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口腔种植修复,复杂义齿修复、前牙美白美容修复、多学科联合设计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在读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及陕西省口腔医学会会员,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发表SCI文章数篇,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项目多项。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种植修复,复杂义齿修复、前牙美白美容修复、多学科联合设计等。展开
  • 拔牙第3天可以刷牙吗

    拔牙第3天通常可刷牙,需注意方法,儿童需家长协助监督轻柔刷牙且防用拔牙侧咀嚼,老年人要注意力度并关注假牙与创口关系,患全身性疾病者除轻柔刷牙外还需关注病情配合促进创口愈合。 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时应选择软毛牙刷,采用轻柔的方式,重点清洁牙齿的唇颊面、舌腭面等部位,但要避开拔牙创口区域。例如,刷牙时可将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轻拂刷,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保证口腔各部位都能得到清洁。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后第3天刷牙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轻柔刷牙的要求。家长应在旁边协助监督,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给儿童讲解刷牙的重要性,引导儿童用正确的轻柔方式刷牙,同时要告知儿童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防止影响创口愈合,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意识和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来保证口腔清洁且不影响创口。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黏膜感觉减退或牙齿松动等情况,在拔牙后第3天刷牙时更要注意力度。由于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轻柔刷牙能避免对创口产生不良刺激。同时,老年人可能佩戴假牙等,在刷牙时要注意假牙的清洁以及与拔牙创口的关系,确保刷牙不会导致假牙对创口造成摩擦等不良影响,要保证口腔整体的清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果拔牙者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其创口愈合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感染。在拔牙后第3天刷牙时,除了要注意轻柔刷牙外,还需要更加关注血糖的控制情况,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口愈合。这类人群在刷牙时要保证口腔清洁到位,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要遵循自身全身性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与口腔科的治疗相互配合,促进拔牙创口的良好愈合。

    2025-10-14 12:45:30
  • 口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吃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相关基因位点可能影响语言相关脑区发育功能;大脑语言处理区域神经递质失衡、神经传导通路失调及左右半球信息传递异常与之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包括语言发展关键期遇重大精神刺激、不当教育方式(语言学习过快、强迫纠正)、青春期因心理压力大、社交焦虑可诱发或加重口吃。 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口吃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约30%-50%的口吃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相关基因位点可能影响大脑中语言相关脑区的发育与功能,例如部分基因变异可能干扰语言中枢的正常神经传导,使个体更易出现语言流畅性障碍。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中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的神经递质失衡及神经传导通路功能失调与口吃相关。例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干扰语言流畅性的调控,导致言语表达时出现不自主的重复、停顿等口吃症状;此外,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神经信息传递异常,也可能影响语言的流畅输出。 三、心理社会因素 1.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刺激:儿童在语言发展关键期(通常为2-5岁)遭遇重大精神刺激,如突然的惊吓、生活环境剧变、长期被严厉指责等,可能引发口吃。例如幼儿因家庭氛围突变,心理应激导致语言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口吃表现。 2.不当教育方式:语言学习过快、强迫纠正等不当教育方式易诱发口吃。比如幼儿阶段同时学习多种语言,语言中枢处理负荷过大时,可能出现言语不流畅;家长过度严厉纠正幼儿的言语错误,会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增加口吃风险。 3.青春期心理因素:青春期个体因心理压力大、社交焦虑等,可能诱发或加重口吃。青春期时自我意识增强,对社交表现过度关注,心理压力积累可能导致语言流畅性受影响,出现口吃症状。

