这些成分能暂时缓解喉咙干痒症状。但要注意,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误吞;对于有糖尿病的成人,应选择无糖型润喉糖,防止血糖升高。例如,含有薄荷脑的润喉糖能通过清凉的感觉暂时减轻喉咙的不适,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不能过量食用。 使用药物喷雾:一些具有清凉、消炎作用的咽喉喷雾也可缓解喉咙干痒。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儿童使用时需格外小心,避免喷入眼睛等敏感部位;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对胎儿或自身健康有影响。 四、就医情况 如果喉咙又干又痒的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者伴有喉咙疼痛加剧、吞咽困难、发热、声音嘶哑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例如,可能是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引起,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喉镜等)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6 13:33:18
  • 耳屎增多的原因

    耵聍分泌过多可由生理因素(如耵聍腺分泌旺盛)和耳部炎症(如外耳道炎刺激)引起;耵聍排出受阻与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异物、不良挖耳习惯有关;儿童因外耳道未完全发育成熟等易耳屎增多,老年人因外耳道皮肤弹性降低等易耳屎增多;粉尘环境会使粉尘与耵聍混合致耳屎增多,潮湿环境易致耵聍腺分泌增多且排出不畅使耳屎增多。 耳部炎症:外耳道炎等耳部炎症性疾病可刺激耵聍腺分泌增多。炎症会导致外耳道皮肤充血、水肿,进而促使耵聍腺过度分泌耵聍。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炎症因子刺激下,耵聍分泌量明显多于正常情况。 耵聍排出受阻 外耳道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后天因外伤、手术等导致外耳道狭窄,会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狭窄的外耳道使得耵聍排出的通道变窄,耵聍容易在耳道内积聚,逐渐增多。例如,有先天性外耳道狭窄的儿童,相比外耳道正常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耳屎增多的情况,因为其耳道结构限制了耵聍的自然排出。 外耳道异物:外耳道内进入异物,如小昆虫、沙粒等,会阻碍耵聍的排出。异物会占据外耳道空间,使耵聍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导致耳屎堆积增多。比如,儿童玩耍时将小珠子等异物塞入外耳道,若未及时取出,就会影响耵聍的排出。 不良挖耳习惯:频繁、不当的挖耳行为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皮肤受损后,耵聍腺分泌的耵聍更容易积聚。而且,不当挖耳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部,进一步阻碍其排出。例如,有些人习惯用尖锐的工具用力挖耳,这种行为极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并使耵聍位置改变,从而导致耳屎增多。 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的外耳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儿童的下颌运动相对不灵活,耵聍排出相对困难。同时,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异物塞入外耳道,这些因素都使得儿童耳屎增多的概率相对较高。比如,幼儿可能因外耳道狭窄以及自身无法有效排出耵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耳屎堆积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的外耳道皮肤弹性降低,耵聍腺功能衰退,但耵聍仍然在持续分泌。而且老年人的下颌运动功能减弱,咀嚼时对耵聍排出的助力减小,导致耵聍排出不畅,容易在耳道内积聚增多。例如,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耳屎增多且较硬难以排出的情况,就是因为外耳道皮肤弹性下降和下颌运动功能减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 粉尘环境:长期处于粉尘较多的环境中,空气中的粉尘容易进入外耳道并与耵聍混合,导致耳屎增多。例如,在矿山、建筑工地等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外耳道内更容易积聚粉尘与耵聍的混合物,从而使耳屎量增加。 潮湿环境: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如游泳后未及时将外耳道擦干,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刺激耵聍腺分泌增多,同时潮湿环境也不利于耵聍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耳屎增多。比如,经常游泳的人,如果游泳后没有做好外耳道的干燥处理,就比较容易出现耳屎增多的情况。

    2025-10-16 13:32:26
  • 最近经常流鼻血怎么回事

    经常流鼻血可能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引起。局部因素包括鼻外伤、鼻黏膜干燥、鼻部炎症、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全身因素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肝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最近经常流鼻血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要针对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老年人出现经常流鼻血更要重视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 一、局部因素 1.鼻外伤: 包括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等。儿童常因好奇挖鼻导致鼻黏膜损伤出血,成年人可能因鼻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引起流鼻血。例如,儿童挖鼻时损伤鼻前端的黎氏区黏膜,该区域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成年人在运动中鼻部受撞击,可能导致鼻骨骨折等情况,进而引起流鼻血。 2.鼻黏膜干燥: 空气干燥、炎热、寒冷等环境因素易导致鼻黏膜干燥。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鼻黏膜水分易流失,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长期处于空调房间或高原地区的人群,鼻黏膜干燥的情况较为常见。 3.鼻部炎症: 如急性鼻炎、鼻窦炎、干燥性鼻炎等。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刺激鼻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容易出血;干燥性鼻炎患者鼻黏膜腺体分泌减少,黏膜干燥、变薄,易发生出血;鼻窦炎患者炎症累及鼻黏膜,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良性肿瘤如鼻咽血管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也可引起鼻出血症状。鼻咽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回吸涕中带血,晚期则可能出现大量鼻出血。 二-全身因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常见的引起鼻出血的全身因素之一。血压升高时,鼻腔血管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鼻出血的风险更高。例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在血压波动较大时,更易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另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鼻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等,也常伴有鼻出血症状;血友病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反复鼻出血。 3.其他全身性疾病: 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出血,包括鼻出血;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也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维生素C缺乏会使血管壁弹性降低,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另外,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少女月经前期的代偿性鼻出血,也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如果最近经常流鼻血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挖鼻等不良习惯,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对于成年人,要关注自身血压等情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老年人出现经常流鼻血的情况更要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可能存在的严重疾病。

