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脑出血病人吃什么流食

    为脑出血病人提供的流食有多种类型及对应特点与适用人群,包括富含高蛋白的牛奶、鸡蛋羹;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汁、果汁;富含膳食纤维的藕粉、南瓜糊;清淡易消化的小米粥、山药糊等。 一、高蛋白流食 1.牛奶 特点: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毫升牛奶约含3克左右蛋白质。对于脑出血病人,能提供身体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容易消化吸收,适合作为流食补充蛋白质。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每天可以适量饮用200-300毫升的纯牛奶。 适用人群:一般成年脑出血患者均可饮用,但如果患者合并有乳糖不耐受情况,则不适合直接饮用纯牛奶,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 2.鸡蛋羹 特点: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个鸡蛋约含6-7克蛋白质。鸡蛋羹质地细腻,容易被消化。制作时将鸡蛋打散,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蒸熟,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较高。对于脑出血病人,每天可以吃1-2个鸡蛋制作的鸡蛋羹。 适用人群:大多数脑出血患者都可以食用鸡蛋羹,但如果患者对鸡蛋过敏,则绝对不能食用。 二、富含维生素的流食 1.蔬菜汁 特点:例如菠菜汁,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促进机体的修复。以菠菜为例,每100克菠菜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2毫克。可以将新鲜菠菜洗净后榨汁,每天给脑出血病人饮用100-150毫升。 适用人群:一般脑出血患者均可饮用蔬菜汁,但如果患者有严重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情况,则需要谨慎饮用,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2.果汁 特点:如橙汁,富含维生素C,每100毫升橙汁约含50毫克左右维生素C。橙汁口感较好,能为脑出血病人补充维生素。可以选择新鲜橙子榨汁,每天饮用100-150毫升。 适用人群:一般脑出血患者可饮用,但对于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需要选择低糖果汁或者在医生指导下饮用,因为过多糖分摄入可能不利于血糖控制。 三、富含膳食纤维的流食 1.藕粉 特点:藕粉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脑出血病人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发生便秘,藕粉是较好的选择。冲泡后的藕粉质地细腻,容易消化。一般每次可以冲泡30-50克藕粉作为流食。 适用人群: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均可食用藕粉,但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胃肠道梗阻等疾病,则不适合食用。 2.南瓜糊 特点:南瓜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南瓜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1克。南瓜糊口感软糯,制作简单。将南瓜蒸熟后打成糊,每天可以给脑出血病人食用100-150毫升。 适用人群:一般脑出血患者可食用南瓜糊,但如果患者有腹胀等胃肠道不适情况,需要适当减少食用量。 四、清淡易消化的流食 1.小米粥 特点:小米粥非常清淡易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小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制作时将小米熬煮至软烂,对于脑出血病人,每天可以食用200-300毫升。 适用人群: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均可食用小米粥,尤其是老年脑出血患者,其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小米粥更易于消化。 2.山药糊 特点: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其制成的糊口感顺滑,容易消化。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将山药蒸熟后打成糊,每天给脑出血病人食用100-150毫升。 适用人群:一般脑出血患者可食用山药糊,但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对山药过敏则不能食用。

    2025-10-11 14:05:27
  •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症状

    缺血缺氧性脑病在不同人群(新生儿、儿童及成人)中会出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等表现,且不同人群各表现有其相应特点,如新生儿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可仅兴奋激惹,重度昏迷,肌张力、原始反射等也有不同改变,呼吸、瞳孔等也有相应变化,儿童及成人类似表现但有自身特点,均因脑部缺氧影响相关神经功能所致。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也有轻中重之分,轻度时可表现为反应稍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中度会有嗜睡、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较迟钝等;重度则为昏迷状态,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这是因为脑部缺氧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出现意识方面的异常。 肌张力改变 新生儿: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时肌张力可正常或稍增强;中度时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重度时肌张力显著减低,肢体松软如棉絮,这是由于缺氧损伤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影响了肌肉的正常调节功能。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轻度时肌张力可能无明显异常或轻度增高;中度时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活动受限;重度时肌张力极度减低,肢体活动几乎不能,这是因为脑部缺氧导致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使得肌肉的张力调节失衡。 原始反射异常 新生儿: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原始反射会出现异常。如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正常新生儿拥抱反射较为明显,而缺血缺氧性脑病时由于大脑受到抑制,该反射减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现为吸吮动作无力或不能完成吸吮动作,这与缺氧影响了神经对原始反射的调控有关。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一般原始反射不明显,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多提示脑部有较严重的缺氧损伤,因为原始反射的存在和正常与否与大脑的神经调控功能密切相关,缺氧导致神经调控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原始反射异常。 惊厥 新生儿:是常见症状之一,轻度者可能为轻微的面部肌肉抽搐等,中度及重度时可出现频繁的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的抽动、双眼上翻等。新生儿大脑神经元不稳定,缺氧容易诱发异常放电导致惊厥,这是因为缺氧使神经元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离子失衡,引发异常电活动。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时惊厥发作相对新生儿可能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也可出现全身性或局限性的惊厥发作,多由于脑部缺氧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惊厥的发生提示脑部损伤较严重,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呼吸节律改变 新生儿:可出现呼吸增快、减慢,呼吸节律不整,如潮式呼吸等。新生儿呼吸中枢对缺氧较为敏感,缺氧时容易导致呼吸节律紊乱,这是因为缺氧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使得呼吸的调节机制出现障碍。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时也可能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呼吸浅快、深慢或节律不规整等,同样是由于脑部缺氧影响了呼吸中枢及相关神经通路,导致呼吸调节功能异常。 瞳孔改变 新生儿:轻度时瞳孔可能正常或稍大,中度时瞳孔可缩小,对光反射迟钝,重度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因为缺氧影响了眼部的神经调节,包括动眼神经等相关神经结构,导致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发生改变。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时瞳孔改变类似,轻度时瞳孔可能无明显异常,中度时瞳孔缩小或对光反射减弱,重度时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与脑部缺氧导致的神经损伤累及眼部神经调控有关。

