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粉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粉灵,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及肺高压多学科诊疗中心,主要从事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周围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肺高压及心源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药物和介入治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CEPP),Human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医学教育杂志等国内外杂志的评审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展开
  • 肺动脉瓣狭窄应该怎么治

    肺动脉瓣狭窄治疗需依病情而定,轻度无症状者定期随访;中重度首选球囊瓣膜成形术,不适合或失败则外科手术;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成年患者综合症状等选治疗且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要据具体病情及人群特点个性化处理。 一、轻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处理 对于轻度肺动脉瓣狭窄且无症状的患者,通常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包括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因为在儿童时期,轻度狭窄可能对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二、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 (一)球囊瓣膜成形术 1.适用情况:这是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大多数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球囊瓣膜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肺动脉瓣处,扩张球囊以撕裂融合的瓣膜,从而减轻狭窄。 2.优势体现: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肺动脉瓣狭窄的情况,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等,并且能够较好地保留瓣膜的功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 (二)外科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球囊瓣膜成形术不适合或者失败时,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例如,一些复杂的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情况,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纠正瓣膜狭窄等问题。 2.手术方式: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切开狭窄的肺动脉瓣来解除梗阻,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但外科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过对于一些不适合球囊成形术的患者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肺动脉瓣狭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在接受球囊瓣膜成形术或外科手术前后,要注意营养的补充,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复查,监测瓣膜功能和心脏结构的变化,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后续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二)成年患者 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在治疗决策上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症状、心脏功能等情况。如果症状较轻,可能仍以定期随访为主;若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球囊瓣膜成形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成年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总之,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狭窄程度、症状表现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2025-10-15 13:58:39
  •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有哪些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各类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感染人体后引发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累及心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关注感染后发病风险。 柯萨奇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如B1、B2、B3、B4、B5型)最为常见。柯萨奇病毒感染人体后,可直接侵入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可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相对更容易感染此类病毒,若儿童感染柯萨奇病毒后未及时有效控制,就较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埃可病毒:埃可病毒也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其感染人体后同样可累及心肌组织,引发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埃可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柯萨奇病毒类似,在人群尤其是儿童聚集的场所等较易传播,儿童感染埃可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攻击病毒的同时可能会误伤心肌细胞,从而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腺病毒 腺病毒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毒之一,腺病毒有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都可能导致心肌的炎症病变。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但儿童感染后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需要关注,儿童感染腺病毒后,病毒在体内复制过程中会诱发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这种反应若波及心肌,就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除了引起呼吸道的一系列症状外,也有少数情况会累及心肌,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会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等,这些免疫物质可能会对心肌组织造成损伤,特别是对于一些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乙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同样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发病机制与甲型流感病毒类似,也是通过病毒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心肌组织。在流感流行季节,人群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增加,此时需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加强防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2025-10-15 13:58:16
  • 血压40正常吗

    血压40不正常,属严重低血压情况,会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造成危害,一般处理是让患者平卧休息并就医查因,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老年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儿童及时就医并保证营养运动、有基础疾病人群遵医嘱治疗监测血压等。 低血压的危害 对一般人群:严重低血压会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比如脑灌注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晕厥,增加跌倒受伤的风险;心脏灌注不足可能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 对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低血压可能进一步影响心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容易引发脑梗死等严重脑血管事件,因为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时,血管狭窄处更容易形成血栓等阻塞血管。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压可能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尤其是脑部发育,长期低血压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等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脑部发育需要充足血液供应来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低血压会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对于有慢性肾病等患者,也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不利于肾脏功能的维持。 低血压的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如果发现血压异常降低,首先要让患者平卧休息,这样可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等重要脏器的灌注。然后尽快寻求医疗帮助,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查找低血压的原因,比如是失血、过敏、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引起。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低血压时,家属要特别注意避免患者突然改变体位,如从卧位突然坐起或站起,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加重晕厥等情况。应缓慢改变体位,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儿童:儿童出现低血压,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详细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近期身体状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有基础疾病人群:这类人群本身有基础疾病,出现低血压时更要重视,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基础疾病,并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一旦有血压异常降低的情况,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比如有冠心病的患者,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但如果出现低血压时,使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血压,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2025-10-15 13:57:56
  • 心脏大概在哪节胸椎

