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脑性尖叫

    脑性尖叫是一种异常哭闹,多由婴儿脑部发育不成熟引起,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出血等,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家长也应注意预防,如按时产检、护理好婴儿等。 1.定义:脑性尖叫是由于婴儿脑部发育尚未完全,在颅内压升高时,会刺激脑组织,引起婴儿哭闹。 2.表现:脑性尖叫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音调的哭声,哭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握拳、蹬腿等动作。 3.原因:脑性尖叫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颅内出血、脑积水、脑膜炎等。此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脑性尖叫,如低血糖、低血钙、感染等。 4.诊断:如果婴儿出现脑性尖叫,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问题。如果怀疑有脑部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超声、CT或MRI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5.治疗:治疗脑性尖叫的方法取决于其原因。如果是由于颅内出血等严重疾病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如果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低血糖、低血钙等,医生可能会给予相应的治疗。 6.预防:为了预防脑性尖叫的发生,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的健康。 注意婴儿的护理,避免感染和外伤。 及时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注意婴儿的饮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总之,如果婴儿出现脑性尖叫,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婴儿的护理和预防,避免脑性尖叫的发生。

    2025-07-28 15:51:23
  • 脑部ct能检查出什么

    脑部CT能检查出多种脑部疾病,包括结构异常、血管疾病、炎症、外伤和退行性疾病等,但其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1.脑部结构异常:脑部CT可以检测到脑部的结构异常,如肿瘤、脑积水、脑梗死、脑出血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头痛、呕吐、抽搐、失语、偏瘫等症状。 2.脑部血管疾病:脑部CT可以检测到脑部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头痛、头晕、失语、偏瘫等症状。 3.脑部炎症:脑部CT可以检测到脑部炎症,如脑炎、脑膜炎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头痛、发热、呕吐、抽搐等症状。 4.脑部外伤:脑部CT可以检测到脑部外伤,如脑震荡、颅骨骨折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5.脑部退行性疾病:脑部CT可以检测到脑部退行性疾病,如Alzheimer病、帕金森病等。这些异常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运动障碍、痴呆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脑部CT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此外,脑部CT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脑部微小病变的检测能力有限,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脑部CT是一种重要的脑部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脑部疾病,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2025-07-28 15:43:07
  • 脑供血不足危害大吗

    脑供血不足危害较大,会影响神经系统致头晕头痛、损害认知功能、影响运动神经;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层受影响不同,对有基础病史人群危害更甚,还会放大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 从心血管系统角度,脑供血不足往往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脑供血不足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会反过来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危害有所不同。年轻人若长期处于脑供血不足状态,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因为头晕、头痛等症状会频繁干扰其日常生活节奏。而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脑供血不足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除了上述提到的认知功能下降、肢体运动受影响外,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梗死等,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坏死,出现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极大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比如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供血不足会使血压波动更大,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血糖的代谢和控制,导致病情复杂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而脑供血不足又会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使得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放大,形成不良循环。

    2025-07-28 15:39:21
  • 脑小缺血灶是脑梗塞吗

    脑小缺血灶不等同于脑梗塞但有关联,脑小缺血灶由脑部小血管病变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脑梗塞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小缺血灶进一步发展可致脑梗塞,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情况不同,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会增加脑小缺血灶进展为脑梗塞风险。 影像学表现差异 在影像学检查上,脑小缺血灶一般病灶较小,呈点状、斑片状等。而脑梗塞在急性期影像学上可表现为低密度影,随着病情发展有其相应的演变过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等因素更易出现脑小缺血灶相关情况,若本身有高血压等病史则风险更高;中青年人群出现脑小缺血灶多与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有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对血管状态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脑小缺血灶进展为脑梗塞的风险,比如长期高脂饮食会使血脂升高,加重血管粥样硬化,进而影响脑部血管状态。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血压控制不稳定,会持续损伤脑血管,促使脑小缺血灶形成及向脑梗塞转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同样不利于脑血管健康,增加脑小缺血灶发展为脑梗塞的可能性。

    2025-07-28 15:35:59
  • 三叉神经痛是哪里疼

    三叉神经痛疼痛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包括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区域,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会影响,有相关病史者表现可能不同,需医生鉴别诊断 眼支分布区域:疼痛可累及上眼睑、前额部等区域,表现为这些部位的剧烈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 上颌支分布区域:疼痛常出现在上颌部位,如上唇、鼻翼、牙齿、牙龈等区域,患者可能会误以为是牙痛而就诊。 下颌支分布区域:疼痛可涉及下颌部,包括下唇、口角、舌部等区域,发作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等日常活动。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生三叉神经痛时,疼痛部位的表现可能并无本质差异,但在具体感受和应对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描述疼痛部位而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面部反应;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疼痛发作时需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估和处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三叉神经痛,进而影响疼痛部位的感受和发作频率。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面部外伤等情况,可能会增加三叉神经痛的发生风险,疼痛部位的表现也可能与单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所不同,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

    2025-07-28 15:33: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