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口腔种植修复,复杂义齿修复、前牙美白美容修复、多学科联合设计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在读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及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会员,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发表SCI文章数篇,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项目多项。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种植修复,复杂义齿修复、前牙美白美容修复、多学科联合设计等。展开
  • 补完牙后牙酸怎么办

    补完牙后牙酸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如下:充填材料刺激致酸,一般数天到数周可缓解,期间避免刺激,不缓解或加重需复诊;龋坏深近牙髓未垫底致酸,可能需重新治疗,去除材料后垫底再充填;牙齿敏感致酸,可使用脱敏牙膏,严重时医院专业脱敏;咬合问题致酸,需复诊找咬合高点并调合,儿童要特注意咬合及时处理。 一、充填材料刺激引起的牙酸 1.原因:补牙时使用的充填材料可能对牙髓产生一定刺激,尤其是窝洞较深接近牙髓时,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或物理刺激可能导致短时间内牙酸。例如,一些树脂材料在固化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温度变化等刺激牙髓。 2.应对方法:一般这种情况会在数天到数周内逐渐缓解。在此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让牙齿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牙酸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复诊。 二、龋坏较深接近牙髓未垫底引起的牙酸 1.原因:当龋坏组织较深,接近牙髓时,未进行垫底处理,直接充填,外界刺激(如冷热刺激)容易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牙酸。比如,龋洞深度达到牙本质中层或深层时,若未垫底,充填后就可能出现牙酸。 2.应对方法:如果是这种情况导致的牙酸,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治疗。先去除原来的充填材料,进行垫底后再重新充填。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牙髓活力相对旺盛,更要注意在龋坏较深时及时垫底,避免出现长时间的牙酸不适。 三、牙齿敏感导致的牙酸 1.原因:补牙后,牙齿周围的牙本质暴露,或者牙齿本身存在牙本质敏感的情况,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出现牙酸。例如,患者本身有牙本质敏感症,补牙后这种敏感情况可能仍存在。 2.应对方法:可以使用脱敏牙膏,每天坚持刷牙2-3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利用脱敏牙膏中的有效成分来封闭牙本质小管,缓解牙酸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脱敏牙膏,并且家长要帮助监督刷牙,确保刷牙效果。如果牙酸症状严重,可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脱敏治疗,如激光脱敏等。 四、咬合问题引起的牙酸 1.原因:补牙后如果存在咬合高点,牙齿在咀嚼过程中受到异常的咬合压力,会引起牙周组织的不适,表现为牙酸。比如,补牙后经过调合不彻底,存在个别牙尖早接触。 2.应对方法:需要及时复诊,由医生进行咬合检查,找出咬合高点并进行调合处理。儿童患者在补牙后要特别注意咬合情况,因为儿童在换牙期或牙齿发育过程中,咬合关系比较敏感,一旦有咬合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咀嚼功能。

    2025-10-14 14:42:47
  • 口角糜烂是由什么引起的

    口角糜烂因素包括真菌性感染(婴幼儿因局部环境与免疫力、成人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致白色念珠菌性)、细菌性感染(链球菌等通过破损处,局部卫生差易致炎)、维生素缺乏(B2缺干扰代谢等,其他维生及叶酸缺参与)、其他营养素缺乏(铁、蛋白缺致抵抗力降增风险)、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致Ⅰ型超敏反应)、机械性刺激(牙齿异常摩擦等破坏屏障)、舔口角(唾液蒸发加重损伤)、咬口角(直接破损致糜烂不愈)、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血糖不稳易感染,自身免疫病可致)、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受侵袭引发)。 一、感染因素 1.1真菌性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常见致病菌,婴幼儿因口腔局部环境(如湿度、温度)利于真菌繁殖且免疫力相对低易受感染;成人若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致菌群失调也易引发白色念珠菌性口角糜烂。 1.2细菌性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局部卫生状况差时更易导致细菌性口角糜烂,如高温环境下出汗多、局部清洁不够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 二、营养不良因素 2.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影响口角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与修复功能,进而引发糜烂;长期挑食、节食等导致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及叶酸缺乏也可能参与口角糜烂的发生发展。 2.2其他营养素缺乏:铁、蛋白质等缺乏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组织修复,增加口角糜烂发生风险,尤其在长期营养不良人群中更常见。 三、接触性因素 3.1过敏反应:接触食物(如芒果、海鲜等)、化妆品、牙膏等过敏原,可引起口角局部Ⅰ型超敏反应,出现炎症、糜烂等表现,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3.2机械性刺激:牙齿位置异常长期摩擦口角皮肤,或过度张口、不良咀嚼习惯等机械性损伤,会破坏口角皮肤黏膜屏障,引发糜烂。 四、不良习惯因素 4.1舔口角:唾液中含消化酶等物质,频繁舔口角会使唾液蒸发后局部干燥,加重皮肤黏膜损伤,易诱发口角糜烂。 4.2咬口角:反复咬啮口角区域,会直接造成皮肤黏膜破损,持续刺激易导致糜烂经久不愈。 五、其他因素 5.1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局部组织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真菌滋生,且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性口角糜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出现口角糜烂相关表现。 5.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口角糜烂等感染性表现。

