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7个多月的婴儿还坐不稳,正常吗

    7个多月婴儿坐不稳需综合多方面判断,正常情况存个体差异,异常情况可能是发育迟缓、疾病影响等,要定期监测发育、提供适宜训练、关注营养状况,特殊情况及时就医,早产儿等更需密切关注。 7个多月的婴儿坐不稳可能仍属于正常范围。一般婴儿大运动发育有一定规律,通常宝宝3个月左右抬头较稳,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7个月时可能坐得还不是很稳,但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婴儿发育相对快些,7个月时能较好独坐,而有些可能稍慢些,只要其他大运动发育指标大致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属于正常的发育进程差异。例如,部分婴儿可能在8-9个月时才坐得比较稳当,这也可能是正常情况,因为婴儿的大运动发育受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个体variability。 异常情况的提示 发育迟缓相关:如果除了坐不稳外,同时伴有其他大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比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4个月不能竖头,或者在其他方面的发育也滞后,如精细动作发育差,不会抓握物品等,那么就要警惕发育迟缓的可能。发育迟缓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先天性的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是后天营养缺乏等原因导致,像缺乏维生素D和钙,影响骨骼发育,进而影响大运动的发育。 疾病影响: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婴儿大运动发育落后,坐不稳。例如脑性瘫痪,除了大运动发育迟缓外,还可能伴有异常的肌张力,如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同时可能伴有姿势异常,如手总是握拳不易打开等。另外,一些肌肉疾病也可能影响婴儿的运动功能,导致坐不稳。 评估与建议 定期监测发育情况:家长要定期带婴儿到儿童保健科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发育评估量表来评估婴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育情况。一般每1-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的儿童保健检查,及时发现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提供适宜的训练机会:在保证婴儿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给婴儿提供一些促进坐立能力发展的训练。例如让婴儿靠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逐渐减少支撑物,让婴儿尝试自己保持坐姿;也可以在婴儿面前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婴儿努力去够取,从而锻炼其颈部和腰部的力量,帮助其更好地学会坐立。但训练要适度,避免过度强迫婴儿,以免引起婴儿的抵触情绪和身体损伤。 关注营养状况:保证婴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保证维生素D和钙的充足供应,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婴儿可以通过合理的母乳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母亲要注意自身营养均衡以保证乳汁质量)或者配方奶喂养来获取足够的营养成分。如果怀疑有营养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补充。 特殊情况及时就医:如果家长对婴儿坐不稳的情况存在担忧,或者发现婴儿同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异常哭闹、姿势异常等,应及时带婴儿到儿科或儿童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由于其发育可能相对足月儿更滞后,7个多月坐不稳更需要密切关注,可能需要更早、更频繁地进行发育评估和干预。

