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治疗失眠药有哪些

    失眠治疗药主要包括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等,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同时结合非药物治疗方法,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需尤其注意。 1.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这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停药反跳。 2.非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与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相比,这类药物的依赖性和停药反跳较小,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尔通。适用于有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长期使用安全性较好,但可能会影响褪黑素的昼夜节律。 4.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这类药物除了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具有镇静作用,适用于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失眠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失眠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同时,药物治疗往往需要结合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改善睡眠习惯、调整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失眠治疗药物的使用应特别谨慎,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对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等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此外,老年人对失眠治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会下降,因此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需要调整。同时,老年人可能会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也会影响失眠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总之,治疗失眠药有多种选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改善睡眠习惯,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咖啡、烟草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提高睡眠质量。

    2025-10-27 10:06:22
  • 近几天失眠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改善睡眠的建议: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压力,避免刺激性物质,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建立睡前常规,限制白天睡眠时间,管理环境因素,心理暗示,寻求专业帮助。 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使用电子设备或进行刺激性的活动。 2.管理压力 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练习或进行适度的运动。避免在晚上思考过多或担心事情,尽量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留在白天处理。 3.避免刺激性物质 限制咖啡因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烟草和酒精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尽量避免在睡前使用。 4.调整饮食 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鸡肉、鱼肉、全麦面包等。 5.适度的身体活动 每天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但避免在晚上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使身体过于兴奋。 6.建立睡前常规 在睡前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 7.限制白天睡眠时间 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8.管理环境因素 确保卧室的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干扰,并保持床铺舒适。 9.心理暗示 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能够入睡,放松身心,减轻焦虑。 10.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评估并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请记住,每个人的身体和情况都不同,因此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您有任何特殊的健康问题或正在服用药物,请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对于长期严重的失眠问题,专业的医疗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2025-10-27 10:05:21
  • 脑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脑膜炎一般有发热、持续性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儿童会出现囟门隆起、易激惹、前囟饱满等特殊表现;成人有颈项强直、意识改变、脑膜刺激征等;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发热、头痛不显著,易有精神状态改变如认知障碍、表情淡漠等需警惕。 一、一般常见症状 1.发热:多数脑膜炎患者会出现发热表现,体温可升至39℃-40℃左右,这是机体免疫系统针对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 2.头痛:通常为持续性剧烈头痛,系颅内炎症刺激脑膜、血管等结构引发。 3.呕吐:多呈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相关,炎症使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循环受阻,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而出现喷射状呕吐。 二、儿童特殊症状表现 1.囟门异常:婴儿患脑膜炎时可能出现囟门隆起,因婴儿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可通过囟门体现。 2.易激惹:患儿较平日更易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此乃颅内不适致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3.前囟饱满:为婴儿时期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触摸前囟时有饱满感。 三、成人特殊症状表现 1.颈项强直:患者颈部肌肉僵硬,被动屈伸颈部时阻力增大,是脑膜受刺激的典型体征之一,炎症累及脑膜刺激颈部神经根所致。 2.意识改变:部分成人脑膜炎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与颅内感染影响脑功能有关。 3.脑膜刺激征:除颈项强直外,还可能出现克氏征阳性(屈髋屈膝后被动伸小腿,出现阻力及疼痛)、布氏征阳性(颈部前屈时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此为脑膜受炎症刺激的特异性表现。 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症状特点 老年人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发热可能不显著,头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认知障碍、表情淡漠等,易被忽视,因老年人机体反应性下降,炎症反应不如年轻人剧烈,症状表现不典型,需高度警惕。

    2025-10-27 10:02:34
  • 嗜睡症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嗜睡症有日间过度嗜睡表现为任何时间场合无法自控入睡且夜间充足仍反复嗜睡,儿童上课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成年人日常活动中频繁陷入睡眠;猝倒发作为强烈情绪刺激诱发肌肉张力丧失,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常见且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睡眠瘫痪是入睡或觉醒时出现短暂肌肉不能活动现象并可能伴随幻觉,青春期至中年人群更易出现;睡眠幻觉于睡眠觉醒转换期出现生动视觉、听觉或触觉幻觉影响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体验且个体间发生概率有差异。 一、日间过度嗜睡 嗜睡症最突出的表现为日间无法自控的过度睡眠发作,可在任何时间、场合发生,如工作、学习、交谈或驾驶时均可能突然入睡,且即使夜间睡眠充足,仍会反复出现嗜睡感,随病情进展嗜睡程度可能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表现为上课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活动中频繁陷入睡眠状态,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猝倒发作 此为嗜睡症特征性表现之一,多由强烈情绪刺激(如大笑、愤怒、惊喜等)诱发,患者会突然出现肌肉张力丧失,轻者表现为膝盖发软、头下垂,重者可突然倒地,但意识始终清晰。该症状在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机制与大脑中控制肌肉张力的神经递质失衡相关,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定差异。 三、睡眠瘫痪 患者在入睡时或觉醒时会出现短暂的肌肉不能活动现象,通常持续几秒至几分钟,可能伴随幻觉,如感觉身边有异物或出现恐怖体验。此症状在嗜睡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神经控制异常有关,青春期至中年阶段人群更易出现。 四、睡眠幻觉 于睡眠觉醒转换期出现幻觉,包括视觉、听觉或触觉幻觉,例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听到奇怪声音或感觉身体被触摸等,此类幻觉较为生动,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体验,个体间发生概率差异较大,有相关病史者症状可能更持续。

    2025-10-27 10:01:32
  •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回事

    小腿肌肉萎缩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废用性,神经源性是因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病变致萎缩,如脊髓前角病变的运动神经元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累及周围神经;肌源性由肌肉本身病变引起,例如肌营养不良症、炎性肌病;废用性因肢体活动减少或不能活动致肌肉缺锻炼萎缩,常见于长期卧床、骨折固定者,不同人群需结合病史判断。 一、神经源性小腿肌肉萎缩 神经源性小腿肌肉萎缩是因支配小腿肌肉的神经发生病变,致使肌肉失去神经正常支配而逐渐萎缩。常见病因包括:其一,脊髓前角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该病症会使脊髓前角细胞受损,影响神经冲动向肌肉的传导,进而引发小腿肌肉萎缩;其二,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周围神经,导致下肢肌肉(包含小腿肌肉)出现萎缩,患者通常会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期表现,随后逐渐出现小腿肌肉萎缩症状。 二、肌源性小腿肌肉萎缩 肌源性小腿肌肉萎缩由肌肉本身病变所引起。例如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其中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少年,初期可表现为小腿肌肉假性肥大,随后逐渐发展为萎缩;炎性肌病如多发性肌炎,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肌肉病,会导致肌肉出现炎症、坏死,从而引起小腿肌肉萎缩,患者可能伴有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 三、废用性小腿肌肉萎缩 废用性小腿肌肉萎缩多因肢体活动减少或不能活动,使得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营养供应相对不足,进而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由于下肢长期缺乏活动,小腿肌肉长期不用,就会发生萎缩;此外,骨折后长时间固定的患者,也会因下肢活动受限,出现小腿肌肉废用性萎缩情况。不同人群中,儿童出现小腿肌肉萎缩需排查遗传性肌病等;老年人可能因神经退行性病变或长期慢性疾病导致废用性萎缩等,需结合具体病史综合判断。

    2025-10-27 10:00: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