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健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老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四肢创伤骨折,断指再植,骨髓炎等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黎健伟,男,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骨科博士,主要从事创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四肢创伤、断指再植、四肢骨折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参译骨科学专著6部。展开
个人擅长
老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四肢创伤骨折,断指再植,骨髓炎等治疗。展开
  • 颈椎胸椎腰椎分别几节

    颈椎通常有7节,在维持头部灵活运动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同人群颈椎形态和功能有差异;胸椎一般有12节,与肋骨相连保护胸腔器官,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胸椎情况不同;腰椎共有5节,是脊柱中椎体最大部分,承担大部分重量,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人群腰椎生理状态和受影响情况不同。 胸椎 胸椎一般有12节,即T1-T12。胸椎与肋骨相连,构成胸廓的一部分,对保护胸腔内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肺等)有重要作用。胸椎的椎体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横突上有横突肋凹,与肋骨形成关节。不同年龄阶段,胸椎的结构和功能会有变化,老年人的胸椎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等退变情况,而青少年的胸椎则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中。不同生活方式也会影响胸椎,比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或有不良姿势的人群,胸椎的受力情况不同,可能导致胸椎相关问题的发生风险不同。 腰椎 腰椎共有5节,即L1-L5。腰椎是脊柱中椎体最大的部分,承担着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在人体的站立、行走、弯腰等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腰椎的椎体厚实,椎孔呈卵圆形。不同年龄的人群,腰椎的生理状态不同,儿童的腰椎相对较灵活,但承重能力有限;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腰椎可能会出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问题,进而影响腰部的活动功能和舒适度。不同生活方式对腰椎影响较大,长期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椎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而久坐且缺乏运动的人群,腰椎周围肌肉力量减弱,也可能增加腰椎病变的风险。

    2025-09-24 12:07:01
  • 肩关节后背隆起的是什么骨头

    肩关节后背隆起的骨头是肩胛骨,其有特定解剖位置与形态,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特点,且生活方式会对其在体表的隆起感知有影响,但肩胛骨始终是肩关节后背隆起的骨性结构基础。 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 儿童:儿童的肩胛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骨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基本的解剖结构与成人相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肩胛骨的形态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化。例如,儿童的肩胛冈相对不太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附着等因素会使肩胛冈逐渐凸显。 成年人:成年人的肩胛骨结构稳定,肩胛冈等结构清晰可触。由于成年人的肌肉发育相对完善,肩胛冈在体表的隆起相对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消瘦的成年人中,更容易触摸到肩胛骨及肩胛冈等结构。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骨质流失等情况,肩胛骨的形态可能会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发生一定改变,但总体上肩胛冈等基本结构仍然存在。不过,老年人的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这可能会影响肩胛冈隆起的明显程度,但从解剖结构上来说,肩胛骨仍然是肩关节后背隆起的主要骨头。 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影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群,肩胛部的肌肉会比较发达,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肩胛骨具体结构隆起程度的感知,但肩胛骨本身仍然是肩关节后背隆起的骨性结构基础。例如,经常进行肩部力量训练的人,肩胛周围肌肉发达,会使肩胛骨相关结构的位置和形态在体表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肩胛骨在起支撑和隆起的作用。

    2025-09-24 12:04:07
  • 耻骨联合分离什么症状

    耻骨联合分离有疼痛、局部压痛、骨盆活动受限、外观异常等表现,疼痛可轻可重且活动时加重,孕妇分娩及老年人群易出现,局部压痛可辅助判断,骨盆活动受限影响日常活动,部分患者有耻骨联合处肿胀及外观改变。 局部压痛 在耻骨联合处按压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用手触摸耻骨联合区域能感觉到疼痛点,通过按压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耻骨联合分离的情况。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进行局部压痛检查时都能发现这一表现,但不同年龄人群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对压痛的敏感程度略有差异。 骨盆活动受限 患者会出现骨盆活动受限的情况,比如髋关节的活动会受到影响,难以自如地做外展、内收等动作。对于产妇来说,骨盆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产后的身体恢复和日常活动,像起床、坐下等动作都会变得困难。而对于因外伤等原因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的年轻患者,骨盆活动受限会限制其正常的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生活质量。 外观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耻骨联合处轻度的肿胀和外观上的改变,从体表看可能会发现耻骨联合区域有轻微的不对称等情况。这种外观异常在一些较为明显的耻骨联合分离病例中较为容易被察觉,比如因严重外伤导致的耻骨联合分离,外观上的改变相对更明显,而一些轻度的耻骨联合分离可能外观异常不太容易被发现,但通过详细检查仍可辨识。

