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怎么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非药物干预包含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有氧运动、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物质)、心理调节(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定期心理疏导等),药物治疗需医生依具体症状针对性选用,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且忌用成人药,妊娠期女性以非药物为主防药物影响胎儿,老年患者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且运动强度要合适需遵医嘱。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因为作息不规律会干扰植物神经的正常节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身体代谢,有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这类物质可能影响植物神经的稳定状态。 2.心理调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是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常见诱因,可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认知行为干预,帮助调整心理状态,恢复植物神经的平衡。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由医生针对性选用药物,若存在失眠症状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改善睡眠的药物;若有心悸等心脏相关症状,可使用调节心率的药物,但药物的具体选择和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因为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依据个体情况精准开具。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如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引导正确表达情绪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器官功能等与成人不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更高。 2.妊娠期女性: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式,由于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需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健康的药物,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来改善症状。 3.老年患者:治疗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非药物干预中运动要选择合适的强度,避免因过度运动加重身体负担,应在医生指导下缓慢调整生活方式和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2025-10-29 12:13:18
  • 何种因素可能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和记忆力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生理性衰退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延缓,缺乏运动、睡眠不足、高糖高脂饮食会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会致记忆力下降和大脑功能衰退。 一、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出现生理性衰退。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分泌水平下降,大脑的信息处理、存储和提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和大脑功能衰退,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性进程,但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等可一定程度延缓其进展。 二、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血液循环减缓,大脑供氧供血不足,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进而削弱大脑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定期适度运动的人群大脑血流灌注更佳,认知功能衰退速度相对较慢。 2.睡眠不足:睡眠是大脑进行记忆巩固的重要时期,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大脑的记忆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睡眠时大脑会对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强化,睡眠不足会导致这一过程受阻,引发记忆力下降以及大脑功能衰退。 3.高糖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易引发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使大脑供血供氧受限,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和记忆力下降。 三、疾病相关因素 1.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等,会逐步破坏大脑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回路,严重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进行性下降、认知能力逐渐丧失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会使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进而减少大脑的血液灌注,长期可引发大脑功能衰退和记忆力下降。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导致神经病变,其中包括累及大脑神经,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和记忆功能,使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表现。 4.精神疾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导致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持续升高,皮质醇长期过高会损害大脑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影响记忆力,还可能引发大脑功能衰退。

    2025-10-29 12:11:54
  • 神经检查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感觉检查用棉签做轻触觉、音叉做振动觉和位置觉检查;运动检查靠徒手肌力测试分级及肌张力检查工具判断;反射检查用叩诊锤做深反射、棉签等做浅反射;神经电生理检查用脑电图仪记录大脑电活动、肌电图仪检测肌肉神经电活动、诱发电位仪检测神经系统特定通路功能。 一、感觉检查工具 1.棉签:用于轻触觉检查,通过不同粗细的棉签纤维刺激患者皮肤,评估浅感觉的敏感度。例如用细棉签纤维轻触患者皮肤不同部位,观察患者能否感知触觉刺激。 2.音叉:用于振动觉和位置觉检查,不同频率的音叉(如128Hz、256Hz等)可分别检测不同部位的振动觉,如用128Hz音叉置于骨突处(内踝、外踝、尺骨茎突等),判断患者能否感知振动及持续时间;还可通过将肢体摆放特定位置后让患者复述位置来检查位置觉。 二、运动检查工具 1.徒手肌力测试工具:无需特殊仪器,根据患者在不同体位下抵抗阻力的能力进行0-5级肌力分级。通过让患者进行肢体屈伸、外展内收等动作评估肌力,例如让患者伸直膝关节来检查股四头肌肌力。 2.肌张力检查相关工具:可通过触摸肌肉硬度及被动活动肢体时的阻力初步判断肌张力,也可借助肌张力检测仪精准测量,检测时需轻柔操作以获取准确数据。 三、反射检查工具 1.叩诊锤:用于深反射检查,如膝反射检查时用叩诊锤叩击髌腱引发膝反射;普通叩诊锤也可用于其他深反射的叩击操作。 2.棉签等:用于浅反射检查,如腹壁反射检查用棉签轻划腹壁皮肤引发腹壁反射。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工具 1.脑电图仪: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帮助诊断癫痫等脑部疾病,检查时需患者配合保持头部相对静止,特殊人群如儿童需安抚其情绪以保证检查顺利。 2.肌电图仪:检测肌肉和神经电活动,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态,通过插入电极到肌肉中记录肌肉静止及收缩时电活动,操作时需注意无菌原则及轻柔插入避免损伤患者肌肉组织。 3.诱发电位仪:包括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特定通路功能,如视觉诱发电位刺激视网膜记录视觉传导通路电活动,检查时要考虑患者眼部等相关部位的特殊情况,特殊人群需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检查参数。

