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粉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范粉灵,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及肺高压多学科诊疗中心,主要从事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周围血管疾病、肺血管疾病、肺高压及心源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药物和介入治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CEPP),Human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医学教育杂志等国内外杂志的评审专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缺血、卵圆孔未闭、房颤、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展开
  • 高血压年轻人能治好吗

    高血压年轻人部分情况可治好,如病因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经对因治疗、部分因不良生活方式致轻度升高的血压经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大部分年轻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血压,特殊人群如年轻女性、有家族遗传史、伴肥胖者需注意相应事项,规范治疗可让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 继发性高血压可治好情况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若年轻人高血压是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例如肾动脉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纠正肾动脉狭窄后,血压可恢复正常。研究显示,约5%-10%的高血压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其中部分年轻人经对因治疗后血压能得到根治。 生活方式干预有效的情况:部分年轻高血压患者血压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如长期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通过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严格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6g)、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持心理平衡等,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有研究表明,通过严格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约30%-50%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可降至正常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管理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大部分年轻高血压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血压。通过规范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等,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例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或<140/90mmHg的目标值。通过长期规范治疗,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寿命和生活质量不受明显影响。 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高血压患者:女性在青春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可能出现波动。青春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能出现血压轻度升高,需密切监测血压。孕期高血压需谨慎用药,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合理饮食、适当休息等,产后部分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需长期管理。 年轻有家族遗传史的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的年轻人,更应密切关注血压,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如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因为遗传因素增加了患高血压的易感性,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血压升高的进程或减轻血压升高的程度。 年轻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肥胖是导致年轻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每减轻10%的体重,血压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肥胖相关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2025-10-09 13:15:46
  • 如何区分心外科和心内科

    心内科专业定位为运用药物、介入等非手术方法诊治心血管疾病,范畴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用无创或微创检查,接诊适合药物及非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儿童患者优先温和治疗,老年患者用药需谨慎;心外科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范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严重病变等,除心内科检查外还有胸部X线等检查,接诊需手术干预的患者,儿童患者手术要考虑生长发育,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及术后精心护理。 心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来处理心血管疾病。像先天性心脏病(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进行手术矫治畸形)、心脏瓣膜病(经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变,实施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冠心病严重病变需搭桥手术(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等确定病变,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通过外科手术解决心脏结构的异常问题。 就诊检查手段差异 心内科:常用检查有心电图(可实时记录心脏电活动,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更长时间心脏电活动情况,利于捕捉偶发的心律失常)、心脏超声(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瓣膜、心室等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等病变)等。检查多为无创或相对微创的方式,用于明确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及部分结构情况,进而制定药物或介入治疗方案。 心外科:除了会运用心内科的一些检查手段外,还会有胸部X线(了解心脏大小、肺部情况等)、心脏CTA(能更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等血管的三维结构,辅助评估手术适应证)等检查。有时还可能需要进行有创性稍强的检查来更精准判断心脏结构病变,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详细依据。 针对人群及病情特点 心内科:一般接诊病情相对适合药物及非侵入性治疗的患者,比如病情较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作不频繁且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等。这些患者多是通过药物等保守治疗手段可控制病情进展。 心外科:主要面对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都可能因心脏结构畸形需要手术)、心脏瓣膜严重病变影响心功能必须手术的患者、冠心病发展到需搭桥手术程度的患者等。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纠正心脏结构异常以恢复正常功能。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儿童患者:在心内科,对于儿童心律失常等疾病,会优先考虑药物调整心律等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心外科,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会根据病情评估手术时机,低龄儿童手术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要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保障术后正常生长发育。 老年患者:心内科接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会综合考虑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退的特点,在药物选择上更要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等的过度影响;心外科接诊的老年心脏手术患者,需要更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手术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也需要更精心的监护和康复措施。

    2025-10-09 13:15:25
  • 高血压三级严重吗

    高血压三级较为严重,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对靶器官损害风险高,心脏、脑血管、肾脏均易受累,预后相对较差,对老年人和年轻人影响有差异,需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降压及改善生活方式措施降低风险改善预后。 1.对靶器官的损害风险高 心脏方面:长期的高血压三级状态会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以克服外周阻力。这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三级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例如,一些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三级患者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且随着血压水平的持续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呈上升趋势。同时,高血压三级还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生几率,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脑血管方面:高血压三级是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会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等。当血压急剧波动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出血)或脑血管堵塞(脑梗死)。脑出血往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可能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甚至死亡;脑梗死也会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运动障碍、言语不利等。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三级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远远高于血压正常或轻度高血压患者。 肾脏方面:高血压三级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损害肾脏功能。早期可能出现蛋白尿等肾功能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研究发现,高血压三级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 2.预后相对较差 高血压三级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预后通常较差。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损的风险持续存在,且一旦发生严重的靶器官损害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会明显升高。例如,高血压三级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心肌梗死患者;高血压三级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死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3.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三级对其血管的损害更为严重。老年人患高血压三级时,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且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使得病情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增大。例如,老年高血压三级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年轻人:相对而言,年轻人血管弹性较好,但高血压三级如果不及时控制,也会在较短时间内对血管和脏器造成损害。年轻人可能因为工作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血压难以控制,长期的高血压三级状态会加速血管的病变进程,对未来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比如,年轻的高血压三级患者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并积极治疗,可能在中年甚至更早就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三级是比较严重的高血压状态,需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降压治疗措施,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改善预后。