    2025-10-14 14:42:10
  • 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以养好牙齿

    口腔保健需正确选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时长超3分钟早晚各次儿童需成人监督,合理每天至少用次牙线轻柔清除牙缝物,定期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科学饮食减高糖碳酸增纤维及钙磷VD等摄入,孕妇孕期加强清洁漱口营养均衡,老年人用软毛牙刷温和牙膏防硬食定期检查,儿童换牙期重卫生引导避不良习惯控零食。 一、正确刷牙方法 应选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面-咬合面的顺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儿童需在成人监督下正确刷牙,避免因用力不当损伤牙龈,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牙齿发育特点不同,刷牙时需关注乳牙与恒牙的清洁差异。 二、合理使用牙线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及菌斑。使用时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牙龈组织,牙线的选择可根据牙缝大小等个人牙齿情况调整。对于牙齿排列紧密或有缝隙的人群,牙线的使用能更有效地清洁常规刷牙难以触及的部位。 三、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通过专业检查可及时发现龋齿、牙周炎等问题。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更需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干预牙齿发育异常等情况,如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异常等,成年人也可通过定期检查监控口腔健康状况,预防口腔疾病进展。 四、科学饮食管理 减少高糖食物及碳酸饮料摄入,此类食物易导致龋齿发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同时保证饮食中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取,钙、磷是牙齿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促进牙齿健康发育,例如牛奶、豆制品富含钙,鱼类富含维生素D等。 五、特殊人群口腔保健要点 1.孕妇:孕期因激素水平变化易患牙龈炎,需加强口腔清洁,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餐后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以降低牙龈炎发生风险,同时注意饮食中营养均衡,满足自身及胎儿对牙齿健康相关营养素的需求。 2.老年人:牙齿可能存在磨损、松动等情况,应选用软毛牙刷及温和牙膏,定期更换牙刷,避免食用过硬食物,以防加重牙齿损伤,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齿松动、牙周疾病等问题,维持口腔功能。 3.儿童:换牙期要注重口腔卫生引导,培养正确刷牙习惯,避免咬唇、舔牙等不良习惯,防止牙齿排列不齐。家长可通过趣味化方式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如使用卡通图案牙刷等,同时控制儿童零食摄入,尤其是高糖零食,降低龋齿发生几率。

    2025-10-14 14:41:37
  • 什么是全口义齿?

