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孩子睡觉不踏实是什么原因

    孩子睡觉不踏实可能由环境、饮食、生理、心理等多因素导致,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不适、光线过强、噪音干扰;饮食因素有过饱或过饥、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生理因素涉及生长发育阶段、出牙期不适、疾病影响;心理因素包含分离焦虑、情绪紧张,需针对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孩子睡眠情况。 光线过强:夜间睡眠环境中光线过强,会干扰孩子的睡眠周期。即使是微弱的光线,也可能影响孩子大脑中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觉不踏实。所以,孩子睡觉时应营造黑暗、安静的环境,可拉上厚重的窗帘阻挡室外光线。 噪音干扰:突然的噪音或持续的嘈杂声会惊醒孩子。例如,邻居装修的电钻声、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等,都可能让孩子睡眠中断,变得不踏实。可以给孩子的卧室安装隔音效果好的窗户,或者使用白噪音机播放柔和的白噪音来掩盖外界噪音。 饮食因素 过饱或过饥:孩子睡前吃得过饱,会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而睡前过度饥饿,孩子会因为饥饿感而睡不踏实。一般建议孩子在睡前1~2小时避免大量进食,晚餐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且食量要适中。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有些孩子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食用后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而影响睡眠。如果怀疑孩子有食物过敏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生理因素 生长发育阶段:婴儿期孩子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神经系统等不断发育,可能会出现生长痛等情况,导致睡觉不踏实。比如,3~12岁的儿童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可能会因为骨骼生长较快而出现下肢疼痛,影响睡眠。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轻柔按摩疼痛部位来缓解不适。 出牙期不适:婴儿在出牙期,牙齿萌出会刺激牙龈,引起牙龈肿痛、流口水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可以给孩子准备干净的磨牙棒让其啃咬,缓解出牙不适。 疾病影响: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孩子睡觉不踏实,如感冒、发烧、中耳炎、肠痉挛等。例如,孩子感冒时会有鼻塞、咳嗽等症状,影响呼吸和睡眠;中耳炎会引起耳部疼痛,让孩子睡不安稳。如果孩子因疾病出现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原发疾病。 心理因素 分离焦虑:对于幼儿期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后,可能会因为担心父母不在身边而睡觉不踏实。家长可以通过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并且在孩子睡前给予充分的安抚,如陪伴孩子聊天、讲故事等,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情绪紧张:孩子白天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和小伙伴发生争吵、受到老师的批评等,可能会导致情绪紧张,进而影响夜间睡眠。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让孩子以轻松的心态入睡。

    2025-10-21 13:27:49
  • 小孩弱智有什么症状

    小孩弱智会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交、行为等多方面出现迟缓或缺陷症状,如认知发展迟缓表现为智力和学习能力低于同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有表达和理解障碍,运动发育迟缓体现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落后,社交能力缺陷包括社交互动异常和情感表达不恰当,行为异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刻板行为等,发现类似症状需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评估,早期干预对预后重要,家长要关爱耐心配合康复训练并合理安排生活训练计划营造康复环境。 学习能力差:在学校学习中,弱智小孩很难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对知识的接受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比如在数学运算、文字阅读与理解等方面都明显落后,难以完成与年龄相符的学习任务。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表达障碍:弱智小孩语言发育往往较晚,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晚。即使开始说话,也可能存在词汇量少、表达不清晰的情况。例如,正常1岁左右儿童能说简单的字词,而弱智儿童可能到2-3岁才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单字,且语句不连贯。 语言理解困难:对于他人的语言指令和交流内容理解困难。比如别人让其拿某个物品,弱智小孩可能不能正确理解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 运动发育迟缓 大运动发育落后:在大运动方面,如抬头、坐、爬、站、走等动作的发育明显晚于正常儿童。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能抬头,6个月左右能独坐,而弱智婴儿可能4-5个月还不能很好抬头,8-10个月仍不能独坐。 精细运动障碍:精细运动上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正常儿童1岁左右能用手指捏起小物品,而弱智儿童可能到1岁半甚至更晚才能较好完成捏取小物件的动作,手部协调能力差,在拿笔、拼图等需要精细动作的活动中表现不佳。 社交能力缺陷 社交互动异常:弱智小孩在社交方面表现出明显缺陷,不善于与同龄儿童交往,缺乏正常的社交行为。例如,在集体活动中,不能参与同伴的游戏,不会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交流,对他人的情感反应不敏感。 情感表达不恰当:在情感表达上也可能存在问题,不能根据场景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开心时不会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正确宣泄情绪。 行为异常 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小孩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比如在进行一项简单活动时,很快就会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分心。 刻板行为:部分弱智小孩可能出现刻板行为,如反复摇晃身体、拍手、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没有明显的目的,会持续重复进行。 温馨提示:如果发现小孩有上述类似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智力测试、发育评估等。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弱智儿童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耐心,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生活和训练计划,营造有利于孩子康复的环境。