    2025-10-16 13:28:57
  • 喉咙不痛不痒声音沙哑怎么回事

    喉咙不痛不痒声音沙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用声过度、喉部炎症早期、声带小结或息肉、喉部良性肿瘤、神经源性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出现该症状首先要让声带休息,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新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出现需重视并及时就医检查。 一、用声过度 影响因素:长时间讲话、大声喊叫、唱歌等用声过度情况较为常见,尤其常见于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因社交、工作等原因用声过度的情况也不少见。生活方式上,近期有连续长时间用声情况的人群易出现。 具体情况:过度用声会导致声带振动受损,引起声音沙哑,通常不伴有喉咙痛痒症状。 二、喉部炎症早期 影响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普通感冒初期,在病毒侵袭喉部但还未引发明显喉咙痛痒症状时,可能先出现声音沙哑。年龄上,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因病毒感染引发喉部炎症早期表现。生活方式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受病毒侵袭。 具体情况:喉部炎症初期,声带会出现轻度水肿等情况,从而影响发声导致声音沙哑,此时喉咙可能还未出现痛痒症状。 三、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 影响因素:长期用声不当是主要因素,多见于经常用声的人群。年龄上,中青年较为常见,与他们的职业用声等情况相关。生活方式上,有长期不合理用声习惯的人群易发病。 具体情况:声带小结是声带边缘的小结节样病变,声带息肉是声带表面的良性肿物,都会影响声带振动,导致声音沙哑,一般也没有喉咙痛痒的表现。 四、喉部良性肿瘤 影响因素:喉部乳头状瘤可能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年龄上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病。生活方式上,免疫力较低等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具体情况:喉部良性肿瘤生长在声带等部位时,会影响声带正常功能,引起声音沙哑,早期可能喉咙不痛不痒。 五、神经源性因素 影响因素:如喉返神经受损,可能因颈部手术、外伤等原因引起。年龄上无特定偏向,生活方式中近期有颈部相关手术或外伤史的人群需注意。 具体情况:喉返神经受损会影响声带的运动,导致声音沙哑,一般不伴有喉咙痛痒症状。 六、内分泌因素 影响因素: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出现内分泌变化相关的声音沙哑情况。年龄上主要针对育龄女性等。生活方式上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需关注自身状况。 具体情况: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喉部组织的功能,导致声音沙哑,通常不伴有喉咙痛痒。 如果出现喉咙不痛不痒声音沙哑的情况,首先要注意让声带休息,避免过度用声。如果声音沙哑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新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疼痛加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喉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出现声音沙哑情况,家长更要重视,因为儿童喉部较娇嫩,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2025-10-16 13:26:51
  • 感冒后耳鸣怎么回事

    感冒后耳鸣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内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累及内耳等原因引起,应对建议包括积极治疗感冒、观察耳鸣变化、改善内耳循环,若耳鸣长时间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 一、感冒后耳鸣的可能原因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 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炎症可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其功能障碍会使中耳内外压力失衡,进而引起耳鸣。例如,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感冒患者会出现咽鼓管功能相关的耳鸣情况,儿童由于咽鼓管解剖结构相对更短、平、宽,感冒时更易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耳鸣。 (二)内耳供血不足 感冒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内耳的毛细胞等结构对血液供应非常敏感,供血不足会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耳鸣症状。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感冒后身体的应激状态等因素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或血流减少,进而引发耳鸣,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但儿童的血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受影响。 (三)病毒感染累及内耳 部分感冒病毒可能直接侵袭内耳组织,引起内耳的炎症反应。例如,常见的引起感冒的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到达内耳,导致内耳的神经细胞或结构受损,从而出现耳鸣。这种情况在有感冒病毒感染较重且未及时有效控制的人群中更易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后更需关注内耳情况。 二、感冒后耳鸣的应对建议 (一)积极治疗感冒 及时采取有效的感冒治疗措施,如多休息、适当多饮水等一般支持治疗,对于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除非是流感病毒且有相应指征),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积极控制感冒病情,有助于缓解耳鸣相关的诱因。儿童感冒时需注意休息和合理护理,避免病情加重影响内耳等部位。 (二)观察耳鸣变化 密切关注耳鸣的变化情况,包括耳鸣的持续时间、程度等。如果耳鸣在感冒好转后逐渐减轻或消失,一般无需过于担忧;但如果耳鸣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耳鸣的感受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难准确描述耳鸣情况,家长需多留意儿童的异常表现。 (三)改善内耳循环 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尝试改善内耳循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成年人来说,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的自我调节,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恢复;儿童则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内耳循环。 如果感冒后出现耳鸣长时间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听力下降、头晕等,应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3:25: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