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同年留校工作,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与教研13年,主要研究方向声源定位的基础与临床。展开
个人擅长
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腺样体面容几岁定型还能变回来吗

    腺样体面容通常8-10岁左右基本定型,早期干预(如7岁前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面部发育有可能恢复,定型后较难完全恢复,家长应关注孩子鼻腔呼吸情况,尽早带低龄儿童就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预防腺样体肥大以降低出现腺样体面容风险。 腺样体面容通常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在8-10岁左右基本定型。这是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这个阶段,面部骨骼等结构逐渐趋于稳定,长期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面部改变会逐渐固定下来。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若未及时干预,持续影响呼吸等,会使得面部骨骼发育受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到8-10岁左右,面部骨骼的形态基本固定,腺样体面容也就基本定型。 能否变回来 早期干预有恢复可能:如果在腺样体面容尚未完全定型之前,也就是儿童年龄较小,比如7岁之前,及时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腺样体肥大,解除上气道梗阻,面部发育有可能逐渐恢复。因为此时面部骨骼还未完全定型,通过纠正呼吸不畅的状况,面部的生长发育有可能朝着正常方向发展。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7岁以下因腺样体肥大导致腺样体面容的儿童,及时行腺样体切除术,约有部分儿童面部形态能逐渐恢复到正常。 定型后较难完全恢复:当腺样体面容已经定型,也就是超过8-10岁后,面部骨骼等结构已基本固定,这时候通过治疗腺样体肥大等措施,面部形态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可以通过一些正畸等治疗来改善面部的外观,但与正常未出现腺样体面容的儿童相比,恢复程度有限。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鼻腔呼吸情况,若发现孩子有长期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相关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就医检查。特别是低龄儿童,更要重视,因为低龄儿童面部骨骼可塑性相对较强,早期干预效果更好。同时,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鼻腔清洁等,预防腺样体肥大的发生,从而降低出现腺样体面容的风险。

    2025-10-20 12:34:03
  • 最近几天小孩打呼噜是怎么回事

    儿童打呼噜的生理性原因有睡姿不当、过度疲劳等调整睡姿或充分休息多可缓解,病理性原因包含腺样体肥大致鼻塞伴张口呼吸等、扁桃体肥大致呼吸道阻塞伴吞咽困难等、上呼吸道感染致鼻腔通气不畅伴相关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其持续时间、是否伴呼吸暂停及白天精神等情况,持续不缓解或有明显异常伴随症状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且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对治疗的影响。 一、生理性原因 1.睡姿不当:儿童的咽腔相对狭窄,若睡眠时头部姿势不合适,如枕头过高或过低、颈部过度屈曲等,可能导致气道部分梗阻,引起打呼噜。一般调整睡姿后多可缓解。 2.过度疲劳:儿童白天活动量过大、过度疲劳时,睡眠中肌肉松弛程度增加,也可能出现暂时性打呼噜,充分休息后通常可改善。 二、病理性原因 1.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儿童时期易增生肥大,当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时,会引起鼻塞,进而导致打呼噜,常伴有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表现,且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易加重。 2.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过度肥大可阻塞呼吸道,影响气流通过,从而引发打呼噜,同时可能伴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3.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呼吸时气流通过受阻就会出现打呼噜,常同时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其更容易受上述因素影响,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孩打呼噜的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呼吸暂停、白天是否有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若打呼噜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明显异常伴随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一步检查,如进行腺样体及扁桃体检查等,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改善通气等情况,避免盲目使用药物且要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2025-10-20 12:33:15
  • 咽喉肿痛可以喝蜂蜜吗