    2025-10-21 13:27:18
  • 小儿呕吐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呕吐的原因多样,包括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感染性因素致的胃炎、肠炎、肠梗阻等)、感染性疾病(非消化系统的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药物副作用、过敏因素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呕吐情况,严重或伴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护理时要正确喂养等。 一、喂养不当 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快,或喂奶后频繁翻动小儿等,都可能导致呕吐。例如,婴儿喂奶量过多超过其胃容量,就容易引发呕吐。 二、消化系统疾病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唾液增多、频繁呕吐,呕吐物可呈泡沫状;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呕吐呈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为奶液及奶块,不含胆汁。 感染性因素 胃炎:多由饮食不洁、感染等引起,小儿可出现呕吐,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如为细菌感染,可通过相关检查发现病原菌。 肠炎:各种病毒(如轮状病毒等)或细菌感染肠道后,除了引起腹泻外,也常伴有呕吐症状,且可能因呕吐导致脱水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等。机械性肠梗阻多因肠粘连、肠套叠等引起,患儿除呕吐外,还可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动力性肠梗阻多与肠道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也会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 三、感染性疾病(非消化系统) 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时,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小儿出现呕吐,一般呕吐程度相对较轻,随着呼吸道感染的好转,呕吐也多会缓解。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除了有发热、头痛、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所致。 四、其他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可出现呕吐,同时伴有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精神萎靡等症状,是由于体内代谢紊乱,酮体蓄积引起。 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影响小儿的代谢和消化功能,导致呕吐等表现。 五、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使用后可能会引起呕吐的副作用,如一些抗生素等,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呕吐,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 六、过敏因素 小儿对某些食物过敏时,也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在进食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可能出现呕吐等症状。 对于小儿呕吐,家长需密切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情况,若呕吐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精神差、腹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护理小儿时要注意正确喂养,避免过度喂养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2025-10-21 13:26:35
  • 孩子记忆力不好,怎么增强记忆力

    孩子记忆力发展可通过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学习方法与环境及大脑训练活动来促进,特殊人群需特殊调整且遵循相关原则。 一、充足睡眠 睡眠对于孩子记忆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对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巩固,形成长期记忆。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小学生9-11小时,中学生8-10小时。例如,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的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二、均衡饮食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脑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像大豆,其含有的蛋白质可以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记忆功能。 2.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如DHA,对大脑发育和记忆力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连接,增强记忆力。可以每周让孩子吃1-2次深海鱼类。 3.维生素: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很重要,如维生素B6、B12等。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全麦面包、燕麦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大脑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 三、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例如,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孩子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往往更好。每天可以保证孩子有30分钟以上的适度运动时间,如放学后进行跳绳、打篮球等活动。 四、学习方法与环境 1.重复与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需要不断重复和复习才能更好地记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复习计划,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2.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安静、整洁且光线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例如,学习房间的布置要简洁,避免过多干扰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保持合适的照明亮度等。 五、大脑训练活动 1.记忆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记忆类游戏,如记忆卡片游戏,让孩子观察卡片上的内容后进行回忆复述。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短期记忆和注意力,从而间接提升记忆力。 2.阅读与思考:鼓励孩子多阅读各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能锻炼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同时,引导孩子在阅读后进行思考,如对故事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疑问等,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影响营养吸收的孩子,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确保营养均衡以支持记忆力发展;对于有学习障碍等特殊情况的孩子,在进行大脑训练活动时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度压力。

    2025-10-21 13:26:03
  • 儿童发烧颤抖怎么回事

    儿童发烧颤抖多在体温上升期出现,由病原体刺激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产热散热失衡所致,可能由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泌尿、肠道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引起,此时要一般护理、监测体温,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要冷静观察、加强日常护理与儿童免疫力预防。 一、体温上升期的表现 儿童发烧时出现颤抖,多发生在体温上升期。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此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外周血流量减少,儿童会感觉寒冷,从而出现颤抖现象。这是身体试图通过肌肉颤抖来产生更多热量,以提高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 二、可能的疾病因素 (一)感染性疾病 1.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等,是儿童常见的引起发烧颤抖的原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呼吸道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紊乱。例如流感病毒感染,除了发烧颤抖外,还常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且病情可能进展较快,体温上升迅速。 2.其他系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儿童发烧颤抖。泌尿系统感染时,儿童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表现;肠道感染则多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疾病 1.风湿性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发烧颤抖的情况,同时可能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病情可能呈慢性迁延性,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2.恶性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一些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发烧颤抖,通常还会伴有消瘦、贫血、肿块等其他异常表现。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当儿童发烧颤抖时,首先要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可以适当给儿童添加衣物或盖被子,但要保持皮肤的透气性。同时,要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二)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儿童的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的上升趋势。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当体温超过37.3℃时考虑发烧。 (三)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发烧颤抖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抽搐等,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儿童发烧颤抖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密切观察儿童的状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在照顾儿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如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更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2025-10-21 13:25: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