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头疼伴有恶心怎么回事

    头疼伴有恶心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疾病因素如偏头痛、颅内压增高相关疾病(脑出血、脑肿瘤)、感冒发烧,其他因素如食物因素(食用含酪胺奶酪、亚硝酸盐腌制食品等)、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嘈杂密闭环境),儿童头疼伴恶心需密切观察防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孕妇要避免滥用药物靠保证睡眠等缓解,老年人要警惕脑血管疾病及时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头疼伴有恶心 (一)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脑部神经功能紊乱,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引发头疼,同时可能伴随恶心感。例如,成年人若连续1-2天睡眠不足6小时,就可能出现头部胀痛并伴有恶心的情况,一般通过补充睡眠可逐渐缓解。 (二)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过多应激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平衡,进而导致头疼,同时可能出现恶心症状。如长期面临工作、学习等多方面压力的人群,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头疼伴恶心现象,通过适当放松、调整心态有助于改善。 二、疾病因素导致头疼伴有恶心 (一)偏头痛 是常见的引发头疼伴恶心的疾病之一,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疼,发作时常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二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过程中会出现恶心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对光线、声音敏感。 (二)颅内压增高相关疾病 1.脑出血:脑血管破裂出血会使颅内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疼,且常伴随恶心、呕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等,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 2.脑肿瘤:肿瘤占位性病变会导致颅内压逐渐增高,引发头疼,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断性头疼伴恶心,随着肿瘤增大,头疼会逐渐加重,头颅MRI等检查可发现肿瘤病灶。 (三)感冒发烧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发炎症反应,毒素释放会刺激头部神经,导致头疼,同时发烧时身体代谢紊乱可能出现恶心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等指标变化。 三、其他因素导致头疼伴有恶心 (一)食物因素 食用含有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等,可能诱发头疼伴恶心。例如,过量食用陈年奶酪后,部分人群会出现头疼并伴有恶心的情况,这是因为酪胺会影响血管收缩功能。 (二)环境因素 长时间处于嘈杂、密闭环境中,可能因头部血管受刺激而引发头疼,同时环境不舒适可能导致恶心,离开相关环境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头疼伴恶心可能与感冒、颅内感染等有关,儿童表达不清,需密切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呕吐次数、精神状态等情况,如出现持续头疼伴恶心且精神萎靡,应及时就医排查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 (二)孕妇 孕妇头疼伴恶心可能是激素变化、睡眠不足等引起,要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可通过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放松心情来缓解,若头疼伴恶心症状严重,需在医生评估下谨慎处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头疼伴恶心要警惕脑血管疾病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一些疾病可能隐匿性较强,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能危及健康。

    2025-09-30 12:04:30
  • 脑中风吃什么水果

    脑中风患者适合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和富含钾元素的香蕉、苹果,不适合过量食用高糖的荔枝、龙眼及水分少且干硬的干果类水果,选择水果要综合自身健康状况,且水果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需遵正规治疗方案。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健康。有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柑橘类水果较为适宜。对于脑中风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情况,需要注意水果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可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少量食用,并监测血糖。 猕猴桃: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除了抗氧化作用外,还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它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脑中风患者如果没有特殊的胃肠道禁忌,每天可以食用1个猕猴桃。但如果患者伴有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应适当减少食用量。 富含钾元素的水果 香蕉:香蕉是钾的优质来源。钾元素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还能促进钠的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是脑中风的重要诱因,保持血压稳定对于脑中风患者非常关键。一般建议脑中风患者每天食用1-2根香蕉,但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谨慎食用,因为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钾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香蕉的摄入量。 苹果:苹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钾。苹果还富含果胶等膳食纤维,果胶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对于脑中风患者伴有高血脂的情况,适当食用苹果有一定益处。正常成年人每天可食用1-2个苹果,脑中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用,但如果同时伴有胃肠道蠕动缓慢等问题,应细嚼慢咽,避免一次食用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不适合脑中风患者过量食用的水果 高糖水果 荔枝:荔枝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对于脑中风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情况,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病情控制。所以脑中风患者伴有糖尿病时应尽量少吃荔枝。一般每次食用不宜超过5-10颗。 龙眼:龙眼同样属于高糖水果,其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对血糖影响较大。脑中风患者如果存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应避免大量食用龙眼。 水分含量过少且较干硬的水果 干果类水果(如葡萄干等):这类水果经过晾晒等加工,水分含量少,糖分浓缩,食用后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对于脑中风患者血液循环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脑中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干果类水果,如需食用,应少量,并增加饮水量。 脑中风患者在选择水果时,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是否伴有糖尿病、肾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同时,水果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脑中风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制定的正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在饮食方面合理搭配水果,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2025-09-30 12:03:29
  • 脑出血后吃什么饮食调理

