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吴永明副主任医师(15)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脑积水能治好吗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具体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及时治疗,大多数脑积水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脑积水的病因有很多,如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感染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通过植入分流器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方法,将过多的脑脊液引流到其他部位,以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则是通过减少脑脊液的产生或增加脑脊液的吸收来缓解脑积水症状。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开具一些脱水药物、利尿剂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帮助缓解脑积水症状。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量,以避免加重脑积水症状。 需要注意,脑积水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4-01 14:38:37
  • 如何解决脑供血不足最有效

    临床上不存在解决脑供血不足最有效的方法这一说法,常用的处理方法为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2.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供血不足。 3.控制风险因素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这些风险因素,以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率。 4.手术治疗 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如颈动脉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等,以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2025-04-01 14:35:58
  • 哪种情况下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

    高龄、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脑部损伤等情况下容易得阿尔茨海默病。 1.高龄 年龄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最大风险因素,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患病。 2.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因为有些基因变异会增加患病风险。 3.不良的生活方式 缺乏锻炼、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脑部损伤 脑部受到过损伤或患有某些脑部疾病的人,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也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2025-04-01 14:35:57
  •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控制相关的血管风险因素。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会涉及使用改善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减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但是药物需要遵医嘱进行使用。 2.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则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社交活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3.控制相关的血管风险因素 控制相关的血管风险因素,如防止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也是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这些风险因素不仅可能直接损害脑血管,还可能通过影响全身的血管系统而间接影响大脑的健康。

    2025-04-01 14:35:56
  • 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血管因素、心脏泵血因素、颈椎病等。 1.血管因素 当大脑供血血量受压时,会导致一些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血管受压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中老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形成,从而使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 2.心脏泵血因素 常见于一些慢性心衰的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脏射血量降低,导致大脑缺血。 3.颈椎病 由于颈椎错位导致椎动脉受压迫或畸形,使得脑部供血不足,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2025-04-01 14:35: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