    2025-10-11 14:04:18
  • 癫痫症发作时有哪些症状

    癫痫症发作症状多样,包括全面性发作(如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如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不同发作类型有不同表现,癫痫持续状态是严重情况需紧急处理,不同人群发作诱因及表现有差异。 一、全面性发作 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发生,发作前少数人有先兆,如腹部不适等。发作时先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收缩,表现为意识丧失、跌倒,头后仰、眼球上翻,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持续10-20秒进入阵挛期,即全身肌肉节律性一张一弛地抽动,频率逐渐减慢,持续30-60秒后发作停止,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发作后常感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对于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作时可能表现相对更不典型,但基本遵循上述强直期到阵挛期的过程,且发作后的恢复可能因个体差异在时间和症状严重程度上有所不同。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儿童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可能诱发发作频率增加。 失神发作(小发作): 多见于儿童和少年,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擦鼻、咀嚼、吞咽等,一般持续5-10秒后意识恢复,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儿童失神发作可能在学习、玩耍等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若不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学习和生活。在病史方面,若有家族癫痫病史,儿童患失神发作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发育及日常活动中的表现。 二、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肢体,发作时意识清楚。例如,一侧手指或足部的抽动,可逐渐扩展,如果扩展至同侧肢体则成为杰克逊发作。 感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躯体感觉性发作,如肢体的麻木感、针刺感等,或特殊感觉性发作,如视觉性(闪光、黑朦等)、听觉性(耳鸣等)、嗅觉性(闻到特殊气味)、味觉性(口中有特殊味道)发作。 对于成人部分性发作,若有头部外伤、颅内感染等病史,更容易诱发部分性发作。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可能成为诱因。 复杂部分性发作: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自动症等表现,如反复咀嚼、搓手、游走、奔跑等无目的动作,发作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成人发生复杂部分性发作时,若有颞叶病变等基础疾病,发作特点可能更典型。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若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病史,复杂部分性发作可能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功能异常有关,发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受伤。 三、癫痫持续状态 这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发作情况,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患者表现为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全身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出现全身抽搐、意识障碍进行性恶化等;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出现局部抽搐持续时间较长,伴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都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因为长时间的癫痫发作会导致脑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儿童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因感染、发热等诱因诱发,需要密切监测体温等情况,成人则可能因脑部病变加重等原因导致。

