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三叉神经痛能动手术吗

    三叉神经痛可动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显微血管减压术,原理是分离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适用于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且能明确责任血管的患者,老年女性等身体条件符合且术前调整健康状态等;伽马刀治疗是用射线聚焦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使神经节细胞变性阻断传导,起效慢,适用于高龄、身体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女性等依身体状况评估后考虑,治疗前保持良好心态等;射频热凝术是用射频针穿刺到半月节利用热效应破坏痛觉传导纤维,操作简便但有并发症风险,有效率有范围且长期效果不如显微血管减压术稳定,适用于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手术的中老年人等,女性符合条件可考虑,术前注意休息等调整状态及控制基础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理:该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其原理是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三叉神经分离,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达到止痛的目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较高,一般可达80%-90%以上。 适用人群: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能明确责任血管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都可以考虑,但老年患者需要更严格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女性患者在身体条件符合的情况下也可考虑该手术,生活方式方面,术前需要患者调整至相对健康的状态,比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等,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要在术前将病史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 伽马刀治疗: 原理:伽马刀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高能射线聚焦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通过射线的辐射作用使神经节细胞变性,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的效果。伽马刀治疗的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但对于一些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是一种选择。研究显示,伽马刀治疗后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获得疼痛缓解,但起效时间和有效率存在个体差异。 适用人群:对于高龄、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女性患者同样根据身体状况评估后可考虑,生活方式上需要患者在治疗前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评估,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将病史控制在稳定状态,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射频热凝术: 原理:通过射频针穿刺到三叉神经半月节,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神经纤维蛋白凝固变性,破坏痛觉传导纤维,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该手术操作相对简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面部感觉减退等。临床研究表明,射频热凝术的有效率在一定范围内,但长期效果可能不如显微血管减压术稳定。 适用人群: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手术的中老年人等。女性患者在符合条件时可考虑,生活方式方面术前要注意休息,调整身体状态,有相关病史的患者需在术前控制好基础疾病,以减少手术风险。

    2025-10-29 13:28:14
  • 右后脑勺疼是怎么回事

    右后脑勺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紧张性头痛(长期不良姿势致头颈部肌肉紧张)、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神经血管)、颅内病变(脑出血、脑肿瘤等)、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等)、其他原因(感冒、眼部问题、睡眠不足等),出现右后脑勺疼需观察相关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应谨慎对待并告知自身情况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一、肌肉紧张性头痛 成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可能导致头颈部肌肉持续紧张,引发右后脑勺疼。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颈部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出现这种疼痛。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中青年较为常见,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群工作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的情况较多;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缺乏运动等是重要诱因;有长期不良姿势相关病史的人更易复发。 二、颈椎病 成因:颈椎发生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可引起右后脑勺疼。颈椎的退变是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加上慢性劳损等因素,容易发病。 影响因素:年龄上,中老年人多见,因为颈椎退变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生活方式中长期低头、颈部外伤史等是诱因;有颈椎病史的人群复发风险高。 三、颅内病变 成因 脑出血: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脑血管破裂出血,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右后脑勺疼,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脑肿瘤:颅内肿瘤逐渐生长,压迫周围脑组织和神经,会出现右后脑勺疼,且疼痛可能进行性加重。 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有高血压病史者,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脑肿瘤风险;有高血压病史、脑肿瘤家族史等人群风险更高。 四、神经性头痛 成因:如枕神经痛,多由于枕神经受到压迫或炎症刺激引起右后脑勺疼,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放电样痛。 影响因素:年龄无特定偏向;生活方式中颈部外伤、受凉等可能诱发;有颈部外伤史等人群易发病。 五、其他原因 感冒:病毒感染引起感冒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右后脑勺疼,常伴有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 眼部问题:如青光眼,眼压升高时可引起头痛,疼痛可放射至右后脑勺,同时伴有视力模糊等眼部症状。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出现右后脑勺疼,改善睡眠后症状多可缓解。 如果出现右后脑勺疼,应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颈椎X线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出现右后脑勺疼时更应谨慎对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特殊情况,以便获得更安全合适的诊疗。