    2025-10-14 12:44:33
  • 口腔内有病毒性疱疹应如何处理

    口腔内出现病毒性疱疹时要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饮食清淡,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破溃用氯己定含漱液,明确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病毒药物儿童慎用,儿童需密切观察防搔抓保证水分摄入,孕妇出现要及时会诊评估病毒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 一、一般处理 口腔内出现病毒性疱疹时,首先应保持充足休息,保证机体免疫力维持在较好状态以助力康复。同时需避免食用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对疱疹部位产生进一步刺激,加重疼痛等不适症状,饮食宜选择清淡、易咀嚼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 二、局部护理 1.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每日可进行3-4次,通过生理盐水的清洁作用,减少口腔内细菌等病原体滋生,降低继发感染风险。若疱疹破溃,可选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其具有一定抗菌功效,能帮助维护口腔局部环境的清洁。 三、全身治疗 若经医生明确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病毒药物,优先以局部护理等非药物干预为主,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口腔疱疹的发展情况,防止儿童用手搔抓疱疹部位,以免导致疱疹破溃后引发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口腔黏膜的湿润状态,饮食上要格外注意避免粗糙食物对疱疹部位的摩擦。 2.孕妇患者:若孕妇出现口腔病毒性疱疹,需及时前往产科和皮肤科进行会诊,评估病毒对妊娠进程以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因为孕妇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等途径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谨慎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2025-10-14 12:43:56
  • 口吃的主因是什么

    口吃具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存相关基因位点待明机制,神经生物学因素中语言相关脑区功能异常或递质失衡致表达模式异参与发生,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儿童语言关键期遇过度语言压力等干扰及成年人长期高压力焦虑引发或加重口吃。 一、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口吃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多项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口吃的一致性高于异卵双生子,提示遗传因素对口吃的易感性有影响。目前认为可能存在多个基因位点与口吃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来明确其确切的基因关联及作用方式。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中与语言处理相关的神经区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口吃。例如,布洛卡区、韦尼克区等语言相关脑区的神经传导或神经递质失衡可能影响语言的流畅表达。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口吃患者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些脑区的激活模式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表明神经生物学层面的异常参与了口吃的发生过程。 三、心理社会因素 1.早期语言发展阶段的影响:儿童在语言发展关键期(通常为2-5岁),若遭遇过度的语言压力、突然的环境变化或强烈的情绪刺激,如家长过度严厉纠正孩子的语言表达、家庭环境突变等,可能干扰儿童正常的语言学习进程,进而诱发口吃。例如,儿童在尝试表达时频繁被打断或受到负面评价,可能导致其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语言流畅性。 2.长期心理压力与焦虑: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如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可能引发或加重口吃症状。焦虑情绪会影响大脑对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的调控,使得语言表达时出现不流畅的情况。例如,在公众演讲等需要高度语言表达的场景中,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更易出现口吃表现。

    2025-10-14 12:43:25
  • 什么是牙颌畸形?

    牙颌畸形由先天遗传或后天环境因素致牙齿、颌骨、颅面结构异常,病因含遗传及胎儿期母体问题、出生后不良习惯、替牙期问题等,临床表现有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儿童期颌骨发育期不良习惯易致畸形需早关注,青少年期颌骨发育活跃畸形更显著,成人可因外伤、牙周病等致畸形,可通过正畸或正颌外科手术矫正,特殊人群干预要顺应颌骨生长发育来改善畸形状况。 牙颌畸形是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结构的异常。一、病因方面:1.遗传因素,若父母存在牙颌畸形,子代遗传患病风险增加,如父母有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子女可能遗传相关畸形;2.环境因素,胎儿期母体营养不良、患病等可影响颌面部发育;出生后儿童长期吮指、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或乳牙早失、恒牙萌出异常等替牙期问题,均可能引发牙颌畸形。二、临床表现类型:1.牙齿排列不齐,表现为牙齿拥挤、牙间隙等;2.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如反颌(下前牙覆盖上前牙,俗称地包天)、深覆颌(上前牙过度覆盖下前牙,咬合过深)、开颌(上下前牙或后牙在咬合时无接触)等;3.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如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三、不同人群特点:儿童期颌骨处于生长发育期,若有不良习惯易快速引发牙颌畸形,需尽早关注;青少年期颌骨发育活跃,畸形可能更显著;成人牙颌畸形可能因外伤、牙周病等因素出现,可通过正畸治疗或正颌外科手术等方式矫正,但需综合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考量;特殊人群如儿童在干预牙颌畸形时,因处于生长阶段,需选择适合的干预时机与方式,以顺应颌骨生长发育来改善畸形状况。

    2025-10-14 12:42: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