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扬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
    王晋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擅长癫痫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脑电图读图诊断等。曾荣获2012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
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等各类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展开
  • 晚上失眠应该选择哪种枕头

    枕头材质方面记忆棉可贴合头部分散压力优化睡眠姿势,乳胶具优良弹性透气性助睡眠干爽,荞麦枕可塑性强透气性佳但需定期晾晒;高度选择依成人、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不同人群有相应要求,成人仰卧侧卧有适配高度,老年人需良好支撑颈椎,儿童用低枕,孕妇选稍高支撑腰颈的;支撑性要求优质枕头需持续稳定支撑保颈椎自然舒适,不同睡姿人群对支撑性需求有别。 一、枕头材质与失眠改善 1.记忆棉枕头:其材质能依据头部形状贴合,分散压力,研究表明,记忆棉枕头可优化睡眠时颈部与头部姿势,进而可能提升睡眠质量。例如相关睡眠研究显示,使用记忆棉枕头的人群在睡眠过程中颈部肌肉紧张度有所降低,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 2.乳胶枕头:天然乳胶具备优良弹性与透气性,能提供舒适支撑,其透气性可使睡眠时头部保持干爽,减少闷热感,利于入眠。有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乳胶枕头的受试者睡眠中因闷热醒来的情况相对减少。 3.荞麦枕:可塑性强,可依头部形状调整,且透气性佳,但需定期晾晒以保持干燥,防止潮湿影响睡眠体验。 二、枕头高度选择 1.成人:仰卧时,枕头高度约为8~15厘米,应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大致与一拳高度相当;侧卧时,枕头高度需与肩膀高度一致,保证颈椎在睡眠中自然伸展。 2.老年人:因颈椎功能可能退化,更需选择能良好支撑颈椎的枕头,以维持睡眠中颈椎的正常位置。 3.儿童:需选用符合其颈椎生理曲度的低枕,一般3~6厘米为宜,避免过高影响颈椎发育。 4.孕妇:由于身体姿势变化,可选择稍高且能支撑腰部与颈部的枕头,以保持舒适体位。 三、枕头支撑性要求 优质枕头应在睡眠中持续提供稳定支撑,避免颈部悬空或过度弯曲,确保颈椎处于自然舒适状态,这样可减少因颈部不适引发的失眠情况。不同睡眠姿势人群对枕头支撑性需求有别,侧睡者需更厚枕头填充肩部与头部空隙,仰睡者则需适中高度枕头维持颈椎正常弧度。

    2025-10-29 11:37:55
  • 面对神经衰弱应进行何种处理

    神经衰弱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干预来正确认知并缓解负面情绪,生活方式上需保证作息规律以充足睡眠促进神经系统修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调节神经功能,药物辅助可依据具体状况使用调节神经药物,特殊人群中孕妇哺乳期优先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则综合考量身体机能选合适干预措施且运动要柔和。 一、心理干预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让患者正确认知神经衰弱,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协助患者改变不合理认知与行为模式,针对因工作压力大等心理因素引发神经衰弱的人群,经专业心理疏导能改善心理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从心理干预中获益,儿童能正确看待自身情绪相关问题,成年人可更好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人群睡眠时长有差异,儿童需保证7~10小时左右睡眠以促进大脑发育,成年人应维持7~8小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规律作息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对改善神经衰弱至关重要。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如快走、慢跑等,运动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症状,不同性别人群均可通过适度运动获益,老年人运动需选择柔和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身体损伤。 三、药物辅助 可依据具体状况使用调节神经药物,如存在睡眠障碍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使用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物,但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需谨慎,因药物可能对特殊人群产生不良影响,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评估药物使用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女性:出现神经衰弱时优先通过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调整改善,谨慎用药,因药物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 2.老年人:综合考量身体机能状况,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上,依据身体耐受情况选择合适干预措施,运动以柔和运动为主,避免增加身体负担。