    2025-09-24 11:59:28
  • 什么是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腰椎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组成能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运动随年龄增长易退变女性孕期可能受影响长期久坐弯腰劳作等不良习惯及有腰椎病史者需注重保护。 一、腰椎间盘的基本构成 腰椎间盘是位于相邻腰椎椎体之间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髓核是柔软且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处于椎间盘中央,主要由水、胶原蛋白等构成,能缓冲压力;纤维环由多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包裹髓核,起到固定髓核及限制其向周围突出的作用;软骨板为椎体上、下面的透明软骨,与椎体骨组织及椎间盘髓核相连,参与椎间盘内物质交换。 二、腰椎间盘的位置与功能 腰椎间盘位于腰椎椎体之间,其主要功能包括承受身体压力、缓冲脊柱受到的震荡,还能允许脊柱进行屈伸、侧屈及旋转等运动,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活动起关键作用。不同人群中腰椎间盘有差异,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内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更易发生退变;性别上,女性孕期因激素变化等可能影响腰椎间盘稳定性;生活方式中,长期久坐、弯腰劳作等不良习惯会增加腰椎间盘退变、损伤风险;有腰椎病史者,其腰椎间盘结构与功能已存在异常,需格外注重腰椎保护。

    2025-09-24 11:56:40
  •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腰间盘突出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症状(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肌肉力量下降、间歇性跛行,不同人群如不同年龄、性别、有不良生活方式或有病史者的相关症状表现各有特点。 一、疼痛症状 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刺痛或酸痛等。部分患者是在弯腰劳动、长期久坐、腰部外伤等诱因下出现腰部疼痛。一般休息后可缓解,但易反复发作。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更容易出现腰部疼痛症状。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突出的椎间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部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电击样、刀割样或烧灼样,且在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比如,一位腰间盘突出患者在打喷嚏时,会感觉从臀部到小腿的放射性疼痛明显加重。 二、麻木感 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造成压迫,还可能导致下肢出现麻木感,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分布区域一致。麻木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感觉肢体有轻微的异常感觉,重者可感觉肢体麻木明显,影响肢体的感觉功能。例如,受压神经根对应的下肢皮肤感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外界的温度、触觉等刺激。 三、肌肉力量下降 随着病情的发展,受压的神经根长期受到刺激,可能会引起所支配的肌肉力量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无力的情况,表现为行走困难,尤其是在上下楼梯时,感觉下肢乏力,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跛行。比如,原本能轻松上下楼梯的患者,患病后需要扶着扶手才能艰难上下。 四、间歇性跛行 这是腰间盘突出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酸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不得不停止行走或需要蹲下、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才能继续行走。但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会复发。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行走时神经根受到牵拉,导致缺血缺氧加重,从而引起下肢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速度不同,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病情进展相对较慢,间歇性跛行可能会逐渐加重;而年轻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迅速,也可能较快出现明显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女性患者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腰部肌肉和椎间盘的稳定性,从而更容易出现腰间盘突出相关症状,包括上述的疼痛、麻木、肌肉力量下降和间歇性跛行等,且症状可能会相对更为明显。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等,腰部肌肉力量较弱,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衡,更容易发生腰间盘突出,出现相应症状的概率也更高。对于有腰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在病情缓解期如果不注意腰部的保护和康复锻炼,病情可能会复发或加重,导致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

    2025-09-22 20:54: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