    2025-10-29 13:27:36
  • 什么是脊髓小脑变性症

    脊髓小脑变性症是遗传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早期有步态不稳等表现、病情进展有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分多种亚型,靠临床表现评估、家族史询问、基因检测诊断,主要对症支持治疗,儿童需专业康复训练且关注承受力,成年要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防护,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议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筛查。 一、定义 脊髓小脑变性症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脑、脊髓及脑神经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变性,临床以进行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 二、病因 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属于遗传性疾病。不同亚型的脊髓小脑变性症对应不同的基因位点突变,例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多种类型分别与SCA1、SCA2等基因的特定突变相关,基因缺陷导致相关蛋白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系统正常结构与功能。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常出现步态不稳,行走时像喝醉酒般摇晃;肢体协调障碍,表现为动作笨拙、持物不稳,例如难以准确用筷子夹取物品;构音障碍,说话含糊不清。 2.病情进展表现: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如眼球不能正常灵活转动;吞咽困难,进食时易呛咳;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导致行动严重受限,甚至需长期卧床;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认知功能减退等表现。 四、分类 依据基因缺陷的不同分为多种亚型,常见的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SCA2)等,不同亚型在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及具体临床表现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异。 五、诊断 1.临床表现评估: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的共济失调表现、构音障碍等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 2.家族史询问:由于其遗传性,家族中若有类似患者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3.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相关致病基因的突变,从而精准确诊具体亚型。 六、治疗 目前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例如针对共济失调进行康复训练,以维持肌肉力量、改善肢体协调功能;对于吞咽困难者,可通过调整饮食质地等方式辅助进食;还可针对出现的其他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对构音障碍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但无特效根治性药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在专业康复机构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承受能力,避免因过度训练造成损伤,康复计划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开展。 2.成年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适度进行适合自身病情的有氧运动(在身体允许范围内)以维持肌肉功能,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受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因共济失调引发跌倒等意外。 3.有家族病史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风险,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预防或干预措施。

    2025-10-29 13:26:47
  • 恢复脑神经的方法

    可使用神经保护剂类药物促进神经细胞代谢修复;高血压患者需平稳控压以减少脑神经损伤,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保障脑神经正常功能;康复训练包含物理治疗改善肢体运动等、作业治疗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康复训练提升认知功能;生活方式上需均衡饮食摄入有益神经营养物质、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脑神经恢复。 一、药物干预 可使用神经保护剂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药物,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与修复,为脑神经恢复提供一定支持,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病情精准判断选择。 二、基础疾病管理 (一)高血压患者 需将血压平稳控制在合理范围,高血压会对脑神经血管造成损害,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可能加重脑神经缺血缺氧等情况,因此通过规范的降压治疗,维持血压稳定,可减少对脑神经的进一步损伤。 (二)糖尿病患者 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稳定在合适区间。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等过程,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病变,所以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障脑神经正常功能、促进其恢复的重要基础。 三、康复训练 (一)物理治疗 通过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借助物理因子(如电刺激等)促进神经重塑,帮助受损脑神经相关的运动功能恢复,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需在专业康复师精细指导下,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当操作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二)作业治疗 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训练,例如穿衣、进食、洗漱等能力的恢复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对脑神经相关功能的整合与恢复有积极作用,老年人进行作业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逐步开展训练。 (三)认知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开展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脑神经相关认知区域功能的恢复,儿童认知康复需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方面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如全麦制品、豆类等)、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类等)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有益于神经细胞的维护与修复,老年人饮食要注重易消化且营养均衡,儿童饮食需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以满足神经发育需求。 (二)作息方面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处于修复状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脑神经的自我修复与功能整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间要求不同,均需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三)运动方面 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游泳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为脑神经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利于脑神经恢复,老年人运动要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儿童运动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运动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29 13:26:17
  • 乙脑是什么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病原属黄病毒科单股正链RNA病毒对热等敏感,蚊为主要媒介猪是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初期起病急有发热头痛呕吐等,极期有高热意识障碍等且呼吸衰竭是严重表现与主要死因,恢复期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遗症期半年后有神经症状,诊断依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及血清学),预防含防蚊灭蚊和接种疫苗,特殊人群中儿童接种按程序关注反应,孕妇接种需评估风险,基础疾病患者重防蚊及时排查疑似症状。 一、定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 二、病原学 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有脂蛋白包膜,对热、乙醚、酸等敏感。 三、传播途径 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人感染后多为隐性感染,成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 四、临床表现 1.初期:病程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伴头痛、呕吐,部分患者有精神倦怠或嗜睡。 2.极期:病程4-10天,出现高热(体温常持续39-40℃以上)、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或谵妄)、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3.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可恢复,但部分患者可留有精神神经症状。 4.后遗症期:患病6个月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痴呆、失语、肢体瘫痪等。 五、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为夏秋季,患者为10岁以下儿童等。 2.临床表现: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多为淋巴细胞),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六、预防 1.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包括消灭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 2.接种疫苗: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手段,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6-12个月婴儿及儿童,需按免疫程序规范接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时需严格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进行,关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应加强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感染。 孕妇:若有接种乙脑疫苗需求,需咨询医生评估接种风险,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种;孕期应做好防蚊,减少感染乙脑病毒的可能。 基础疾病患者:如有慢性疾病等基础情况,预防乙脑时更需重视防蚊,避免因感染乙脑加重基础疾病病情,若出现相关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29 13:25: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