    脑出血患者饮食需注意多方面,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摄取维生素C、E、钾等,补充膳食纤维,控制钠盐摄入,保证水分充足,老年患者要注意食物易消化性及特殊基础疾病影响,儿童患者则要营养均衡且根据年龄提供合适食物形态。 一、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脑出血患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类、瘦肉、蛋类、豆类等。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例如研究表明,每周食用适量鱼类的人群,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低。瘦肉中的蛋白质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二、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摄取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每天可适量食用这类水果来补充维生素C。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约含维生素C62毫克,能满足人体一天部分的需求。 维生素E:也有抗氧化功效,可参与体内抗氧化过程。坚果类(如杏仁、核桃)、橄榄油等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每天吃一小把杏仁,大约20-30颗,能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E。 钾: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脏功能,降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蕉、土豆、菠菜等食物富含钾。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约含钾250毫克左右,适量食用香蕉可以补充钾元素。 三、膳食纤维的补充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而便秘可能会导致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如芹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梨)等富含膳食纤维。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每天可以将燕麦加入早餐中,如煮成燕麦粥食用。 四、控制钠盐摄入 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应限制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每天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例如,避免食用过咸的酱菜,炒菜时少放盐,可使用限盐勺来控制用盐量。 五、水分的补充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白开水或淡茶水。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补充水分,如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呛咳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脑出血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如将肉类适当切碎煮烂,蔬菜切成合适的大小便于咀嚼和消化。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合并糖尿病则需要在保证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如选择低糖的水果等。 儿童患者:儿童脑出血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饮食上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食物形态,如婴儿期可能需要将食物打成泥状等,避免因咀嚼和吞咽问题导致进食困难或呛咳等情况。

    2025-09-30 12:02:51
  •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严重吗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大多病情相对不严重,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较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数预后较好,但有基础病史者、多次发作及特殊人群需警惕病情加重,需重视危险因素控制及观察病情变化以防病情加重。 一、一般情况 1.症状表现 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些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轻度的肢体无力,可表现为单侧上肢或下肢轻度无力,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或者轻度的感觉异常,如单侧肢体的轻度麻木等。这是因为基底节区虽然是重要的神经结构区域,但腔隙性梗塞灶较小,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相对局限。 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人发生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概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等情况更易出现,从而增加了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风险。而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存在特殊的病因,如遗传性血管病等,也可能发生,但相对较少见。 生活方式方面,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发生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例如长期高盐饮食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会使脑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促进血管病变和腔隙性梗塞的形成。 2.预后情况 大多数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过及时的危险因素控制和适当的康复等处理后,预后较好,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病灶较小,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如果患者没有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再次发生腔隙性脑梗塞或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 二、特殊情况需警惕严重程度变化 1.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 若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合并严重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会对患者的整体状况产生更大影响。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机能和对脑梗的代偿能力,可能导致病情恢复缓慢,甚至出现病情波动。例如,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心功能不佳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代谢,进而影响腔隙性脑梗塞的恢复。 对于有多次腔隙性脑梗塞发作的患者,病情可能逐渐加重。随着多次小的梗死灶累积,可能会影响更多的神经功能区域,导致肢体无力加重、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 2.对于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如果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后出现吞咽困难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误吸,引起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较为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需要加强护理,如给予适当的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避免误吸发生。 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血管状态,若发生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需要更加关注激素对血管和病情恢复的影响,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考虑激素因素对病情的潜在作用。 总之,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大多起始时病情相对不严重,但需要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有基础病史和特殊人群,以防止病情加重。

    2025-09-30 12:01:29
  • 嗜睡多梦是怎么回事啊

    嗜睡多梦的原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健康问题等。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管理心理压力、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治疗潜在健康问题、避免使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需注意睡眠问题。 一、可能的原因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或减弱的疾病,可能导致频繁醒来和嗜睡。 2.不宁腿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导致腿部不适和强烈的冲动,促使人们在睡眠中移动腿部,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3.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不自主的腿部运动,可能在睡眠中发生,干扰睡眠。 4.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紊乱、睡眠瘫痪等也可能导致嗜睡多梦。 5.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可能影响睡眠,导致嗜睡多梦。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睡眠,导致嗜睡或多梦。 7.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不适宜可能影响睡眠。 8.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9.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慢性疼痛、心脏病、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睡眠。 二、建议 1.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创建一个安静、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或大量液体;在睡前放松身心,如泡个热水澡、听柔和的音乐等。 2.管理心理压力: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焦虑;寻求心理支持,如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 3.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适度增加运动量,但避免在睡前过度运动。 4.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嗜睡多梦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5.避免使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睡眠的药物,应咨询医生是否可以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6.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建立睡前的例行程序,如阅读书籍或放松。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嗜睡多梦在怀孕期间是常见的,但如果症状严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咨询医生。孕妇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安全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如嗜睡多梦。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睡眠模式的改变,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跌倒等风险。 3.儿童:儿童的嗜睡多梦问题可能与睡眠障碍、情绪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应咨询医生。 总之,嗜睡多梦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改善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

    2025-09-30 11:59: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