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12岁儿童长高可以吃什么

    12岁儿童长高需注意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饮食上要摄入蛋白质类(如牛奶、鸡蛋、鱼虾)、钙含量丰富(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维生素类(富含维生素D的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及其他(谷类、坚果)食物;保证每天9-11小时睡眠;每天至少1小时纵向运动,还要避免肥胖或营养不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蛋白质类食物 1.牛奶:每100毫升牛奶约含3克蛋白质,且富含钙等矿物质。钙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12岁儿童长高至关重要。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易于儿童吸收,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的牛奶摄入,能为儿童提供生长所需的部分营养。 2.鸡蛋:一个鸡蛋约含7克左右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组织的基本原料,对于儿童骨骼、肌肉等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12岁儿童每天吃1-2个鸡蛋,可补充优质蛋白质。 3.鱼虾类:例如每100克鲈鱼约含18.6克蛋白质,鱼虾类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其中的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大脑发育等,同时鱼虾类的营养容易被儿童消化吸收,每周可安排2-3次鱼虾类食物。 二、钙含量丰富的食物 1.豆制品:像每100克北豆腐约含164毫克钙,豆制品中的钙易于吸收。大豆本身富含多种营养,制成豆制品后钙含量较高,12岁儿童可以多吃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摄入,有助于骨骼的生长,促进长高。 2.深绿色蔬菜:例如每100克菠菜约含66毫克钙,还有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也富含钙。蔬菜中的钙是儿童获取钙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蔬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12岁儿童每天应保证摄入300克左右的深绿色蔬菜。 三、维生素类食物 1.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动物肝脏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每100克鸡肝约含377单位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对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12岁儿童可以适当摄入动物肝脏,但要注意适量,每周1-2次即可。 2.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是富含维生素A的代表食物,每100克胡萝卜约含728微克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骨骼生长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2岁儿童每天可以吃100克左右的胡萝卜,可以凉拌、清炒等多种方式食用。 四、其他有助于长高的食物 1.谷类食物:大米、小麦等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能为儿童生长提供能量。12岁儿童每天应保证摄入200-300克谷类食物,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所需的能量供应。 2.坚果类:例如每100克杏仁约含244毫克钙,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坚果类食物可以作为儿童的健康零食,但要注意适量,每天吃10克左右的坚果,能为儿童补充多种营养,对长高有一定帮助。 对于12岁儿童长高,除了饮食调整外,还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儿童每天应保证9-11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很重要,像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运动时间。另外,要注意避免儿童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等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10-21 14:04:25
  • 二十几天的宝宝老是放屁不拉大便怎么回事

    二十几天宝宝老是放屁但不拉大便可能由生理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奶量摄入不足)和喂养因素(奶粉冲调不当、妈妈饮食影响)导致,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腹部情况,可通过按摩腹部、增加奶量摄入干预,特殊人群要避免不恰当处理,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二十几天的宝宝消化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肠道蠕动相对不规律。胃肠功能还未完全成熟,消化酶分泌等功能不够完善,导致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可能出现暂时的不协调情况,从而引起老是放屁但不拉大便的现象。例如,肠道内食物发酵等产生气体相对较多,表现为放屁多,但大便排出相对延迟。 2.奶量摄入不足:如果宝宝摄入的奶量不够,那么形成的粪便量也会较少,不足以刺激肠道产生排便反射,就会出现不拉大便的情况,同时肠道内气体相对积聚,表现为老是放屁。因为宝宝通过吸吮获取营养,奶量不足时,肠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来引发正常的排便动作。 (二)喂养因素 1.奶粉喂养相关: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冲调奶粉的比例不当,比如奶粉冲调过稠,会导致宝宝消化相对困难,容易出现肠道内产气增多以及大便排出不畅的情况。另外,宝宝对奶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能存在个体差异的消化适应问题,也可能引发此类情况。 2.母乳喂养相关:妈妈的饮食也可能影响宝宝。如果妈妈进食了过多容易产气或者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后,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导致宝宝老是放屁不拉大便。 二、观察与处理建议 (一)观察宝宝一般情况 1.精神状态:观察宝宝的精神是否活泼,吃奶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只是单纯放屁不拉大便,可能情况相对较轻;但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因为精神状态和吃奶情况是反映宝宝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的精神和吃奶表现可能提示存在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2.腹部情况:留意宝宝腹部是否膨隆等异常。可以轻轻触摸宝宝腹部,感觉是否有胀气等情况。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宝宝不适。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按摩腹部:可以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和大便的排出。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温暖,力度适中,按照顺时针方向有规律地进行按摩,刺激肠道蠕动。 2.增加奶量摄入:对于奶量摄入不足的宝宝,要确保按需喂养,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奶量。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正确的喂养姿势,让宝宝充分吸吮,保证有效的乳汁摄入;奶粉喂养的宝宝要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正确冲调奶粉,保证奶量的充足供应。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二十几天的宝宝,属于特殊的婴幼儿群体,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安全和科学。要避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如自行给宝宝使用成人的通便药物等,因为宝宝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成人药物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经过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后,宝宝仍然老是放屁不拉大便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21 14:03:40
  • 大人得手足口的症状

