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竹颖,女,主任医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198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妇产医院新生儿护理中心注册培训。从事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工作30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咨询。展开
个人擅长
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常见病的治疗,擅长新生儿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展开
  • 儿童睡觉出汗的原因

    儿童睡觉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新陈代谢旺盛、环境因素影响;病理性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感染、其他感染)、其他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家长要观察出汗情况,生理性原因可调整环境,病理性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对患病儿童加强护理。 环境因素影响:如果儿童睡觉的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或盖被过厚,都容易引起出汗。比如室内温度在25℃以上,儿童穿着毛衣、棉衣睡觉,就会因过热而出汗。另外,睡前剧烈活动也会使儿童在入睡后短时间内出汗,因为活动后机体产热增加,需要通过出汗来散热,入睡后这种散热机制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病理性原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出现多汗,尤以夜间睡眠时明显,还常伴有夜间哭闹、易惊、方颅、肋骨串珠等表现。这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吸收和利用,机体为了维持血钙的正常水平,会动用骨骼中的钙,进而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感染性疾病 结核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可导致儿童夜间盗汗,同时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例如肺结核患儿,除了睡觉出汗外,还会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通过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其他感染:如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在发热过程中或恢复期可能会出现出汗情况。发热时机体通过出汗来散热降温,恢复期身体需要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至正常,同时感染引起的身体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增多。 其他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功能受损,身体氧供不足,机体代偿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来调节,可能会出现多汗现象,尤其在活动后或睡眠时更为明显,还可能伴有气促、口唇发绀、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儿童较为少见,但也可能出现多汗症状,同时伴有食欲亢进、消瘦、心慌、手抖等表现,这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代谢率增高所致。 对于儿童睡觉出汗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观察出汗的程度、伴随症状等。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出汗,要注意调整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22-25℃)、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避免睡前剧烈活动等。如果怀疑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出汗,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维生素D测定、结核菌素试验、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等,更要密切关注出汗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同时注意加强护理,保证儿童的营养供应和休息,促进身体康复。

    2025-10-21 13:21:59
  • 宝宝睡觉老是哼哼唧唧使劲脸红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老是哼哼唧唧使劲脸红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原因如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生长发育快,环境因素如温度不适、光线过亮,喂养因素如过饱或饥饿,以及疾病因素如消化不良、呼吸道问题、皮肤问题等,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家长要观察宝宝情况、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助其成长。 生长发育快:宝宝在快速生长期时,骨骼、肌肉等组织会迅速生长,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婴儿在猛长期,骨骼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一些轻微的不适感,从而导致睡觉不踏实,出现哼哼唧唧、使劲脸红的表现。一般在宝宝合理补充营养后,这种因生长发育快引起的不适会有所缓解。 环境因素 温度不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温度过高时,宝宝会出汗,皮肤可能会有瘙痒感等;温度过低时,宝宝会感觉寒冷,身体会不自觉地使劲来产生热量。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比较适宜,湿度保持在50%-60%,这样的环境能让宝宝感觉舒适,减少睡觉不踏实的情况。 光线过亮:即使在睡眠状态下,宝宝对光线也比较敏感。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光线过亮,会干扰宝宝的睡眠周期,导致宝宝睡眠浅,出现哼哼唧唧、使劲脸红的现象。所以应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宝宝进入深度睡眠。 喂养因素 过饱或饥饿:宝宝喂养不当,过饱会导致腹部胀满不适,影响睡眠;饥饿时宝宝会因肚子饿而睡觉不踏实,出现哼哼唧唧、使劲脸红的情况。对于新生儿,一般建议按需喂养,喂奶后要拍嗝,帮助宝宝排出胃内气体,防止过饱引起的不适;较大月龄的宝宝要注意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量,避免饥饿或过饱。 疾病因素 消化不良: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如果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从而影响睡眠,表现为睡觉哼哼唧唧、使劲脸红。可以通过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来促进消化,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呼吸道问题:如果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鼻腔可能会有分泌物堵塞,导致呼吸不畅,在睡眠时就会通过哼哼唧唧、使劲脸红来试图改善呼吸状况。要保持宝宝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来软化分泌物,然后用吸鼻器轻轻吸出。 皮肤问题:宝宝皮肤娇嫩,若长湿疹等皮肤问题,会有瘙痒感,在睡眠中会因为瘙痒而出现哼哼唧唧、使劲脸红的情况。要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和衣物,根据皮肤情况遵医嘱使用相应的外用药膏等。 如果宝宝睡觉老是哼哼唧唧使劲脸红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了解宝宝的需求,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21 13:21:28
  • 男孩子发育有什么特征

