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脑积水、颅内囊性疾病的内镜手术治疗和颅脑各部位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彭玉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脑积水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基地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业组副组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主要开展颅脑肿瘤,颅脑外伤,先天性颅脑疾病等的诊治,尤其擅长神经内镜下垂体瘤,脑积水和颅内囊肿等各种内镜微创手术治疗。2003年和2011年分别在德国和美国专项学习神经内镜技术,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奖1项,医院医疗成果奖5项,主持各类基金科研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展开
个人擅长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脑积水、颅内囊性疾病的内镜手术治疗和颅脑各部位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展开
  • 脑积水的症状

    脑积水患者年龄不同,出现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例如婴幼儿、青壮年、老年人等。 1、婴幼儿 婴幼儿出现脑积水时可表现为头颅进行性增大,与躯干比例失调,并且伴有前额突出、下颌尖细、浅静脉怒张、前囟扩大、张力增高、眼球不能上视、视神经乳头萎缩、眼球不能外展等症状。 2、青壮年 如果青壮年出现脑积水,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视力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智力障碍等。 3、老年人 老年人症状通常与青壮年类似,但症状可能较重。

    2025-04-01 13:19:11
  • 脑梗腿疼的原因是什么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脑梗死腿疼多考虑和脑梗死后遗症、丘脑痛、肢体锻炼强度过大等因素相关。 1、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容易留下后遗症,当外周血管引发下肢动脉闭塞时,会导致患者腿疼。 2、丘脑痛 丘脑是人体重要的感觉神经纤维中枢,如果脑梗死发生在丘脑部位,则会导致下肢感觉异常,出现腿疼症状。 3、肢体锻炼强度过大 如果脑梗死患者因为下肢活动不灵活,导致下肢功能的锻炼强度过大等,容易造成下肢肌肉拉伤,出现腿疼症状。

    2025-04-01 13:18:56
  • 脑梗总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脑梗即脑梗死,脑梗死总睡觉主要与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情感障碍等原因有关。 1、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因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导致大范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脑水肿后可出现总睡觉的现象。 2、脑干梗死 患者因脑干梗死是损伤了脑干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可导致嗜睡,表现为总睡觉。 3、情感障碍 部分患者因脑梗死疾病的消耗,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会出现总睡觉现象。

    2025-04-01 13:18:3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表现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前可以没有任何表现,如果有症状的话,多半是因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如偏头痛或眼肌麻痹等。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原因不同,所以病前不一定有高血压,发病时血压也不一定很高。但是,发病时血管的破裂出血也可以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性交等,在这些情况下也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血压波动。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大多数为突然起病,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头痛通常比较剧烈,开始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以后很快波及全头部,并可延及颈项部及背部,有的还可出现下肢的疼痛。这是因为血液沿着蛛网膜下腔扩散,对脑脊髓膜和脊神经构成刺激的缘故。与头痛相伴随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不少病人因头痛剧烈而烦躁不安。如果出血量较大,病人可以迅速出现意识障碍,轻者意识模糊,重者昏迷。由于出血波及之处主要在蛛网膜下腔,所以脑膜刺激现象比较明显,除头痛剧烈外,病人常有颈项强直。因为出血很少破入脑实质,所以偏瘫等局限性脑损害的症状少见,但大脑半球表面的出血可以引起抽搐。 另外,脑底部的出血可以出现脑神经损害,而有眼肌麻痹、复视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龄较大的病人,由于老年性脑萎缩使得蛛网膜下腔容积加大,加上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并不明显,甚至没有头痛症状,相反倒容易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及精神障碍;少数病人伴有血压下降,貌似“休克”,容易引起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在30%左右,多见于动脉瘤破裂后出血量较大导致昏迷者。有的病人出血后病情渐趋稳定,以后又因再度出血而死亡。

    2025-04-01 11:42:18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多是由于微血管搏动性压迫神经而引起。 微血管减压手术是针对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根治性方法,即在病人耳后头皮切约4厘米长切口,然后在颅骨上打一个2厘米左右的小洞,在显微镜放大十倍的情况下,经过精细分离找到压迫神经和脑干的责任血管,并在血管与神经间垫上减压材料(涤沦片或Teffron毡,简称棉垫),并不破坏神经和血管。 由于血管不再能搏动性压迫神经,术后面肌抽搐或三叉神经痛多可立即停止,极少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该手术方法从根本上祛除病因,手术精细创伤小,病人多可在手术次日下地行走,经过2至4天的观察治疗无异常后即可出院,术后7天拆除切口缝线。 手术操作时间一般1小时左右,手术切口也较小,平均出血量仅为40毫升。根治率达97%以上,不易复发。 住院费用一般在一万元左右。 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少等方面,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成为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方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最理想的方法。

    2025-04-01 11:42: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