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鼻中隔痒是什么原因
鼻中隔痒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详情如下: 1、过敏性鼻炎可能是由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引起的。 2、干燥环境可能是由低湿度或干燥空气引起的。 3、鼻腔感染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鼻炎等。如果鼻中隔痒持续或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4-01 08:45:03 -
3-4期鼻咽癌能活多久
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具体生存期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Ⅲ期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83.6%左右,ⅣA/B期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70.5%左右。如为ⅣC期,此时鼻咽癌已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预后更差。有研究表明当鼻咽癌患者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后,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9.17%、32.50%、18.33%。 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生存期与肿瘤的部位、具体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范围、局部区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治疗情况、患者的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分期越早、病理分化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明显、患者一般状况越好等情况下,生存期越长,不能笼统说某种肿瘤能够生存多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鼻咽癌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侵犯范围、局部及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等情况,将鼻咽癌分为Ⅰ-Ⅳ期。其中Ⅲ-Ⅳ期鼻咽癌通常已经累及鼻窦、颈椎、眼眶、颅底甚至发展到颅内,以及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其治疗难度加大、预后相对较差。 鼻咽癌通常为治疗相对敏感肿瘤,多数病人因为颈部,尤其是耳后肿块就诊,诊断时多数为中晚期。治疗手段主要是放疗、化疗以及近年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很多早中期及局部晚期鼻咽癌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即使是远处器官转移,其生存期也明显延长,并且生存率仅仅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因此,建议患者诊断后积极接受治疗。
2025-04-01 08:45:02 -
中耳炎能治愈吗
中耳炎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化脓性和分泌性两种,又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通常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获得临床治愈的概率也越大。 1.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及时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彻底的清除病菌,获得治愈,听力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能防止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如果鼓膜已经穿孔,那么在炎症消除后,可以进行鼓膜修补术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也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得到治愈,使得听力恢复正常。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其能否获得治愈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如果是单纯性的鼓膜穿孔,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恢复;如果病变累及到听骨链,导致断裂、听骨链骨质吸收等,那么只能尽量通过早期手术使听力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3.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主要导致中耳鼓室内积液,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以耳部和鼻部的局部用药为主,减轻黏膜水肿,促进咽鼓管畅通,那么有很大概率可以得到治愈。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以进行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引流等方式排出中耳积液,这一类型的患者也有很大的概率获得治愈,听力可以恢复正常。 一部分难治性中耳炎由于病情复杂、病灶破坏正常生理结构较严重、病情迁延较久等因素,给治疗带来难度,临床治愈的可能随之降低。
2025-04-01 08:45:01 -
耳膜内陷引起的耳鸣怎么治疗
耳膜内陷引起的耳鸣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声学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耳膜内陷引起的耳鸣可以通过服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镇静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仅仅是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 2.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的症状十分严重,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耳内置入植入物或者行鼓膜成形术等。其中,耳内置入植入物是通过植入一些仪器或者装置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从而缓解耳鸣的症状。而鼓膜成形术则是通过对鼓膜进行手术修补,缓解耳鸣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需要谨慎选择。 3.声学治疗声学治疗通过调节声音的大小和频率,从而减轻耳鸣的症状。常见的声学治疗方法有听力治疗、噪声治疗、音乐治疗等。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声学治疗在治疗上相对较慢,需要坚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需要注意的是,耳膜内陷引起的耳鸣并非疾病,而是仅仅是症状之一。如果您出现耳鸣现象,请先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认症状的原因,再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
2025-04-01 08:45:00 -
鼻中隔偏曲的危害
鼻中隔偏曲的危害有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头痛和鼻出血等。 1.鼻塞先发生在偏曲突出侧,平时呼吸不畅,受冷或感冒时可完全堵塞;另一侧鼻腔初尚通畅,日久因生理性填补空间作用,使黏膜及鼻甲代偿性肥厚,导致鼻腔变小,最后两侧性鼻塞。鼻塞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 2.鼻分泌增多鼻中隔偏曲可改变鼻生理功能,刺激腺体,使鼻分泌增多。又因鼻塞,正常鼻黏膜分泌的大量水分不能借呼吸空气蒸发,乃有鼻涕增多;如有继发感染刺激鼻黏膜,分泌功能亢进,鼻涕更见增多。分泌物多属粘性或粘脓性,如有鼻窦感染,则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3.头痛发生头痛的机制主要是分布于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沿神经反射至头面部,进而导致额、颞部疼痛。比如鼻中隔偏曲的凸面压迫鼻甲黏膜,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疼痛,这是机械性压迫;或者气流刺激影响造成头痛,正常情况气流由前鼻孔通过总鼻道,大部分沿中、下鼻甲内侧进入后鼻孔,只有小部分进入中、上鼻道。当鼻中隔偏曲时,气流会有大部分窜入上、中鼻道,形成涡流,冷空气过度刺激神经末梢,造成反射性头痛。 4.鼻出血鼻出血可因为鼻中隔偏曲一侧骨质或软骨突起,导致黏膜变薄、气流进出,进而出现局部干燥引起出血。
2025-04-01 0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