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粉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粉灵,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及肺高压多学科诊疗中心,主要从事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周围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肺高压及心源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药物和介入治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CEPP),Human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医学教育杂志等国内外杂志的评审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展开
  • 喝酒后心口疼是怎么回事

    喝酒后心口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系统方面,冠心病发作因酒精致心率血压变化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因酒精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消化系统方面,胃黏膜损伤因酒精直接刺激,反流性食管炎因酒精使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致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胸膜炎(有基础胸膜疾病者饮酒易诱发或加重胸痛放射至心口)和神经官能症(长期饮酒影响神经调节,有神经官能症倾向者易诱发相关心口疼)。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一)冠心病发作 1.发病机制:酒精进入人体后,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本身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原本狭窄的冠状动脉可能无法满足增加负荷后的心肌供血需求,从而引发心绞痛,表现为心口疼。例如,有研究指出,长期大量饮酒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或适量饮酒人群。 2.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群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相对更易发生。男性和女性在冠心病的发病表现上可能略有差异,但喝酒后心口疼都可能是其发作的诱因之一。 (二)心律失常 1.发病机制:酒精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如可引起早搏等情况,患者会感觉心口部位不适、疼痛等。临床研究发现,饮酒后出现早搏的概率较未饮酒时显著增加。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心脏电生理稳定性易受影响,相对更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二、消化系统相关原因 (一)胃黏膜损伤 1.发病机制:酒精对胃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严重时可能导致胃溃疡等。当胃黏膜受到损伤后,患者可能会感觉心口部位疼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有实验显示,饮酒后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与饮酒量呈正相关。 2.年龄因素:老年人胃黏膜本身功能有所减退,相对更易因喝酒出现胃黏膜损伤进而导致心口疼。 (二)反流性食管炎 1.发病机制:饮酒后,酒精可使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会出现心口疼的症状,还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表现。研究表明,经常饮酒的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不饮酒人群。 2.生活方式因素: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酒后立即平卧等,会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引发心口疼。 三、其他可能原因 (一)胸膜炎 1.发病机制:如果本身有胸膜炎等胸膜疾病,喝酒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胸痛症状,疼痛可放射至心口部位。相关研究发现,有基础胸膜疾病者饮酒后胸膜炎相关症状复发或加重导致心口疼的情况并不少见。 2.病史因素:有胸膜炎病史的人群,喝酒后更需警惕心口疼与胸膜炎复发或加重相关。 (二)神经官能症 1.发病机制:长期饮酒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对于本身有神经官能症倾向的人,喝酒后可能会诱发神经官能症相关的心口疼症状,这种疼痛往往与情绪等因素也有关系。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饮酒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再加上可能存在的精神压力等因素,易引发神经官能症相关的心口疼表现。

    2025-10-15 15:24:55
  • 低血压97正常吗

    低血压97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若为收缩压97mmHg在正常范围内,若为舒张压97mmHg则属异常。健康人群、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儿童青少年等在低血压相关情况时有不同注意事项,健康人群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特殊人群要依自身情况密切监测、调整生活方式等。 一、低血压97是否正常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来说,成年人收缩压正常范围是90-139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是60-89mmHg。如果这里的97指的是收缩压,那么97mmHg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指的是舒张压,97mmHg则属于舒张压升高,是不正常的情况。 (一)收缩压为97mmHg时的情况 对于成年人收缩压97mmHg,处于正常范围下限。从年龄因素来看,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压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但一般成年人此值是正常的。从生活方式角度,若生活方式健康,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这种收缩压水平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有基础病史,比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也需要结合整体病情综合评估,但单从收缩压97mmHg本身而言是在正常区间内的。 (二)舒张压为97mmHg时的情况 当舒张压达到97mmHg时,已经超出了正常舒张压范围(60-89mmHg),属于高血压范畴。从年龄方面,不同年龄人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有一定共性,舒张压97mmHg对于任何年龄段的成年人来说都是异常的。从生活方式角度,可能与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已有糖尿病等合并症,舒张压97mmHg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二、低血压相关注意事项 (一)健康人群 健康人群收缩压97mmHg若为正常下限,可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保证每日适量的有氧运动,像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等;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二)特殊人群 1.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对于血压的波动更敏感。若舒张压出现97mmHg的情况,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压,同时在生活方式上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等意外。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2.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当出现血压异常情况时,除了遵循上述生活方式调整外,还需要密切与医生沟通,根据整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血压异常可能会影响心脏供血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综合管理血压和基础疾病。 3.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血压正常范围与成年人不同,但一般来说舒张压也不应超过89mmHg,收缩压有其相应正常区间。如果儿童青少年出现血压异常情况,需要考虑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生活方式上要培养健康的习惯,如避免过度肥胖、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等。

