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粉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粉灵,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及肺高压多学科诊疗中心,主要从事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周围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肺高压及心源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药物和介入治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CEPP),Human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医学教育杂志等国内外杂志的评审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展开
  • 小儿房间隔缺损怎么治疗

    小儿房间隔缺损治疗方法有观察等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小型无症状缺损可观察等待,中型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介入治疗,大型或介入失败等需外科手术,不同方法各有特点及相应注意事项。 一、观察等待 对于小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mm)且无症状的患儿,由于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缺损大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观察期间,要注意避免患儿过度劳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感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还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房间隔缺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二、介入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中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10mm)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儿,可考虑介入治疗。 原理及过程:通过导管将封堵器输送到房间隔缺损部位,利用封堵器封闭缺损,恢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缺损边缘至房室瓣、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距离要合适等。术后同样需要定期随访,检查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等。 三、外科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 大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10mm),往往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多汗、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需要尽早手术。 对于介入治疗失败或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儿,也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常见的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通过开胸手术,直接修复缺损部位。外科手术可以较为彻底地解决房间隔缺损问题,但创伤相对介入治疗稍大,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等,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要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提供富含营养的饮食,以利于身体的康复。

    2025-10-15 12:43:41
  • 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可以停药吗

    高血压需长期管理,目前无法根治,即使血压平稳也不能停药,因停药易致血压回升损害脏器。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有特殊病史者停药均有风险,血压平稳时要持续生活方式干预并定期监测血压,由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平稳时停药更易导致血压大幅波动,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血压波动可能会影响其他脏器功能。例如,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不宜轻易停药,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根据具体情况谨慎调整治疗方案。 年轻高血压患者:年轻高血压患者若自行停药,血压回升可能会对肾脏等器官逐渐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等。而且年轻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因血压不稳定而增加,因此也不能随意停药。 有特殊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平稳也不能停药。因为这些患者的血管已经受到损伤,需要通过持续的降压治疗来维持血压稳定,进一步保护血管,降低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 血压平稳时的正确管理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持续进行:无论血压是否平稳,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采用低盐、低脂、富含钾、钙等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通过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辅助维持血压稳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但不能停药。 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平稳,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2次不同时间的血压,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血压监测情况、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而不是自行决定停药。

    2025-10-15 12:42:57
  • 房间隔缺损3mm会增大吗

    房间隔缺损3mm是否增大分情况,正常生长发育儿童有自行闭合等可能,成年后通常稳定,儿童患者需定期查超声、注意生活方式,成年患者也需定期查超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控基础病,不同人群需依自身情况监测管理。 对于大部分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3mm的房间隔缺损有一定自行闭合的可能,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增大甚至可能缩小直至闭合。但也有部分儿童房间隔缺损3mm会维持现状或缓慢增大,这与个体的心脏发育等因素有关。从临床观察来看,儿童时期心脏仍在不断发育,若缺损处周围组织发育等情况不利于缺损自行修复,缺损有增大的可能性,但相对概率不是特别高。 成年后人群 成年后房间隔缺损3mm通常不会再自行闭合,一般也不会增大。因为成年后心脏结构基本定型,缺损处的病理状态相对稳定,除非有一些特殊的心脏疾病进展等因素,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患有3mm房间隔缺损时,要注意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心脏超声,密切观察缺损的变化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肥胖等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同时,要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虽然对于3mm的缺损不一定会直接导致缺损增大,但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 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有3mm房间隔缺损时,也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间接影响到房间隔缺损相关的心脏状况。 房间隔缺损3mm是否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监测和相应的健康管理。

    2025-10-15 12:41:50
  • 急性心肌炎都有什么症状

    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病时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及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有基础病史及特殊人群患者症状有差异,需注意鉴别诊断及特殊人群的特殊处理。 一、前驱感染症状 急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通常会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比如发热、全身倦怠感,也就是常说的浑身没劲,还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儿童患者可能表现得更烦躁不安。这是因为病毒先在体内引发了全身性的感染,进而影响到心脏。 二、心脏相关症状 1.心悸 患者会自觉心脏跳动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能明显感觉到心脏的异常搏动。这是由于心肌受到炎症影响,导致心脏的节律发生改变。 2.胸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闷痛、隐痛等。一般是因为心肌炎症累及心包或心肌本身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可能不太会准确描述胸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情况。 3.呼吸困难 病情较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轻者在活动后感到气短,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循环淤血。 三、全身症状 1.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受损,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 2.头晕 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厥。这是因为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而成年患者胸痛等心脏相关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性疾病等,在发生急性心肌炎时症状可能会更复杂,需要更仔细地鉴别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急性心肌炎时要更加谨慎,因为任何药物使用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优先考虑非药物的支持治疗等。

    2025-10-15 12:39:14
  • 心肌酶怎么查

    心肌酶检查前一般建议空腹8~12小时急诊可随时采血,医生开单后护士静脉采血,常见项目中肌酸激酶心梗等情况3-8小时开始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对心梗诊断特异3-4小时开始升,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心梗等会升高且同工酶有特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心梗6-12小时开始升,特殊人群儿童采血需安抚婴幼儿按压延长,孕妇采血要告知医护,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足异常及时沟通。 一、检查前准备 1.空腹要求:一般建议检查前8~12小时禁食禁饮,以避免饮食对心肌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但若为急诊情况可随时采血检查。 二、检查过程 医生开具心肌酶检测的采血申请单后,护士会进行静脉采血操作,抽取一定量静脉血用于实验室检测。 三、常见心肌酶项目及意义 1.肌酸激酶(CK) 心肌梗死发生后3~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其升高可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情况。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对心肌梗死诊断特异性较高,发病后3~4小时开始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3.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LDH升高可见于心肌梗死、肝炎、恶性肿瘤等多种情况,其同工酶LDH1在心肌梗死时升高较明显。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心肌梗死时发病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恢复正常,也可见于肝炎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采血时需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哭闹影响采血操作;婴幼儿采血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适当延长,防止出血。 2.孕妇:按常规采血流程进行,采血时需告知医护人员怀孕情况,以便医护人员在操作中适当调整。 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血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应足够,防止皮下淤血等情况发生,若出现异常出血倾向需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2025-10-15 12:38: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