    2025-10-09 13:14:47
  • 高血压吃盐多的危害

    人体摄入过多盐分可致血压升高,进而损害心血管系统,对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及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影响特殊,应通过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培养清淡口味、关注食品标签来降低盐摄入。 一、血压升高的机制 人体摄入过多盐分后,钠元素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机体为维持渗透压平衡,会保留更多水分,导致血容量增加。而血容量增加会使心脏泵血时面临更大的阻力,进而引起血压升高。例如,有研究通过对大量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高盐饮食人群的血容量往往高于低盐饮食人群,且血压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1.加重心脏负担 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将血液泵出到全身。长期如此,会使心肌肥厚,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逐渐下降。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高盐饮食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正常饮食且血压控制良好的人群高出约30%。 2.损伤血管内皮 高盐环境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原本具有调节血管收缩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内皮受损后,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同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例如,通过血管活检发现,高盐饮食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三、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1.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对血压变化的调节能力减弱。高盐饮食引起的血压波动更容易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高盐饮食加重的血压升高会加速器官的进一步衰退。 2.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盐饮食导致的血压升高可能会影响其血管的正常发育。长期高盐饮食的儿童,成年后患高血压的概率远高于低盐饮食的儿童。而且,儿童时期血压的异常升高可能会对肾脏等器官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为过高的血压会增加肾脏的过滤负担等。 3.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 这类人群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高盐饮食会进一步激活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表达等机制,显著增加发病风险。研究表明,有高血压家族史且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的速度和幅度都比无家族史的高盐饮食人群更快更明显。 四、降低盐摄入的建议 1.减少加工食品摄入 加工食品如香肠、咸菜、罐头等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这类食品的食用,选择新鲜的食材自己烹饪。例如,自己在家做饭时,可以通过控制盐和酱油等调味品的用量来减少盐分摄入。 2.培养清淡口味 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清淡的口味,适应少盐的饮食。可以在烹饪时逐步减少盐的添加量,让味觉慢慢适应低盐的味道。同时,也可以多利用蔬菜本身的鲜味、醋、柠檬汁等调味,丰富口味。 3.关注食品标签 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标识。选择钠含量较低的食品,帮助控制每日盐的总摄入量。例如,选择钠含量在较低水平的面包、方便面等食品。

    2025-10-09 13:14:09
  • 初期高血压打针还是吃药

    初期高血压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一般不首先打针治疗,仅在血压急剧升高等特殊情况考虑;若非药物干预3-6个月后血压未达目标值则考虑口服药物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个体情况,口服降压药物方便且有长效制剂可提高依从性,处理需综合患者多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初期高血压的一般处理原则 对于初期高血压,首先应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这是基础且重要的环节。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例如,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富含钾、钙、镁等营养素的原则,每天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适量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也非常关键,体重减轻5%-10%往往能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打针(注射药物)在初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情况 一般来说,初期高血压不首先考虑打针治疗。因为初期高血压通过积极的非药物干预往往有可能使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如果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血压急剧升高,短时间内血压严重超标,可能会考虑静脉使用降压药物进行紧急降压处理,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而且静脉降压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的适应症和监测,一般是在血压严重升高且伴有靶器官损害风险时才会考虑。 三、吃药(口服药物)在初期高血压中的应用情况 1.药物选择的考量因素 对于初期高血压患者,如果非药物干预3-6个月后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值(一般血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高危人群,目标值更严格,为<130/80mmHg),则需要考虑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定,例如如果患者没有其他并发症,年轻患者可以优先考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如果患者有心率增快的情况,可能会选择β受体阻滞剂等。 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比如老年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耐受性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避免选择对认知功能等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对于女性患者,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对月经等有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评估;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饮酒等,在选择药物时也需要考虑药物与生活方式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有特定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选择降压药物时要优先考虑对这些基础疾病有治疗或改善作用的药物。 2.口服降压药物的优势 口服降压药物相对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服用,能较好地维持血压的稳定。而且目前有多种长效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一天只需服用一次,能有效控制24小时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总之,初期高血压的处理首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只有在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才考虑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中口服药物是常用的方式,打针治疗一般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才会考虑,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09 13:13: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