    心脏大致位于胸骨体和第2-第6胸椎之间,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对其位置产生影响,儿童心脏位置随年龄增长变化,老年人可能因胸廓等变化上移,长期运动者心脏位置正常,长期伏案者心脏位置可能相对靠上,胸廓畸形、心脏疾病会改变心脏正常位置。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时期:儿童的胸廓相对较小,心脏位置相对较高。新生儿及婴儿的心脏约位于第4胸椎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位置(第2-第6胸椎范围)移动。这是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胸廓的生长和心脏的发育有一个逐渐协调的过程。 老年时期:老年人由于胸廓的弹性降低、脊柱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心脏的位置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移。例如,部分老年人的心脏上部可能接近第1胸椎水平,下部接近第7胸椎水平,但总体仍在大致的胸椎范围内波动。 性别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胸椎位置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女性怀孕时,由于子宫增大,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挤压,导致心脏位置有轻度的上移,但这也属于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变化,不属于正常解剖位置的改变。 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长期运动锻炼者: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锻炼的人,心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增大,但其位置仍在正常的胸椎范围内。运动锻炼主要是使心脏的心肌增厚、心腔扩大等,而不是改变心脏的基本位置。 长期伏案工作者: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胸廓活动度相对较小,可能会使胸椎的生理曲度发生一定改变,进而可能对心脏的位置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心脏位置相对靠上,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比较轻微的,一般不会超出正常的胸椎范围太多。 病史因素的影响 患有胸廓畸形疾病者:如果患有先天性胸廓畸形,如漏斗胸或鸡胸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位置。例如,漏斗胸患者由于胸骨凹陷,可能会使心脏向胸腔内移位,其位置可能会低于正常的胸椎范围;而鸡胸患者由于胸骨前凸,可能会使心脏向胸腔外移位,位置可能会高于正常的胸椎范围。 患有心脏疾病者:一些心脏疾病可能会导致心脏增大,从而使心脏的位置发生改变。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明显扩大,可能会使心脏的下部位置低于正常的第6胸椎水平;而心包积液患者由于心包内液体增多,心脏可能会被向上推移,上部位置可能高于正常的第2胸椎水平。

    2025-10-15 13:56:24
  • 小孩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小孩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性心律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常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生理现象,由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致呼吸时迷走神经张力变化影响窦房结自律性;少数与病理因素如心肌炎等有关;生理性一般无明显影响无需特殊治疗,随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病理性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并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状况,保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 产生原因及相关情况 生理因素:对于健康儿童而言,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常见的情况。儿童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呼吸过程中,随着吸气和呼气,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张力变化明显,进而引起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儿童平静状态下可能不明显,而在深呼吸时更容易被发现。例如,儿童在休息或者睡眠时,窦性心律不齐的表现可能相对较轻,而在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大多仍属于生理性范畴。 病理因素:少数情况下,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病理因素有关。比如患有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时,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表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除了窦性心律不齐外,还伴有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就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心脏疾病等病理情况。 临床意义及处理方式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通常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对儿童的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逐渐完善,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大多会自行消失。 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的处理:如果考虑窦性心律不齐与病理因素相关,如怀疑心肌炎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病理性原因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就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如果发现儿童有异常表现,如心跳明显异常加快或减慢、伴有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同时,要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以利于儿童自主神经功能的良好发育,有助于窦性心律不齐情况的良好转归。并且,在儿童的日常护理中,要注意合理喂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心脏相关问题并进行处理。

    2025-10-15 13:55: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