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同年留校工作,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与教研13年,主要研究方向声源定位的基础与临床。展开
个人擅长
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眼中鼻骨触摸时感觉突出是怎么回事

    鼻骨形态存在个体正常生理变异无异常症状,有鼻部外伤史可能致鼻骨骨折移位伴疼痛肿胀等症状儿童易发生,鼻部良性或恶性肿瘤等病变可致局部组织增生伴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成人需警惕及时就医排查。 一、正常解剖结构差异 每个人鼻骨的形态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因自身骨骼发育特点,从眼部触摸时可能感觉鼻骨有相对突出表现,但无疼痛、肿胀、畸形等异常症状,这属于正常生理变异,是个体骨骼结构的正常差异体现。 二、外伤因素 1.外伤致鼻骨异常:若有鼻部外伤史,如遭受撞击、摔倒等,可能引发鼻骨骨折、移位,进而导致从眼部触摸时感觉鼻骨突出,常伴随局部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儿童因鼻部骨骼相对脆弱,外伤后更易出现此类情况,需格外关注。 三、鼻部病变 1.鼻部病变影响:鼻部的良性肿瘤(如鼻息肉等)或恶性肿瘤等病变,可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使鼻骨区域出现突出表现,通常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鼻出血等其他异常症状,成人若长期存在鼻部不适且伴有鼻骨突出,需警惕鼻部病变可能,及时就医排查。

    2025-08-13 14:41:40
  • 耳背怎么治

    耳背的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药物治疗、佩戴助听设备、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耳背的原因进行治疗,如中耳炎、耳硬化症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等。 3.佩戴助听器:对于中度和重度耳背的患者,佩戴助听器可以帮助改善听力。 4.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耳部疾病,如耳硬化症、听神经瘤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康复训练:对于因听力损失导致的交流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耳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于儿童耳背,应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保持耳部清洁等,也有助于预防耳背的发生。如果出现耳背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5-08-13 14:36:55
  • 喉炎的常见症状是先发烧还是先嗓子哑

    急性感染性喉炎类型多样症状出现先后顺序不固定部分患者先嗓子哑后发热因喉部炎症先影响声带再引发全身感染反应另些患者先发热后嗓子哑因病原体入侵先致全身炎症反应后累及喉部发病机制上病毒感染先侵袭喉部黏膜致嗓子哑并可能引全身免疫反应发热细菌感染则细菌毒素先致全身发热后作用于喉部儿童喉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关注无论症状出现顺序如何都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警惕喉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2025-08-13 14:30:43
  • 咽部有异物感是什么症状

    咽部有异物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咽部、喉部、鼻部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精神因素等。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然后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口腔清洁、戒烟限酒等。 1.原因 咽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咽部异物等。 喉部疾病:如喉炎、声带息肉、喉部肿瘤等。 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可引起异物感。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刺激咽部也可导致异物感。 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情绪可引起咽部异物感。 2.检查与诊断 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咽部是否有红肿、滤泡增生等,以及检查喉部、鼻部等。 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喉镜、胃镜、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 3.治疗方法 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咽炎、反流性食管炎等。 对症治疗:可使用含片、漱口水等缓解咽部不适。 心理治疗:对于精神因素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 4.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用嗓,注意声带休息。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如咽部异物感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咽部有异物感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您有咽部异物感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8-06 15:21:34
  • 掏耳朵的方法

    正确掏耳应选合适工具轻柔清理外耳道可见耵聍,儿童勿频繁自行掏耳需专业人员借助设备清理以防损伤,老年人掏耳动作需轻柔建议专业人员操作,耳部疾病患者先治原发疾病再遵医嘱安全清理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一、正确的日常掏耳方法 1.1应选择合适工具,如医用级别的耳勺,其头部应圆润光滑,避免尖锐边缘。使用时需轻柔顺着耳道自然弯曲方向操作,仅清理外耳道可见的耵聍,不可过度深入耳道内部,一般每次清理深度不超过1厘米,防止损伤鼓膜等结构。 二、特殊人群掏耳注意事项 2.1儿童群体:儿童耳道发育尚未完全,耵聍多可通过正常的咀嚼、头部活动等自然排出,家长切勿频繁自行给儿童掏耳。若发现儿童耳道耵聍积聚过多影响听力或引起明显不适,需由专业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借助专业设备(如耳内镜等)进行安全清理,因儿童配合度差,自行掏耳极易造成耳道黏膜擦伤、鼓膜穿孔等严重损伤。 2.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耳道皮肤逐渐变薄且可能伴随干燥等情况,掏耳时动作需格外轻柔,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若自行清理,应严格控制工具使用范围,避免因耳道皮肤脆弱引发损伤或感染。 2.3耳部疾病患者: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者,耳道局部存在炎症反应,自行掏耳可能加重炎症刺激,甚至导致感染扩散,此类人群应先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评估指导下进行安全的耵聍清理,且清理过程需遵循无菌操作等规范要求。

    2025-08-06 15:16: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