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孩子两岁时身高体重达到什么标准才正常

    两岁男童身高正常范围约为某值体重有对应范围,两岁女童身高体重有各自正常范围,身高体重受遗传营养疾病等因素影响,若长期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就医,要保证孩子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避免盲目补充营养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保障其生长发育。 一、两岁男童身高体重标准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两岁男童的身高正常范围约为84.3~91.0厘米,体重正常范围约为11.2~14.0千克。身高反映孩子骨骼的生长情况,体重体现身体的营养状况及整体发育水平。 二、两岁女童身高体重标准 两岁女童的身高正常范围约为83.3~89.8厘米,体重正常范围约为10.6~13.2千克。女童的生长发育在整体趋势上与男童有一定差异,但均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三、影响身高体重的因素 1.遗传因素:孩子的身高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大,若父母身高较高,孩子通常有更高的生长潜力,但这并非绝对,遗传只是提供了生长的基础范围。 2.营养因素: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保障孩子正常生长的关键。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例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豆类)、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对骨骼和身体发育至关重要。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偏离正常范围。若孩子身高体重明显异于标准值,需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疾病。 四、特殊情况温馨提示 若孩子身高体重长期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同时,应确保孩子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及适当运动,为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需注意避免盲目补充营养或滥用保健品,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保障孩子的营养摄入和健康成长。

    2025-10-17 10:30:09
  • 两岁宝宝老是打喷嚏流鼻涕怎么办

    对于两岁宝宝打喷嚏、流鼻涕,需观察症状表现,包括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要调整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鼻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若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情况及时就医,且两岁宝宝护理要格外小心,过敏体质宝宝更要留意过敏原。 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清洁湿润: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灰尘、花粉等过敏原的积聚。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刺激宝宝呼吸道,加重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对于两岁宝宝,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加湿器,并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怀疑是过敏因素导致,要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宠物毛发过敏的话,尽量让宝宝远离宠物;对某些食物过敏引起的呼吸道症状,也要留意并规避相关食物。 鼻腔护理 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生理盐水滴鼻剂或喷雾来清洗宝宝鼻腔。用生理盐水清洗能帮助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刺激,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操作时要轻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及时就医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如果宝宝打喷嚏、流鼻涕同时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等)、呼吸急促、喘息、精神萎靡、频繁咳嗽且影响进食和睡眠等情况,可能是感冒、流感、肺炎等疾病引起,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两岁宝宝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小心。要注意保暖,但不要给宝宝穿盖过多,以免出汗后受凉加重症状。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更要留意周围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做好预防工作。

    2025-10-17 10:28:26
  • 两个月的宝宝会认人吗

    两个月宝宝认人有基础,视觉上能看清物体但未达清晰认人程度,听觉上对熟悉声音有反应但非完全认人,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能有区分表现,有的不太明显,通常3-4个月更明显稳定,家长要多互动促发展,尊重差异,注意保护宝宝感知觉发育。 两个月的宝宝视觉有了一定发展,能看清一定距离内的物体,但认人主要是综合多种感知来实现。从视觉角度看,宝宝此时能区分一些简单的颜色和形状等视觉特征,但还未达到清晰准确认人的程度。一般来说,宝宝的双眼运动开始协调,能跟随移动的物体,但对于特定熟悉人的面部特征的精细识别还需要时间发展。 听觉与认人的关联 听觉方面,宝宝对熟悉人的声音会有反应。当听到经常照顾自己的家人声音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停止哭闹、表现出安静、眼神转向声音来源等。不过这还不能完全等同于认人,因为这种反应可能更多是基于声音的熟悉度引发的本能反应。 个体差异情况 每个宝宝的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两个月的宝宝可能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亲近的家人和陌生人,比如看到熟悉的家人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愉悦表情、身体更放松等;而有些宝宝可能认人的表现还不太明显,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宝宝的神经系统、感知觉系统的发育进度不同。通常到3-4个月左右,宝宝认人的表现会更加明显和稳定,能更准确地区分经常接触的亲近的人。 温馨提示 对于两个月的宝宝,家长要多与宝宝进行互动,通过频繁的接触、说话、眼神交流等方式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有助于宝宝认人能力的逐步发展。但要尊重个体差异,不要因为宝宝认人表现不明显而过于焦虑。同时,要注意保护宝宝的视力和听力发育,提供适宜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和过大的噪音等不利于宝宝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2025-10-17 10:27:19
  • 婴儿打嗝的定义是什么

    婴儿打嗝是因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致膈肌控制弱受外界刺激引发膈肌异常收缩,常见喂养过急过快、哭闹时喂奶吸入空气及腹部受凉因素导致,一般可轻拍背排气体缓解,喂养要采用正确姿势少量多次,注意腹部保暖,频繁打嗝伴异常需就医,优先非药物干预且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一、定义阐释 婴儿打嗝是婴儿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具体是指由于婴儿的膈肌不自主地发生收缩运动,使得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嗝”的声响。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婴儿的生理特点相关,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膈肌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时,容易引发膈肌的异常收缩。 二、常见引发因素 1.喂养相关因素:若婴儿吃奶过急、过快,在吸吮过程中会吸入较多空气,这些空气进入胃部后刺激膈肌,可导致打嗝;另外,在婴儿哭闹时喂奶,也容易使大量空气随乳汁进入胃内,进而引发打嗝。例如,婴儿饥饿时吃奶速度通常较快,就比较容易出现打嗝情况。 2.腹部受凉因素:婴儿的腹部若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膈肌痉挛,从而出现打嗝现象。比如在季节更替时,没有给婴儿做好腹部保暖,就可能导致婴儿打嗝。 三、应对及注意要点 一般情况下婴儿打嗝可自行缓解,家长可通过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出胃内多余气体来缓解打嗝;在喂养时要注意采用正确姿势,做到少量多次喂奶,减少婴儿吸入空气的量;同时要注意婴儿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凉引发打嗝。若婴儿频繁打嗝且伴有呕吐、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病理问题。对于婴儿打嗝,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干预方式,因为婴儿年龄较小,需特别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处理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025-10-17 10:26:51
  • 半岁宝宝多少度算发烧

    半岁宝宝正常腋下体温36℃-37.2℃,受多种因素影响,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超39℃为高热。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烧时要注意室内温度、衣物被褥,观察精神等,低热或中度发热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身、多喝温水。 不同程度发烧的判定 低热:当宝宝腋下体温在37.3℃~38℃之间时属于低热。此时宝宝可能只是有轻微的身体发热表现,精神状态一般影响不大,可能会有稍微的烦躁不安等情况。 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之间属于中度发热。宝宝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呼吸稍快等表现,这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 高热:体温超过39℃属于高热。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较明显的不适表现,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半岁宝宝发烧时的注意事项及应对 特殊人群(半岁宝宝)注意事项:半岁宝宝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当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比较合适。避免给宝宝穿着过厚的衣物或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如果宝宝出现精神差、持续哭闹、体温持续不降或伴有其他明显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物理降温方法:当宝宝处于低热或中度发热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来帮助散热,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擦拭时间可以在10分钟左右。另外,可以给宝宝适当多喝一些温水,补充水分,既可以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又有助于通过排汗、排尿来辅助降温。

    2025-10-17 10:26: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