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孩子嗓子老是吭吭什么原因
孩子嗓子老是吭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如不良习惯(模仿行为、探索自身发声);病理性因素如上呼吸道相关疾病(慢性咽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喉部异物、过敏因素(过敏性咽炎);还有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情绪。家长需观察孩子伴随症状,若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同时注意孩子生活环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一、生理性因素 (一)不良习惯 1.模仿行为:孩子可能会模仿身边人的一些异常发声动作,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吭吭的表现,出于好奇就进行模仿,这种情况在低龄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3-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他人行为的影响而出现嗓子吭吭的情况。 2.探索自身发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声产生好奇,会通过吭吭等方式来探索嗓子发出声音的不同方式,这是一种正常的探索行为,一般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多发生在幼儿期到学龄前期的孩子身上。 二、病理性因素 (一)上呼吸道相关疾病 1.慢性咽炎:多与孩子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有关,如空气污染、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孩子会感觉嗓子有异物感,从而通过吭吭来缓解不适,同时可能伴有咽干、咽痒等症状,常见于学龄期及以上的孩子,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2.鼻炎、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引起咽部不适,导致孩子通过吭吭来清除咽部的分泌物。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免疫力较低、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孩子。 3.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会使扁桃体反复发炎,导致扁桃体隐窝内有细菌、分泌物等积聚,刺激咽部,引起孩子嗓子吭吭。孩子可能还会有扁桃体肿大、咽部疼痛等表现,常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与孩子的机体免疫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有关。 (二)咽喉部异物 1.细小异物残留:孩子在进食过程中,比如吃瓜子、豆类等小颗粒食物时,可能会有细小异物残留于咽喉部,从而引起嗓子不适,出现吭吭的表现。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7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太会正确处理食物,且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三)过敏因素 1.过敏性咽炎:孩子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后,引起咽部的过敏反应,出现咽部瘙痒、异物感等,导致孩子通过吭吭来缓解不适。孩子可能还会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相关症状,常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本身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病史的孩子更容易发生。 三、其他因素 (一)心理因素 1.紧张、焦虑情绪: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比如在考试前、陌生环境中等,可能会出现嗓子吭吭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这种情况在学龄期孩子中较为常见,与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交环境等因素有关。 如果孩子嗓子老是吭吭,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除了吭吭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部疼痛等。如果伴有其他明显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喉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发声习惯,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等不良刺激因素。
2025-10-21 14:15:56 -
小孩吃樱桃会拉肚子吗
小孩吃樱桃一般正常食用不会拉肚子,但食用过量、樱桃不新鲜或未洗净、个体差异等可能致拉肚子,轻微拉肚子可停食樱桃、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严重则就医,预防需控制食用量、确保樱桃新鲜洁净、关注个体差异。 一、正常食用樱桃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拉肚子 樱桃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通常不会引起腹泻。正常情况下,小孩消化系统发育逐渐完善,适量摄入新鲜、洗净的樱桃,其中的营养物质可被正常消化吸收,不会引发拉肚子症状。例如,多项儿童营养研究表明,在儿童合理摄入水果的情况下,樱桃等常见水果的正常食用量不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影响。 二、可能导致小孩吃樱桃后拉肚子的情况 1.食用过量 小孩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一次性食用过多樱桃,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樱桃中的膳食纤维等成分在过量时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导致腹泻。一般来说,对于3-6岁儿童,建议每次食用樱桃量控制在10-15颗左右,年龄更小的幼儿食用量应相应减少。因为过量摄入会超出小孩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引发消化不良和腹泻。 2.樱桃不新鲜或未洗净 樱桃不新鲜:如果樱桃保存不当,出现变质情况,可能被细菌、霉菌等污染。小孩食用后,细菌或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导致拉肚子。例如,变质樱桃可能滋生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从而引发肠道感染性腹泻。 未洗净:樱桃表面可能残留农药、污垢、细菌等。小孩食用前如果没有彻底洗净,这些物质进入胃肠道后,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出现拉肚子现象。所以,在给小孩吃樱桃前,一定要用清水充分冲洗干净,最好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3.个体差异 有些小孩可能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或者胃肠道较为敏感。对于这类小孩,即使是正常量的樱桃,也可能因个体的特殊反应而出现拉肚子情况。