    全口义齿是为上颌或下颌全部牙齿缺失患者定制的由人工牙和基托构成的修复体人工牙分前后牙前牙重美观发音后牙重咀嚼功能基托起连接人工牙传递咀嚼压力至牙槽嵴等组织及恢复面部外形作用制作流程包括印模制取、模型灌注、人工牙排列与咬合调整、基托制作适用人群主要是全牙缺失者老年患者佩戴初期有异物感等需经适应期并注意相关情况特殊人群需评估且需定期维护。 全口义齿是为上颌或下颌全部牙齿缺失的患者定制的修复体,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构成。人工牙用于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及相关外观形态,基托则起到连接人工牙、传递咀嚼压力至牙槽嵴等组织,并恢复无牙颌患者面部外形的作用。 组成结构 人工牙:分为前牙和后牙,前牙主要恢复美观和发音功能,后牙侧重恢复咀嚼功能,其材质通常有树脂等,需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及咀嚼需求进行选择和排列。 基托:是全口义齿与口腔黏膜和牙槽嵴接触的部分,由树脂等材料制成,可将人工牙承受的力传递至牙槽嵴等支持组织,同时恢复面部缺失牙齿区域的外形。 制作流程 1.印模制取:通过取模材料获取无牙颌患者口腔的准确印模,为制作模型提供基础,需保证印模完整、准确以反映口腔解剖结构。 2.模型灌注:将印模灌注成石膏模型,以便医生在模型上进行人工牙的排列、咬合关系的调整等操作。 3.人工牙排列与咬合调整:根据患者的牙槽嵴形态、颌位关系等,在模型上排列合适的人工牙,并调整咬合关系,确保咬合平衡,使咀嚼时力量分布均匀。 4.基托制作:在模型上制作基托,基托边缘需符合口腔解剖形态,与黏膜贴合良好,既保证义齿的固位,又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度压迫。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主要是上颌或下颌全部牙齿缺失的患者,包括因牙周病、龋病等导致全部牙齿丧失的人群。 老年患者:佩戴初期可能出现异物感、咀嚼不适等情况,一般需经过数周甚至数月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应逐渐增加咀嚼食物的硬度和量,且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诊调整义齿;若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需在病情控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全口义齿的佩戴,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义齿佩戴部位的伤口愈合等。 其他特殊人群:如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无法配合佩戴义齿的患者等,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适合佩戴全口义齿,且佩戴过程中需家人协助关注义齿佩戴情况及口腔健康状况。全口义齿需定期到口腔科进行维护,如基托磨损后需及时修补、人工牙松动等情况要及时处理,以保证义齿的正常使用和口腔健康。

    2025-10-14 14:40:59
  • 洗牙要多久一次

    健康人群洗牙频率一般6-12个月一次,吸烟人群3-6个月一次,饮食偏甜人群约6个月一次;特殊人群中孕妇宜在怀孕4-6个月洗牙且告知医生孕期,心脏病患者洗牙前与心内科沟通、操作轻柔,糖尿病患者需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血液科评估后再洗牙且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调整 吸烟人群:吸烟会使牙齿更容易沉积烟渍、菌斑等,这类人群洗牙的频率建议相对健康人群适当缩短,每3-6个月洗牙一次。因为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加速牙菌斑的形成和牙结石的沉积,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牙齿表面往往有明显的烟斑,且牙周状况相对较差,更需要频繁洗牙来清洁口腔。 饮食偏甜人群:经常吃甜食的人群,牙齿容易发生龋坏,同时也容易残留糖分滋生细菌。这类人群洗牙频率也可适当缩短至每6个月左右一次。因为高糖饮食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会加快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通过更频繁的洗牙可以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 特殊人群洗牙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牙龈炎等问题。一般建议在怀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洗牙等处理。如果孕期有口腔问题需要洗牙,最好选择在怀孕4-6个月期间进行,此时相对较为安全。因为孕期前3个月容易发生流产,后3个月容易发生早产,中间的4-6个月相对稳定。洗牙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医生会采取相对轻柔的操作方式。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 心脏病患者:如果心脏病患者需要洗牙,需要提前告知医生病情。对于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等心脏相关医疗器械的患者,洗牙可能会对起搏器产生干扰,需要在洗牙前与心内科医生沟通,评估洗牙的风险和必要性。一般来说,如果病情稳定,洗牙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洗牙过程中的刺激导致心率等发生较大波动。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口腔感染等问题。洗牙前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8mmol/L以下。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洗牙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控制好血糖也有助于口腔伤口的愈合。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洗牙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等严重问题。这类患者洗牙前需要先由血液科医生评估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洗牙,并且洗牙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做好止血等准备。

    2025-10-14 14:39: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