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肌肉无力是什么病

    肌肉无力是肌肉不能正常产生力量的病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脊髓病变(如脊髓炎、脊髓肿瘤)、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中的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有“晨轻暮重”特点);肌肉本身的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肌肉疾病,基因缺陷致肌肉萎缩无力)等均可导致。出现肌肉无力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不同人群需注意对应事项。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脊髓病变: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肌肉的重要神经通道,当脊髓发生病变,如脊髓炎、脊髓肿瘤等,会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无力症状。例如急性脊髓炎,多在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发病,可迅速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不同年龄人群发病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脊髓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而成年人可能有感染等诱因。 脑部病变:脑部的病变也会引发肌肉无力,像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了对肌肉运动调控的神经功能,导致肌肉无力;脑出血则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神经传导。在生活方式方面,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佳,会增加脑部病变导致肌肉无力的风险。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肌肉无力。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信号传递受阻,出现易疲劳的肌肉无力,通常晨起时症状较轻,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和儿童相对常见,生活中过度劳累、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肌肉本身的疾病 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无力。常见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男孩多见,病情会逐渐进展,影响运动功能,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患者丧失行走能力等。 对于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肌电图、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针对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肌肉无力,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对于重症肌无力可能会使用免疫调节等药物治疗;对于肌营养不良症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等。同时,不同人群在面对肌肉无力时需要注意,儿童患者要注重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成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

    2025-10-29 13:00:04
  • 脑多肽蛋白具有什么作用

    脑多肽蛋白可作为神经细胞营养来源参与调节其能量代谢起保护作用,还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改善认知但相关研究需更多验证,能参与脑损伤修复且因脑损伤类型等有差异,儿童需专业评估后谨慎应用,老年人要结合整体健康状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判断是否适用。 一、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与保护作用 脑多肽蛋白可作为神经细胞的营养来源,为神经细胞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持其正常代谢。多项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显示,脑多肽蛋白能够参与调节神经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保障神经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运转,例如通过影响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维持细胞内能量(如ATP)的稳定供应,从而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损伤的风险。 二、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潜在作用 在认知功能相关研究中,部分研究表明脑多肽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来改善认知。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脑多肽蛋白或许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或再摄取等过程。例如,有研究发现脑多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动物的学习能力,通过检测动物在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如迷宫实验等)来体现,不过这种改善效果会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以及实验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且目前相关研究仍需更多大规模、长期的临床验证来进一步明确其确切效果。 三、对脑损伤修复的可能参与 对于脑损伤情况,脑多肽蛋白可能参与损伤神经细胞的修复进程。在脑损伤模型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给予脑多肽蛋白干预后,受损神经组织的一些修复相关指标有所改善,比如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指标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正向变化,有助于受损神经组织恢复部分功能。但需注意,脑损伤的成因多样(如缺血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等),不同类型脑损伤下脑多肽蛋白的具体修复效果存在差异,同时还受损伤程度、个体自身神经修复能力等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中不能一概而论。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其对脑多肽蛋白的代谢、反应等与成人存在差异,目前关于儿童使用脑多肽蛋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证据相对有限,因此对于儿童群体,应在专业医疗人员严格评估后谨慎考虑是否应用,避免盲目使用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健康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考虑使用脑多肽蛋白时,需综合其整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会影响脑多肽蛋白的代谢过程,所以要在医生等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个体实际健康状态来判断是否适用及合理应用。

    2025-10-29 12:59:16
  • 麻痹后可能出现什么反应

    运动功能相关有肢体运动障碍致不能自主活动、肌力下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老人跌倒风险,还有长期麻痹致废用性肌肉萎缩;感觉功能相关是麻痹累及感觉神经致感觉减退或异常,影响儿童感知探索及老人易受伤;自主神经功能相关有出汗异常、血压波动、二便功能紊乱;心理方面是长期麻痹致生活自理受限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社交及老人加重病情不良预后需关注心理支持。 一、运动功能相关反应 1.肢体运动障碍:麻痹发生后神经传导异常影响肌肉正常收缩,可出现肢体不能自主活动、肌力显著下降情况,如单侧肢体麻痹时患侧肢体无法完成抬举、行走等动作,这是因为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纤维受损,导致肌肉失去神经的有效调控。对于儿童而言,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爬行、站立、行走等生长发育阶段的运动技能发展;老年人则因运动功能受限增加跌倒风险,进而可能引发骨折等二次损伤。 2.肌肉萎缩:长期麻痹状态下肌肉缺乏运动刺激,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力量进一步减弱,这是由于肌肉长期不活动,新陈代谢减缓,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所致。二、感觉功能相关反应 1.感觉减退或异常:麻痹累及感觉神经时,可出现皮肤感觉减退,对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下降,还可能出现麻木感、刺痛感等异常感觉,这是因为感觉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机体接收外界感觉刺激的能力发生改变。儿童若出现感觉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探索;老年人感觉减退时易发生烫伤、外伤等情况而不自知。三、自主神经功能相关反应 1.出汗异常:麻痹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对汗腺的调节,出现多汗或无汗现象,多汗是因为自主神经失调导致汗腺分泌不受控制,无汗则是汗腺分泌功能障碍,这与自主神经受损后对汗腺神经支配异常有关。 2.血压波动:自主神经中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衡可引起血压波动,出现血压不稳定,可能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因为自主神经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功能受到影响。 3.二便功能紊乱:麻痹累及支配膀胱和肠道的自主神经时,可出现二便失禁或潴留情况,二便失禁是膀胱或肠道括约肌失去神经调控而失控,二便潴留是神经调控障碍导致排泄不畅,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受损影响了二便的正常排泄功能。四、心理方面反应 长期麻痹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患者因无法正常参与日常活动、担心预后等产生负面情绪,儿童长期麻痹可能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交能力,老年人则可能因心理压力增加加重病情的不良预后,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心理支持。