比如,部分小孩可能对樱桃中的某些成分过敏,过敏反应累及胃肠道时就会表现为腹泻,同时可能还伴有呕吐、皮疹等其他过敏症状。 三、针对小孩吃樱桃后拉肚子的应对及预防措施 1.轻微拉肚子的应对 如果小孩吃樱桃后只是轻微拉肚子,首先要让小孩停止继续食用樱桃,同时适当让小孩多喝水,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可以给小孩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减轻胃肠道负担,一般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在调整饮食后可逐渐缓解。 2.严重情况的处理 如果小孩吃樱桃后拉肚子情况严重,如腹泻频繁、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能会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如补充水分、调节肠道菌群等。 3.预防措施 控制食用量:根据小孩年龄严格控制樱桃的食用量,遵循适量原则。例如,对于1-3岁幼儿,每次食用樱桃5-10颗较为适宜,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也不宜过量。 确保樱桃新鲜洁净:购买新鲜的樱桃,食用前仔细清洗干净,可以用淡盐水浸泡后再冲洗,以最大程度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关注小孩个体差异:对于过敏体质或胃肠道敏感的小孩,在给其尝试樱桃等新食物时,要少量引入,观察小孩食用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同时,要注意保持小孩胃肠道的健康,合理安排饮食,增强小孩的体质,提高胃肠道的抵抗力。
2025-10-21 14:14:49 -
孩子睡觉不踏实怎么办
营造适宜睡眠环境,包括调节温湿度、控制光线和噪音;调整作息规律,固定作息时间并控制白天睡眠时间;做好睡前准备,提供舒适床铺和睡前安抚;排查身体不适因素,关注饮食和疾病;早产儿和有过敏史孩子有特殊注意事项,以此让孩子睡觉更踏实。 一、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1.温度与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较为适宜,湿度维持在50%-60%。孩子穿着舒适的棉质睡衣,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睡眠踏实度,合适的温湿度能让孩子身体处于舒适状态,利于入睡且保持睡眠安稳。 2.光线:营造黑暗的睡眠环境,可拉上遮光窗帘,避免夜间强光刺激。因为光线会干扰孩子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光线过强会影响其正常分泌,从而导致孩子睡觉不踏实。 3.安静程度:尽量减少外界噪音干扰,可使用白噪音机播放轻柔稳定的声音,如海浪声、雨声等,能帮助孩子屏蔽周围嘈杂声音,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二、调整作息规律 1.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让孩子上床睡觉和起床,建立规律的生物钟。例如,晚上7-8点固定洗漱,8-9点准时上床,通过长期坚持让孩子的身体适应固定的作息节奏,到点就会有困意,睡眠会更踏实。 2.控制白天睡眠时间:如果孩子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对于婴幼儿,白天可安排2-3次小睡,每次时长不宜超过2-3小时;较大儿童白天也不宜睡超过1-2小时,且尽量在下午3点前结束白天睡眠,这样夜间更容易入睡且睡眠更安稳。 三、睡前准备工作 1.舒适的床铺:使用合适尺寸、软硬适中的床垫和枕头,让孩子躺卧舒适。过硬的床垫会让孩子身体某些部位受压不适,过软的床垫不利于孩子脊柱发育,舒适的床铺能保障孩子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处于放松状态,提高睡眠踏实度。 2.睡前安抚: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轻柔的抚摸、哼唱摇篮曲等方式进行安抚;对于较大儿童,可在睡前进行简短的亲子阅读,让孩子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从兴奋状态过渡到准备睡眠的状态,利于进入深度睡眠。但要注意阅读内容不宜过于刺激大脑,应选择温馨平和的故事。 四、排查身体不适因素 1.饮食方面:晚餐不宜让孩子吃得过饱或过少。过饱会导致孩子肠胃负担过重,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影响睡眠;过少则会让孩子夜间因饥饿而醒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晚餐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泥等,且睡前1-2小时不宜进食。 2.疾病因素:关注孩子是否有身体不适的疾病表现,如感冒引起鼻塞、发热,会导致呼吸不畅或身体发热不适;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孩子腹部不适。若孩子持续睡觉不踏实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哭闹不止、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疾病因素对睡眠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的睡眠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需要精心呵护睡眠环境。除了上述一般的睡眠环境调整外,要更加注意保暖,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可使用合适的婴儿保暖设备,同时遵循儿科医生关于其作息调整的专业建议,逐步建立规律作息。 2.有过敏史的孩子:如果孩子有过敏史,要特别注意睡眠环境中可能引起过敏的因素,如避免使用羽毛枕头、化纤材质的床上用品等,选择纯棉材质且经过严格抗过敏处理的寝具,防止过敏反应影响睡眠踏实度。
2025-10-21 14:12:48 -
一岁宝宝拉肚子脱水怎么办
对于一岁宝宝脱水,需判断脱水程度,轻度可口服补液(如补液盐、米汤加盐溶液),中重度需静脉补液;要继续喂养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精神、大便、尿量等病情变化;特殊人群(有基础病等)要更小心,严格科学处理,防交叉感染。 一、判断脱水程度及表现 1.轻度脱水:宝宝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极差,捏起后很久才能恢复;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 二、补充水分的方法 1.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脱水的宝宝,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有效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按照说明书冲调后少量多次服用。一般每千克体重50-100毫升,在4-6小时内少量多次喝完,以纠正脱水。一岁宝宝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服用时要缓慢喂服,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引起呕吐。 如果宝宝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尝试给宝宝喝一些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毫升(约1斤)加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盖),随时口服。 2.