    大人得手足口病有前驱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有皮疹,少数会出现重症表现,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情况更需关注,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异常及时就医。 一、前驱症状 部分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前可能有1-2天的低热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此阶段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身体不适、乏力等,一般容易被忽视,这与病毒入侵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初期表现相关,不同个体前驱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略有差异,与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二、典型症状 (一)口腔症状 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及咽部等部位。患者会感觉口腔疼痛,尤其在进食、饮水时疼痛明显加剧,这是因为疱疹和溃疡刺激口腔黏膜神经末梢,年龄较大能表述的患者会明确诉说口腔内有疼痛感,影响正常进食,进而可能导致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表现为流涎增多等。 (二)手部和足部症状 手、足部位出现皮疹,初期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好发于手掌、手指背面、足底等部位。皮疹一般不痒,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瘙痒感,与手足口病病毒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有关,不同患者皮疹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会有不同,免疫功能正常的大人可能皮疹相对局限,而免疫功能较弱者可能皮疹范围较广。 (三)臀部症状 部分患者臀部也可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等,与手足部位皮疹特点相似,同样是病毒累及臀部皮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三、重症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 少数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发展为重症,如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且持续时间较长)、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表现。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导致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表现,或引起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例如,当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影响神经功能,出现上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侵犯心血管系统时,会影响心脏和肺部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心率等方面的改变。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的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出现重症表现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病程可能会更长。因为自身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的侵袭,病毒容易在体内扩散并累及更多器官系统,所以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应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二)有基础疾病者 本身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会使基础疾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可能更难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发热、炎症反应等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出现病情波动等情况。所以这类人群在感染手足口病期间,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同时积极治疗手足口病相关症状。 总之,大人得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前驱症状、典型的口腔、手足、臀部皮疹表现,少数可出现重症表现,不同人群感染后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21 14:00:31
  • 宝宝吸入性肺炎症状是什么