    2025-10-29 12:57:36
  • 失眠伴有多梦应该吃些什么

    富含色氨酸的牛奶、香蕉、坚果可助眠且牛奶钙、香蕉镁能助力,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麦制品、燕麦利于神经系统代谢助眠,富含镁的菠菜、紫菜可缓解失眠,需避免咖啡、浓茶,孕妇宜选安全助眠食物并保证营养均衡,儿童要保证摄入助眠食物且饮食多样,老年人宜吃富含镁食物、避刺激食物有基础病需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一、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关键原料,褪黑素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 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3毫克色氨酸,其含有的色氨酸可在体内转化为5-羟色胺,5-羟色胺能作用于神经系统,促进睡眠;同时牛奶中的钙能辅助色氨酸发挥作用。 香蕉: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约含0.25毫克色氨酸,且香蕉富含镁元素,镁能放松肌肉,进一步助力睡眠。 坚果类:如杏仁等坚果含有色氨酸及健康脂肪,适量食用可补充营养并辅助改善睡眠。 二、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B族维生素参与神经系统代谢,缺乏时可能影响睡眠。 全麦制品:全麦面包等全麦食品富含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6参与γ-氨基丁酸的合成,γ-氨基丁酸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放松神经、促进睡眠。 燕麦片:燕麦中富含B族维生素,食用燕麦片可补充B族维生素,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利于睡眠调节。 三、富含镁的食物 镁具有镇静作用,可缓解神经兴奋。 菠菜:每100克菠菜约含镁58毫克,镁能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兴奋,从而改善失眠多梦症状。 紫菜:紫菜的镁含量较高,适量食用紫菜可通过补充镁元素缓解睡眠问题。 四、需避免的食物 应规避影响睡眠的刺激性食物。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兴奋,干扰睡眠周期,即使少量饮用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浓茶:浓茶含较多咖啡因及茶碱等成分,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不利于失眠伴有多梦人群休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宜选择安全的富含色氨酸食物(如牛奶、香蕉),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因咖啡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需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全麦食品摄入以补充B族维生素,维持自身及胎儿健康。 儿童:需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保证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避免过多食用高糖、高脂肪零食,以防影响睡眠;通过食用全麦制品等获取B族维生素,需注意饮食多样化以满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老年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吃菠菜、紫菜等富含镁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如咖啡、浓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老年人需根据自身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来改善睡眠。

    2025-10-29 12:56:49
  • 为什么会睡不着的

    睡不着可能由环境、生理、心理、生活方式、药物、睡眠障碍等多种因素引起,改善睡眠需要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刺激性物质、管理压力和焦虑、限制电子设备使用、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管理睡眠习惯等,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1.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不适宜,床铺不舒适,或者睡眠时间与日常生活的环境不一致,都可能影响睡眠。 2.生理因素:身体不适、疼痛、生理节律变化等都可能导致难以入睡。例如,怀孕、更年期、睡眠呼吸暂停等健康问题可能干扰睡眠。 3.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兴奋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睡眠。过度思考、担忧、紧张的日常事务或刺激性的思维活动也可能使大脑保持活跃。 4.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咖啡因摄入、晚餐过晚或过饱、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5.药物和物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失眠,如某些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等。此外,尼古丁、酒精等物质也可能干扰睡眠。 6.睡眠障碍:如失眠症、嗜睡症、不宁腿综合征等睡眠障碍疾病,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维持睡眠。 7.个人生物钟:有些人的生物钟与常规的睡眠时间不匹配,导致难以在晚上入睡。 8.其他因素: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可能是导致失眠的原因。 针对睡不着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1.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黑暗、凉爽和舒适的睡眠环境,调整床铺的舒适度。 2.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 3.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和糖分的摄入,避免在晚上饮酒或吸烟。 4.管理压力和焦虑: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5.限制电子设备使用:在睡前至少30分钟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6.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但避免在晚上过度运动。 7.调整饮食:避免晚餐过晚或过饱,避免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8.管理睡眠习惯: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工作等。 9.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他们可以进行评估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失眠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面对睡眠问题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此外,长期严重的失眠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及时关注和处理。

    2025-10-29 12:55: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