静脉补液 当宝宝出现中度或重度脱水时,口服补液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需要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静脉补液会根据宝宝脱水的程度、体重等情况精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速度,以快速纠正脱水状态。 三、调整饮食 1.继续喂养 即使宝宝拉肚子,也不建议完全禁食。可以继续给宝宝喂母乳,母乳容易消化,还含有丰富的抗体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宝宝恢复。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喂配方奶,但要注意适当调整奶量,避免一次喂得过多加重胃肠负担。 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但是要避免给宝宝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腹泻加重。 四、观察病情变化 1.精神状态 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在补充水分后精神逐渐好转,说明脱水情况在改善;如果宝宝精神持续萎靡、烦躁不安或者出现嗜睡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 2.大便情况 记录宝宝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如果大便次数没有减少甚至增多,或者大便性状变得更稀、出现脓血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一步查找腹泻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3.尿量 注意宝宝的尿量,如果尿量逐渐增多,说明脱水在逐渐纠正;如果尿量持续很少甚至无尿,也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可能需要调整补液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岁宝宝身体各项机能还不完善,在处理脱水问题时要格外小心。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补充水分和调整饮食,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如果宝宝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出现拉肚子脱水的情况时,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宝宝对脱水的耐受和治疗效果,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来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因为宝宝抵抗力低,容易在腹泻期间继发其他感染加重病情。
2025-10-21 14:11:55 -
多动症怎么检查好
诊断儿童多动症需进行临床观察与病史采集、专业量表评估及医学检查。临床观察包括不同环境下儿童表现及不同年龄差异;病史采集涵盖围生期、出生、发育里程碑及家族史等;专业量表评估有Conners量表(分不同版本)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医学检查包含体格检查(排除躯体疾病)、神经系统检查(辅助判断神经发育问题)及辅助检查(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排除相关疾病)。 病史采集:需要了解儿童的prenatal(围生期)情况,如母亲孕期是否有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出生时是否有早产、难产等情况;成长过程中的发育milestones(里程碑)完成情况,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规律;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神经发育相关问题等。对于不同性别儿童,在病史采集中需关注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环境或遗传因素影响。比如,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多动症相关,家族病史的询问有助于判断遗传倾向。 专业量表评估 Conners量表:这是常用的评估多动症的量表,有父母版、教师版和儿童自评版等多种形式。父母版量表主要基于家长观察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如注意力持续时间、活动水平、冲动行为等方面进行评分;教师版量表则是教师根据儿童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评定,包括课堂上的注意力、与同学的互动等情况;儿童自评版适合年龄较大的儿童,让其自己对自身的注意力、情绪等方面进行评价。不同年龄的儿童适用不同版本的量表,能更精准地反映其在相应环境下的症状表现。例如,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版量表可能更能全面反映其在家庭日常活动中的情况;而学龄期儿童教师版量表能较好体现其在学校场景中的问题。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除了评估多动症相关症状外,还能评估儿童的其他行为问题。通过该量表可以从社交能力、情绪问题等多个维度了解儿童情况,从而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及相关的行为异常。在病史中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儿童,如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的儿童,使用该量表能更全面评估其行为表现与多动症症状的关联。 医学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的身体检查,如身高、体重、心肺听诊等,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多动症的症状。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引起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体格检查的重点略有不同,婴幼儿期更关注生长发育指标,学龄期儿童则注重身体器官的基本功能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检查儿童的肌张力、反射、运动协调性等情况。多动症儿童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的轻微异常,如精细运动协调能力稍差等。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发育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多动等症状。对于有早产、难产等特殊病史的儿童,神经系统检查更为重要,能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的问题。 辅助检查:一般包括脑电图(EEG)、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脑电图主要用于排除癫痫等脑部疾病,因为部分癫痫发作可能表现出类似多动症的症状;头颅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脑部结构是否有异常,如是否存在脑发育异常等情况。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辅助检查时需要考虑其配合程度等因素,例如婴幼儿可能需要在镇静状态下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要充分评估镇静的风险与必要性。
2025-10-21 14: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