    2025-10-29 12:11:06
  • 检查结果显示轻微脑萎缩应该如何处理

    需定期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认知功能评估等动态了解脑部及神经功能变化,通过病史采集系统检查及针对性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睡眠管理等生活方式干预,儿童需排查先天发育异常等并加强康复训练,老年人要控制基础疾病并获家人陪伴,围绝经期女性需关注激素变化及情绪调节等综合维护脑部健康。 一、定期监测评估 需定期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复查,观察脑萎缩的进展情况,同时可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等,动态了解脑部状况及神经功能变化。 二、明确病因排查 1.病史采集与系统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慢性疾病)、家族遗传史等,同时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排查可能导致脑萎缩的潜在病因。2.针对性实验室检查:根据初步排查线索,可能需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遗传学检查(若怀疑遗传因素相关脑萎缩)等,以明确具体病因。 三、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抗氧化剂(如蓝莓、西兰花等)、不饱和脂肪酸(如深海鱼类)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护神经细胞健康,减少氧化应激损伤。2.适度运动:进行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及适度的脑力活动(如下棋、阅读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可塑性,利于维持神经功能。3.睡眠管理: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可进行神经修复等生理活动,对脑部健康有益。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若儿童出现轻微脑萎缩,需重点排查先天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在生活中加强康复训练干预,由专业人员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促进神经功能发展。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若存在轻微脑萎缩,需尤其关注基础疾病控制,如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延缓脑萎缩进展,同时家人应多给予陪伴交流,辅助维持认知功能。3.女性特殊阶段: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脑部状况,需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关注自身情绪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综合维护脑部健康。

    2025-10-29 12:09:54
  • 青少年出现头痛、胸痛、胃痛和焦虑症应该看哪个科室的医生

    青少年头痛若由神经系统病因引发首诊神经内科,医生会询问发作频率、性质等及病史并体格检查排查;胸痛心血管相关首诊心内科,查心脏结构功能,有前驱感染史警惕心肌炎;呼吸相关胸痛伴呼吸症状首诊呼吸内科,查肺部胸膜;胃痛首诊消化内科,问饮食等可能胃镜;焦虑症首诊精神心理科,用心理量表等评估及干预。 一、头痛 青少年头痛若由神经系统相关病因引发,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或颅内病变等,应首诊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可通过详细询问头痛的发作频率、性质(如搏动性、胀痛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改变等)及病史(如家族头痛史等),结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来排查病因。需关注青少年学习生活压力对头痛的影响,长期高压可能诱发紧张性头痛,神经内科的专业评估能精准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头痛。 二、胸痛 1.心血管系统相关胸痛:若胸痛怀疑与心脏相关,如心肌炎、心包炎等,需就诊心内科。心内科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查心血管器质性病变。青少年若有发热、乏力等前驱感染史,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心内科检查可早期发现异常。 2.呼吸系统相关胸痛:若胸痛伴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与胸膜炎、气胸等有关,应就诊呼吸内科。呼吸内科医生可通过胸部X线、CT等检查明确肺部及胸膜病变情况。 三、胃痛 青少年胃痛多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如胃炎、胃溃疡等,首诊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医生会询问饮食情况(如进食规律、是否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胃痛发作特点(如疼痛时间、与进食关系等),可能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直观观察胃部黏膜情况,排查胃部器质性病变。需关注青少年不良饮食习惯对胃部的影响,如暴饮暴食、节食等。 四、焦虑症 青少年出现焦虑症时,应就诊精神心理科。精神心理科医生会通过专业的心理量表评估(如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等)、临床访谈来判断焦虑症的严重程度及类型。需考虑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如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等,精神心理科医生可提供心理疏导、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关注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干预以缓解焦虑症状。

    2025-10-29 12:08: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