    2025-10-11 14:03:09
  • 癫痫病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癫痫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总体原则为:病情稳定期可接种,此时患者身体状态相对平稳,接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风险低,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等有相应考量;发作期不宜接种,因发作期神经系统不稳定,接种易诱发发作,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等接种风险更高,需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病情稳定期的情况 机制:当癫痫患者病情控制稳定,脑电图等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且近期没有频繁发作时,接种新冠疫苗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此时患者的身体状态相对平稳,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交互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发癫痫发作的可能性较小。例如,多项针对病情稳定癫痫患者的疫苗接种观察研究显示,在病情稳定期接种新冠疫苗,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癫痫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接种疫苗的考量基本一致,但需要根据儿童、成人等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观察。儿童癫痫患者病情稳定期接种时,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仍在发育中,不过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接种风险可控;成人癫痫患者病情稳定期接种相对更为常规,但也需要监测接种后的反应。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的癫痫患者,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在病情稳定期接种新冠疫苗,身体的基础状况较好,能更好地应对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而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酗酒等的患者,即使病情稳定,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可能会增加,需要在接种前后更加密切地观察。 病史:癫痫患者的病史是评估能否接种的重要依据,除了关注癫痫本身的发作情况,还需考虑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接种其他疫苗时有过严重不良反应,但目前癫痫病情稳定,需要由医生综合评估接种新冠疫苗的风险收益比。 病情发作期的情况 机制:在癫痫发作期,患者的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接种新冠疫苗,机体的免疫应激可能会干扰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诱发癫痫发作。因为疫苗接种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对于原本就有癫痫病灶的大脑来说,这种干扰更容易打破原本的平衡状态导致发作。例如,临床观察发现,癫痫发作期接种疫苗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增加的比例高于病情稳定期接种者。 年龄因素:儿童癫痫发作期接种风险更高,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作期接种疫苗后诱发严重癫痫发作的可能性较成人更大;成人癫痫发作期接种也需要谨慎,虽然成人神经系统相对稳定,但发作期的不稳定状态同样可能因疫苗接种而诱发发作。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良的癫痫发作期患者,如发作期仍熬夜、劳累等,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此时接种疫苗会使这种负担叠加,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所以在发作期应避免接种疫苗,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 病史:如果癫痫患者有频繁发作的病史,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内发作频率较高,即使目前处于所谓的“缓解期”,但实际上神经系统仍处于相对敏感不稳定状态,发作期接种疫苗风险较大,需要延迟接种直至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总之,癫痫患者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发作情况、整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在病情稳定期且经医生评估后一般可以接种,发作期则不宜接种。

    2025-10-11 14:00:22
  • 小儿癫痫怎么判断良性

    小儿良性癫痫可从发病年龄、发作形式、脑电图、影像学及预后等多方面判断,发病多在特定年龄段,发作形式相对单一轻、频率低,脑电图背景活动多正常且有特征性放电,头颅影像学多无异常,具自然缓解倾向,需综合多因素评估,家长要密切观察并反馈患儿情况,关注其生长发育。 一、发病年龄特点 良性小儿癫痫的发病年龄通常有一定规律,多在特定年龄段起病。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癫痫,一般发病于3-13岁,男孩略多于女孩,此年龄特点是判断良性癫痫的一个重要线索,因为不同类型癫痫的好发年龄有差异,通过发病年龄能初步筛选可能为良性的情况。 二、发作形式特点 1.发作症状表现 部分良性小儿癫痫发作形式相对单一且症状相对较轻。比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癫痫,发作多表现为口面部抽搐,如口角抽动、流涎等,一般不伴有意识丧失,或者意识丧失程度很轻,能在发作后清楚回忆发作情况。这种相对局限且症状较轻的发作形式与一些严重癫痫发作时出现的全身大发作、严重意识障碍等表现不同,可作为判断良性的依据之一。 2.发作频率特点 良性小儿癫痫发作频率通常较低。有的患儿可能数月发作一次,或者一年发作几次等。而一些难治性癫痫发作频率往往较高,频繁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通过观察发作频率,能辅助判断是否为良性癫痫。 三、脑电图特点 1.脑电图背景活动 良性小儿癫痫患儿的脑电图背景活动多正常。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脑电图的基本节律等背景活动没有明显异常改变。而一些有严重脑部病变相关的癫痫,脑电图背景活动会有异常,如出现慢波增多等情况。 2.癫痫样放电特点 特定类型良性小儿癫痫有特征性的癫痫样放电。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癫痫,在脑电图上可见中央颞区有典型的棘波或棘-慢波综合,这种放电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布,且在睡眠期容易诱发出来。通过脑电图检测到这种特征性的癫痫样放电,结合临床症状等可辅助判断为良性癫痫。 四、影像学特点 1.头颅影像学检查 大部分良性小儿癫痫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颅内没有发现结构性病变,如脑肿瘤、脑发育畸形等情况。而如果是由脑部结构性病变引起的癫痫,头颅影像学检查往往能发现相应的病灶,这也是区分良性和非良性癫痫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预后特点 1.自然缓解倾向 良性小儿癫痫具有自然缓解的倾向。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大多到青春期前后发作会停止,预后较好。例如儿童良性中央颞区棘波癫痫,多数患儿在15岁左右发作停止,智力发育不受影响,生活质量能恢复正常。这是良性癫痫区别于一些会持续终身发作且可能导致智力等发育受影响的癫痫的重要预后特点。 温馨提示:对于小儿癫痫判断是否为良性,需要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在临床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发作的详细情况、家族癫痫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发作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小儿癫痫是否为良性,从而制定合适的随访和处理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癫痫本身以及诊断、治疗过程等都可能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患儿中,需要特别注意其营养、心理等多方面的状况,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合理的生活照顾。

    2025-10-11 13:59: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