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博士后,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病房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同年留校工作,2011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学位。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与教研13年,主要研究方向声源定位的基础与临床。展开
个人擅长
眩晕疾病,包括梅尼埃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左耳耳鸣是什么原因

    耳鸣的相关原因包括耳部疾病、内耳病变及全身性疾病。耳部疾病中外耳道病变的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病变的中耳炎会引发耳鸣;内耳病变的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可致耳鸣;全身性疾病里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系统疾病的听神经瘤以及糖尿病等都会导致耳鸣,不同疾病各有其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耳部疾病相关原因 1.外耳道病变 耵聍栓塞: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栓塞,可刺激外耳道引起耳鸣。例如,耵聍接触鼓膜时,可能会导致耳鸣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一般通过取出耵聍可缓解耳鸣,但儿童耵聍取出需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 外耳道炎:细菌、真菌等感染外耳道引起炎症,炎症刺激外耳道皮肤及周围组织,可引发耳鸣。不同性别均可患病,长期游泳、耳朵进水等生活方式易诱发外耳道炎,年龄方面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儿童游泳后若未及时擦干耳朵,更易患外耳道炎导致耳鸣。 2.中耳病变 中耳炎:急性或慢性中耳炎都可能引起耳鸣。急性中耳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细菌感染中耳腔,导致中耳积液、炎症反应等,从而出现耳鸣;慢性中耳炎可能因长期炎症刺激,影响中耳结构和功能,引起耳鸣。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咽鼓管短而宽,平卧位吃奶等生活方式易患中耳炎,进而出现耳鸣。 二、内耳病变相关原因 1.突发性耳聋 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伴有耳鸣。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等有关。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发病有增多趋势,中青年相对多见。 2.梅尼埃病 病因目前认为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的发病差异,一些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易患梅尼埃病出现耳鸣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耳鸣。高血压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男性和女性患病比例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易引发高血压,进而可能出现耳鸣。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使内耳血管管径变小,血流减少,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导致耳鸣。中老年人群多见,男性发病可能略高于女性,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而可能引发耳鸣。 2.神经系统疾病 听神经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随着肿瘤生长,可压迫听神经,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年以后相对多见,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肿瘤较小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随着肿瘤增大症状逐渐明显。 3.其他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导致耳鸣。糖尿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随着生活方式西方化,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女性在妊娠期也可能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耳鸣情况,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耳部并发症导致耳鸣。

    2025-09-26 13:22:35
  • 耳洞臭臭的是怎么回事

    耳洞发臭可能由清洁不当、感染因素、过敏反应、耳部饰品问题导致。清洁不当会因堆积物质产生异味,需用温和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碘伏消毒,真菌感染用抗真菌溶液;过敏反应因饰品材质过敏,需停戴可疑饰品并清洁,严重就医;饰品材质不佳要换安全材质,不合适则选合适尺寸。 一、清洁不当导致 原因:如果长时间不清洁耳洞周围,皮肤分泌的油脂、汗液以及外界的灰尘等会混合堆积,就容易产生臭味。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耳朵会不断分泌耵聍(耳屎)等物质,若没有定期清理耳洞及周围皮肤,这些物质就会积聚引发异味。 应对措施:可以用温和的生理盐水轻轻擦拭耳洞周围及耳洞内部,保持局部清洁。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皮肤娇嫩,选择生理盐水时要确保无刺激,擦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耳部皮肤。 二、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 原因:耳洞在穿刺等操作后,如果护理不当,比如接触污水、用手频繁触摸等,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疼痛、有异味等症状。例如,儿童在打耳洞后,如果没有做好局部防护,接触到脏东西就可能引发细菌感染。 应对措施:可以使用碘伏等具有消毒作用的溶液对耳洞周围进行消毒,但要注意儿童使用碘伏时浓度等要合适,避免刺激过强。如果感染较严重,可能需要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但一般优先采用局部消毒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真菌感染 原因: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长期使用不透气的耳部饰品等情况,容易滋生真菌,引发真菌感染导致耳洞发臭。比如儿童长时间佩戴不透气的塑料耳钉,耳部周围环境潮湿,就可能发生真菌感染。 应对措施:使用抗真菌的溶液进行局部涂抹消毒,同样要注意儿童使用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过敏反应 原因:对耳部饰品的材质过敏,如某些金属材质(常见的有镍等),接触后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耳洞周围红肿、瘙痒、有异味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如果对耳钉材质过敏,反应可能相对更敏感。 应对措施:立即停止佩戴可疑过敏的饰品,用清水清洁耳部。对于儿童,要仔细检查可能引起过敏的饰品,并更换为不过敏材质的饰品,如纯金、银等材质的耳钉。如果过敏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四、耳部饰品问题 饰品材质不佳 原因:一些质量较差的耳部饰品,其材质本身可能不稳定,容易发生氧化等反应,从而产生异味。例如一些廉价的合金饰品,在佩戴过程中会逐渐氧化,释放出有异味的物质,导致耳洞发臭。 应对措施:更换为质量好、材质安全的耳部饰品,对于儿童要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儿童专用耳部饰品,避免使用劣质饰品。 饰品不合适 原因:耳钉等饰品过小或过大,过小可能会过度刺激耳洞周围皮肤,过大则容易在耳朵里晃动摩擦,引起损伤和异味。比如儿童的耳部还在发育中,如果耳钉尺寸不合适,就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应对措施:根据耳部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饰品,儿童要定期检查饰品是否合适,及时调整或更换。