    2025-10-21 13:57:51
  • 三周岁男孩身高体重标准是多少

    三周岁男孩身高均值约96.8厘米,正常范围90.2-103.8厘米,受遗传、营养、疾病影响;体重均值约14.3千克,正常范围11.2-17.2千克,受遗传、营养摄入、运动影响,每个孩子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身高体重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建议就医,要保证孩子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 三周岁男孩身高均值约96.8厘米,正常范围90.2-103.8厘米,受遗传、营养、疾病影响;体重均值约14.3千克,正常范围11.2-17.2千克,受遗传、营养摄入、运动影响,每个孩子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身高体重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建议就医,要保证孩子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 一、身高标准 1.均值范围:三周岁男孩身高均值约为96.8厘米,正常范围一般在90.2~103.8厘米之间。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若父母身高较高,孩子身高可能有向均值上限靠近的趋势;若父母身高偏低,孩子身高也可能在均值范围内波动。同时,营养状况也至关重要,充足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素摄入有助于身高增长,如日常饮食中奶类、肉类、豆制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不足,可能影响身高增长,使其接近下限或低于正常范围。 2.影响因素 遗传:遗传基因决定了孩子身高的潜在范围,父母的身高会通过基因传递给孩子,例如父母双方身高都较高,孩子遗传获得的身高潜力相对较大。 营养:合理的营养是身高增长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疾病:某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影响身高增长,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使身高低于正常范围。 二、体重标准 1.均值范围:三周岁男孩体重均值约为14.3千克,正常范围一般在11.2~17.2千克之间。体重同样与遗传有关,若家族成员普遍体重较重,孩子体重可能相对偏重;若家族成员体重正常,孩子体重也会在相应均值范围内。营养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体重,过量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而运动较少,可能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营养不良则会使体重低于正常范围。 2.影响因素 遗传:遗传因素决定了孩子体重的大致倾向,比如父母体重较大,孩子体重有向均值上限靠近的可能性。 营养摄入:均衡的营养摄入对体重维持正常至关重要,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等,会使热量摄入超过身体消耗,导致体重增加;而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导致体重减轻。 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保持健康体重。缺乏运动的孩子,热量容易堆积,导致体重超标;而经常运动的孩子,身体代谢活跃,体重更易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以上标准值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如果孩子的身高体重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有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为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2025-10-21 13:57:25
  • 儿童性早熟如何做好日常护理

    儿童性早熟需从多方面管理。饮食上要控制高热量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生活环境要避免不良环境因素、营造良好睡眠环境;运动要增加适量运动;心理上要关注儿童心理状态;还要定期体检监测,确诊后遵循医生建议。 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0~500克的蔬菜,种类应多样化,包括绿叶蔬菜、橙黄色蔬菜等;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选择苹果、香蕉、蓝莓等不同种类的水果。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生活环境管理 避免接触不良环境因素:家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一些成人化妆品中的激素成分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儿童体内,干扰内分泌。此外,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含有环境雌激素的物质,如某些塑料玩具、塑料制品包装等,减少环境中雌激素对儿童内分泌系统的潜在影响。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1~13小时,学龄儿童为10~11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分泌生长激素等,对内分泌的正常调节非常重要。在睡眠环境方面,要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如温度保持在20~25℃左右,光线过强可能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对调节性激素分泌有一定作用。 运动管理 增加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运动。运动可以帮助儿童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分泌平衡。例如,学龄前儿童可以选择跳绳、拍球、跑步等运动;学龄儿童可以参加学校的体育课、课间操,也可以进行游泳、篮球等运动。运动还能促进骨骼发育,对儿童的整体健康有益。 心理护理 关注儿童心理状态:儿童性早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如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例如,当孩子发现自己与同伴出现不同的身体变化时,可能会感到不安,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安慰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性早熟这一情况,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心理问题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定期监测与就医指导 定期体检监测: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监测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等情况。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体检,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并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对比,以及观察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等情况,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如女孩8岁前乳房开始发育,男孩9岁前睾丸增大等,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建议:一旦确诊为性早熟,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的管理和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如对于部分性早熟儿童可能需要密切观察,而对于真性性早熟儿童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带孩子复诊,了解孩子的治疗进展和身体状况。