    2025-10-15 15:24:33
  • 偶尔的心绞痛怎么回事

    偶尔心绞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心肌桥等因素引起,相关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应对需调整生活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偶尔心绞痛的可能原因 偶尔心绞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男性(相对女性而言风险稍高)、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冠状动脉内皮受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时(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就可能引发偶尔的心绞痛。另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导致偶尔心绞痛,比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偶尔心绞痛症状。还有,心肌桥也是一个因素,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当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压迫冠状动脉,可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偶尔心绞痛,这种情况在一些有特殊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中也可能出现。 二、相关检查及意义 心电图检查:发作时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的证据,但偶尔发作时可能心电图无明显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偶尔发作的心绞痛时的心电图变化,对于诊断偶尔发作的心绞痛有重要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够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情况,对于明确偶尔心绞痛是否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有高危因素(如年龄较大、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三、应对及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偶尔心绞痛患者,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加重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过量饮酒也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合理饮食,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对于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要学会放松心情,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偶尔心绞痛患者更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的异常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同时,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在活动时要更加缓慢,避免快速起身、快速行走等可能诱发心绞痛的动作。 女性人群:女性偶尔心绞痛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要特别关注情绪变化对心绞痛的影响,保持情绪稳定。在用药等方面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比如某些药物对月经等可能有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偶尔心绞痛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等情况的儿童青少年,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生活中要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心绞痛的因素。

    2025-10-15 15:24:02
  • 血压128/88正常吗

    血压128/88mmHg属正常范围,不同人群需考量不同情况,生活方式对血压有影响,应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避免吸烟饮酒,且一般人群要定期监测血压,有高危因素人群更应频测,以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变化并采取措施。 不同人群的血压情况考量 成年人: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个血压值是正常的。但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高血压患者正在进行药物治疗,需要结合其基础血压控制目标来综合判断。比如本身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目标较为严格的患者,128/88mmHg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接近其个体化的理想血压目标。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正常血压范围相对宽松,但一般收缩压仍应尽量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老年人既往没有严重的低血压情况,128/88mmHg也是在相对较好的范围内,但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功能进一步衰退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正常范围与成年人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标准。一般来说,年龄越小,血压水平越低。如果是儿童青少年,这个血压值对于成年人标准是正常的,但不能直接套用成年人标准来判断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情况,需要参考儿童青少年各自年龄段的正常血压范围标准来评估。 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及应对 饮食方面:健康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血压很重要。如果平时饮食中高盐摄入,可能会对血压有潜在的不良影响,而保持低盐、低脂、富含钾、钙、镁等营养素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血压有帮助。对于血压128/88mmHg的人来说,继续保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增强心血管功能,从而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如果平时缺乏运动,那么适度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是有益的,但要注意运动的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不同人群,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儿童青少年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跑步等。 吸烟饮酒方面: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饮酒过量也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如短期升高血压等。所以无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有血压异常风险的人,都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以维护心血管健康和血压稳定。 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即使目前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也应该定期监测血压。对于一般人群,可以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血压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血压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或进一步就医检查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基础疾病或者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血压有其特殊的变化范围和关注要点)、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定期监测血压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人群血压异常的风险相对更高,且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

    2025-10-15 15:23:31
  • 心梗心绞痛鉴别诊断

    心梗与心绞痛可从临床表现特点、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鉴别,心绞痛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等痛,持续3-5分钟,诱因明确,缓解快,心电图发作时可有ST段压低等,标志物正常或轻度升高,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梗胸痛更剧烈,持续超30分钟,休息含药不缓解,伴全身症状等,心电图有特征性动态改变,标志物明显升高,影像学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等病变,特殊人群诊断需谨慎。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常为胸骨后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可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女性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等可能增加心绞痛发作风险,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心肌梗死:胸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表现也有差异,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可能更隐匿,容易被忽视。有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 心电图表现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但发作缓解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心电图的细微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的T波改变可能有其自身特点。 心肌梗死:心电图有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急性期可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病理性Q波、T波倒置等,随着病情演变,ST段逐渐回落,T波进行性改变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心绞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不同年龄人群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基础水平有差异,儿童和老年人的基础值可能与成年人不同,但心绞痛时通常不会有明显升高。 心肌梗死:肌钙蛋白会明显升高,CK-MB也会升高,且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如肌钙蛋白在发病后3-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 影像学检查 心绞痛: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且在发作缓解后可能恢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超声心动图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能更易被发现与工作相关的诱因。 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心室壁瘤等改变;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或梗死区域;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等病变,但心肌梗死时的病变程度往往更严重,可能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诊断更需谨慎,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有一定限制。对于儿童,虽然儿童心肌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2025-10-15 15:23: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