    2025-09-26 13:21:40
  • 喉咙嘶哑一个多月了都没好怎么办

    喉咙嘶哑一个多月需先回顾自身生活方式等初步观察评估,然后耳鼻喉科就诊行喉镜等检查诊断,再针对用嗓过度、喉部炎症、喉部占位性病变等不同病因分别采取调整用嗓习惯、治疗炎症、手术等处理措施,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初步观察与自我评估 首先,要回顾自身近期的生活方式等情况。比如是否过度用嗓,像长时间大声讲话、唱歌等;是否有吸烟、饮酒过度的情况;是否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中。同时观察喉咙嘶哑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如果只是单纯嘶哑且无其他明显不适,可能是用嗓过度等引起;若伴有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可能较为严重。 二、就医检查与诊断 1.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喉镜检查等。喉镜可以直观地查看喉部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部炎症等病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检查的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出现喉咙嘶哑一个多月,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喉部发育异常等情况;女性如果长期用嗓且嘶哑不愈,需考虑职业用嗓相关因素。 2.其他相关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还会进行血液检查等,以排除是否有感染性疾病等全身性因素影响喉部。比如是否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喉部炎症迁延不愈。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措施 1.用嗓过度引起: 调整用嗓习惯:尽量减少说话,让喉部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不同年龄人群调整方式有所差异,儿童要避免其过度哭闹等用嗓;成年人若因工作等原因需用嗓,要合理安排用嗓时间。 保持喉部湿润:适当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比如在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等。 2.喉部炎症导致: 感染性炎症: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能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医嘱。若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儿童一般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 非感染性炎症:如反流性咽喉炎等,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等,以减少胃酸反流对喉部的刺激。 3.喉部占位性病变: 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如果息肉或小结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等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喉咙嘶哑一个多月未愈要特别重视,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不畅等危险情况,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儿童的日常用嗓,避免其过度哭闹、喊叫等。 2.孕妇:孕妇出现喉咙嘶哑一个多月未愈,用药需格外谨慎。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要注意排查是否有特殊的孕期相关喉部问题导致嘶哑。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喉部问题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除喉部本身问题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影响喉部恢复等情况,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信息。