    男孩子青春期会有身高体重增长、第二性征发育、声音变化、皮肤变化和心理变化等情况,家长需密切关注发育异常,同时保证孩子充足营养、睡眠和适当锻炼来助力正常发育 一、身高体重增长 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会快速增长,一般每年可增长5-10厘米左右,这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导致骨骼生长加速。体重也会相应增加,肌肉逐渐发达,体重增长速度因人而异,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与身体组织的发育和营养状况等有关。例如,青春期前身高体重增长相对平稳,进入青春期后受内分泌等因素影响出现明显变化。 二、第二性征发育 1.生殖器变化:睾丸和阴茎开始增大,这是男孩子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睾丸的发育,会逐渐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进而影响身体的一系列变化。 2.毛发变化 阴毛:通常首先在阴囊和大腿内侧出现稀疏、细软的阴毛,之后逐渐变得浓密、卷曲,分布范围向耻骨联合上方扩展。 胡须:一般在15-18岁左右开始出现,初始为上唇上方少量细软的绒毛状胡须,随后逐渐变得粗硬,分布范围扩大到下巴、面颊等部位。 腋毛:通常在阴毛出现后数月至1-2年左右开始生长,先在腋窝处出现少量稀疏的毛发,然后逐渐变得浓密。 其他部位毛发: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如胸毛等也会逐渐增多变粗,这与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三、声音变化 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喉部会逐渐发育,声带变长、变厚,导致声音变得低沉、浑厚。一般在12-15岁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声过程,从童声逐渐过渡到成年男性的声音。 四、皮肤变化 青春期时,男孩子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出现痤疮(青春痘)。这是因为雄激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增生、分泌增加,过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再加上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痤疮的发生。同时,皮肤可能会变得油腻,需要注意面部清洁等护理。 五、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男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变化,如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情绪可能相对不稳定,容易出现波动,有时会表现出叛逆等心理特点。这与身体的生理变化引起的内分泌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家长和老师应给予理解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男孩子的发育情况,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发现发育过早(如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过晚(如14岁后仍无第二性征发育迹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排除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同时,在男孩子发育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应,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旺盛,对身高增长等有重要作用;另外,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

    2025-10-21 13:20:34
  • 四个月宝宝嗜酸细胞高

    四个月宝宝嗜酸细胞高可能由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引起,需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评估,若为过敏性疾病要避免过敏原、对症处理,寄生虫感染需谨慎抗寄生虫治疗,还需注意特殊人群护理,包括喂养、皮肤、环境及密切观察等。 一、嗜酸细胞高的可能原因 1.过敏性疾病:四个月宝宝若接触过敏原,如食物(牛奶、鸡蛋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可引发过敏性反应,导致嗜酸细胞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外周血嗜酸细胞常明显增高。 2.寄生虫感染:如果宝宝有寄生虫感染,也会出现嗜酸细胞升高的情况。比如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使得嗜酸细胞增多。 3.其他疾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嗜酸细胞升高,但相对较少见。 二、相关检查与评估 1.详细病史询问:要了解宝宝的喂养情况(是否有特殊食物摄入)、接触史(有无接触可疑过敏原、寄生虫暴露等)、既往病史(有无湿疹等皮肤病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宝宝皮肤情况(有无皮疹等)、精神状态、生长发育状况等。 3.实验室检查:除了嗜酸细胞计数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寄生虫相关检查(粪便虫卵检查等)来明确病因。 三、应对措施 1.如果考虑过敏性疾病 避免过敏原:对于怀疑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可能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养;如果是吸入性过敏原,要保持宝宝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 对症处理:若宝宝有湿疹等皮肤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2.如果考虑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明确寄生虫种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抗寄生虫治疗,但四个月宝宝使用驱虫药物需非常谨慎,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3.其他情况:对于其他疾病导致的嗜酸细胞升高,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评估和处理,比如皮肤疾病可能需要皮肤科医生协同处理等。 四、特殊人群(四个月宝宝)护理注意事项 1.喂养方面:如果考虑食物过敏,更换奶粉等喂养调整时要逐步进行,避免引起宝宝胃肠道不适。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2.皮肤护理:宝宝皮肤娇嫩,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使用的护理产品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 3.环境方面:保持宝宝居住环境温度适宜(一般22-25℃左右)、湿度适中(50%-60%),定期通风换气,减少过敏原和寄生虫滋生的环境因素。 4.密切观察: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嗜酸细胞变化以及相关症状(如皮疹变化、有无腹痛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复诊。

    2025-10-21 13:20:02
  • 四岁女孩腿毛太多是什么原因

    四岁女孩腿毛太多可能由遗传、内分泌、药物、疾病等因素导致,遗传使家族有毛发浓密倾向的孩子易出现;内分泌中雄激素水平偏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影响;药物因素相对少见;卵巢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肿瘤等会影响激素平衡致腿毛多,家长发现孩子腿毛多且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不当处理孩子腿毛。 内分泌因素 1.雄激素水平相对偏高: 正常情况下,女孩体内也有少量雄激素,但如果雄激素水平相对偏高,就可能刺激毛发的生长,导致腿毛增多。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雄激素的分泌。例如,肾上腺疾病等可能会使雄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是雄激素的一个重要来源器官,当肾上腺出现问题时,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会导致雄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影响毛发的生长状况,表现为腿毛过多。 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间接影响内分泌平衡从而影响毛发情况。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缓,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相关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对毛发的生长产生影响,导致腿毛相对增多。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毛发增多的副作用,但四岁女孩相对较少因药物因素出现腿毛太多的情况。不过,如果孩子因其他疾病正在使用一些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干扰体内正常的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毛发的生长,导致腿毛增多。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且通常在停药后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具体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用药史等进行综合评估。 疾病因素 1.卵巢疾病: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若卵巢出现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虽然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儿童期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会影响雌激素与雄激素的平衡,导致雄激素相对占优势,从而出现多毛的表现,包括腿毛太多。多囊卵巢综合征除了多毛外,还可能伴有月经不规律等表现,但儿童期发病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对特殊,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 卵巢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雄激素水平异常,引起腿毛增多。卵巢肿瘤会破坏卵巢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使得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毛发的生长状态。 温馨提示:对于四岁女孩腿毛太多的情况,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等情况。如果发现孩子除了腿毛多外还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激素水平检测、相关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要避免自行给孩子使用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腿毛,以免对孩子的皮肤等造成损伤,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孩子的健康和舒适度为首要考虑因素。

    2025-10-21 13:18: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