    咽喉肿痛时能否喝蜂蜜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轻度咽喉肿痛且无婴儿、过敏、严重疾病、高血糖等特殊情况可尝试少量饮用观察,但若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蜂蜜对咽喉肿痛的可能缓解作用 蜂蜜中含有多种成分,有研究表明,蜂蜜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以及润滑咽喉的作用。例如,一些体外实验发现蜂蜜对某些导致咽喉感染的常见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其黏稠的质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咽喉部的不适感觉,对缓解轻度咽喉肿痛可能有帮助。不过,这一作用的效果会因个体差异以及咽喉肿痛的具体病因有所不同。 二、需注意的情况 1.婴儿特殊情况:1岁以下的婴儿不建议喝蜂蜜,因为婴儿的肠道菌群等发育尚未完善,蜂蜜中可能存在的肉毒杆菌孢子容易在婴儿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肉毒杆菌中毒,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因为婴儿咽喉肿痛时不能随意用蜂蜜来缓解。 2.过敏人群:如果本身对蜂蜜过敏,那么饮用蜂蜜不仅不能缓解咽喉肿痛,还可能会加重过敏相关的咽喉肿胀等不适症状,这类人群要绝对避免。 3.由严重疾病引起的咽喉肿痛:如果咽喉肿痛是由一些严重疾病如咽喉部的恶性肿瘤、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的脓毒性咽炎等情况导致,单纯喝蜂蜜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医疗干预,而不能依赖蜂蜜来治疗。 4.高血糖人群:蜂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对于本身有高血糖问题或者糖尿病患者来说,饮用蜂蜜可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这类人群在咽喉肿痛时要谨慎考虑是否饮用蜂蜜来缓解症状。 总之,对于咽喉肿痛时能否喝蜂蜜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如果是一般轻度的咽喉肿痛且不存在上述特殊情况,可以尝试少量饮用蜂蜜来观察是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咽喉肿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2025-10-20 12:32:09
  • 鼻窦炎是怎么引起的

    鼻窦炎可由感染、过敏、鼻腔结构异常、免疫系统问题、吸烟、环境因素、临近器官感染、全身性疾病、医源性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1.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都可能导致鼻窦炎。常见的病毒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过敏:过敏反应可以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和肿胀,进而引起鼻窦炎。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 3.鼻腔结构异常: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分泌物潴留,从而引发鼻窦炎。 4.免疫系统问题: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异常也可能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例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等更容易患上鼻窦炎。 5.吸烟:吸烟会刺激鼻腔黏膜,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6.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暴露、干燥空气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鼻腔黏膜造成刺激,引发鼻窦炎。 7.临近器官感染:如果患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临近器官感染,炎症可能蔓延至鼻腔,引发鼻窦炎。 8.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9.医源性因素:鼻腔手术、鼻窦手术等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和鼻窦炎的发生。 10.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鼻窦炎的易感性。 需要注意的是,鼻窦炎的具体病因可能因人而异,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鼻窦炎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此外,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免疫力等措施也有助于预防鼻窦炎的发生和复发。

    2025-10-20 12:29:29
  • 咽喉部位出现念珠菌的原因是什么

    咽喉念珠菌感染因素包括宿主方面婴幼儿口腔自洁弱、免疫未熟及老年人免疫下降、艾滋病患者和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免疫低下,局部方面长期不注重口腔清洁、佩戴义齿清洁不当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衡,全身方面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还有长期卧床口腔护理不及时或侵入性操作破坏黏膜屏障等相关因素。 一、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婴幼儿口腔自洁能力较弱,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较于成人更易发生咽喉念珠菌感染;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也属于易感人群。 2.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对念珠菌的抵御能力大幅降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引发咽喉念珠菌感染。 二、局部因素 1.口腔卫生状况:长期不注重口腔清洁,如不按时刷牙、漱口,会导致口腔内食物残渣残留,为念珠菌提供滋生的营养物质;佩戴义齿者若清洁不当,义齿表面易残留污垢,利于念珠菌附着繁殖。 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念珠菌失去其他菌群的制约而过度增殖,从而引发咽喉部位念珠菌感染。 三、全身因素 1.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口腔内环境,降低局部的抵抗力,促使念珠菌在咽喉部位定植生长。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适合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进一步增加了咽喉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四、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 长期卧床患者口腔护理不及时,或进行鼻腔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时,可能破坏口腔及咽喉部的黏膜屏障,为念珠菌侵入并定植创造条件,进而引发咽喉部位念珠菌感染。

    2025-10-20 12:27: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