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白脑病患者如何治疗

    需密切监测白脑病患者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应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呼吸支持,根据病因如感染或代谢紊乱等采取对应治疗,对症支持包括用抗惊厥药控惊厥、用脱水剂降颅内压、早期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一、一般支持与监测 需密切监测白脑病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应,对于存在呼吸功能障碍者可能需给予呼吸支持,确保患者内环境稳定以维持基本生理功能。 二、病因治疗 根据白脑病的具体病因采取对应措施。若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导致的白脑病,需进行抗感染治疗;若是代谢紊乱(如低血糖、高氨血症等)引发,则需积极纠正代谢异常,例如纠正低血糖可通过补充葡萄糖等方式,纠正高氨血症可采取清除氨的相关治疗措施等。 三、对症支持治疗 1.惊厥控制:若患者出现惊厥,可选用合适的抗惊厥药物进行控制(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同时需注意儿童患者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抗惊厥药物,密切观察惊厥发作情况及药物反应。 2.降低颅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采取降低颅内压措施,如使用脱水剂等,在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尤其关注儿童患者的脏器功能保护,避免因过度脱水等导致不良影响。 3.神经系统功能维护与康复干预:关注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早期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干预计划,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需结合既往病史调整康复干预方案,确保康复措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025-10-30 14:38:42
  • 如何快速改善神经衰弱

    生活方式调整需规律作息保证合适睡眠时长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心理干预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识别纠正消极思维行为习惯来缓解相关情绪,环境改善要营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居住工作环境,饮食调节则是合理搭配增加含B族维生素、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与调节,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有差异,儿童青少年通常需更长睡眠时间,如10~14岁儿童建议10~12小时睡眠; 2.适度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身体代谢,增加大脑血氧供应,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不同性别对运动强度的适应度不同,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二、心理干预 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并纠正消极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缓解因神经衰弱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于存在长期精神压力或既往有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可借助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干预,利用科学方法重塑认知,改善症状。 三、环境改善 营造安静、舒适且光线柔和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减少噪音、强光等外界干扰因素,利于身心放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对环境敏感度不同,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群更需注重环境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良好环境可帮助降低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衰弱恢复。 四、饮食调节 合理搭配饮食,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坚果、深绿色蔬菜等,B族维生素参与神经递质合成,镁有助于放松神经,不同年龄人群饮食需求有别,儿童青少年可通过多样化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成年人需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调整饮食结构。

    2025-10-30 14:37:45
  • 失眠是什么原因?

    失眠原因涉及不同年龄段因生理因素如儿童神经发育未完善、成年压力致神经紧张、老年睡眠结构改变,心理上长期焦虑抑郁或重大生活事件致情绪波动引发,环境因素有噪音、光线、温度不适干扰,生活方式上睡前用电子设备、过量咖啡因、作息不规律影响,疾病方面如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亢等可诱发。 一、生理因素 不同年龄段失眠原因有别。儿童期因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且作息常不固定,易出现入睡困难等失眠表现;成年人群体因工作生活压力等,可能因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发失眠;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结构改变,睡眠时间缩短且易醒,是导致失眠的常见生理因素之一。 二、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大脑神经功能易紊乱,难以使身心进入放松的睡眠状态,例如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亲人离世等)时,情绪波动大易引发失眠。 三、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可致失眠,如噪音强度超过40分贝会干扰大脑正常的睡眠节律,光线过亮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阻碍入睡,温度不适(过高或过低)也会破坏睡眠的舒适度,从而引发失眠。 四、生活方式因素 睡前1小时内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其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正常睡眠周期;过量摄入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兴奋难以入眠;长期作息不规律,打乱人体生物钟,也会引发失眠问题。 五、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可诱发失眠,如关节炎患者病变部位疼痛会干扰睡眠过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会出现反复呼吸暂停情况,使得睡眠中断、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失眠;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通过影响身体代谢等机制导致失眠。

    2025-10-30 14:35:57
  • 羊癫疯一般遗传几代人

    癫痫具多基因遗传特点,单基因遗传癫痫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有差异,多数癫痫属多基因遗传由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癫痫家族史者生育前应遗传咨询,孕妇孕期要避免有害物质接触等,有家族史儿童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可疑发作及时就医检查。 一、单基因遗传癫痫的遗传情况 某些单基因遗传的癫痫综合征有特定的遗传方式。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癫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存在差异,并非一定会遗传给每一代。外显率指在一个有特定致病基因的群体中,表现出相应疾病表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该疾病外显率约为70%左右,也就是说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都会发病。 二、多基因遗传癫痫的遗传特点 大多数癫痫属于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其遗传倾向是指在家族中,亲属患病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但具体遗传给几代人没有固定的规律。比如父母一方患有癫痫,其子女患癫痫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癫痫,子女患病风险会更高,可能达到5%-10%左右,但这也不是绝对会遗传给后代的每一代。而且环境因素如脑部外伤、感染等也会影响癫痫是否发病,即使携带癫痫相关遗传基因,在没有环境因素诱发的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病。 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人群,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评估生育后代患癫痫的风险。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预防感染等,降低胎儿因环境因素诱发癫痫的风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家族中有癫痫病史,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出现可疑的癫痫发作症状,如反复的抽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2025-10-30 14:34:24
  •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三叉神经痛主要局限于其分布区域以单侧发病居多常见二、三支受累有明显扳机点疼痛剧烈呈电击等样突发突止持续短间歇期如常随病情进展发作频率或增发作时患者有痛苦表情等伴随症状儿童因表达弱表现有差异有基础病史者发作可能受影响但基本症状仍符。 疼痛部位 主要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常见为一侧面部,以单侧发病居多,其中第二支(上颌支)、第三支(下颌支)受累较为常见,表现为面部某一特定区域的剧烈疼痛,疼痛区域有明显的扳机点,即一些特定的触发部位,比如说话、刷牙、咀嚼、洗脸等动作都可能触发疼痛发作。例如,患者在刷牙时触碰了牙齿周围的某个特定点,就可能立刻引发剧烈的三叉神经痛发作。 疼痛性质 疼痛性质极为剧烈,呈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这种疼痛往往突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秒至1-2分钟不等,然后又突然停止,发作间歇期患者可如常人一样,但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可能会逐渐增加。比如初期可能数月发作一次,后期可能每天发作数次甚至数十次。 发作特点 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前通常没有明显预兆。在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可能会用手揉搓疼痛的面部区域,有的患者还可能因为疼痛而出现面部肌肉抽搐等伴随症状,这种抽搐与疼痛发作相互关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感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情况,但本质上疼痛的性质和部位等特征与成人是相似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因年龄差异有所不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可能会因为血压波动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但疼痛的基本症状特征依然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表现。

    2025-10-30 14:33: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