    2025-09-26 13:15:28
  • 中耳乳突炎鼓膜大穿孔要手术吗

    中耳乳突炎鼓膜大穿孔是否手术需综合炎症控制、听力情况、穿孔自愈可能性判断,炎症未控不急于手术,听力严重受损且保守难改善、穿孔久不愈等常考虑手术,手术有鼓膜修补术等方式,时机选在炎症控、全身状况好时,少数全身差、穿孔自愈倾向且听力影响小等情况可暂时不手术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影响手术决策的因素 1.炎症控制情况 若中耳乳突炎处于急性发作期,且炎症未能有效控制,一般不急于进行鼓膜大穿孔的手术。需先通过药物等方式积极控制炎症,待炎症稳定后再评估手术可行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炎症控制尤为重要,需密切监测炎症指标,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确保炎症得到良好控制后再考虑手术。 成人患者若炎症持续不愈,也会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因为炎症未控制时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等不良后果。 2.听力情况 鼓膜大穿孔会严重影响听力,若患者的听力损失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且经评估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改善听力时,手术可能是改善听力的一种选择。对于儿童患者,听力受损会影响其语言发育等,若听力损失明显,在炎症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应尽早考虑手术以改善听力,促进正常的语言等发育。成人患者若因鼓膜大穿孔导致听力下降,影响社交等活动,也需考虑手术。 需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如纯音测听等,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以此作为手术决策的重要依据。 3.穿孔自愈可能性 部分患者鼓膜大穿孔有一定的自愈概率,但如果穿孔长时间不愈合(如超过3个月仍未自愈),则手术干预的必要性增加。对于儿童患者,鼓膜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穿孔大且长时间不愈合,也应考虑手术。而成人患者鼓膜自愈概率相对较低,若穿孔大且长时间不愈,手术往往是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二、手术的相关情况 1.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鼓膜修补术等。通过手术修复鼓膜大穿孔,恢复鼓膜的完整性,从而改善听力等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要考虑到儿童耳部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修补材料等。 2.手术时机选择 一般在中耳乳突炎炎症控制、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时进行手术。儿童患者要确保其身体耐受手术,如营养状况良好、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等。成人患者也需评估其全身情况,如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有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进行手术。 三、不手术的情况及后续观察 1.特殊情况不手术 少数情况下,若患者全身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或者经过充分评估,穿孔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且患者听力损失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时,可暂时不进行手术,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耳部情况,包括鼓膜穿孔的变化、听力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若全身状况不佳,手术风险较高时,也可能考虑保守观察,但需加强对耳部症状的监测。 儿童患者若全身状况不允许立即手术,也需在密切监测下,采取保守的抗炎等治疗措施,等待合适的手术时机。

    2025-09-26 13:12:52
  • 治疗咽炎的好方法

    咽炎治疗需结合病因、症状及个体特征综合选择,科学策略包括:一般性治疗如戒烟限酒、饮食管理、空气湿度调节、盐水漱口和蒸汽吸入;药物治疗需区分急性(感染性)与慢性(非感染性)咽炎,合理使用抗生素、局部抗炎药和黏膜修复剂;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合并症患者需注意用药禁忌;预防与长期管理需重视疫苗接种、过敏原控制和职业防护;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等治疗禁忌。患者应个体化治疗,记录症状变化并定期复诊。 一、一般性治疗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烟草与酒精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吸烟者咽炎发病率较非吸烟者高3倍,戒断后症状改善率达60%~70%。 饮食管理:避免辛辣、过热、过酸食物,减少对黏膜的机械与化学刺激。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维生素C可促进黏膜修复。 空气湿度调节:干燥环境易导致黏膜脱水,建议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 2、物理干预 盐水漱口:每日3~4次,浓度0.9%的生理盐水可减少黏膜表面病原体附着,缓解肿胀。 蒸汽吸入:通过热水蒸气促进黏膜血液循环,但需注意避免烫伤,尤其儿童需监护。 二、药物治疗方案 1、急性咽炎(感染性为主) 病毒引起: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含漱液缓解局部症状。 细菌引起: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仅在明确链球菌感染时使用,滥用抗生素可导致耐药性。 2、慢性咽炎(非感染性为主) 局部抗炎:含糖皮质激素的雾化吸入剂可减轻黏膜水肿,但需评估风险,尤其哮喘患者需慎用。 黏膜修复剂:如康复新液,可促进黏膜愈合,需按疗程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与孕妇 儿童:避免使用含薄荷醇的含片,可能引发喉痉挛;6岁以下儿童慎用镇咳药。 孕妇:禁用利巴韦林等致畸药物,优先选择物理治疗与盐水漱口。 2、老年人与合并症患者 老年人:需评估吞咽功能,避免误吸风险;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含麻黄碱的复方制剂。 糖尿病患者:避免使用含糖制剂,选择无糖型含漱液。 四、预防与长期管理 1、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病毒引起的急性咽炎风险,建议每年接种。 2、过敏原控制:对花粉、尘螨过敏者,需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 3、职业防护:教师、歌手等需长时间用嗓者,建议佩戴麦克风减少声带负担,定期进行发声训练。 五、就医指征与禁忌 1、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或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 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 痰中带血或体重骤降。 2、治疗禁忌 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咽炎,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咽炎的治疗需个体化,急性期以缓解症状为主,慢性期需长期管理病因。患者应记录症状变化,定期复诊调整方案。特殊人群需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治疗方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2025-09-26 13:10: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