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小孩会得糖尿病吗

    小孩有可能得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1型因自身免疫等破坏胰岛β细胞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起病急有“三多一少”等表现;2型与生活方式及遗传有关,起病隐匿常肥胖,需通过筛查及时诊断,确诊后要规范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关注病情及给心理支持。 一、1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破坏了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1型糖尿病患者,小孩患病风险会有所增加。环境因素如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 2.临床表现:起病相对较急,小孩可能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部分小孩可能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症状。 二、2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小孩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血糖升高。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如果父母患有2型糖尿病,小孩患病风险增高。 2.临床表现:起病相对隐匿,很多小孩可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部分小孩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表现,肥胖是常见的伴随表现。 对于小孩糖尿病的筛查,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不明原因的脱水、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检查。一旦怀疑小孩患有糖尿病,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鼓励适当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孩的病情变化,定期带小孩复诊,监测血糖等指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给予小孩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小孩能够健康成长。

    2025-10-17 10:54:39
  • 对于3周岁小孩子不说话应如何处理

    带孩子至儿童保健科或儿科就诊由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语言评估明确不说话原因,若有听力障碍需采取听力干预措施,语言发育迟缓则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家庭语言训练,若考虑自闭症谱系障碍需转介专业机构制定康复方案,家长要保持平和耐心关注语言发展,营造丰富规范语言环境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 一、及时就医评估 1.1带孩子至儿童保健科或儿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孩子的出生情况、既往疾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涵盖神经系统、听力等方面)以及专业的语言发育评估等,来明确孩子不说话的具体原因。 二、排查可能原因及对应措施 2.1听力问题 若经听力检查发现存在听力障碍,需及时采取听力干预措施,如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佩戴合适的助听器等,以保障孩子能接收到正常的声音刺激,利于语言发育。 2.2语言发育迟缓 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家庭语言训练,每日固定时间与孩子面对面交流,使用简单易懂、清晰明确的词汇和语句,比如“宝宝,这是苹果”,并鼓励孩子模仿发音,从单字发音逐渐过渡到简单语句表达。 2.3自闭症谱系障碍 若考虑孩子存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需转介至专业的儿童心理科或康复机构,由专业人员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通过针对性的社交技能训练、语言沟通训练等帮助孩子改善语言及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三、温馨提示 3.1家长要保持平和耐心的心态,因为儿童语言发育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可能语言发育稍晚,但仍需密切关注其语言发展进程,若发现进展缓慢或无明显改善需及时再就医评估。 3.2营造丰富且规范的语言环境,家庭中成员之间交流要使用标准、清晰的语言,避免让孩子长期处于嘈杂、语言混乱或单一匮乏的环境中,为孩子语言发育提供良好基础。 3.3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通过规范的体检及时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状况,以便在语言发育方面出现问题时能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孩子健康舒适为首要考虑。

    2025-10-17 10:53:06
  • 宝宝喉咙有痰怎么办

    保持宝宝喉咙无痰需注意多方面。要保持空气湿润,用加湿器使湿度50%-60%且定期清洁;多给宝宝喝水,不同年龄按需水量喂;用拍背排痰法,侧卧后空心拳从下往上等方向拍背,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就医,医生会检查并据情况用药或雾化;早产儿等特殊宝宝处理更谨慎,异常及时告知病史。 多给宝宝喝水 适量饮水能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对于婴儿,可少量多次喂水;对于较大的宝宝,鼓励其主动饮水。一般来说,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能使痰液变稀,更容易咳出。不同年龄宝宝的需水量不同,婴儿每天约需100-150ml/kg,幼儿每天约需120-150ml/kg。 拍背排痰法 让宝宝侧卧或抱起侧卧,家长五指微曲成半环状,即空心拳,轻轻拍打宝宝背部,两侧交替进行。拍背时力度要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拍2-3次。这样能借助振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不同月龄宝宝拍背力度需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较小的婴儿拍背力度要轻柔。 就医治疗 及时就医情况:如果宝宝喉咙有痰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例如,宝宝呼吸时胸部凹陷明显,或体温超过38.5℃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等问题,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能采取的措施: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肺部听诊、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若为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等药物;若为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痰液特别黏稠难以咳出的宝宝,可能会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如使用氨溴索等药物进行雾化,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宝宝,喉咙有痰时更要谨慎处理。拍背排痰时需格外小心力度和方法,喂水时要防止呛咳。一旦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向医生详细告知宝宝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处理方案。

    2025-10-17 10:50:56
  • 9个月宝宝气管炎怎么治疗

    9个月宝宝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环境、休息饮食)、对症治疗(止咳祛痰、平喘)、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用抗生素),需注意特殊人群(9个月宝宝)用药安全及病情变化,病情加重立即送医。 一、一般治疗 1.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5%~65%,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宝宝呼吸顺畅,减少呼吸道刺激。 2.休息与饮食: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让其身体有能量对抗疾病。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如母乳、配方奶、软烂的粥等,保证水分摄入,防止痰液黏稠。 二、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若宝宝有咳嗽、咳痰症状,可通过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年龄较小的宝宝不会自主咳痰,家长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天拍2~3次。 2.平喘:如果宝宝出现喘息,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缓解症状,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雾化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后要及时给宝宝洗脸、漱口,清除残留药物。 三、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气管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 2.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不可自行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9个月的宝宝,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避免使用不适合该年龄段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如体温是否持续升高、呼吸是否急促(正常婴儿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若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需警惕病情加重)、精神状态是否变差等。如果宝宝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0:50:17
  • 发烧能给宝宝喂母乳吗

    妈妈发烧时通常可继续喂母乳,低热时一般正常喂,中高热时喂母乳需戴口罩并积极找发烧原因处理,宝宝要观察有无异常,妈妈要注意休息、营养、多饮水,发烧用药需遵医嘱,多数普通发烧情况可继续喂母乳并做好防护和自身护理。 一、妈妈发烧时母乳的情况 妈妈发烧时,母乳通常是可以继续喂给宝宝的。一般来说,妈妈因普通感冒等常见原因发烧,母乳中的抗体等成分仍能为宝宝提供一定保护。但如果妈妈是因某些特殊严重感染等情况发烧,需谨慎评估。 二、不同发烧情况的具体分析及应对 (一)低热情况 当妈妈体温在38℃以下时,属于低热,此时母乳质量通常不会有太大改变,一般可以正常喂母乳。因为宝宝从母乳中获取营养和抗体等益处大于可能因妈妈低热带来的潜在影响,而且妈妈可以通过适当多饮水等方式来帮助缓解低热状况。 (二)中高热情况 若妈妈体温在38.5℃-39℃左右的中热,或者更高的高热情况,妈妈在喂母乳时需要注意防护,比如佩戴口罩,避免面对面呼吸传染给宝宝。同时,妈妈要积极寻找发烧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因乳腺炎等引起的发烧,需要及时就医处理炎症问题,但在这期间一般仍可以继续喂母乳,不过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注意事项 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发烧时喂母乳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但要密切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是否有鼻塞、咳嗽、腹泻等表现。如果宝宝出现异常,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 四、妈妈的自身护理及注意事项 妈妈发烧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饮水,以促进身体代谢。如果妈妈因发烧需要服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母乳影响小的药物,避免自行乱用药影响宝宝健康。 总之,妈妈发烧时能否喂母乳需要根据具体发烧情况综合判断,总体而言,在多数普通发烧情况下可以继续喂母乳,但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和自身护理等工作。

    2025-10-17 10:49: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