    宝宝吸入性肺炎有一般症状如呼吸、面色、精神状态异常,不同类型吸入性肺炎有不同典型症状,不同年龄段宝宝症状特点有差异,有早产史等特殊情况的宝宝出现相关异常表现需高度警惕。具体而言,一般症状有呼吸急促、面色发青发紫、精神萎靡不爱吃奶等;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重度时生后数小时有呼吸等表现且可能有三凹征;乳汁吸入性肺炎有呛奶、咳粉红色泡沫痰、发热等;新生儿期症状不典型,婴儿期可能生长发育受影响;早产史等特殊情况宝宝出现异常要高度警惕。 一、一般症状 呼吸方面 新生儿或小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40-45次/分钟,吸入性肺炎时呼吸频率可增快至60次/分钟以上,表现为呼吸费力,鼻翼扇动,胸廓起伏明显。这是因为肺部吸入异物或液体后,影响了正常的气体交换,机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而加快呼吸频率。 对于较大婴儿,可能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呼吸深浅不一等情况。 面色 可能出现面色发青或发紫,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当肺部功能受到影响,氧气摄入不足,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就会出现面色改变。尤其是在哭闹、活动等情况下,缺氧症状可能更明显。 精神状态 宝宝可能表现出精神萎靡,不爱吃奶,反应差。因为肺部炎症或吸入物质影响了身体的整体状态,宝宝的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精神不佳。 二、典型吸入性肺炎相关症状 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 若宝宝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多羊水或胎粪,轻度吸入时可能仅有呼吸增快等表现;重度吸入时,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60次/分钟)、发绀,胸廓起伏,两肺可闻及粗湿啰音或哮鸣音。胎粪吸入还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这是因为胎粪堵塞了部分气道,使通气受阻,进而引起呼吸困难的一系列表现。 乳汁吸入性肺炎 多发生在早产儿、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宝宝。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或吃奶后出现咳嗽,呛奶现象明显,可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这是因为乳汁误入气管,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反射,而如果吸入量较多,可能导致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出现类似肺水肿的表现,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同时,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这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应激反应。 三、不同年龄段宝宝症状特点差异 新生儿期 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上述呼吸、面色、精神等一般症状外,可能仅表现为呼吸暂停、口周发青等较隐匿的症状。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肺部病变的反应不如较大婴儿明显。 婴儿期 随着月龄增长,症状相对更明显,除了典型的呼吸、咳嗽等表现外,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如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因为婴儿期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肺部炎症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气体交换,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四、特殊情况提示 对于有早产史、出生时Apgar评分低、有腭裂等先天性吞咽功能异常的宝宝,出现上述呼吸、面色、吃奶等异常表现时,更要高度警惕吸入性肺炎的可能。因为这些宝宝本身存在吞咽功能或肺部发育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且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2025-10-21 13:59:38
  • 11岁孩子叛逆怎么办

    11岁孩子处于青春期前期易叛逆,家长可通过理解原因、建立良好沟通模式、树立正确榜样、给予适当自主空间、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等多方面措施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过程需有耐心和关爱以促孩子健康成长。 一、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11岁孩子处于青春期前期,身体快速发育,心理上开始有独立意识,渴望摆脱成人的束缚,表现出叛逆行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此阶段孩子受同伴影响增大,若同伴中有不良行为示范,也可能导致自身叛逆行为出现。 二、建立良好沟通模式 1.平等尊重交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尊重其想法和感受。例如,当孩子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时,认真倾听,不打断。研究表明,平等尊重的交流能让孩子更愿意打开心扉,减少抵触情绪。 2.关注沟通方式:采用温和的沟通语气和恰当的沟通时机。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进行严肃说教,可选择孩子心情较好的时候,心平气和地交流。比如,饭后或一起散步时,以轻松的话题引入,逐步引导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三、树立正确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影响深远。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家长热爱学习,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减少叛逆行为中因价值观偏差导致的不良表现。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是纠正孩子叛逆的重要方式。 四、给予适当自主空间 1.生活决策参与: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参与生活决策,如让孩子决定自己的穿衣风格(在合适场合的范围内)、周末部分活动安排等。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满足其独立意识的需求,从而降低叛逆对抗的情绪。 2.学习适度自主:对于学习,可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家长需在旁边给予必要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孩子的学习方向正确。 五、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1.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和谐的关系,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争吵。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减少因家庭不和谐带来的叛逆情绪波动。例如,家长之间有不同意见时,选择私下平和沟通,不在孩子面前争执。 2.增加家庭互动:多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户外郊游等。通过这些互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从而减少叛逆行为的发生。 六、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1.识别情绪信号: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孩子出现烦躁、易怒等叛逆情绪征兆时,及时进行干预。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情绪低落,要主动询问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 2.情绪疏导方法:采用合适的情绪疏导方法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绘画等方式表达情绪,也可以陪孩子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球等,通过运动释放压力,缓解叛逆情绪带来的负面状态。 对于11岁孩子叛逆问题,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措施来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同时要注意整个过程要充满耐心和关爱,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25-10-21 13:58: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