    2025-10-21 13:56:17
  •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表现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会引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肉萎缩、肢体畸形;导致运动能力受限,如行走障碍、运动耐力下降;还会有其他系统表现,像脊柱侧弯、呼吸功能影响,这些都会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身体外观、心肺功能等,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1.肌肉萎缩: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的部分肌肉会出现萎缩情况,这是因为患病时神经受损影响了肌肉的正常营养供应和功能维持。肌肉萎缩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变细,力量减弱,比如腿部肌肉萎缩可能使患儿行走时步态异常,影响正常的运动能力。不同年龄的患儿,由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肌肉萎缩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婴幼儿时期出现肌肉萎缩可能会严重阻碍其大运动的发育,如坐、爬、站、走等能力的发展。 2.肢体畸形: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等畸形。例如足内翻会使患儿的脚无法正常着地,行走时呈内八字步态;髋关节脱位会导致下肢不等长,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平衡。肢体畸形的形成与患病后肌肉力量不平衡有关,患病部位的肌肉力量减弱或失去平衡,使得肢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偏离正常的解剖位置。对于不同性别的患儿,肢体畸形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女孩可能更在意外观上的畸形对自身形象的影响,而男孩可能更关注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但总体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二、运动能力受限 1.行走障碍:多数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障碍,表现为行走困难、步态异常,如跛行、拖行等。严重者可能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借助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行走障碍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完全丧失行走能力。不同生活方式的患儿,长期的行走障碍会影响其参与社交活动、上学、日常出行等,进而可能导致心理上的自卑、孤僻等问题。 2.运动耐力下降:患儿的运动耐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进行简单的运动后就容易出现疲劳。比如正常儿童可以连续跑跳一段时间,而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儿可能跑几步就需要休息。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活动量相对较小,运动耐力下降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但随着年龄增长,参与更多活动时就会明显体现出来,影响其日常活动的参与度。 三、其他系统表现 1.脊柱侧弯:部分患儿会出现脊柱侧弯的情况,这是由于肢体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长期的姿势异常导致脊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脊柱侧弯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外观和心肺功能,例如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压迫胸腔,影响心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呼吸受限等问题。不同病史的患儿,既往小儿麻痹症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等都会影响脊柱侧弯的发生和发展。 2.呼吸功能影响:少数病情严重累及呼吸肌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浅快、肺活量降低等。例如呼吸肌受累时,患儿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就可能比正常儿童费力,在活动后这种呼吸功能障碍会更加明显,影响身体的氧气供应和新陈代谢。对于有基础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儿,呼吸功能障碍可能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密切关注和特殊的医疗护理。

    2025-10-21 13:55:18
  • 8岁儿童需要补充什么营养物质

    儿童健康成长需合理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物质基础,来源有动植物;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主要来源,要选全谷类;脂肪要选健康来源;维生素A助视力等,来源有肝、蔬菜等,D助钙吸收,来源有日照、鱼类等,C增强免疫等,来源有水果、蔬菜等;矿物质中钙构骨骼牙齿,来源有奶、豆制品等,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来源有红肉等,锌影响生长等,来源有海鲜等;水参与生理活动,8岁儿童每天需饮1000-1500毫升水,避免含糖饮料。 一、蛋白质 1.重要性: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参与身体组织的构建与修复等多种生理过程。例如,儿童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器官的生长都离不开蛋白质。 2.来源:动物性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植物性食物中的豆类、坚果等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8岁儿童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求。 二、碳水化合物 1.重要性: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为儿童的日常活动、学习等提供动力。 2.来源:谷类食物如大米、小麦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应保证充足摄入,但要注意选择全谷类食物,其营养价值更高,如全麦面包等比精制米面更有利于儿童健康。 三、脂肪 1.重要性: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但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 2.来源:坚果、深海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大脑和视力发育有益;应避免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四、维生素 1.维生素A 重要性:对儿童的视力发育、免疫系统功能等有重要作用。 来源: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 2.维生素D 重要性: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来源:日照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此外,深海鱼类、蛋黄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8岁儿童由于户外活动相对较多,但仍需注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可适当通过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3.维生素C 重要性: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等。 来源:新鲜的水果如橙子、柠檬、草莓等,以及蔬菜如西兰花、青椒等富含维生素C。 五、矿物质 1.钙 重要性: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来源:牛奶、豆制品、虾皮等是钙的良好来源。8岁儿童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钙摄入。 2.铁 重要性: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缺乏铁会导致贫血,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来源: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 3.锌 重要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味觉发育等有重要影响。 来源:海鲜、坚果、瘦肉等食物中富含锌。 六、水 1.重要性: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温等。8岁儿童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000-1500毫升左右的水,可通过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方式补充,要避免儿童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影响健康。

    2025-10-21 13:54:4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