    2025-10-29 11:36:29
  • 重度面瘫的表现症状

    重度面瘫会引发面部外观异常(患侧表情肌瘫痪、眼裂等异常)、眼部相关症状(泪液分泌及眼睑闭合问题)、面部运动功能受限(随意运动严重障碍)、味觉改变(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镫骨肌功能受累致听觉过敏)等多方面问题,对不同年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 眼部相关症状 泪液分泌及眼睑闭合问题:患者可能出现泪液分泌异常,由于眼轮匝肌功能障碍,泪液排出受阻,可导致泪液外溢或泪液排出不畅。同时,眼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泪液的湿润和保护,容易发生干燥、炎症,患者可感觉眼部有异物感、刺痛感、畏光等,长期不处理可能引发角膜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 面部运动功能受限 面部随意运动严重障碍:重度面瘫患者几乎无法进行正常的面部随意运动,比如无法自主完成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在进食时,食物容易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影响正常咀嚼和吞咽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面部表情交流,不利于心理和社交发育;对于成年患者,可能会对其社交、工作等产生较大影响,导致自信心下降等心理问题。 味觉改变 味觉传导障碍:部分重度面瘫患者可能出现味觉改变,这是因为面神经中支配味觉的纤维受累。患者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影响对食物味道的感知,进而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量。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食物的喜好改变,而成人可能会因为味觉异常影响饮食选择和营养摄入。 听觉过敏 镫骨肌功能受累:面神经支配镫骨肌,当镫骨肌功能受累时,患者可出现听觉过敏现象,即对正常音量的声音感觉过强,这是因为镫骨肌瘫痪后,鼓膜张肌相对紧张,导致对声波的传导敏感度增加,患者在听到较大声音时会感觉刺耳、不适。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会因为听到突然的声响而受到惊吓,成人则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因听觉过敏而感到困扰。

    2025-10-29 11:34:33
  • 肌阵挛发作症状

    肌阵挛发作的常见症状包括不自主、快速的肌肉抽搐,可累及身体一个或多个部位,常伴有意识丧失、强直-阵挛发作、自主神经症状等,发作频率不定,可由遗传、脑部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1.短暂的肌肉抽搐:肌阵挛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短暂的肌肉抽搐,可累及身体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抽搐可能是局部的或全身性的,可以是轻微的抖动,也可以是剧烈的痉挛。 2.意识丧失:在一些情况下,肌阵挛发作可能伴有意识丧失,患者可能会突然失去意识,摔倒在地。 3.强直-阵挛发作:这是一种更严重的肌阵挛发作类型,除了肌肉抽搐外,还可能伴有强直期和阵挛期。强直期表现为肌肉紧张和僵硬,阵挛期则是快速的肌肉抽搐。 4.自主神经症状:肌阵挛发作有时可能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脸红等。 5.发作频率:肌阵挛发作的频率可以是单次发作,也可能频繁发生,每天数次或数十次。 需要注意的是,肌阵挛发作的症状可能因病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原因可能导致肌阵挛发作,如遗传因素、脑部疾病、代谢紊乱、药物副作用等。 如果怀疑有肌阵挛发作或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EEG)等,以确定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肌阵挛发作通常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手术治疗等。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可能对症状的控制有所帮助,如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饮酒、咖啡因等)。 对于儿童患者,肌阵挛发作可能对其发育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总之,肌阵挛发作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10-29 11:33:28
  • 白质脑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白质脑病分遗传性与获得性,遗传性好发儿童及青少年,有运动协调下降、肌张力异常、智力落后、学习能力减退、视力听力受累及癫痫发作等表现;获得性中血管性多见于中老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有认知缓慢减退、步态异常、尿便障碍等,感染性的伴随相应感染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病的一般治疗及依病因选药的药物治疗,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安全及基础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一、症状 1.遗传性白质脑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常呈现进行性发展态势。在运动功能方面,表现为运动协调能力逐步下降、肌张力异常等;智力发育上,可见智力水平较同龄人逐渐落后、学习能力减退;视力与听力也会受累,出现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癫痫发作。 2.获得性白质脑病: 血管性白质脑病:多见于中老年且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者,可出现认知功能缓慢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计算力减弱等;步态方面呈现异常,如行走不稳、步态蹒跚;还可能出现尿便障碍等。 感染性白质脑病:伴随相应感染症状,比如发热、乏力等,同时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像肢体麻木、无力等。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针对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等健康饮食原则),进行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机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保障充足营养供给以支持其生长发育。 2.药物治疗:依据不同病因选用相应药物,例如炎症性白质脑病可能会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但具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且要特别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避免滥用可能对儿童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要考虑血糖波动等情况。

    2025-10-29 11:32: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